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基于头发信息的性别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分类是指根据人脸部分的图像判别其性别的模式识别问题.探讨使用头发信息作为特征进行基于人脸图像的性别分类,提出了一种检测正面人脸图像中头发区域的方法,定义了6种头发特征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在两个人脸库上的对比实验,发现相对于特征脸(PCA)、Fisher脸(LDA)仅仅作用于人脸内部的特征提取方法,使用头发作为特征能使性别分类的平均准确率提高2.7%~8.2%.该实验结果说明了头发特征对于性别分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性别分类中头发特征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金融  卜佳俊 《计算机工程》2010,36(7):179-181,
针对人脸性别分类问题,提出基于头发特征的分类方法。对人脸重要外部特征之一的头发特征属性的提取与表示以及参数的选取进行分析与研究。在1 680张AR人脸图片上,利用头发特征模型对性别进行分类,将实验结果与基于人脸内部特征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头发特征的性别分类,其准确度获得平均7.5%的提升,最高准确率达96%。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脸性别分类问题,提出基于头发特征的分类方法。对人脸重要外部特征之一的头发特征属性的提取与表示以及参数的选取进行分析与研究。在1 680张AR人脸图片上,利用头发特征模型对性别进行分类,将实验结果与基于人脸内部特征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头发特征的性别分类,其准确度获得平均7.5%的提升,最高准确率达96%。  相似文献   

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分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张敏贵  潘泉  张洪才  姜睿 《计算机工程》2004,30(11):110-112
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分类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作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取离散余弦变换系数作为特征,然后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用Essex人脸图像数据库进行性别分类,取得了很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往利用人脸图像单方面进行性别识别或年龄估计,提出了利用公共特征、私有特征同时进行性别识别与年龄估计.用对光照、尺度变化具有很强鲁棒性的Gabor小波变换提取人脸特征.降维后的有效人脸特征分成公共特征、私有特征两部分,公共特征用于性别识别,私有特征进行年龄估计.在FG-NET人脸库及自建OFID人脸库中用RBF神经网络进行了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性别是人脸反映的一个重要信息,通过人脸图像实现性别自动分类对大型人脸数据库的检索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独立分量分析(ICA)和遗传算法(GA)的人脸性别分类方法。首先采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方法(FastICA)提取人脸图像的独立基图像和投影向量,获得人脸的低维表征;然后通过遗传算法从该低维空间中选择对性别分类有利的特征子集;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将ICA的空间局部特征提取功能、遗传算法快速寻优的特征选择功能以及SVM的强分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验表明,该方法取得了很好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7.
《软件工程师》2020,(2):43-46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的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小波分析、深度学习和adaboost分类器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识别算法仅仅提取了小波分解的低频分量用于分类图像的特征,为了更有效地提取人脸图像特征,提出了一种将传统特征和深度特征相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通过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函数对人脸图像进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提取出人脸图像的低频部分作为特征值,接着通过深度残差网络提取人脸深度特征,最后将融合后的特征应用adaboost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通过在ORL人脸库实验证明,融合后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分类识别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PCA和SVM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脸分割法,将双眼、额头、鼻子、嘴等可以明显表征人脸的六类特征提取出来,舍弃双颊以及耳朵等特征量少的部位。融合上述人脸的特征识别结果,运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PCA与SVM融合的新的人脸分割方法能有效地对人脸进行分类,极大地提升识别率。  相似文献   

9.
顾成扬  吴小俊 《计算机工程》2010,36(18):223-225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特征空间分离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性别分类方法。在FERET人脸库和淮阴师范学院学生人脸库上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和分类方法处理人脸性别分类问题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在最优投影轴数和正确识别率方面均取得较好的结果,在2种人脸库上的正确识别率优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线性鉴别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HOG多特征融合与随机森林的人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金鑫  陈玮 《计算机科学》2013,40(10):279-282
针对人脸识别在复杂环境下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直方图(HOG)多特征融合与随机森林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HOG特征描述子对人脸进行特征提取.首先以网格作为采样窗在整个人脸图上进行整体HOG特征的提取,并将人脸图像分成均匀子块,在包含有人脸关键部分的子块中提取局部HOG特征.然后通过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对整体和局部特征进行降维,并进行特征层融合形成最终分类特征,最后通过随机森林分类器对其进行分类.FERET人脸库、CAS-PEAL-R1人脸库、真实场景人脸库实验表明,该方法对光照具有鲁棒性,且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短的识别时间.  相似文献   

11.
PCA-LDA算法在性别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国辉  甘俊英 《计算机工程》2006,32(19):208-210
结合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与线性鉴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的特点,提出用于性别鉴别的PCA-LDA算法。该算法通过PCA算法求得训练样本的特征子空间,并在此基础上计算LDA算法的特征子空间。将PCA算法与LDA算法的特征子空间进行融合,获得PCA-LDA算法的融合特征空间。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分别朝融合特征空间投影,从而得到识别特征。利用最近邻准则即可完成性别鉴别。基于ORL(Olivetti Research Laboratory)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PCA-LDA算法比PCA算法识别性能好,在性别鉴别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gender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 which utilizes not only facial features, but also external information, i.e. hair and clothing. Instead of using the whole face, we consider five facial components: forehead, eyes, nose, mouth and chin. We also design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s for hair and clothing; these features have seldom been used in previous work because of their large variability. For each type of feature, we train a singl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lassifier with probabilistic output. The outputs of these classifiers are combined using various strategies, namely fuzzy integral, maximal, sum, voting, and product rule. The major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are (1) investigating the gender discriminative ability of clothing information; (2) using facial components instead of the whole face to obtain higher robustness for occlusions and noise; (3) exploiting hair and clothing information to facilitate gender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proposed framework improves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even when images contain occlusions, noise, and illumination changes.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人脸识别方法所提取的人脸信息特征较为单一,且分类算法存在局限性的问题,在多特征信息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深度信念网络(DBN)对人脸进行深度训练并进行识别。首先采取对比度受限自适应均衡化对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从而削弱光照对人脸识别的影响;然后,将提取到的人脸图像的TPLBP纹理特征和HOG结构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得到信息互补的融合特征;最后,将降维后的融合特征作为DBN的输入,通过对DBN深度模型的参数的动态搜索确定最佳值后,基于训练好的深度信念网络实现人脸图像样本的识别。以ORL、AR和Yale-B人脸数据库为基础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较于传统的SVM、KNN和DBN算法准确率有很大提高,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恶意软件分类方法融合的静态特征维度高、特征提取耗时、Boosting算法对大量高维特征样本串行训练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静态特征融合的分类方法。提取原文件和其反编译的Lst文件的灰度图像素特征、原文件的结构特征和Lst文件的内容特征,对特征融合和分类。在训练集采样时启用GOSS算法减少对训练样本的采样,使用LightGBM作为分类器,该分类器通过EFB对互斥特征降维。实验证明在三类特征融合下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7.04%,通过启用GOSS采样减少了29%的训练时间,在分类效果上,融合的特征优于融合Opcode n-gram的特征,LightGBM优于传统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预处理算法存在的缺陷及单一人脸特征在识别中的局限性,本文在基于双眼独立动态阈值的人脸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全局特征PCA、2DPCA与局部特征LBP、Gabor,分析对比这几种特征的识别效果及适用情况;根据对这几种特征的研究分析,采用特征融合的方式对PCA和LBP特征进行融合;实验结果验证了在ORL库和ESSEX库上采用决策级融合的识别率优于特征级融合及单一特征的识别率。   相似文献   

16.
多特征融合的遥感图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特点,提出了一种多特征融合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改进了原始的视觉词袋生成算法;然后,分别提取图像的视觉词袋局部特征、颜色直方图特征以及Gabor纹理特征;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并对多特征分类结果进行自适应综合。采用一个具有2 100幅图像的大型遥感图像分类公共测试数据集进行分类实验,与仅用单一特征分类方法的最高分类精度相比,本文多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总体平均分类精度提高了10%,表明本文提出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子模式的Gabor特征融合的单样本人脸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传统人脸识别方法在单训练样本条件下效果不佳的缺点,提出基于子模式的Gabor特征融合方法并用于单样本人脸识别。首先采用Gabor变换抽取人脸局部信息,为有效利用面部器官的空间位置信息,将Gabor人脸图像分块构成子模式,采用最小距离分类器对各子模式分类。最后对各子模式分类结果做决策级融合得出分类结果。根据子模式构成原则和决策级融合策略不同,提出两种子模式Gabor特征融合方法。利用ORL人脸库和CAS-PEAL-R1人脸库进行实验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有效提高单样本人脸识别的正确率,改善单样本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难以提取到适合用于分类的人脸特征以及在非限条件下进行人脸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特征加权融合人脸识别方法(DLWF)。首先,应用主动形状模型(ASM)提取出人脸面部的主要特征点,并根据主要特征点对人脸不同器官区域进行采样;然后,将所得采样块分别输入到对应的深度信念网络(DBN)中进行训练,获得网络最优参数;最后,利用Softmax回归求出各个区域的相似度向量,将多区域的相似度向量加权融合得到综合相似度评分进行人脸识别。经ORL和WFL人脸库上进行实验验证,DLWF算法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7%和88.76%,与传统算法主成分分析(PCA)、支持向量机(SVM)、DBN及FIP+线性判别式分析(LDA)相比,无论是限制条件还是非限制条件下,识别率均有提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高效的人脸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方涛  陈志国  傅毅   《智能系统学报》2021,16(2):279-285
由于人脸面部结构复杂,不同人脸之间结构特征相似,导致难以提取到十分适合用于分类的人脸特征,虽然神经网络具有良好效果,并且有很多改进的损失函数能够帮助提取需要的特征,但是单一的深度特征没有充分利用多层特征之间的互补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多层特征信息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选择ResNet网络结构进行改进,提取神经网络中的多层特征,然后将多层特征映射到子空间,在各自子空间内通过定义的中心变量进行自适应加权融合;为进一步提升效果,将所有特征送入Softmax分类器,同时对分类结果通过相同方式进行自适应加权决策融合;训练网络学习适合的中心变量,应用中心变量计算加权融合相似度。在同样的有限条件下,在使用AM-Softmax损失函数的基础上,融合特征在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上的识别效果了提升1.6%,使用融合相似度提升了2.2%。能够有效地提升人脸识别率,提取更合适的人脸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