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患者,男,53岁.1989年1月起反复发热、咳嗽,于1989年1月17日入院.入院查体:T37.8℃,BP16/10 kPa,贫血貌,颈部、腋下、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 ),心肺(-),腹软,肝肋下2 cm,脾肋下未及.入院后查血常规:WBC11.8×109/L,幼稚淋巴细胞20%,HB91g/L,P1t40×109/L.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相似文献   

2.
例1,男,45岁。因小腿瘀斑6月,发热5月入院。查体:T38.5℃,P 102,R24,BP 14.6/9.3 kPa。消瘦,苍白,颌下及腹股沟可触及10余个花生米大的淋巴结,胸骨无压痛,肝肋下4.0cm,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RBC1.95×10~(12)/L,Hb61g/L,WBC16×10~9/L,分类N11%,幼稚85%,血小板41×10~9/L,网织红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粒35%,早幼粒38.5%。  相似文献   

3.
例1:患儿,女,9岁,因“乏力、面色苍白14天”而于1997年10月27日住院。入院时查体:一般状态差,贫血貌,全身皮肤无出血点,淋巴结肿大(O.5cm×0.5cm)。肝右肋下6.0cm,质中度硬,脾左肋下2.0cm、当时血常规:WBC12.7×109/L,Hb86g/L,BPC75×109/L。末梢血象:可见大量原幼淋巴细胞,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幼淋巴细胞占0.80,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ALL),L2型,标危型。  相似文献   

4.
宁晓红  陈书长 《北京医学》2006,28(11):702-702
例1男,66岁,因左上腹痛3个月、发热1个月(体温38.5℃)伴盗汗、体重下降于2005年2月2日入院。查体:右颈部有一3cm×5cm肿大淋巴结,肝肋下1cm,有一质中包块达肋下5cm。实验室检查:血沉93mm/1h;乳酸脱氢酶1862U/L;β2-微球蛋白18μg/ml。电解质正常。CT示脾周巨大占位,肝多发占位,  相似文献   

5.
<正>例1.女,65岁,因左下肢肿痛伴发热1周于2011年9月1日入院。查体:双侧颈部及腋下可扪及多发淋巴结肿大,无压痛,直径约2 cm×1 cm,无贫血貌,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WBC 11.08×10~9/L,L 0.88,PLT 141×10~9/L,Hb 118 g/L;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_3~+98.2%、CD_3~+CD_4~+5.8%、CD_3~+CD_8~+91.8%,CD_(19)~+1.9%、CD_(56)~+0.3%;抗核抗体1:1 000(+);外周血涂片:幼稚淋巴细胞3%,成熟淋巴细胞93%;骨髓涂片:成熟淋巴细胞65%,可见大量颗粒淋巴细胞。B型超声提示脾  相似文献   

6.
病例例1:男,21岁。因乏力,浅表淋巴结肿大1个月,于1987年2月3日入院。贫血面容,双侧耳后、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最大者2×3cm,质硬,活动性差。心率100次/分,节律规整,无杂音,肝肋下1.0cm,脾肋下8.0cm,质中等硬度。RBC2.8×10~(12)/L,Hb83g/L,WBC40.2×10~9/L。淋巴肉瘤细胞达40%以上。骨髓象:增生活跃,原淋0.36,幼淋0.51红系,粒系均明显受抑。心电图正常。左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弥漫型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诊断:非何杰金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采用VAP方案化疗,2月9日静注长春新碱2mg,并开始口服强的松每日45mg。10日上午10时30分  相似文献   

7.
王欣  梁艳丽  唐雪梅 《疑难病杂志》2012,11(10):805-806
<正>例1.男,26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入院。查体:T39.5℃,双侧颈部、右侧腋窝和双侧腹股沟区均可及1~3枚肿大淋巴结,最大直径约1cm,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血WBC2.6×10~9/L,Hb 104 g/L,PLT 158×10~9/L。骨髓涂片:未见异常。颈淋巴结活检示:见一些体积大的或中等偏大的异形淋巴细胞弥漫浸润伴灶性坏死,免疫表型:CD20(-)、CD3(-)、CD3_ε(-)、CD4(-)、CD8(-)、CD56(+)、CD45RO(+)、  相似文献   

8.
<正> [病例]女,36岁。因面色苍白,间断发热1个月,于1989年10月21日入院。查体:贫血貌,皮肤粘膜无淤血,左锁骨上窝可触及一个1.0×1.0cm大的淋巴结。胸肌叩痛阳性。心肺正常。肝肋下2.0cm,脾未触及。化验;Hb65g/L,WBC49.0×10~9/L,Plt60×10~9/L,血片中见大量幼稚细胞。骨髓象及骨髓活检均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异常幼稚细胞占90%。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型别待定。给环磷酰胺600mg/日、长春新碱2mg/  相似文献   

9.
我院发现胞兄弟问患急性白血病一例,报告如下: 例一:男,37岁,农民。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贫血两周于1986年3月1日入院。体检:贫血貌,颌下、颈部及腋下均有2~3个蚕豆大小之淋巴结,活动无压痛。肝肋下3cm,脾肋下1.5cm,余正常。实验室检查:Hb 80g/L,WBC 103.6×10~9/L,BPC 85×10~9/L(85000/mm~3),分类幼雅细胞24%。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单核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单+幼单76.5%,POX染色:大部呈弱阳性及阴性反应,少数呈阳性反应。血小板散在可良见,诊断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后给予抗生素,COAP方案连续治疗10天,仍高热40.3℃,WBC113×10~9/L,于1986年3月14日突然昏迷死亡。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急变为红白血病少见。作者近5年见到5例。例1 男,38岁。慢粒病史2年多,因发热,乏力1月入院。肝肋下2cm,脾肋下3cm。血象:Hb4.0,WBC25×10~9/L,原粒8%,有幼红。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0.9:1,原粒14%,幼红52%,原始红+早幼红4%,有巨幼样变,PAS染色强阳性。倒2 男,32岁。慢粒病史10年,因发热、乏力2周入院,肝肋下1cm,脾肋下19cm。血象:Hb4.5,WBC 19.5×10~9/L,原粒3%,有幼红。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0.8:1,原粒20%,幼红54%有巨  相似文献   

11.
1病案摘要 患者,女性,38岁,因出现咳漱、背部胀痛、胸闷不适一月余于2007年5月入院。查体:左锁骨上触及肿大淋巴结,约1.5cm×2.0cm大小,质地硬、活动度差。颈部彩超检查提示: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胸部CT检查提示:  相似文献   

12.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骨髓涂片见到Gaucher细胞,文献报道较少。我们曾遇到1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男患,49岁。因左上腹肿块并隐痛20天,加重伴持续疼痛数日及劳动时气短、乏力,于1982年1月15日入院。查体:颈淋巴结稍肿大,肝肋下3cm,剑下5cm,脾肋下9cm,质硬有触痛,胸骨明显压痛.余均正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23×10~(12)/L,  相似文献   

13.
<正> 患男,15岁。3年前因皮肤散在出血点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给予强的松治疗效果不佳后查骨髓象示:巨核细胞缺如,诊断为获得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用康力龙及达那唑治疗3个月,出血点消退后自行停药,停药3月后因鼻衄入院。查体:颈部皮肤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象WBC3.4×10~9/L,L70.9%,G19.5%,Hb85g/L,PLT18×10~9/L,RC0.010;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欠活跃,粒:红(G:E)=0.32:1,粒系10.0%,红系31.5%,全片仅见1个颗粒巨,血小板零星偶见,骨髓小粒大多数以网状、淋巴等非造血细胞为主。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慢性型。继续给康力龙、达那唑并加用环孢霉素A治疗。3个月后复查骨髓象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G:E=2.53:1,粒系22.5%,红系42.5%,巨核细胞11个/2.3cm  相似文献   

14.
<正> [病 例]男,47岁。因乏力、多汗、消瘦、左上腹部疼痛二个月于1992年2月14日入医大一院血液科。既往:八年前患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DS)RAS型。查体:贫血外貌,脾大 甲乙线8.0cm,甲丙线10.0cm,丁戊线—2cm,肝脏、浅表淋巴结不大。实验室检查 WBC 64.0×10~9/L,见到中晚幼粒细胞,RBC2.73×10~(12)/L,Hb96g/L,plt 195×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8%阳性,积24分,有不典型的pH染色体,骨髓有核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以脾大,血象粒细胞明显增多。出现中幼粒及以下阶段的幼稚细胞增生为主症。若以明显淋巴结肿大或以组织浸润肿块为主者,则属肿瘤形成型慢粒。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41岁。因全身淋巴结肿大、乏力、脾大1月余,于1984年1月2日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如葫豆至核桃大小,压痛明显,胸骨压痛,肝肋下2.6Cm,剑下4Cm,脾在肋下Ⅰ线13Cm,Ⅱ线14Cm,Ⅲ线12Cm。化验检查:白细胞392×10~9/L,幼年68%。骨髓检查符合慢粒改变。右颈部淋巴结活检为慢粒淋  相似文献   

16.
笔者遇1例因Rh血型不合,经反复多次输血,产生抗E,导致输血反应.(一)病例介绍患者女,49岁.因头痛,乏力,齿龈出血1年余于1989年6月24日入院.体检:重度贫血貌,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腹软,肝脾未及.血PL42×10/L~9,WBC2×10~9/L,Hb24g/L,Ret0.4%,ESR 106mm/h.骨髓象示有核细胞明显减少,巨核细胞减少,粒系增生抑制,单核细胞比率增高.拟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因贫血严重,  相似文献   

17.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S)是一组从骨髓细胞学角度提出的病征,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颇似恶组,而两者的治疗和预后有明显差异。国外已引起重视,现将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35岁,教师,已婚。困乏力,畏寒、发热伴颈部肿物7d入院。查体:T39.4℃,R 22次/min,P102次/min,BP16/10kPa,急性重病容,双颌下、颈部、锁骨上、腋、腹股沟可触及小指头大的淋巴结,咽充血,左侧咽部可见一脓点,双侧扁桃体I°肿大、充血。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肋下2cm,脾肋下2cm,腹水征阴性。化验:Hb 142g/L,WBC1.36×10~9/L,N0.54,L0.46,RL0.005,BPC103×10~9/L。B超示肝脾肿大,腹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 ,6 5岁。因腹胀 ,纳差 ,全身乏力 1年 ,左颈部肿块进行性肿大半年于1988年 7月 19日入院。体查 :体温 37℃ ,脉搏 6 0次 /min,血压 12 0 / 76mmHg,神清 ,轻度贫血貌。全身淋巴结未触及 ,皮肤 ,巩膜无黄染 ,无出血点及皮下瘀斑 ,胸骨无压痛 ,心肺无异常 ,肝肋下未及 ,脾肿大(AB线 =7cm ,AC线 =14cm ,ED线 =1cm) ,质硬 ,无压痛。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WBC 36 9× 10 9/L,Hb 90g/L ,RBC 3 2×10 12 /L,Plt 86× 10 9/L,毛细胞 5 6 0 %。骨髓检查示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粒红两系细胞均减少 ,形态大致正常。毛细胞占 76 0 %…  相似文献   

19.
例1,男,7岁,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半年,经化疗后缓解,近半月来发热,于2005年2月16日人院,查体:贫血外观,浅表淋巴结触及黄豆大小,心肺(-),肝右肋下触及5 cm,质中,叩痛(±),脾右肋下2 cm质软.实验室检查:Hb63 g/L,WBC 3.2×109/L,N 0.46,L 0.54,PC 21×109/L,SGPT 830 u,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低下,吞噬细胞多见占4.8%,均为吞噬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骨髓报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伴嗜血细胞综合征,经用COAP及VDP方案一个疗程,鞘内注射3次,2周后复查骨髓,嗜血细胞消失,骨髓增生减低,住院29天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例1 易某,女,25岁。因头昏、乏力2月余于1987年2月12日入院。既往无贫血病史。体检:T37℃,P95次/min,BP14.6/9.2kPa。贫血外貌,四肢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紫癜及瘀斑,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巩膜不黄。心肺(-),腹平软,肝大肋下3cm,脾大肋下1.5cm,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Hb63g/L,RBC2.10×10~(12)/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