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正畸埋伏牙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口腔科自2014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6例牙齿畸形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均有完整CT平扫及三维重建影像资料,探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正畸埋伏牙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76例患者经CT三维重建共计检出84颗埋伏牙,59颗来自上颌,25颗来自下颌,76例为单牙埋伏阻生,4例双牙,2例为三牙,53颗为埋伏阻生牙,31颗为埋伏多生牙;84颗埋伏牙中,尖牙占比高达48.81%(41/84),其次为多生牙(19.02%),中切牙占比11.90%;其中76.19%为舌腭侧埋伏,10.71%为唇颊侧埋伏;75.00%近中埋伏,16.67%远中埋伏,仅有16.07%的毗邻牙齿牙根有吸收现象;84颗埋伏牙中46颗无保留价值,经CT三维重建图像引导,局麻后行拔除手术,均完整拔除埋伏牙,去骨量小,亦未损伤毗邻组织;其余38颗埋伏牙给予正畸牵引,牵引成功率为92.10%。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在正畸埋伏牙诊治中均能发挥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三维影像技术评估正畸治疗所导致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 收集青少年安氏Ⅰ类中度拥挤患者48例,其中拔牙矫治22例,非拔牙矫治26例,正畸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束CT,观测牙根吸收量,比较拔牙与非拔牙治疗之间、男女患者之间牙根吸收情况的差异性。结果:拔牙患者的上颌中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尖牙牙根治疗后的牙根吸收量明显大于非拔牙患者,女性患者的上颌中切牙、下颌尖牙牙根治疗后的牙根吸收量明显大于男患者。结论:拔牙矫治、性别、牙位均为影响牙根吸收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部埋伏牙术前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本院口腔科接收的78例门诊X线检查确定上颌前部有埋伏牙的患者,采用CBCT进行术前定位诊断,确定埋伏牙的具体位置。结果 78例患者中上颌前部埋伏牙牙数为97枚。其中56例(71.79%)患者含一枚埋伏牙,14例(17.95%)患者含2枚埋伏牙,8例(10.26%)患者含3枚埋伏牙。上颌中切牙38枚,上颌侧切牙9枚,上颌尖牙50枚。结论 CBCT三维重建在上颌前部埋伏牙术前定位诊断中能准确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萌出方向及与邻牙和周围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脱位恒前牙再植不同牙髓处理对再植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与方法①病例选择:选择不同原因所致脱位前牙63例72颗.患者年龄17~45岁.外伤牙牙位分布为:上颌中切牙44颗,上颌侧切牙11颗,上颌尖牙2颗;下颌中切牙9颗,下颌侧切牙5颗,下颌尖牙1颗.  相似文献   

5.
91例上颌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埋伏牙多为多生牙,其次为上颌尖牙。上颌埋伏多生牙影响了恒切牙的正常萌出,常造成前牙拥挤,影响功能和美观。笔者在2003.7-2005.8年期间,接诊了埋伏牙患者91例,共102颗埋伏牙。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91例中男女比例约为2.5∶1(见表1)。表191例埋伏牙的临床资料性别例数年龄(岁)发现的原因(例)正畸X光片萌出异常单、双发性(例)单发双发埋伏阻生分类(例)直立倒置水平男656-35234065492726女265-1513151576167合计915-35365580111543331.2发生部位本组病例102颗埋伏牙发生在上颌前牙区,其中位于上颌尖牙区的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开窗术式对上颌埋伏中切牙正畸牵引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22年8月在某部队医院口腔科就诊且采用外科开窗-正畸牵引方案治疗上颌埋伏中切牙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外科开窗手术分别采用开放式开窗(14例)和闭合式开窗(20例),正畸结束后通过对埋伏牙牙根长度、牙槽骨覆盖情况和软组织美学评分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不同外科开窗术式对埋伏中切牙正畸牵引效果的影响。结果 34颗上颌埋伏中切牙均顺利进入牙列,排齐且正常行使功能。闭合组与开放组的埋伏牙牙根长度、牙槽骨覆盖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闭合组软组织美学评分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 闭合式开窗手术在前牙区的牙周美学方面优于开放式开窗手术,在牙根发育情况及牙槽骨覆盖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疆大学生恒牙先天缺失的状况.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5月对新疆高校学生共5 150名采取随机 、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恒牙发育异常情况的调查.对患病率、颌位情况、缺牙数目、好发牙位及同时伴发2种牙齿发育异常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恒牙先天缺失的总患病率为5.98%,无性别差异;颌位情况下颌缺失多于上颌(P<0.05);好发牙位为下颌中切牙;以缺失1颗牙者最多见,占总人数的63.96%;锥形牙与先天缺牙伴发的比率高,达68.29%.结论 新疆大学生恒牙先天缺失的状况与以往的研究相符,但性别间无差异,下颌缺牙数目多于上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埋伏牙的定位导萌及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例上颌前牙埋伏牙患者,年龄12~14岁,男7例,女9例,其中上尖牙阻生8例,侧切牙及中切牙阻生8例,定位后先进行术前正畸,待间隙开展后行开放式外科手术暴露阻生牙牙冠,通过对牙面的酸蚀处理,粘结正畸托槽,链状橡皮圈加力牵引,牵引到位后常规排齐整平。结果16例病例矫治时间平均22.5个月,术后保持二年,矫治后患者前牙覆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前牙埋伏牙位置正常并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所有病例均采用MBT矫治技术。结论埋伏牙的位置、手术的时机、手术适应证的掌握,矫治技术的高低,是矫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埋伏牙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76例埋伏牙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常规口腔全景断层摄影检查确诊和手术证实,因定位模糊行MSCT检查和三维重建处理,根据图像分析埋伏牙数量、位置、形态、牙根吸收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结果 76例患者检出埋伏牙84颗,单颗埋伏牙患者占总数最高(90.79%);牙位分布以上颌尖牙(33.33%)、中切牙(22.62%)、侧切牙(17.86%)占比较高;唇腭侧分布以舌腭侧埋伏为主,占比72.62%;邻牙牙根无吸收占45.24%,轻度吸收占33.93%;MSCT对埋伏牙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MSCT检查和三维重建对埋伏牙有十分精准的定位和诊断,可清晰显示埋伏牙数目、唇腭侧分布、牙根吸收等情况,可作为临床矫治的重要影像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使用三维影像CBCT进行评价旨在提高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精确性。方法:选取进行正畸拔牙治疗的患者10例,并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分别拍摄CBCT,测量治疗前后上颌6个牙齿的长度(双侧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计算得出牙根吸收的数值。结果:所有测量牙齿治疗前后牙根长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吸收量最大为上颌侧切,左右侧分别为:1.13 mm和1.14 mm;其次为上颌双侧中切牙,左右侧分别为:0.97 mm和0.96 mm;上颌双侧尖牙吸收最少,左右侧分别为0.87 mm和0.95 mm。结论:(1)结果显示正畸拔牙矫正患者治疗中有一个明显的牙根吸收。(2)本研究证实使用CBCT评价牙根吸收是一个有效而且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志迎  林巍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2,23(3):192-193,F003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在临床上较常见 ,其病因复杂 ,乳牙滞留、多生牙、牙胚异位、乳牙期外伤、牙齿萌出顺序异常、乳牙早失后牙龈纤维性增生等是常见的病因[1] 。也有学者认为[2 ] 是由于牙齿发育过程中的转向和异常成角 ,当根尖孔闭合后丧失萌出潜力所致 ,并认为上前牙阻生的好发牙位是上颌尖牙的阻生多于上颌中切牙 ;而房伯君等[1] 研究发现上颌中切牙的阻生多于上颌尖牙。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矫治是正畸矫治的难点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现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几种方法综述如下。1 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随着方丝弓、直丝弓等固定正畸技术的日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82例上颌埋伏中切牙的临床情况作了分析讨论。上颌埋伏中切牙与其它部位牙埋伏的情况不同,可见埋伏牙呈多方位的变化。作者根据开窗手术及X线片所见把埋伏牙不同的位置归纳为四种。发现埋伏牙的位置与牙根异常有明显关系;牙根异常对是否能保留牙齿起着主要的作用。本文治疗中还发现上颌埋伏中切牙患者矫治年龄越小,保留牙齿、矫治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原因,好发部位、牙位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的30例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697颗牙齿,统计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常见部位,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结果:正畸治疗后有76颗牙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10.90%,以上颌切牙、上下颌尖牙和下颌双尖牙较为常见,好发部位为托槽龈方.结论:正畸固定矫治患者者龈上菌斑的代谢改变是牙釉质脱矿的主要原因,除口腔卫生宣教以外还要定期对正畸患者进行全口洁治以期有效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方法 17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病例,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上颌阻生尖牙精确定位,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排齐牙列、开拓间隙后,外科翻瓣开窗暴露尖牙牙冠并粘结托槽,结合正畸牵引导萌.结果 17例上颌埋伏尖牙经过1~2年的治疗,均牵引入正常牙列,牙髓活力正常,牙周情况良好,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能精确地显示上颌阻生尖牙的位置及与临近组织结构的关系,为外科暴露和正畸牵引提供了可靠信息,外科暴露联合正畸牵引是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导萌法、手术翻瓣导萌联合正畸牵引法及拔除法.导萌法适用于仅软组织阻挡或多生牙阻挡的正位埋伏牙,手术翻瓣导萌联合正畸牵引法用于治疗低位埋伏阻生的正位或倾斜位、倒置位牙,上述两种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而拔除法用于治疗弯根埋伏牙.  相似文献   

16.
李渠  白丁  许林 《河北医学》2006,12(1):6-9
目的:正畸治疗中对上颌埋伏牙如何定性,定位,并要对此是采取手术拔除[1](主要是手术进路)或者是正畸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18例(其中1例为2颗多生牙,1颗多生牙已长出,另一颗为完全倒置的多生牙),上颌前部埋伏牙采用临床检查以及拍摄全景片、头侧位片螺旋CT轴位和表面成像等检查[2~4]对埋伏的多生牙、畸形牙和倒置牙共15例采用了相应的手术进路拔除,对形态正常且不倒置的3颗埋伏牙采用了正畸治疗。结果:18例埋伏牙中,根据临床和辅助检查综合判定有11例偏向唇侧(其中9例为多生牙、1例牙根特别弯曲,1例牙基本正常);6偏向舌腭侧(其中4例为多生牙,另2例为正常牙),1例居中呈完全倒置的多生牙,拔除的15例中有14例为多生牙,1例畸形牙,术中情况与术前判定一致,伤口一期愈合;3例正畸的埋伏牙与判定一致。结论:螺旋CT表面成像对上颌埋伏牙的定性、定位准确,由此确定的手术或正畸治疗方案均客观、科学,有较强的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讨上颌埋伏尖牙患者运用正畸联合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选取52例上颌埋伏尖牙病例做试验与研究,两组各26例,Ⅰ组接受非手术助萌处理,Ⅱ组接受外科正畸联合技术治疗,对该两种方案的实施效果做评估。结果Ⅱ组埋伏牙均在术后1年内矫治至正常部位,平均时间(6.13±0.32)个月,与Ⅰ组的(6.42±0.82)个月相比显著缩短,统计学成立(P0.05)。Ⅱ组的埋伏牙萌出率达100%(26/26),显著高于Ⅰ组的76.9%(20/26),统计学成立(P0.05)。Ⅰ组在试验期间未见并发症发生,而Ⅱ组有2例(7.7%)产生并发症,数据对比,统计学不成立(P0.05)。结论采取外科正畸联合技术对上颌埋伏尖牙患者进行治疗,矫治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埋伏牙系指位置异常且未萌出的牙,大多数为尖牙或双尖牙,中切牙较少。埋伏牙的病因较复杂,主要有[牙合]关系紊乱,间隙过小,乳牙根尖感染等原因。埋伏牙如果没有横位、冠根倒置,没有固齿黏连,可用正畸方法牵引正常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锥形束CT诊断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诊断及定位中的价值.方法:经CBCT确诊为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56例患者的58颗中切牙为研究对象,分析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阻生特点及其邻近组织情况.结果:56例患者年龄7~42岁,男女比例为1.67∶1,其中54例(96.43%)为单侧阻生,2例(3.57%)为双侧阻生;39颗(67.24%)牙为唇侧阻生,其中倒置阻生21颗(53.85%),水平阻生6颗(15.38%),倾斜阻生12颗(30.77%);17颗(29.31%)为腭侧阻生,其中水平阻生5颗(29.41%),倾斜阻生12颗(70.59%);2颗(3.45%)为垂直阻生.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及其邻近组织常伴有各种异常.结论:上颌中切牙阻生情况复杂,埋伏中切牙及其邻近组织常存在各种异常.CBCT能精确直观地显示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及其邻近组织情况,对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的诊断和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应用于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手术开窗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26颗)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术患者采用锥形束CT扫描,记录上颌埋伏尖牙牙冠位置、发育情况,尖牙整体位置及与相邻切牙情况;采用上颌埋伏尖牙正畸牵引术进行牵引导萌。结果:埋伏尖牙的牙冠位置、尖牙发育及整体位置、相邻切牙情况与锥形束CT影像特征相符。经过锥形束CT定位及正畸牵引术治疗,26颗上颌尖牙形态良好,牙髓活力正常,无邻牙牙根吸收情况。结论:锥形束CT能够对上颌埋伏尖牙进行精确定位,确保正畸牵引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