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静  王波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49(12):2603-2610
数据发布中的隐私保护技术一直是数据挖掘与信息安全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仅限于单敏感属性的隐私保护技术,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包含多敏感属性的数据信息.同时,随着个性需求的不断提出,隐私保护中的个性化服务越来越受研究者的关注.为了扩展单敏感属性数据的隐私保护技术以及满足个性化服务的需求问题,研究了数据发布过程中面向多敏感属性的个性化隐私保护方法.在单敏感属性l-多样性原则的基础上,引入基于值域等级划分的个性化定制方案,定义了多敏感属性个性化l-多样性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选择度优先的多敏感属性个性化l-多样性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满足隐私个性化的需求,而且能有效地保护数据的隐私,减少信息的隐匿率,保证发布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多数个性化隐私保护算法,对敏感属性的保护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不同的敏感属性设置不同的阈值;另一种是泛化敏感属性,用泛化后的精度低的值取代原来的敏感属性值。两种方法匿名后的数据存在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或信息损失较大,以及数据可用性的问题。为此,提出个性化(p,α,k)匿名隐私保护算法,根据敏感属性的敏感等级,对等价类中各等级的敏感值采用不同的匿名方法,从而实现对敏感属性的个性化隐私保护。实验表明,该算法较其他个性化隐私保护算法有近似的时间代价,更低的信息损失。  相似文献   

3.
面向数值型敏感属性的分级l-多样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数据发布隐私保护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相继提出了多种隐私保护匿名模型.l-多样性模型是其中保护个体隐私的有效方法,但现有的l-多样性模型只适合处理分类型敏感属性,不适合处理数值型敏感属性.为此,提出面向数值型敏感属性的分级l-多样性模型,包括分级相异l-多样性、分级信息熵l-多样性和分级递归(c,l)-多样性.所提出的模型首先将数值型敏感属性域分级,再基于分级信息实现数值型敏感属性的l-多样性.设计了实现这些模型的l-Incognito算法.并且从匿名表的多样性角度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分级l-多样性表比未分级的l-多样性表具有更高的多样度,因此具有更强的抵制同质性攻击和背景知识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数据服务器不可信时,直接收集可穿戴设备多维数值型敏感数据有可能存在泄露用户隐私信息的问题,通过引入本地差分隐私模型,提出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数值型敏感数据的个性化隐私保护方案。首先,通过设置隐私预算的阈值区间,用户在区间内设置满足个人隐私需求的隐私预算,同时也满足了个性化本地差分隐私;其次,利用属性安全域将敏感数据进行归一化;最后,利用伯努利分布分组扰动多维数值型敏感数据,并利用属性安全域对扰动结果进行归一化还原。理论分析证明了该算法满足个性化本地差分隐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最大相对误差(MRE)明显低于Harmony算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不可信数据服务器从可穿戴设备收集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徐龙琴  刘双印 《计算机应用》2011,31(4):999-1002
针对现有k-匿名方法直接用于多敏感属性数据发布中存在大量隐私泄露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相似和多维加权的联合敏感属性隐私保护算法。该算法通过语义相似性反聚类思想和灵活设置多敏感属性值的权值,实现了联合敏感属性值和语义多样性分组的隐私保护,并根据应用需要为数据提供不同的隐私保护力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保护数据隐私,增强了数据发布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数据融合技术能够使用户得到更全面的数据以提供更有效的服务。然而现有的多源数据融合隐私保护模型没有考虑数据提供者的重要程度,以及数据不同属性和属性值的敏感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敏感值层次化的隐私模型,该模型通过数据提供者对数据的匿名程度要求来设置数据属性以及属性值的敏感度以实现敏感值的个性化隐私保护。同时结合k-匿名隐私模型以及自顶向下特殊化TDS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面向敏感值的多源数据融合隐私保护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既能实现数据的安全融合,又能获得更好的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7.
在数据发布的隐私保护研究中,针对k-匿名方法的复杂性高、效率低及数据可用性差等问题,从基于模糊集的角度出发进行隐私保护的研究,重点是对数值型属性的处理,提出了基于模糊集的最大隶属度(MMD)算法.该算法对敏感数值型数据进行模糊化处理,把其变成语义型数据,结合隶属度一起发布以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基于模糊集的隐私保护方法与k-匿名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且信息损失要远远小得多,发布数据的可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数隐私保护算法不能较好平衡数据精度和数据隐私保护程度的问题,从数据集中准标识属性与敏感属性的关联关系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关联规则的匿名算法。运用Aprior算法建立属性间的关联规则,利用互信息量度量其关联度,为准标识属性的分级分类提供依据,同时设置泛化边界与权重,以避免产生较大的匿名成本。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减少数据损失,实现数据效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9.
差分隐私是一种提供强大隐私保护的模型。在非交互式框架下,数据管理者可发布采用差分隐私保护技术处理的数据集供研究人员进行挖掘分析。但是在数据发布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噪声,会破坏数据可用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k-prototype聚类的差分隐私混合数据发布算法。首先改进k-prototype聚类算法,按数据类型的不同,对数值型属性和分类型属性分别选用不同的属性差异度计算方法,将混合数据集中更可能相关的记录分组,从而降低差分隐私敏感度;结合聚类中心值,采用差分隐私保护技术对数据记录进行处理保护,针对数值型属性使用Laplace机制,分类型属性使用指数机制;从差分隐私的概念及组合性质两方面对该算法进行隐私分析证明。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差分隐私因能提供强大的隐私保证,广泛应用于解决数据发布中的隐私保护问题。但是经差分隐私保护后的数据注入大量噪音,降低了数据可用性,且已有方法中,针对混合属性数据集发布的隐私保护研究成果较少和存在隐私预算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个性化隐私预算分配的差分隐私混合属性数据发布方法(DP-IMKP)。利用互信息与属性之间关联关系,提出一种敏感属性分级策略,使用户各属性重要程度得以量化,为不同级别的属性匹配对应的隐私保护程度;结合最优匹配理论,构造隐私预算与敏感属性之间的二部图,为各级敏感属性分配合理的隐私预算;结合信息熵和密度优化思想,对经典k-prototype算法中初始中心的选择和相异度度量方法进行改进,并对原始数据集进行聚类,利用各敏感属性分配的隐私预算,对聚类中心值进行差分隐私保护,防止隐私数据信息泄露。通过实验验证,DP-IMKP方法与同类方法相比,在提高数据可用性和降低数据泄露风险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桂琼  程小辉 《计算机应用》2013,33(2):412-416
为了防止链接攻击导致隐私的泄露,同时尽可能降低匿名保护时的信息损失,提出(λα, k)-分级匿名模型。该模型根据隐私保护的需求程度,将各敏感属性值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类,通过隐私保护度参数λ灵活控制泄露风险。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基于聚类的分级匿名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新层次聚类算法,并针对准标识符中数值型属性与分类型属性采用灵活的概化策略。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满足敏感属性的分级匿名保护需求,同时有效地减少信息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多维数值型敏感属性数据隐私保护方法中存在的准标识符属性信息损失大,以及不能满足用户对数值型敏感属性重要性排序的个性化需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和加权多维桶分组(MSB)的个性化隐私保护方法。首先,根据准标识符的相似程度,将数据集划分成若干准标识符属性值相近的子集;然后,考虑到用户对敏感属性的敏感程度不同,将敏感程度和多维桶的桶容量用于计算加权选择度和构建加权多维桶;最后,依此对数据进行分组和匿名化处理。选用UCI的标准Adult数据集中的8个属性进行实验,并与基于聚类和多维桶的数据隐私保护方法MNSACM和基于聚类和加权多维桶分组的个性化隐私保护方法WMNSAPM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整体较优,并且在减少信息损失和运行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比方法,提高了数据质量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医疗数据发布中属性顺序敏感的隐私保护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爱强  刁麓弘 《软件学报》2009,20(Z1):314-320
隐私保护已成为包含微数据应用诸如医疗数据发布共享或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全局重编码或局部重编码的匿名性方法,通过保证每一条数据记录都至少有某个数量的其他记录与其具有同样的特征来保护隐私性.如果考虑到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属性顺序敏感的数据分析任务,这类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研究基于数据可用性指标的匿名性方法,着重考虑数据分析任务中的属性顺序对于匿名性方法的影响.从多维数据匿名的概念出发,讨论用于该类情况下的数据匿名性方法.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上述问题是有效的,并且效率并未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隐私保护中数据隐私量和数据效用的量化问题,基于度量空间和范数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结构化数据隐私与数据效用度量模型。首先,给出数据数值化处理方法,将数据表转变为矩阵进行运算;其次,引入隐私偏好函数,度量敏感属性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分析隐私保护模型,量化隐私保护技术产生的变化;最后,构建度量空间,给出了隐私量、数据效用和隐私保护程度计算式。通过实例分析,该度量模型能够有效反映隐私信息量。  相似文献   

15.
Existing resource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make resource recommendation based on user preferences, without consider- ing the subjective reluctance of users to personal privacy or the data mining of interests and hobbies, or the risk of privacy disclosure of third-party serv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ser privac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K-anonymous privacy protection algorithm. After the generalization of sensitive attributes of user query requests, it constructs a logical anonymous query request equivalence class, uses the method of data rotary to enable users in the same equivalence class to randomly forward the received data from other users. Because the privacy attributes that each person wants to protect are different, the weight of its sensitive attribute is different, so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weight summation formula based on the sensitive attribute combined with the sensitive attribute weight value set by the user independently, and recommends the optimal selection scheme for the platform user. The secur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sist similarity attack, background knowledge attack and capture server attack.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not only satisfies the correctness of matching results, but also enhances the privacy protection performance in the process of resource recommendation.  相似文献   

16.
当前混合属性数据发布中隐私保护方法大多存在隐私保护效果不佳或数据效用较差的问题,采用差分隐私与优化的k-prototype聚类方法相结合,提出改进k-prototype聚类的差分隐私混合属性数据发布方法(DCKPDP)。为解决传统k-prototype聚类算法没有考虑不同数值型属性对聚类结果有较大影响的问题,利用信息熵为每个数值型属性添加属性权重;为解决聚类初始中心点人为规定或者由随机算法随机确定,导致聚类结果精确度不高的问题,结合数据对象的局部密度和高密度对聚类过程中初始中心点进行自适应选择;为解决数据信息泄露风险较高的问题,对聚类中心值进行差分隐私保护。实验结果表明,DCKPDP算法满足差分隐私保护所需的噪声量更小,数据的可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data mining (from data collection to knowledge discovery) various sensitive data get exposed to several parties including data collectors, cleaners, preprocessors, miners and decision makers. The exposure of sensitive data can potentially lead to breach of individual privacy. Therefore, many privacy preserv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proposed recently.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framework that uses a few novel noise addition techniques for protecting individual privacy while maintaining a high data quality. We add noise to all attributes, both numerical and categorical. We present a novel technique for clustering categorical values and use it for noise addition purpose. A security analysis is also presented for measuring the security level of a data set.  相似文献   

18.
The publication of microdata is pivotal for medical research purposes, data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These published data contain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sensitive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a hospital may publish many sensitive attributes such as diseases, treatments and symptoms. The release of multiple sensitive attributes is not desirable because it puts the privacy of individuals at risk. The main vulnerability of such approach while releasing data is that if an adversary is successful in identifying a single sensitive attribute, then other sensitive attributes can be identified by co-relation. A whole variety of techniques such as SLOMS, SLAMSA and others already exist for the anonymization of multiple sensitive attributes; however, these techniques have their drawbacks when it comes to preserving privacy and ensuring data utility. The extant framework lacks in terms of preserving privacy for multiple sensitive attributes and ensuring data utility. We propose an efficient approach (p, k)-Angelization for the anonymization of multiple sensitive attributes. Our proposed approach protects the privacy of the individuals and yields promis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currently used techniques in terms of utility. The (p, k)-Angelization approach not only preserves the privacy by eliminating the threat of background join and non-membership attacks but also reduces the information loss thus improving the utility of the released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