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以萝卜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法,通过调整初始食盐浓度和初始p H值等发酵工艺,对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和p H值的变化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较低初始食盐浓度(10%)和酸性初始条件(p H=3)有利于亚硝酸盐的分解。为腌制类食品安全控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食盐对微生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0%、7%和4%3种浓度的食盐水,在20℃的条件下自然发酵白萝卜。对发酵过程中萝卜样品的化学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的食盐能延长异型乳酸菌的发酵时间,较显著的抑制真菌和肠道菌的生长;4%的食盐能缩短异型乳酸菌的发酵时间,较大程度的抑制肠道菌和芽孢菌的生长。感官评定7%的食盐腌制的泡菜产品优于另2种产品。3种泡菜产品均具有较好的微生物学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涂建平 《食品科学》2002,23(4):114-117
基于碘(Ⅰ )在高碘酸钾氧化亮绿SF增色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建立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的新方法,测定线性范围为0.5~12.5μg/25ml,方法检出限为2.9×10-1μg/ml。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快捷,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在间歇反应器内,对乳酸乙酯在353~368K下水解生成乳酸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参数,得到乳酸乙酯水解反应速率方程。对模型显著性进行残差检验、F检验和Arrhenius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残差分布合理,参数回归显著,模型能较好地表达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碘(I~-)在高碘酸钾氧化亮绿SF增色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建立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的新方法,测定线性范围为0.5~12.5μg/25ml,方法检出限为2.8×10~(-7)g/ml。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快捷,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9):140-143
研究了不同盐浓度(3%、7%、11%、15%、19%和23%)对腌制竹笋硬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腌制63d后竹笋的硬度明显降低,且盐浓度越小竹笋硬度下降得越多。对一级动力学经典方程进行修正,建立了竹笋腌制加工过程中质构变化的动力学模型T=(T_o-T_b)×exp[-k×(t+t_a)]+T_b。通过比较动力学方程计算硬度变化的理论值与试验实测值,验证了竹笋腌制过程中的硬度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992 5)。所有盐浓度条件下动力学方程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度(R~20.982 1),该模型方程能较好的描述和预测不同盐浓度下竹笋腌制过程中质构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煮制30、60、90、120 min猪肉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加盐与无盐猪肉汤煮制过程中的蛋白质降解产物含量、性质、分子量分布范围、氨基酸组成、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等变化,分析食盐对猪肉汤成分含量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煮制时间下,加盐肉汤中的粗蛋白含量、非蛋白总氮含量、可溶性蛋白氮含量、盐溶性蛋白含量、氨基酸总含量、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总含量等均高于无盐肉汤。加盐肉汤中水解氨基酸总含量为5.897 mg/mL,与肉汤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趋势一致,每煮制30 min,其盐溶性蛋白含量约增加0.6 mg/mL,且在煮制90 min后,其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无盐肉汤。根据凝胶电泳图谱分析,食盐的添加使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小分子蛋白,分子量由135~245 kDa向35~48 kDa转移。加盐肉汤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无盐肉汤,其中C18:1含量最高,并在煮制120 min时高达3.763 mg/mL。综上,食盐的添加促进肉汤中蛋白质的溶解、渗出及降解,提高了必需氨基酸占比,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有利于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接干燥法和直接沉淀滴定法分别测定火腿肠中水分和食盐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中水分和食盐的含量分别为63.0g/100g和1.69g/100g,该方法简单、准确度高,适用于火腿肠中水分和食盐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冷冻离心和硫代巴比土酸(TBA)比色法检测正常肉、PSE肉中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乳酸的回收率为96.95%~103.26%.在0h,RFN肉和PSE肉中乳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594mg/g和0.1350mg/g;PSE肉中乳酸含量2h后上升到1.0708mg/g,RFN肉中乳酸含量在72h后上升到1.0260m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接沉淀滴定法测定午餐肉中的食盐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中食盐含量为1.36g/100g,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适用于午餐肉中食盐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蔬菜腌制加工是蔬菜加工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及乳酸菌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发展,腌制蔬菜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作者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蔬菜腌制过程中微生态、乳酸菌的代谢及其蔬菜腌制风味发生机制、腌制蔬菜功能特性评价以及发酵剂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蔬菜腌制技术的发展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5份恩施地区泡萝卜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同时对其分离株在以萝卜为原料的泡菜中的发酵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分离出18株乳酸菌菌株,分别为隶属于片球菌属(Pediococcus)的戊糖片球菌(P.pentosaceus)和隶属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食品乳杆菌(L.alimentarius)、短乳杆菌(L.brevis)、副干酪乳杆菌(L.paracasei)、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其中8株分离株为L.plantarum。通过质构分析发现,乳酸菌纯种发酵制备的多数泡萝卜样品硬度和脆性均明显高于自然发酵样品。通过电子鼻分析发现,W1C、W3C和W5C对多数乳酸菌纯种发酵泡萝卜水的响应值明显偏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菌株L.paracasei HBUAS51063和L.plantarum HBUAS51053具有相对较佳的发酵特性。由此可见,恩施市泡萝卜中乳酸菌以L.plantarum为主,乳酸菌纯种发酵可提升多数泡萝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天津沙窝萝卜叶资源,按照传统酱菜工艺,将其制成萝卜叶酱菜。比较测定了不同加工阶段萝卜叶酱菜中的水分、蛋白质、酸度、叶绿素、亚硝酸盐、盐分、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及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水分、蛋白质、总酸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呈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盐分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亚硝酸盐在出现一个"亚硝峰"后又急速下降,成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酱腌菜亚硝酸盐小于20 mg/kg的要求。细菌、霉菌、酵母菌呈整体下降的趋势。该研究为萝卜叶酱菜在工业化生产中的条件控制及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设计3种不同盐质量分数的泡白菜,包括低盐(2%)、中盐(5%)、高盐(8%),利用可培养方法结合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盐质量分数越低,乳酸菌增长速率越快。本研究从3种不同盐质量分数泡白菜发酵过程中分离筛选得到了563株乳酸菌,并采用16S rDNA测序、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API 50CH等多种不同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这563株乳酸菌属于5个属11个种。结果表明,低盐泡白菜发酵前期的优势菌为Lactococcus lactis、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euconostoc,发酵后期则由Lactobacillus pentosus主导;中高盐泡白菜发酵前期由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Weissella主导,发酵后期主要由Lactobacillus pentosus完成。  相似文献   

15.
植物乳杆菌B2纯种发酵萝卜泡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萝卜为原料,以自行分离的植物乳杆菌B2进行单一菌株发酵剂接种制作萝卜泡菜产品,与完全自然发酵产品比较,通过比较发酵周期、发酵酸度、pH、OD值等,并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产品的风味物质,同时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以B2单一菌株发酵剂接种制作萝卜泡菜,各指标优于自然发酵泡菜。  相似文献   

16.
张红星  王廿  刘勇  刘丽  滕国新  刘慧 《食品科学》2011,32(1):302-305
一些乳酸菌及其相关制品含有胆盐水解酶,具有降低介质以及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的能力。胆盐水解酶使结合态胆酸的类固醇中心基团与氨基酸基团之间酰基键断裂,释放脱结合态胆酸。肠道中脱结合态胆盐比结合态胆盐溶解度小,不易被人体吸收,导致大量脱结合态胆盐被分泌到粪便中排出体外。该文章围绕近年来乳酸菌中胆盐水解酶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了胆盐水解酶的特性和分子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以市售有机白萝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表皮附生乳酸菌对四环素(tetracycline,TET)、链霉素(streptomycin,STR)和青霉素G(penicillin G,PEN)的耐药性。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随机扩增多态性DNA聚类(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16S rRNA、耐药性和耐药表型多态分析表明:有机白萝卜表皮附生有约4.67×103 CFU/cm2的乳酸菌。分离的187 株乳酸菌分别属于Pediococcus pentosaceus(114/187)、Weissella cibaria(9/187)、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18/187)、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7/187)、Leuconostoc citreum(20/187)和Leuconostoc holzapfelii(19/187)。其中,25 株(13.37%)对TET、STR和PEN表现出单一或多重耐药性。在P. pentosaceus中,分别有2 株对STR、TET和PEN三重耐药,13 株对STR和TET二重耐药和4 株对TET单一耐药;L. citreum中,分别有1 株对STR、TET和PEN三重耐药和1 株对STR单一耐药;L. mesenteroides中,分别有1 株对TET单一耐药和1 株对TET和PEN二重耐药;L. pseudomesenteroides和W. cibaria中,分别有1 株对STR和TET、STR和PEN二重耐药。  相似文献   

18.
耐酸耐胆盐乳酸菌的鉴定及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发酵的酸奶中分离出2 株细菌,经16S rDNA分子鉴定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N1和Lactobacillusrhamnosus SN6,并对其生长曲线、产酸速率、耐酸耐胆盐能力进行了研究。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在2 h后进入对数期,16 h后达到稳定期,其OD600 nm值分别为8.47、7.43。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的产酸速率较快,pH值在8 h后就降到了4.2以下,48 h后降到3.3左右。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在pH 4的培养基培养16 h后,其相对OD600 nm值分别为49.29%、47.14%,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在0.3 g/L胆盐质量浓度下培养16 h后,相对OD600 nm值分别为57.7%、69.48%;在0.6 g/L胆盐质量浓度下的相对OD600 nm值分别为48.22%、29.56%,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能力。结果表明:L. plantarum SN1和L. rhamnosus SN6是生长性能好、产酸能力强、耐酸耐胆盐的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19.
几株乳酸菌对芹菜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芹菜为原料,研究了在接种不同乳酸菌株及菌株配比条件下,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根据动态变化确定最优接种发酵剂。结果表明:肠膜明串珠菌和短乳杆菌组合优于单菌及其他混菌组合,两者配比为1︰3时最佳。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到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糖浓度1%,温度35℃,发酵时间72 h。  相似文献   

20.
萧山萝卜干腌制过程中乳酸菌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萧山萝卜干传统腌制过程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在其生产工艺过程的7个关键时间点上分离到1株高活力L-1菌株。通过对L-1菌株菌落和菌体特征、糖发酵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确定L-1菌株为乳酸杆菌属。其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L-1乳酸杆菌是1株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宽,最适生长温度32℃,最适生长pH6.0,当食盐含量低于8.0%时能够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