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构建一种心电信息监测系统,搭建集远程中央监护、术后跟踪、社区医疗和急救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方法:系统由中心站(服务器)和用户机组成,用户机采集、存储心电信息和波形,并传输到中心站服务器上,中心站各终端可实时查看监护信息,并发出对症建议或指令,实现双向互通。结果:以有线电话通讯网络为载体,实现了心电信息的远程监测,并在相关机构得到了应用。结论:本设计为生命信息的远程监测、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身体保健和生命维持提供了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以移动互联网作为远程动态心电监护系统的数据传输工具,使病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心电监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动态心电监测。文章简述了该远程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并详细讨论了移动互联网如何实现心电数据传输和反馈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心电、呼吸、血流信息是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三个主要方面。心电,反映心脏电生理活动,是诊断心脏功能所不可少的,但对某些疾病如心脏机电分离,即存在电活动然而没有机械收缩的情况,单靠心电已不够,必须同时检测反映心脏泵血功能的量。心脏和血管病变都会影响血流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作为临床常规检查的心电检查的信息,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渴求日趋强烈。在多年数字化心电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认真和重新审视了临床医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心电图信息,心电图信息怎样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等多方面的问题,在经过认真研究和总结后,认为网络化的数字心电图应用管理系统应用于临床不仅可以增加了心电检查的模式,同时可使该系统成为各类信息系统实施后又一数字化临床辅助诊断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ECG信息系统难推广的关键因素在于心电产品众多,规格不一,国际上尚无权威统一的心电信息标准。而要实现ECG信息系统的关键在于对ECG信息的采集以及实现与HIS的集成上,并提出开展ECG信息系统时首先要满足的要求:兼容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心电图机;支持输出XML标准的数据格式;与第三方系统集成接口规范,扩展支持HL7。  相似文献   

6.
新型的便携式心电记录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单片微机8031控制的新型便携式心电记录仪。仪器具有超前记忆功能,能存贮8段,每段3分钟的心电信息,用LCD显示3位心率数。记录的心电数据能在心电示波器上显示或在心电图机上描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现心电信息数字化采集、心电信息应用网络化存储以及心电信息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采用16位微处理器、ADC和单电源CMOS仪表放大器来实现心电信号采集。开发环境采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支持802.11、CDMA、GPRS等无线网络协议,将心电信息序列化为二进制的形式保存到XML文件中。结果:达到了网络传输效率高、无线传输、移动采集的目的。结论:实现了心电诊断的数字化、网络化,同时便携采集和无线网络功能为床头、野战及野外条件下心电采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HIS的心电网络信息系统研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HIS的心电网络信息系统,更好地方便医生和患者,完善患者的电子病历,提升信息化水平。方法:医院在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和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中,经过研究论证,结合医院自身特点,成功实施了心电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结果:该系统健全了电子病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结论:基于HIS实施心电网络信息系统应用效果好,成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医院信息系统(HIS)基础上,通过心电信息处理软件,实现了对心电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使得临床科室的医生能够在各自的医生工作站调用心电图报告,同时,心电分析师在分析站对心电波图进行分析诊断时可以参考在院病人的HIS病史。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物电信息之一,传统的心电图采集系统和装置使用了分立的元器件对心电信号进行采集;但是由于集成电路、电阻和电容元器件等个体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性,造成了心电图各个导联的参数和指标具有差异性,引起不必要的失真。本文针对现有心电采集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化的心电图采集方法,该方法采用集成化的ASIC芯片取代传统的分体式电路,避免了由于电阻和电容差异造成滤波特性不一致,引起心电信号的失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心电采集系统的精度以及信噪比。  相似文献   

11.
付爱英  刘杰 《职业与健康》2007,23(12):1064-1065
隐匿性传导是一种特殊心电现象,并非少见。尤其是随着动态心电图的日益普及,心电信息越来越多,隐匿性传导也已经成为心电医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心电现象。这一现象目前已广泛应用临床心电图心律失常的解释。由于表现隐匿,在心电图上并不直接表现出来,只能根据图形的改变来推理珍断,所以也是心电图学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2.
徐月萍  戴丹  段新安 《医疗装备》2009,22(12):69-70
Holter于1957年发明了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50余年来Holter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疾病。每年做Holter监测人次为临床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心电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用实时频谱分析法和滤波器法对人体心电信息作频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人体十二导联心电信息频谱频率上限的最大值在工程上可以认为是在30Hz 左右,因而,高端截止频率为30Hz 的特性良好的低通电路系统即可满足不失真地传输心电信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GPRS的社区医疗远程实时心电无线监护仪的设计。它以MSP430F449微控制器为核心,采用GPRS模块实现了对心电信号的实时采集、无线发送。患者佩戴心电无线监护仪可获取心电数据,借助GPRS网和In-ternet网上传到社区医院监护端,医生可对病人心电信息进行分析诊断,从而实现心电信号的远程实时监护。  相似文献   

15.
运动心电图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心电图以其独特的原理和方法日益成为心电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科研与临床应用中体现着相当价值。本文从心电技术发展的现状出发,简要介绍了运动心电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分析了运动心电与常规心电的特点与区别,对运动心电的临床应用作了适当阐述,探讨了运动心电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一种能长时间进行心电数据存储的Hoher。方法:利用SD卡作为大容量存储介质,将预处理后的心电信号经过模数转换,通过USB2.0专用微控制器CYTC68013A将大量的心电数据暂存在SD卡中,设计成了一种新型的动态心电数据存储器。结果:主机与SD卡之间的数据通讯通过SPI总线实现,LCD可显示系统菜单和状态信息,最终SD卡中的数据可通过USB传输到PC,或由专用读卡器读取。经计算,1GB的SD卡可连续记录心电数据长达1个月的时间。结论:本存储器的便携式设计为户外出行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陈广花  居益君 《现代医院》2011,11(11):142-143
本文对目前心电图检查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医院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实现了心电图检查的网络化,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心电图报告质量。同时,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中具有明显的实用性,是临床心电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内各医院实施数字化心电诊断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心电诊断中心,实现心电检查流程的优化,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心电诊断服务,将心电检查数据与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对接,提供专家会诊、数据监控、远程心电监控等服务。  相似文献   

19.
运动心电信号是反映运动时人体心脏负荷状况的重要信息,准确表述运动心电信号特征对于更好评价运动负荷实验是很有意义的,介绍了维格纳时频分析的原理与算法实现,将维格纳分布应用到运动心电信号的分析中,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在时颇平面上研究运动心电信号特征变化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和GPS定位技术,研制了一种嵌入式远程实时监护终端。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终端能向监护中心实时、连续地传送受试者的心电及位置信息,实现对院外心脏病人的实时监护和跟踪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