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汤伯伟  尹文英 《昆虫学报》1991,34(3):326-330
1985年秋从贵州省采集了一批原尾虫,经观察部分标本后,发现种类较丰富,现将其中一新种及其各幼虫期记述如下。本文计量长度单位为μm。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贵阳夕蚖 Hesperentomon guiyangensis 新种(图1—13) 体长1588—1637。头长163.8—165.8,宽123—124.9。假眼梨形,有“钩”形中裂,长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原尾虫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骏  谢荣栋 《动物学研究》1996,17(2):139-146
本文运用5种多样性参数,对1992-1993年间在云南省采集的87个土壤样品中的3835头原尾虫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批相关的数据,进行了特点分析。并与其它土壤动物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结果:1)云南省原属虫种类丰富,共有52种;2)优势种是天目巴虾;3)云南省的原尾虫中稀有种较多。  相似文献   

3.
河南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原尾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6-07对河南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发现原尾虫9种,隶属于4科6属,其中天目巴元和高绳线毛元为群落优势中。EBP-分析表明原尾虫群落多为B型。群落多样性以落叶阔叶林为最高,针叶林次之,草地最低。  相似文献   

4.
原尾虫终生生活在土壤中 ,是真正的土壤动物 (尹文英 ,1992a) ,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对其生态学进行研究 ,在环境监测与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我国 ,原尾虫研究多为分类学 ,而生态学研究较少 (尹文英等 ,1981,1988;尹文英 ,1992b ;张骏等 ,1996 ;傅荣恕等 ,1999)。本文拟对 1996年 4月~ 1997年 4月泰山地区原尾虫群落调查结果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讨论。1 材料与方法1 1 调查地点 设在泰山地区北部的莲台山、千佛山及华山。采样点的设置主要考虑植被、坡向、海拔高度等因素。调查共设样点 8个 ,其中莲台山 4个 ,千佛山 2个 ,华山 2个…  相似文献   

5.
1983年7月至9月期间,刘祖尧和金根桃二位同志在鄂西兴山县大神农架地区采集,从其中21个点共采到原尾虫140头,逐一进行鉴定后,共计有16种,分隶5个科,其中有3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现列名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中南部设置12个样区,对该地区原尾虫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原尾虫11种,隶属于2目6科7属。其中包括1个甘肃新记录属、4个甘肃新记录种和1个未定名种。古蚖科Eosentomidae、檗蚖科Berberentulidae为优势类群。华山蚖Huashanentulus huashanensis为广布种;檗蚖科Berberentulidae有2属3种;古蚖科Eosentomidae有3属7种,占甘肃原尾虫总数的44%;始蚖科Protentomidae有1属1种;夕蚖科Hesperentomidae有1属2种;日本蚖科Nipponentomidae有1种,中华雅娃蚖Yavanna sinensis是甘肃的新记录种;蚖科Hesperentomidae有1属2种,包括1个华山蚖属未定名种Huashanentulus sp.,只分布在临夏太子山自然保护区。对甘肃原尾虫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古北界种类占总数的20%,东洋界物种占53.3%,广布种类占总数的26.7%。  相似文献   

7.
首次记述了采自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种原尾虫,即南山夕蚖Hesperentomon nanshanensisBuetYin,2007,青海聂娜蚖Nienna qinghaiensis BuetYin,2008和多毛中国蚖Zhongguohentomon piligeroumZhangetYin,1981。补充描述了南山夕蚖的第Ⅰ幼虫和童虫,以及多毛中国蚖的第Ⅰ、Ⅱ幼虫和童虫。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原尾虫一新种记述(原尾纲,蚖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采自辽宁省鞍山市千山的原尾虫1新种,千山线毛蚖Filientomon qianshanense sp. nov.,新种第Ⅱ、Ⅲ对腹足上各仅具1根刚毛,前足跗节末端的爪上具有内外悬片各1个.文中给出了线毛蚖属世界种类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上海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采自我国东北地区吉林省长春市原尾虫1新种,长春巴蚖 Baculentulus changchunensis sp.nov..新种与采自朝鲜的 B.weinerae Szeptycki and Imadaté,1987以及采自日本的B.densus Imadaté,1960毛序相似,均为腹部Ⅰ~Ⅵ节背板Pla毛缺失.其与前者差别主要在于前跗感觉毛d位置、f和g长度、颚腺形状、栉梳形状和齿数,与后者差别主要体现在前跗感觉毛t-3大小、f和g末端位置、下唇须感觉毛形状和雌性生殖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在2016年生长季,利用树干径向生长测量仪监测了六盘山半湿润区华北落叶松的树干半径变化,研究其昼夜和生长季的变化格局,确定主要生长期并分析期间环境因素对半径变化的影响,以期准确理解短时环境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昼夜时间尺度,树干半径呈白天收缩、夜间恢复并增长的变化格局;在生长季时间尺度,树径变化呈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采自陕西省翠华山的新异蚖属1新种,即陕新异蚖Neanisentomonshaanicum sp.nov.。新种主要特征为:前足跗节感器b′-1和c′缺失,感器d极长大;腹部第Ⅴ~Ⅵ节背板缺少前排刚毛A3,毛序为8/16,第Ⅶ节背板缺少前排刚毛A1和A3,毛序为6/16;雌性外生殖器具有明显的鸭头状的头片。该新种可以通过前足跗节感器d的长度和雌性外生殖器等特征与已知种类区分。文中同时列出了新异蚖属的世界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采自我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兴城市原尾虫1新属辽宁妧属Liaoxientulus gen.nov.及新种兴城辽宁妧Liaoxientulus xingchengensis sp.nov.和该属的1个未定名种Liaoxientulus sp.,新属属于蚖科屠妧亚科.新属与采自东北黑龙江省的屠妧亚科伊春蚖属Yichunentulus Yin,1980形态最为相近,其与后者主要差别在于下唇须和前跗内侧感觉器b′不同,伊春妧属下唇须有1根膨大的感觉器和4根刚毛,前跗内侧感觉器b′缺如;新属下唇须退化,其上感觉器缺如,刚毛只有3根,但是前跗内侧感觉器b′存在.新属现有2个种,均为此次新发现,其中1个种为新种Liaoxientulus xingchengensis sp.nov.,另外1个种为未定名种Liaoxientulus sp..新种正模1只和副模1只以及该属另1未定名种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新种另2只副模保存在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描述采自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园蛛科2新种:镰状园蛛Araneus falcatus sp. nov.和叉吉园蛛Gibbaranea bifid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MHBU)。  相似文献   

14.
中国横断山区竹亚科箭竹属新分类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辉朝茂  杜凡 《植物研究》1998,18(3):257-274
报道了中国西南部横断山区竹亚科箭竹属6个新种,4个新变型,它们是:马歌箭竹(FargesiaauritaHsuehetHui)阔叶箭竹(F.macrophyllaHsuehetHui)怒江箭竹(F.nujiangesisHsuehetHui)兰坪箭竹(F.nujiangensisf.lanpingensisHsuehetH.R.Zhang)纹鞘箭竹(F.nujiangensisf.striataH  相似文献   

15.
描述采自内蒙古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毛翅目2新种,即多刺闭室沼石蛾Apataniana spinosa Yang et Tao,sp.nov.和贺兰光突沼石蛾Astratodina helanensis Yang et Jia,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自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鼻颜蚜蝇属1新种,黑盾鼻颜蚜蝇Rhingia nigriscutella sp.nov.,新种近似亮黑鼻颜蚜蝇R.laevigata Loew。但新种第3背板基部具1对近梯形黄色斑,而亮黑鼻颜蚜蝇第3背板整体棕红色,后缘黑色,正中具暗纵条。同时提供其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及陕西理工学院动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
报道采自长白山地区蚱属昆虫一新种,长白山蚱Tetrix changbai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