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和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腹腔引流液,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MicroScanWalkAway 40SI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培养出细菌9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株,阴性菌82株,酵母菌3株。前3位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70株(76.09%)、肺炎克雷伯菌5株(5.43%)、铜绿假单胞菌4株(4.34%)。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 腹腔引流液标本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耐药状况严重,提示临床应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中的变化。方法CMV肝炎26例,根据血生化分为胆汁淤积型组(淤胆组)和肝炎型组(肝炎组)各13例,即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DB/TB)>0.5,r-GT>ALT,大便淡白至陶土色者纳入淤胆组,反之为肝炎组,对照组26例为肝肾功能正常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别收集血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标本(空腹插鼻饲管至十二指肠降部接负压引流袋3~4小时),采用放免法测定标本中EGF含量。结果肝炎组、淤胆组、对照组血清中EGF含量分别为(0.72±0.35)μg/L、(2.35±1.19)μg/L和(0.79±0.40)μg/L,十二指肠引流液中EGF含量分别为(20.96±6.14)μg/L、((9.93±5.41)μg/L和(2.75±0.40)μg/L,所有观察对象中EGF在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中浓度(P<0.01),肝炎组和淤胆组患儿十二指肠引流液EGF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且EGF浓度和血清中ALF水平正相关,肝炎组中十二指肠液中EGF浓度高于淤胆组(P<0.05),在胆道排泄通畅时血清中EGF水平不受肝胆局部浓度变化影响。结论肝胆组织中分泌的EGF通过胆道系统排泄,CMV肝炎可使局部EGF释放增加,故十二指肠液中EGF水平是一项能灵敏反映肝胆炎性受损的指标,小婴儿行十二指肠引流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胆道T管引流致十二指肠瘘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术后T管引流是一安全措施,多年来已成为常规,但有时可出现一些少见并发症,本文总结报告4例T管引流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 病例报告 例1,女,40岁。因腹痛、发热、黄疸,以重症急性胆管炎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检查T管引流,术中见腹腔中等量胆汁样渗液,胆囊肿大,胆总管增粗约1.5cm,可触及结石,切开胆总管取石,置22号T管引流,另置腹腔皮管引流。术后3天T管引  相似文献   

4.
15例十二指肠瘘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显著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59-256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瘘的治疗方式,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十二指肠瘘的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治愈9例,死亡6例。结论:早期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十二指肠内减压及肠外引流,控制感染,使用生长抑素,纠正内稳态失衡,合理营养支持等围术期处理,能促进瘘口愈合,降低死亡率。早期手术可能成为十二指肠瘘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肿瘤的外科诊断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肿瘤患者5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外科诊断要点、治疗方法以及效果。结果 5例(10.0%)肿瘤分布在十二指肠乳头的上方,41例(82.0%)位于乳头周围,4例(8.0%)位于乳头下方;均经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死亡2例(4.0%),48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为79.2%,2年存活率为62.5%,3年存活率为47.9%。结论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以及活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根据肿瘤部位合理选择手术切除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穿刺引流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从2010年2月到2012年2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穿刺引流治疗,对照组的50例进行剖腹探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的时间、手术时间及出现残余囊肿、体温异常、并发症患者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的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残余囊肿、体温异常、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来说,穿刺引流治疗法操作简单方便、定位准确、创伤小、应用广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时机、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50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 所观察的50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改进引流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支架内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优点。方法对3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32例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其中1例并发胰瘘,在短期内治愈,一例并发胆瘘,无一例死亡。结论胰肠、胆肠吻合口支架内引流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液异常的原因及对策。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15例患者接受腹部手术,在术后3天后从腹腔引流管内引流出米汤样或淡咖啡样引流液分别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淀粉酶测定及乳糜试验。结果 15份引流液标本中有8例细菌培养阳性,占53.3%;淀粉酶测定大于同期血清淀粉酶测定值的3倍的6例,占40%;乳糜试验阳性3例,占20%。结论腹部手术引流液异常原因主要为细菌感染,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引流液异常还与合并胰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张红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25-3426
目的:了解和评价十二指肠引流术治疗泥沙样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熊去氧胆酸联合十二指肠引流术治疗胆泥沙样结石患者33例,并设熊去氧胆酸治疗33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均行B超及十二指肠引流术检查。结果:治疗半年,熊去氧胆酸联合十二指肠引流术组.经B超检查胆囊结石阳性率15.2%,熊去氧胆酸治疗组结石阳率36.4%。熊去氧胆酸联合十二指肠引流术组引流液镜检阳性率27.3%,熊去氧胆酸,引流液镜检阳性率57.6%,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同时经引流液镜检证明熊去氧胆酸联合十二指肠引流治疗钙胆红素结石有效,而熊去氧胆酸单独治疗效果差。结论:(1)十二指肠引流术治疗泥沙样胆结石效果显著。(2)证实十二指肠引流液镜检是诊断胆泥沙样结石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胆漏的方法。方法对60例胰头癌、壶腹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n=27)为传统Child术式,另一组(n=33)为双T型管引流并胰液胶管外引流的Child术式。结果传统Child术式发生胰胆满6例,引流的Child术式组无胰胆漏发生。结论双T型管引流并胰液胶管外引流能有效地预防胰、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CDD)后发生的吻合口瘘处理困难,病死率很高。我们自2000年1月起对施行的CDD病人均采用鼻胆管引流,经连续108例观察,不但无吻合口瘘发生,还可以经鼻胆管对胆道进行冲洗和造影。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溧水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共诊断收治的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中均采用胰管外引流,胰管外引流预防手术后胰瘘方法。结果 15例手术后仅1例发生胰瘘。并对胰瘘原因、胰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3602例十二指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炎一般多指慢性原发性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而言 ,也有称十二指肠球炎 ,该病可以有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极为相似的临床症状 ,其中不少病人被X线或临床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现就本院自开展胃镜检查以来检出该病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行胃镜检查 2 0 840例 ,其中十二指肠炎 3 60 2例 ,占受检人数的 17 2 8% ,其中男 2 83 8例(78 7% ) ,女 764例 (2 1 3 % ) ,男女之比约 3 71∶1;年龄最大67岁 ,最小 18岁 ,平均 3 8 4岁。工人、教师、驾驶员等 2 40 8例 ,农民 1194例。1 2 临床症状 上腹疼痛 2 2 15例 (61 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2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经手术治疗,治愈26例(81.2%),术后出现并发症13例(41%),其中十二指肠瘘9例,腹腔感染4例,死亡6例。结论对十二指肠损伤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术中采用合理的术式,加强术后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胰胆管引流方法的疗效,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更好的胰胆管引流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4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间在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并发症(胆漏、胰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胰胆管支架内引流术优于外引流术,可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常规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18.
胡秉钧  包平 《淮海医药》1996,14(4):13-13
笔自1978年~1994年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10例,现作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