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AR)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关系,并明确AR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分析76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5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和AR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AR不同表达状态与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的关系,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AR阳性的乳腺癌组织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比例[74.58%(44/59)]显著高于AR阴性的乳腺癌组织[47.06%(8/17),P=0.032];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与AR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47,P=0.032),且乳腺癌AR阳性患者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AR阴性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AR蛋白的表达状态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转归的预测依据之一;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与AR蛋白的表达状态呈正相关,为乳腺癌的激素治疗及预后转归的预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COX-2蛋白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例浸润性导管乳腺癌患者术后组织学标本,免疫组化(IHC)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突变状态,并结合临床特征资料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7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COX-2蛋白阳性率为55.1%(43/78);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ER和PR表达无相关性(P0.05)。HER2基因扩增率为26.9%(21/78);其基因扩增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ER和PR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COX-2蛋白与HER2基因扩增存在相关性(r=0.76,P0.05)。结论 COX-2蛋白在乳腺癌中存在高表达,且与HER2基因突变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组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状况, 并探讨其与常见的组织病理学参数 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2016 年经病理确诊的190 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 检测肿瘤组织AR 蛋白水平, 分析AR 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190 例乳腺癌组织中AR 阳性 表达率为80.0%,44 例三阴型乳腺癌(TNBC)患者AR 阳性表达率为33%;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级乳腺癌中 AR 阳性 表达率84.5%,Ⅲ级组织学分级AR 阳性表达率为66.7%,AR 阳性乳腺癌多对应较低组织学分级,AR 表达与组织学分 级呈负相关(χ2=7.136, P <0.01);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阴性乳腺癌 AR 阳性表达率为 60.6%,ER 阳性乳 腺癌 AR 阳性表达率为 90.3%。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optor, PR)阴性乳腺癌 AR 阳性表达率为 65.9%,PR 阳性 乳腺癌 AR 阳性表达率为 90.7%,AR 表达与ER 表达、PR 表达呈正相关(χ2 =23.773, P <0.001;χ2 =18.043, P <0.001); Ki- 67<14% 组乳腺癌AR 阳性表达率90.3%,Ki- 67 ≥ 14% 组乳腺癌AR 阳性表达率75.4%,AR 表达与Ki-67 指数呈 负相关(χ2 =5.481, P <0.05);AR 表达在非三阴型乳腺癌(Non-TNBC)与三阴型乳腺癌(TNB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2.209,P <0.001);AR 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AR 阴性者(P <0.05);AR 表达在患者年龄、月经状态、 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HER-2 及血管浸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3.558,均P >0.05)。结论 AR 表达与多种 临床病理因素存在相关性,AR 可能是乳腺癌的预测指标及预后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乳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PCR法检测55例乳腺浸润型导管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p16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5例标本中,共12例(21.82%)发生p16基因甲基化,21例(38.18%)p16蛋白表达阳性,其中基底样型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Luminal A型(P0.05),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Luminal A型(P0.05)。发生基因甲基化的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6.67%,未发生甲基化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Ⅱ~Ⅲ级、伴淋巴结转移及ER蛋白表达阴性的组织中甲基化发生率高于组织学Ⅰ级、无淋巴结转移及ER蛋白表达阳性的组织(P0.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可能是基底样型乳腺癌的重要分子特征之一,且与乳腺癌的病情进展有关,可能成为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DAPK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该甲基化状态与DAPK1 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人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DAPK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结合半定量RT-PCR法的检测结果加以分析。结果:43例乳腺癌标本中DAPK1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44.1%(20/43),DAPK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P53是否阳性有关(P0.05)。DAPK1启动子甲基化标本中的DAPK1mRNA表达水平低于未甲基化标本,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中DAPK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与其mRNA失表达有关,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乳腺癌诊断和预后分析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基因(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RECK)、三叶因子2(Trefoil factors2,TFF2)、雌激素受体β亚型(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抑癌基因p16甲基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子宫内膜癌术后组织标本80例与同期术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4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ECK、TFF2与ERβ的蛋白表达,MSP法检测p16甲基化。结果 RECK、TFF2、ERβ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56.25%与48.75%,均显著低于正常组(82.22%、86.67%与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TFF2、ERβ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宫颈癌组(P0.05),而子宫内膜癌组RECK、TFF2、ERβ的阳性表达率与术前化疗癌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ECK、TFF2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Rβ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存在p16基因全部或部分甲基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存在p16基因甲基化现象;其中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甲基化有42例(52.50%),p16甲基化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RECK、TFF2、ERβ、p16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与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各异,并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治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ER、PR、c-erbB-2和nm23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nm23和雌激素(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6例浸润性乳腺癌c-erbB-2、nm23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①ER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肿瘤TNM分期及肿瘤大小呈负相关,小叶癌ER阳性率高于导管癌,而与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②PR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肿瘤TNM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大小、肿瘤类型、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③c-erbB-2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肿瘤类型无显著相关性。④乳腺癌Ⅰ期nm23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强度明显高于Ⅱ、Ⅲ期癌,nm2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及类型无显著相关性。⑤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nm23表达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癌组织c-erbB-2与ER表达呈负相关,与PR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c-erbB-2及nm23的联合检测能够较好地反映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扭曲基因(TWIS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9月至2017年10月保存的89例乳腺癌石蜡标本,同时选取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3 cm)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WIST和ERα表达,比较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TWIST、ERα表达,分析乳腺癌中TWIST、ERα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观察TWIST、ERα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分析TWIST、ERα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TWIST和ERα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TWIST阳性表达率为78.6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ERα阳性表达率为30.3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TWIS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和94.74%,明显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患者(P0.05),而ER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5.26%,明显低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TWIST表达阳性患者MVD为(34.16±6.84),明显高于TWIST表达阴性者(P0.05);ERα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阴性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2.81个月和66.73个月,明显长于TWIST阳性患者(P0.05);ERα阳性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2.81个月和57.85个月,明显长于ERα阴性患者(P0.05);TWIST和ERα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_s=-0.611,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WIST呈高表达,而ERα呈低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一定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集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采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血浆中Runx3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情况.GraphPad Prism 4统计软件对乳腺癌组织和血浆中Runx3基因甲基化行x2检验分析.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异常甲基化为6.67%,癌组织中Runx3异常甲基化率为58.33%,血浆中为78.33%,血浆中甲基化改变与癌组织甲基化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Runx3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x2分别为0.951,0.287,P>0.05),而与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5.188,P=0.023),其中癌组织中Ⅰ期+Ⅱ期患者甲基化率与Ⅲ期+Ⅳ期患者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显著(x2=8.625,P=0.003).结论 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对早期诊断乳腺癌有一定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正常乳腺组织和癌组织KLK5 mRNA进行定量,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8例乳腺癌切除的组织中KLK5基因mRNA的表达量,分析其表达量与年龄、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9%(38/48)的乳腺癌组织KLK5 mRNA表达下降。KLK5 mRNA在正常乳腺组织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338±0.324,在乳腺癌组织为0.088±0.128,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KLK5 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1);在Ⅲ~Ⅳ期患者乳腺癌组织中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ER( )阳性乳腺癌组织明显低于ER(-)乳腺癌组织(P<0.01)。KLK5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组织分类以及PR状态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KLK5 mRNA表达水平降低,并与TNM分期、ER状态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前乳腺癌ER、PR、c-erbB-2表达与患者血清E2水平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84例ER、PR、c-erbB-2表达状态并与血清E2水平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R、PR、c-erbB-2表达与E2无显著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分级、TNM分期均与ER、PR负相关(P〈0.05);组织分级、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大小均与c-erbB-2正相关。结论绝经期前乳腺癌患者ER、PR、c-erbB-2表达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无关;可能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大小相关,可联合应用,作为绝经期前乳腺癌患者指导内分泌治疗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tRNA 及其来源片段(tRNA-derived fragments)- tRF-32-Q99P9P9NH57SJ(tRF-32)在乳腺癌患者 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 年11 月~ 2019 年2 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确诊的51 例乳腺癌患者及同 期25 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运用RT-PCR 检测血清tRF-32 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 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51 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tRF-32 的表达量(13.84 ± 2.62)与25 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tRF-32 表 达量(39.47 ± 7.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091, P < 0.000 1)。临床TNM 分期I-II 期的tRF-32 表达量(16.97 ± 3.315)明显高于 III-IV 期tRF-32 表达量(7.07 ± 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241, P = 0.029)。无淋巴结转移 患者血清中的tRF-32 表达量 (18.75 ± 3.91) 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tRF-32 表达量(7.80 ± 2.51),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t = 2.47, P = 0.017)。乳腺癌患者tRF-32 表达量与年龄无关(χ2=0.621,P >0.05),与TNM 临床分期(χ2=8.463, P = 0.004)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χ2 =5.856, P = 0.016)。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显示血清tRF-32 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是0.776(95% CI: 0.673 ~ 0.880),敏感度 和特异度分别为84.0 % 和68.8%。结论 tRF-32 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低表达,tRF-32 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和EPC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乳腺癌切除术的46例女性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D44及EPCR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1)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CD44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17),在ER阳性乳腺癌明显低于ER阴性组、在正常乳腺样型的三阴型乳腺癌明显高于非正常乳腺样型的三阴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2,P=0.024;t=-4.209,P<0.01),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2)EPCR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8,P<0.01),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t=2.998,P<0.01)、组织学分级(t=4.082,P<0.01)、淋巴结转移(t=2.152,P=0.037)、临床分期(t=-2.378,P=0.022)、ER(t=-5.585,P<0.01),PR(t=-3.896,P<0.01)及增殖指数Ki67(t=2.197,P=0.033)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与患者的年龄及HER2无关(P>0.05),在三阴型(尤其是基底样型)乳腺癌及Luminal B型乳腺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非三阴型组及非Luminal B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63,P<0.01;t=3.653,P=0.003);(3)在乳腺癌中,CD44及EPCR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540,P<0.01)。 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EPCR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明显表达上调,2者具有正相关,但EPCR与更多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提示EPCR可更好地预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较高临床分期等不良预后,并推测CD44及EPCR可能所标记为2种不同表型的乳腺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连环蛋白P120(P120ct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比分析了52例ER、PR阴性乳腺癌组织和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21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120ctn的表达。结果:52例ER、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有32例P120ctn(61.53%)膜表达弱阳性或阴性表达,29例(52.76%)胞质表达阳性,总异常表达35例(67.30%)。21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膜表达弱阳性6例(28.57%),胞质无表达。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仅有2例为膜表达弱阳性(8.69%),其余均为胞膜正常表达。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9例组织分级Ⅰ~Ⅱ和23例组织分级Ⅲ中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48.27% vs 78.26%(P<0.05);30例有淋巴结转移和2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6.66% vs 40.90%(P<0.05);17例临床分期Ⅰ~Ⅱ和35例临床分期Ⅲ~Ⅳ组织中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8.82% vs 65.71%(P>0.05)。P120ctn的异常表达与ER、PR阴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P120ctn在ER、PR阴性乳腺癌的异常表达明显,可作为评估预后的一项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毛刺征部位胶原纤维增生程度与预后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癌,术前超声检查证实肿块周边毛刺征,并在超声引导下于毛刺处穿刺活检,根据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将其分为胶原纤维轻度、中度和重度增生。分析乳腺癌超声毛刺征处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与预后因素(癌灶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免疫组化分子标志物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毛刺处胶原纤维组织轻度、中度与重度增生患者间,组织学分级、癌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增生患者肿瘤组织学分级较高、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者较多。乳腺癌毛刺处纤维组织轻度、中度与重度增生患者之间,雌激素受体(E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增生患者ER表达低,HER-2/neu表达高;而孕激素受体(PR)、Ki-6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癌毛刺处胶原纤维增生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胶原纤维增生严重提示乳腺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启动子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的方法,对42例健康人和61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外周血中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42例健康人的血浆中均未检出DAPK基因的甲基化,而61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18例检测到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x^2=15.018,P〈0.05)。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但与病人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x^2=4.961、9.678,P〈0.05)。结论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相关性,有可能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分期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临床病理特征及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上的差异, 并探讨这些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表达与三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共863例, 其中三阴乳腺癌患者135例, 非三阴乳腺癌患者728例。分析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累及乳头以及手术方式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与经单纯抽样法选取的135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 ER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P53、Ki67的表达, 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类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  三阴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的比例高于非三阴乳腺癌(86.7%比65.2%, P < 0.001), 发病年龄低于非三阴乳腺癌[(46.0±10.6)岁比(51.0±13.3)岁, P < 0.05];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手术方式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肿瘤累及乳头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三阴乳腺癌中ERβ阳性表达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显著降低(63.7%比75.6%, P < 0.05), 而EGFR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62.2%比33.3%, P < 0.05);P53、Ki67在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非三阴乳腺癌相比, 三阴乳腺癌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 RFS)更低(P < 0.05)。三阴乳腺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ERβ阴性表达与EGFR阳性表达均与三阴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P < 0.05)。  结论  相较于非三阴乳腺癌, 三阴乳腺癌有明显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年龄较低、原发肿瘤体积较大、分化程度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ERβ阳性表达率较低、EGFR阳性表达率较高、OS及RFS较低。ERβ和EGFR可能成为重要的三阴乳腺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BRMS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相关性。方法提取组织总RNA将mRNA转录成cDNA,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检测乳腺组织BRMS1 mRNA表达,以BRMS1 mRNA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的比值表示BRMS1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ER、PR。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MS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也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BRMS1低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BRMS1在E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ER阴性组织中的表达(P〈0.05),BRMS1在P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PR阴性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BRMS1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展与转移有关,BRMS1表达水平与ER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