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葡萄果醋的保健作用、发酵机理、发酵工艺、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果醋的发展意义及趋势进行了探讨,即充分利用葡萄资源开发果醋产品的生产,可为葡萄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而液态深层发酵法也将成为果醋发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苹果、番木瓜和柑橘为原料探讨了酿制复合果醋的生产工艺,为复合果醋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液态发酵法,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酒度、糖度和酸度的变化过程确定了复合果醋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条件,并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复合果醋饮料的最佳配方.该发酵工艺生产的果醋经科学调配后所得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3.
桑葚果醋液态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桑葚果汁为主要原料,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工艺酿制桑葚果醋,研究了发酵温度、接种量、通风量等对桑葚果醋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桑葚果醋液态深层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1℃,沪酿1.01号醋酸菌接种量10%,通气量为0.15mL/(mL.min)。  相似文献   

4.
液态法苹果醋生产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富士苹果为原料 ,采用快速液态法生产果醋 ,探讨其酒化和醋酸化规律。结果表明 :原料破碎粒度大小影响酒化的进程 ;采用先低强度后高强度通气相结合方式有利于醋酸化的快速进行。  相似文献   

5.
果醋发酵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果醋发酵技术研究进展,阐述了果醋不同发酵方法的工艺特点、工艺流程以及技术要点,包括全固态发酵法、全液态发酵法和前液后固发酵法,对果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两步发酵法果醋生产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等外级水果加工成粗制果汁,经过液态酒精发酵和固态浇淋醋酸发酵制得果醋。工艺简单,产品香味明显优于纯液态发酵果醋。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发酵果醋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猕猴桃为原料液态发酵法生产猕猴桃果醋的工艺条件。实验确定了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制品既能直接作为调味品,又能调配成果醋饮料。  相似文献   

8.
为增加我国饮品和保健品的花色品种,探索了以水柿为原料,将柿子打成浆后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酿制柿子果醋的新技术,并分析了柿子果醋加工过程中酒精、糖及醋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用柿果浆加工柿子果醋这种加工技术克服了液态发酵法和固态发酵法的缺点,大大提高了柿子果醋的营养价值和保健药用功能.同时这种新技术加工工艺简单,便于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对甜柿果醋的生产工艺进行初步探讨研究,采用柿汁液态速酿发酵和柿渣固态发酵相结合的液固串淋发酵工艺路线.实验表明,该法具有很好的可行性,有力地改善单纯液态发酵法制得柿醋风味单一的不足,液固串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甘蔗番木瓜复合果醋发酵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果醋菌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初始酒精度对复合果醋发酵的影响,以总酸为响应值,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对醋酸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甘蔗番木瓜复合果醋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果醋菌添加量3%、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13 d、初始酒精度8%,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甘蔗番木瓜复合果醋总酸含量达5.60 g/(100 m L)。研究结果为果醋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液态发酵法酿造荞麦酒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文  周文美 《酿酒科技》2012,(8):97-100,105
通过对照试验确定菌种、原料配比和原料处理方法,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液态发酵法酿造荞麦酒的最佳发酵条件。研究表明,经发芽处理后的原料可发酵性明显增强,产酒黄酮含量有显著增加;黄酒活性干酵母发酵能力强于其他几种菌种;甜荞∶苦荞为3∶2、料水比为1∶2.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 d、活性干酵母添加量为0.5%,为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发酵高温豆粕制备大豆肽具有生产成本低、水解度高的特点。该研究以酶活力为指标,通过紫外诱变和遗传稳定性试验选育出遗传性能稳定的蛋白酶高产菌株;以水解度为监测指标,采用该菌株发酵挤压膨化的高温豆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紫外诱变条件为20 W紫外灯35 cm处辐照4 min;采用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培养基组成的优化:可溶性淀粉2.5%、MgSO40.04%、豆粕10%、吐温-80 0.5%;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的培养条件为:温度30℃、时间44 h、接种量4%、菌龄21 h、摇床速度200 r/min、装液量30 mL/250 mL、起始pH 7.5,此条件下高温豆粕的水解度可达到22.86%,比优化前提高了8.34%。  相似文献   

13.
橄榄果醋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橄榄果为原料,经取汁、酒精发酵后,采用分段发酵法进行醋酸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初始酒精度、醋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橄榄果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酿制橄榄果醋最佳条件为初始酒精度14%vol、醋酸菌接种量6%、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3d,可得产酸量为1.87%,澄亮透彻,醋味清香甘醇,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橄榄原果醋.  相似文献   

14.
灵芝的药用及食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灵芝是我国传统的中药,在我国民间广泛作为药品和食品。本文分析了灵芝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其在药品和食品方面的应用,并且对其药理作了较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一株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得到的酿酒酵母GXAS—BT9作为发酵菌株,利用丙酮-丁醇发酵的废液作为乙醇发酵的配浆用水,进行乙醇发酵。结果表明,GXAS—BT9菌株的乙醇发酵产率随着废液比例的升高而增加,使用100%废液作为配浆用水,玉米粉和木薯粉作为原料的乙醇产率分别达到14.27%vol和14.26%vol,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4.7%和9.6%。将丁醇发酵与乙醇发酵偶联起来,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同时大大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6.
叠式动态表面发酵法生产苹果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叠式动态表面发酵法酿制苹果醋的工艺技术条件,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各主要成分的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品质优良的发酵叶用芥菜,通过层次分析法、多因素试验对叶用芥菜的腌制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菌株L8(Lactobacillus brevis)、L9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及Y9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复合发酵,最佳配比为1:1:1,在新鲜芥菜堆黄优化基础上,再通过菌接种量、堆黄时间、食盐添加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叶用芥菜腌渍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菌接种量体积分数5%、堆黄时间2 d、食盐添加量质量分数5%。该条件下,总酸质量分数为0.85 g/100 g、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203 g/100 g,亚硝酸盐半衰期为4.23 d以及感官评分为86.50分,总体可接受性好。该研究为进一步提供优质发酵蔬菜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酸奶的连续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世琳 《中国乳品工业》1997,25(1):18-21,37
叙述了酸奶发酵剂中嗜热链球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事菌种在连续培养中的原始合作情况和相互作用,协同生长中共生关系和互补作用。对两种菌的刺激作用和连续发酵工艺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9.
pH值对聚唾液酸分批发酵的影响及补料发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pH值对聚唾液酸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产聚唾液酸的影响.发酵初期pH自然下降时有利于菌体生长,菌体生长对数期较长,最大菌体干重可达6.9g/L;发酵中后期pH控制在6.4时有利于聚唾液酸的延续合成,合成对数期比其它pH条件下的合成对数期延长了11h.动力学特性表现为部分相关模式,而在其它pH条件下,动力学特性表现为相关模式.对聚唾液酸的流加补料发酵进行了初步研究,最终使菌体干重达到11.16g/L,聚唾液酸产量达到2.606g/L.  相似文献   

20.
对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与单纯高粱发酵所得原酒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得原酒总酯高于单纯高粱发酵,且其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及丁酸乙酯含量也较高;但单纯高粱发酵总酸含量高于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尤其是丁酸和己酸。通过感官品评发现,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产原酒感官品评略优于单纯高粱发酵,完全符合浓香型白酒香、绵、甜、净、长及香味谐调的特点。这为多粮代替单粮发酵生产高炉家酒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