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全面地阐述了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强调了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和多方面的角度来充分认识和理解邓小平这一光辉的思想,指出了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于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全面地阐述了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强调了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和多方面的角度来充分认识和理解邓小平这一光辉的思想,指出了邓小平“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于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新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是科技发挥作用的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等。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是中国特色的知识经济思想,是指导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是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深刻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富于创新精神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要特征。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创新性体现在科学技术观、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对策三个层次上 :在科技观上的创新 ,是邓小平科技思想创新的理论基础 ;在科技发展战略上的创新 ,是邓小平科技思想创新的重要内容 ;在科技发展对策上的创新 ,是邓小平科技思想最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种新型的经济——知识经济正在逐渐发展形成。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早已预见到这一新的时代的到来并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包含了这一思想。邓小平同志知识经济思想在他的教育理论中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第二,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第三,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立足于世纪之交,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实实在在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中国科技、教育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二十一世纪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知识分子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等领域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马列主义基本观点的继承、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邓小平知识分子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知识经济浪潮扑面而来的今天 ,研究邓小平知识分子思想更加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的知识经济思想主要围绕知识经济的基础、发展动力、主要资源和支柱等方面进行,除了具有知识经济的一般特点以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探讨邓小平同志的知识经济思想,对深入学习和理解邓小平理论,对进一步搞好“科教兴国”战略的各项工作,对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探索和设计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的过程中,始终特别关注、重视教育工作,并在亲自实践的基础上,把教育工作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中进行战略考察,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内容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重要思想保证。认真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教育思想,对于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针邓小平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概括起来讲,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的艰苦奋斗思想杜明书邓小平艰苦奋斗思想是邓小平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邓小同志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个战略全局出发弘扬和发展了艰苦奋斗思想。学习、研究,贯彻邓小平艰苦奋斗思想对于...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揭示了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这一思想对于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小康社会的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坚持和继承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和源泉,而邓小平理论则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与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目标、战略步骤、动力源、依靠力量等重要思想,并创造性地进行了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论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及其深远影响。指出邓小平这一伟大思想的提出,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当前所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徐光临 《教育探索》2006,2(9):11-13
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是在回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的挑战中形成和发展的。我们党和国家正是根据这一思想,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这是我国跨世纪的战略选择和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康社会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翔 《集宁师专学报》2004,26(2):40-43,5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思想,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及中国小康社会特征的分析来介绍邓小平、江泽民有关小康社会思想,并指出江泽民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坚持和继承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本文从教育国际化大趋势出发,围绕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信息化、面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WTO、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面向知识经济等问题,对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时代内涵与本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邓小评的科学技术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南。本文将着重探讨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期有益于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科技思想。一、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一任何一种重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也决非偶然。它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对时代的特点、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的未来和命运密切关注的结果,也是他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等根本问题,提出的治国安邦的战略构想。勿庸置疑,这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基本方针。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把握其主要内容和特点,对于我们积极贯彻和实施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十五年来,在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的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一、“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在十年前提出的科技第一生产力论,既是对马克思关于科技是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在理论上对人类依靠科技发展知识经济的深邃的历史洞察和高瞻远瞩;而且透过科技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史,可见知识经济的来临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睛上对邓小平科技第一生产力论的最有力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期为贯彻邓小平科技第一生产力论而提出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当今中国推行发展知识经济的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