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入境可再生废物原料及其对周围环境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状况.国内对入境废物原料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极少报道,本课题旨在此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为后续卫生监管及卫生处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集入境废旧五金、废纸、进口原料站场空气中的微生物等样品,常规细菌及真菌检测.结果 进口原料站场空气中细菌和真菌总数数量较大,检出1种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科学高效的进境废纸集装箱的卫生监管模式,严防病媒昆虫和各种病原微生物进入国境。〔方法〕对高栏口岸进境废纸集装箱的卫生现状和现有卫生监管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1)进境废纸装运前检验存在缺少卫生学检验的缺陷;(2)卫生处理方法单一,影响卫生处理效果;(3)卫生检疫监管中忽视了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4)检验检疫、卫生处理人员缺少劳动卫生保护措施;(5)进境废纸引发的环境问题需要认真评估和解决。〔结论〕对进境废纸的卫生监管是一项既关系国计民生,又关系国家主权的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建议国家质检总局相关管理部门尽快制定卫生标准和建立卫生检疫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查明进境狐狸的死亡原因,严防外来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传入,确保人类和动物安全,为同群进境狐狸和公共卫生安全评价、有效监管和风险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对进境的死亡狐狸进行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血琼脂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链激酶试验、杆菌肽敏感试验、CAMP试验和触酶试验,开展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和致病性研究。〔结果〕从死亡狐狸中检出停乳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并证明分离的停乳链球菌对小鼠有致病性,M.L.D为3.32×107活菌数,LD50为9.55×107活菌数。〔结论〕停乳链球菌对动物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该菌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应引起重视,同时提示在进出境动物贸易中应加强疫病检疫,关注运输途中温湿度、通风性和栖息环境条件以及条件性致病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化妆品的微生物指标,分析污染微生物的种群分布,了解化妆品的卫生情况及其中存在的潜在危害。方法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第四部分—微生物检验方法检测化妆品中微生物指标,并将检出的细菌分离,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 691例化妆品的合格率为99.13%,菌落总数合格率为99.42%,霉菌和酵母菌合格率为100%,检出粪大肠菌群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属分布主要为假单胞菌属、埃希菌属、泛菌属、气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等,分离出的细菌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对使用者的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结论化妆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率较低,但是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检出,说明化妆品的卫生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阿拉山口口岸2012年入境1514个需进行卫生处理集装箱空箱卫生状况和携带微生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加强入境集装箱空箱卫生检疫及卫生处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箱内携带垃圾进行分类分析,随机抽取集装箱,对其箱内表面采样,参考国家有关标准,采用显色培养基和生化培养试剂盒做微生物培养、鉴定菌种。结果处理集装箱空箱中,检查结果如下:携带动物尸体集装箱3个;携带动植物残留物集装箱101个;携带生活垃圾集装箱1373个;携带人类或动物传染病病原体集装箱48个;携带病媒生物集装箱37个。微生物检测情况如下:随机抽取处理集装箱空箱采集412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25株;沙门氏茵20株;大肠埃希氏菌61株;蜡样芽孢杆菌199株;链球菌31株等病原微生物。结论入境集装箱空箱携带垃圾、病原微生物为国际间疫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通道,给各国的卫生安全及人体健康带来威胁。应加强阿拉山口口岸入境集装箱空箱的卫生检疫及卫生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防止霍乱的传入和传出,防止霍乱弧菌经水生动物通过国境运输传播,保护人体健康。〔方法〕采用霍乱弧菌增菌分离培养法,对入、出白云国际空港的水生动物进行霍乱弧菌检测。〔结果〕从泰国入境的中华鳖蛋中检出O1群埃尔托霍乱弧菌小川型(151)1株。〔结论〕霍乱弧菌可通过水生动物的运输而传播,应加强该类产品的入、出境检测工作,防止霍乱弧菌通过水生动物的运输在国际间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入境可再生废纸原料对口岸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为提出预防和治理有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方法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性别、年龄、吸烟指数、身高和体重配对,对入境可再生废纸原料作业人员(暴露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体检。〔结果〕暴露组咳嗽阳性率、咳痰阳性率、肺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人数、食欲不振阳性率、慢性腹泻阳性率、便秘阳性率、尿常规检查中红细胞阳性率、血常规检查中HGB异常率、心电图检查中心率异常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或P0.01)。〔结论〕入境可再生废纸原料作业人员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等方面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常。制定预防和治理有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的方法和策略,提高预防和控制职业相关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赵颖  马琳  韩林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9):1137-1140
目的 分析辖区食源性疾病常见病原微生物监测结果和变化趋势,为本区域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和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方法 收集大兴区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病例流行病学、临床资料,采集便标本,检测常见8种食源性致病菌和2种肠道病毒,对检出病原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监测病例1 941例,检出致病菌5种254株,阳性率13.09%,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阳性率分别为5.20%、4.64%、2.78%、0.41%,空肠弯曲菌1株。沙门氏菌中肠炎沙门氏菌45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中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4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O3∶K6血清型45株,志贺氏菌均为宋内志贺氏菌。1 941例中600例开展肠道病毒检测,检出2种70株,阳性率11.67%,其中诺如病毒检出67株。 结论 本区域食源性疾病常见致病菌种类未发生明显变化,分布发生变化,副溶血性弧菌占比上升,志贺氏菌明显下降,各致病菌血清型发生变化。肠道病毒中诺如病毒占优势。预计本区域食源性疾病常见病原微生物种类将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目前蜱媒病原的危害情况,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可能存在的新发蜱媒传染病及复合感染情况。〔方法〕采集黑龙江11个口岸的蜱,通过病原培养分离,动物试验后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检出5种病原微生物,全沟硬蜱可同时携带这5种病原体,发现了复合感染蜱。〔结论〕黑龙江口岸蜱类及蜱携带病原体情况复杂,引起蜱传疾病的风险巨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鼠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方法〕2009年8月,在满洲里和后贝加尔口岸地区采用夹日法和夹夜法捕鼠。采集满洲里地区鼠类脏器和血样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肝、脾组织中的鼠疫耶氏菌、土拉弗氏菌和莫氏立克次体核酸;用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的汉坦病毒核酸;分别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检测血标本中的汉坦病毒和鼠疫耶氏菌、土拉弗氏菌、莫氏立克次体抗体。〔结果〕2009年8月,在中方满洲里口岸地区捕鼠7种53只,总捕鼠率6.63%,优势鼠种为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黑线毛足鼠;在俄方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捕鼠10种158只,总捕鼠率19.75%,狭颅田鼠、黑线仓鼠和黑线毛足鼠为优势鼠种。满洲里口岸鼠脏器样本中未检测到病原核酸,血标本中3份汉坦病毒抗体阳性。〔结论〕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鼠类构成不同,中方鼠类中存在汉坦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进口废旧物品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进口废旧物品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状况,以建立风险分析与评估体系,制定科学的卫生除害处理方法,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传入我国,保护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卫生.[方法]参考有关国家标准,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取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霉菌等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废塑料、废纸、废铝、废铜线、废铜碎料、不锈纲碎废片6类样品共765份,检出沙门菌90株,检出率11.76%;致泻大肠埃希菌75株,检出率9.80%;绿脓杆菌354株,检出率46.27%;金黄色葡萄球菌390株,检出率50.98%;溶血性链球菌45株,检出率5.88%;蜡样芽胞杆菌372株,检出率48.63%;志贺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均未检出.6类废旧物品中平均菌落总数最高的达510000个/g,大肠菌群数最高的达24000个/100g,霉菌数最高的达3500个/g.[结论]6类进口废旧物品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应加强进口废旧物品的卫生检疫、卫生处理和卫生监督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鉴定食源性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技术。方法:采用复合PCR方法扩增致病菌特异性DNA片段,结合基因芯片杂交技术鉴定不同的食源性致病菌。结果:本研究完成了采用3对引物的复合PCR扩增;不同致病菌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同时布阵在一张芯片上;标记物质采用了非放射性的生物素,经不同标准菌种、实际检验样品和水平测试样品的考核验证,该鉴定系统灵敏度达620cfu/g,特异性高,基因芯片质量稳定,该鉴定系统基本含盖了目前食源性致病菌鉴定的需要。结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技术,可为常规细菌检验方法的最终鉴定提供进一步佐证,尤其在一些培养条件苛刻的致病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弯曲菌等)的鉴定,以及在VITEK仪无法鉴定和手工鉴定判断误差大的情况下,基因芯片方法将发挥其独特的技术性优势,大大提高检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口岸地区输入性蝇类携带致病菌情况,加强对输入性蝇类的监管,保障口岸卫生安全.方法 通过对分组样本进行增菌、初筛、微生物分离纯培养以及生理生化鉴定,对送检的10批次蝇类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 对10批次输入性蝇类进行肠道致病菌检测,检出包括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在内的11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结论 通过微生物分...  相似文献   

14.
北仑口岸进口废纸有害生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为北仑口岸进口废物中的疫情控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分2种模式进行,分别为先实施查验后卫生处理及先卫生处理后实施查验。〔结果〕共查验来自9个国家的进口废纸共计199批678个40英尺集装箱(1356标箱),截获各类疫情59种322批次,其中包括截获与红火蚁形态及生活习性非常相近的热带火蚁3批次。〔结论〕进口废纸集装箱疫情携带情况严重,口岸卫生处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进口废物原料进行放射性监测,有效地防止境外放射性超标物质输入我国,保护我国的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方法对惠东口岸进口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品种的废五金、废金属进行放射性检测。结果对来自5个国家和地区4个品种1360批次进口废物原料进行检测,未发现有放射性超标情况,但不同国家、不同品种、不同批次间,监测的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在对进口废物原料的日常检验检疫工作中,应加强放射性物质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全国口岸首次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2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快速、准确地分离鉴定方法,从一批可疑进口冻墨鱼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026,并对该菌的形态及生化等特性进行研究。该菌在国内口岸属于首次检出,并且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最后该批冻墨鱼被彻底销毁,消除了疫性隐患,确保了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一株从美国入境旧书中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方法从旧书表面采集样本分离获得一株菌株,分别采用VITEK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法及特异性引物PCR 3种方法进行鉴定。结果VITEK生化鉴定判定可能属于蜡样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或蕈状芽孢杆菌的一种。16s rDNA通用引物PCR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与芽孢杆属同源性最高达99%。特异性引物PCR检测结果判定为蜡样芽孢杆菌。结论初筛和特异性检测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对入境货物携带的致病微生物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会口岸入境废钢船截获蜚蠊病原体携带情况。方法对入境废钢船进行检疫查验和卫生处理,收集蜚蠊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填写报告单,通过"出入境口岸卫生检疫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上报。结果 2007-2011年新会口岸对入境废钢船截获的9批蜚蠊进行了病原体检测,检出20多种病原体。结论入境废钢船携带蜚蠊较为普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其传入我国,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必须对入境废钢船实施严格有效的卫生处理。经常开展口岸范围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市售甲鱼带菌引发霍乱疫情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弄清O139群霍乱弧菌在我市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及传播来源,找到防控措施。[方法]用碱性胨水对所采样品进行增菌,四号琼脂平板作病原菌分离,Cpi20E作生化学鉴定,O139诊断血清作菌群诊断,同时用PCR作菌株毒力测定,引物是CtxA,用KB法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我市O139群霍乱疫情共作样本215件,检出42株病原性弧菌,并从相关食物链甲鱼中检出3株,生化鉴定率为99.9%,从病人及甲鱼中检出的O139群霍乱弧菌生化反应一致,毒力基因相同。对青霉素等数10种抗生素耐药、先锋类及复哌酸敏感。[结论]我市O139群霍乱疫情由外地输入甲鱼带染所致,病人及甲鱼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未知病媒种类的方法,尤其是非成虫态虫体或者肢体残缺个体的DNA条形码鉴定的方法和技术,以缩短鉴定周期。方法提取从英国进口废纸中截获的双翅目单只蛹基因组DNA,利用多细胞无脊椎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通用引物进行DNA扩增。PCR产物直接从两端测序,测序引物同扩增引物,序列经拼接后得到清晰可读的709bp COI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同时将截获的同批蛹的其他个体在实验室内孵化成成虫进行形态学鉴定,并抽提孵化的成虫的基因组DNA,扩增其COI基因片段,测序并与蛹的序列进行比较。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用Clustal W2在线建立AD系统发育树。结果未知种类的蛹和Genbank中红头丽蝇Calliphora vicina的COI DNA序列(包括引物序列)99.4%相同。蛹化成虫形态鉴定为红头丽蝇,孵化后的成虫的DNA条形码数据与蛹的数据完全相符。结论根据结果可以判断所截获的未知种类的蛹为红头丽蝇Calliphora vicina。本文的研究证明了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快捷准确的种类鉴定方法,尤其是运用在非成虫态的种类鉴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