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江西上犹江电站于1998年11月完成了第二轮大坝安全定期检查,根据定检工作需要,从定性和统计分析入手,分析评价了堆积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变形趋势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上犹江水电站自1957年建成以来,已安全运行32年。30多年来,我们厂在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认真做好大坝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了大坝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了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江西赣南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我长期在水电厂工作,深深体会到要搞好大坝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象我们这样一个以发电为主的水电厂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丰富而廉价的水力资源进行电能生产,大坝等水工建筑物是使天然的水力资源得以利用的主要设施。电力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当然要讲机电设备的安全,要讲发电生产的安全。但更不能忽视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假如大坝不能正常运行,假如大坝等水工建筑物失事,根本就谈不上水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也谈不上机电设备和发电生产的安全。不仅如此,大坝一旦失事,还将给下游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这一方面我们厂是有过深刻教训的,在运行初  相似文献   

4.
上犹江水电厂大坝观测历时较长,本文分析大坝渗流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一、坝基处理及防渗排水措施坝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丙、丁坝段残存部分板岩破碎泥化夹层。针对泥化板岩问题,施工中坝基进行了全面固结灌浆,设置了帷幕排水处理措施,对丙、丁坝段残存的泥化板岩夹层进行挖除并回填混凝土以封闭之。蓄水初期,丙、丁坝段扬压力超过原设计值5~10%。为此,采取了帷幕补强灌浆、增打排水孔、封闭板岩破碎泥化夹层观测孔段等措施,以降低坝基扬压力,并防止管涌现象。  相似文献   

5.
上犹江水电站自1957年11月第一台机组投产,30余年来已安全发电66亿余千瓦小时,为赣南工农业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保证本电站今后能继续正常安全运行,专家组接受江西省电力工业局委托,自1988年5月起,参加了由省电力局领导并由能源部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指导的由各方面人员组成的上犹江大坝检查组,商订了安全检查计划,查阅了大量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等各种有关资料、文件和总结,在大坝和库区进行了现场重点检查,对为此次安全检查准备的11项专题报告除洪水复核报告外,逐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专家组成员对本工程大坝的工况有了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大坝的安全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6.
上犹江水电站是我国在50年代中期建成的一座中型水电站,也是国内第一座坝内式厂房水电站,它的设计与施工基本上反映了我国50年代中期的技术水平,而且在水电界一致地公认为是一座设计比较成功、施工速度快、质量好、造价低、经济效益好的水电站。迄今已安全运行32年,发电68亿千瓦小时,为江西省赣南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上犹江水电站位于江西省赣江的一条交流上,控制流域面积2750平方公里,最大库容8.22亿立米,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水电站装机60兆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2.2亿千瓦小时,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混凝土空腹重力坝)、发电厂房(坝内)、溢洪道(坝顶)、泄洪隧洞(右岸)、竹  相似文献   

7.
上犹江水电站大坝至今已运行31年,经过高水位的考验,尚属正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混凝土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裂缝、渗漏、溶蚀、钢筋锈蚀、冲刷磨损等现象。为了对大坝运行31年后的情况作出评价和鉴定,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会同上犹江水电厂共同对大坝混凝土的裂缝及耐久性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测,并在典型部位钻取芯样进行室内试验。对于水质的侵蚀性进行了判断。该大坝混凝土的冲磨、气蚀不是主要问题。该地区冬季短而少严寒,基本上无冻融,故本文未涉及这二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上犹江水电站是50年代建国初期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混凝土重力坝坝内式厂房电站,自1957年建成运行以来,已有30多年了。在这段时间内,大坝经过了上游最高库水位200.265m及200.245m,超过设计洪水位199.10m,接近校核洪水位200.60m的运行考验,大坝运行是正常的,坝体变形是在允许范围内。上犹江大坝的工程质量在精心设计及精心施工下是优良的。运行管理也是搞得较好的。  相似文献   

9.
上犹江水电站,位于赣江支流上犹江上,座落在江西省西南上犹县陡水镇。电站兴建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全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重力坝,大坝高67.5m.长153m,宽58.3m,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750km~2。水库总库容4.71亿 m~3,其中兴利库  相似文献   

10.
《四川水力发电》2014,(3):167-167
近日,由葛洲坝六公司承建的观音岩水电站左岸大坝混凝土浇筑全线到顶,为该电站年底实现蓄水发电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11年9月开始混凝土浇筑以来,该公司共完成了410多万立方米的浇筑任务,如期实现了工程转流、安全度汛等节点目标,创造了月浇筑30万立方米和21.2米的混凝土芯样纪录。2014年是观音岩水电工程投产发电的关键之年,在观音岩水电站的葛洲坝建设者更是以蓄水发电为目标,全力攻坚,精心组织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安全和速度,在确保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实现了左岸大坝到顶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大坝与安全》2014,(2):60-60
正据新华网近日,观音岩水电站左岸大坝混凝土浇筑全线到顶,为该电站年底实现蓄水发电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11年9月开始混凝土浇筑以来,共完成了410多万m3的浇筑任务,如期实现了工程转流、安全度汛等节点目标,创造了月浇筑30万m3和21.2m的混凝土芯样纪录。观音岩水电站为金沙江水电基地中游河段"一库八级"水电开发方案的最后一个梯级水电站,位  相似文献   

12.
铜街子水电站位电站左岸边坡为一古滑坡体,为了准确掌握左岸古滑坡的稳定状态及复活的可能性,有必要对滑坡体的形成条件、滑坡过程及滑动方式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滑坡体GNSS监测数据和水准控制网测量数据对滑坡体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上部虽然存在缓慢向下的趋势,但近5年内左岸边坡各点平均变化量都小于1 mm,变化较...  相似文献   

13.
上犹江水电站大坝闸墩与廊道顶拱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江西上犹江水电站大坝闸墩裂缝和检查廊道顶拱的贯穿裂缝,运用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的有限元方法对施工和运行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在运行期重点考虑夏季泄洪冷击和冬季寒潮对开裂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对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温度应力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裂缝处理和预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犹江水电站大坝在31年的运行中,经过多次高水位的考验,大坝工作状况良好。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上犹江大坝30多年来的运行情况,包括运行条件、运行工况、安全监测、维护检修和补强加固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些较为重大的问题,另有专题报告,本文只作简单介绍。上犹江水库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从1958年至1987年的30年中,溢流坝溢洪的年份达16年,水库最高水位达200.265m(1970.10),最低水位180.755m(1971.4);水位年变幅最小6.66m,最大17.3m,一般多在8~17m之间;尾水位最高149.74m,最低144.34m;水头最大54.53m,最小35.10m。  相似文献   

15.
应用定量、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对大坝渗流观测资料进行简单分析,以求反映大坝的基本运行情况、变 化规律,控制不利因素,以实现大坝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戈兰滩水电站的工程等别为二等,工程规模为大(Ⅱ)型,主要建筑物包括挡水、泄水及消能建筑物、发电引水系统和电站厂房等,主要建筑物拦河坝等按2级建筑物设计.工程采用RCC重力坝,拦河坝由左岸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右岸挡水坝段组成,最大坝高为113 m,坝顶总长为466 m,共分为16个坝段.根据枢纽布置特点和剖面设计,对每个坝段均进行了坝基稳定和应力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向家坝水电站大坝基岩弹模较小、灰岩骨料线膨胀系数小以及坝址区气候相对温和等有利因素,结合施工期混凝土温度及温度应力计算成果,按照适当从严控制的原则,确定基础允许温差和混凝土允许最高温度。施工实施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和温度应力均较小,满足设计要求。已检查部位,未见裂缝。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左岸大坝混凝土全面浇筑时间比原计划滞后了5个月。为此,采取了对不良地质体改用碾压混凝土回填,导流底孔顶板采用钢衬封顶,增大大坝浇筑高升层,调整施工设备布置等快速施工方法,从而保质保量地实现了主河床按期截流。  相似文献   

19.
五强溪水电站的地质问题比较复杂,主要有左岸边坡稳定,坝基岩体渗漏,坝基抗滑稳定等三大地质问题,文章着重对左岸船闸高边坡的稳定进行分析,在详尽的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高边坡治理设计方案,实施动态监控设计和信息化施工,保证了边坡稳定,使船闸如期建成运行。该工程在国内外率先解决了复杂的蠕变松动岩体人工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景洪水电站大坝为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位于澜沧江流域低热河谷区,高温多雨,每年高气温施工时间长达7~8个月,大坝混凝土温度控制要求严格,措施复杂。同时电站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常态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施工及坝内压力钢管安装施工干扰大,施工难度高。文章结合景洪水电站现场施工实际,全面介绍了大坝混凝土施工方案、原材料与混凝土配合比、温控措施、新材料与新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