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使用DEN诱发大鼠肝癌,整个诱癌过程分为非特异性药物反应、非癌性增生性改变和肝癌发生3个阶段。非癌性增生性改变表现为由各种异常肝细胞组成的增生结节和小胆管腺瘤样增生,从实验过程和形态学看,增生性改变与癌肿发生具有密切关系。依分化程度,肝癌的超微结构呈多样性改变。在1例胆管细胞癌中发现与APUDoma所见不能区别的致密核心颗粒,推测为1种特殊类型的胆管细胞癌。作者认为,DEN诱发的肝癌具有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两种组织起源。  相似文献   

2.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新生大鼠肝癌的实验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肝化学致癌物二乙基亚硝胺(DEN)按照Peraino诱癌模式建立DEN大鼠肝癌模型,并对DEN作用时间与次数加以改进,多阶段观察大鼠肝脏癌前期病变、冲瘤发生率及6种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本实验诱癌过程短,敏感性高,方法简单;碱性磷酸酶(AKP)、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羧酸酯酶作为肝癌酶标记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提示以新生大鼠肝细胞活跃增生为基础的Peraino诱发肝癌模式,改进DEN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对二乙基亚硝胺诱癌中大鼠肝脏不同病变阶段的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在诱癌的早、中、晚期发展过程中,损伤肝细胞的核、核仁、胞浆内糖原以及胞浆内细胞器,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等的变化有一定规律。结论 随诱癌时间延长,肝细胞逐渐出现变性、异型乃至癌细胞的阶段性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
硒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硒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影响。方法;在诱癌过程中,大鼠分别投予含0.2,1.0,3.0×10^-6硒的饲料,检测血,肝组织LPO,GSH-PX活性,观察诱癌率及癌结节面积。结果:补Se后对诱癌率无显著影响,但补充3.0×1-0^-6Se可使癌结节面积显著减少。补Se可显著地减轻诱癌早期血和肝组织中LPO的形成及诱癌过程中血和肝组织中GSH-PX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表达(蛋白及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索明胶酶在肝癌生长浸润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明胶酶谱法和RT-PCR法对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各期明胶酶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内明胶酶有表达,肝癌形成后主要在癌细胞内表达;明胶酶原在正常肝组织中有低表达,诱癌过程中呈持续增高趋势;明胶酶-2mRNA与其酶蛋白表达趋向一致。结论:在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转录和翻译水平均呈持续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兔肝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兔肝癌模型,获得兔肝细胞癌组织。方法:3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在1/6肝切除后,以20mg/L的DEN水溶液代替饮水4周,每周5d,此后将DEN的浓度降至10mg/L,直至濒死或触诊发现肝肿物。实验过程中每间隔2个月检测一次血清AST、ALT、γ—GT和AFP值,所有动物最终均进行解剖检查,可疑脏器做组织学检查。结果和结论:21只动物在给DEN后22个月内中毒死亡或濒死期处死,仅有1只动物于第22个月发现肝癌,5只存活至23个月的动物均诊断出肝癌,6例肝癌中,5例为高分化多发性肝细胞癌,1例为低分化肝细胞癌,3例发生肺转移,1例肾转移。所测血清指标与肝癌发生、发展未见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报道二乙基亚硝胺诱发Sprague-Dawley(SD)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改变。发现早在肉眼和光镜发现肿瘤之前,肝细胞就发生了一系列超微结构改变,且观察到卵圆细胞向高度嗜硷性肝细胞、肝细胞肝癌转化的连续变化谱。  相似文献   

8.
维甲酸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维甲酸(RA)对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大鼠肝癌发病过程的作用,从第11周开始,对DENA诱癌的Wistar大鼠隔日腹腔注射RA,每只动物连续给药10次,并设对照组,在诱癌满16周时,每组处死7只,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肝脏形成的大于等于3mm和大于等于5mm的结节数和所见最大结节的体积,给药结束后大加其他措施直至死亡,计算生存时间,在给药前,结束时和给药后20d分别记录大鼠体重,实验发现,治疗组肝切面结节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节体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生存时间延长55.8%(P<0.05),但体重差异不明显,结果提示,RA可明显减轻DENA诱发大鼠肝硬化的程度,形成肝癌结节的数目的大小,并延缓其发展,而且可延长荷瘤大鼠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鼠腹腔注射单剂量二乙基亚硝胺(DEN)作为启动剂结合部份肝切除的短期实验模型,观察复方十八甲基炔诺酮对肝癌癌前病变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单剂量DEN冲击后,再投以复方十八甲基炔诺酮的大鼠,其肝组织γ-GT( )灶的面积、体积、数量(mm~2/个、mm~3/个、mm~2/cm~2、个/cm~2和个/cm~3)均高于单纯受DEN冲击的大鼠。提示复方十八甲基炔诺酮具有促肝癌作用。另外,若以生理盐水代替DEN,再投以复方十八甲基炔诺酮的大鼠,实验始终未出现γ-GT( )灶,表明复方十八甲基炔诺酮无启动肝细胞的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肝化学致癌物二乙基亚硝胺(DEN)按照Peraino诱癌模式建立DEN大鼠肝:癌模型,并对DEH作用时间与次数加以改进,多阶段观察大鼠肝脏癌前期病变、肿瘤发生率及6种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本实验诱癌过程短,敏感性高,方法简单;碱性磷酸酶(AKP)、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羧酸酯酶作为肝癌酶标记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提示以新生大鼠肝细胞活跃增生为基础的Peraino诱发肝癌模式,改进DBN的处理方式,对于大鼠癌前期病变和肿瘤发生有较大的影响。涉及的影响因素可能与大鼠性别及DEN的双重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表达(蛋白及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索明胶酶在肝癌生长浸润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明胶酶谱法和RT-PCR法对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各期明胶酶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内明胶酶有表达,肝癌形成后主要在癌细胞内表达;明胶酶原在正常肝组织中有低表达,诱癌过程中呈持续增高趋势;明胶酶-2 mRNA与其酶蛋白表达趋向一致。结论在肝癌形成过程中明胶酶转录和翻译水平均呈持续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MorphometricMeasurementofCollageninLiverTissuewithPosthepatitisLiverCirrhosisPortalHypertensionPENGZhi-hai(彭志海),QIANJia-qin(钱...  相似文献   

13.
阎丽  柳婧美  乔伟  宋健  王群英  钟慧闽 《医学争鸣》2007,28(13):1181-1182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肝硬化基础上大鼠肝癌模型的方法.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按60 mL/L CCl4和100 mL/L食用白酒的方法诱导肝癌模型.观察两组大鼠不同时期质量变化,死亡率,肝假小叶形成率及肝癌结节发生率.结果:诱导16 wk后,对照组大鼠质量明显增加,无死亡,无肝硬化,无肝癌形成.实验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质量增长缓慢,2 wk后假小叶形成率90%,继续诱导4 wk后癌结节形成率40%.实验过程中大鼠的死亡率为10%.结论:CCl4和食用白酒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延长诱导时间可产生一定数量的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五灵丸对实验性肝硬变大鼠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永培  王胜春 《医学争鸣》1993,14(3):189-19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实验模型,研究中药复方肝纤愈对血清层黏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血清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 typeⅢ,PCⅢ)、肝脏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以人血白蛋白诱导的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基础上,肝纤愈大、小剂量(12.2、6.1g/kg),灌胃给药,连续8周,以鳖甲软肝片和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药,放射性免疫方法测定大鼠血清中HA、LN、PCⅢ含量,化学法测定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同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肝纤愈大剂量组可明显降低人血白蛋白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中HA、LN、PCⅢ的含量,同时可降低大鼠肝脏中羟脯氨酸的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有显著改善。结论肝纤愈通过对肝脏胶原物质代谢的影响而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预防合并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手术后复发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行手术切除的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行TACE治疗分为预防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和生存率以评估TACE的预防治疗作用。结果预防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预防组1年生存率(78.57%)及3年生存率(54.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6.67%、20.00%,P均<0.01)。结论肝癌合并肝硬化术后预防性应用TACE治疗对术后1年以上复发率无明显影响,但可以降低1年内的复发率,提高1年、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The influence of ginseng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cancer induced by diethylnitrosamine (DEN) in rats was observed with histochemical methods and microscopy. The incidence of liver cancer was 14.3 %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00 %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generation and necrosis of the hepatocyt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ild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Histochemical studie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activity of SDH, 5′-NT and γ-GT, and the amounts of DNA, RNA and glycog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aintained at relatively normal level, and decreased or increa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our experimental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ginseng seems to play a role of protecting the hepatocyte from injury by DEN, thereby inhib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cancer induced by DE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月龄小鼠心脏各个部位胶原纤维的分布规律及其含量。方法 常规石蜡切片 ,Masson染色 ,光镜观察 6d、2月和 10~ 12月昆明种小鼠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的胶原纤维网络构筑 ,并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定量分析。结果  (1)胶原纤维形态构筑大体相似 ,广泛分布于心脏各个部位。 (2 )在心房多是一些较细的胶原纤维 ,心室具有较多的粗胶原纤维。 (3)随年龄增长 ,胶原纤维增多、增粗 ,心房粗纤维增加较少。 (4)心脏胶原纤维心室普遍高于心房 ;从 6d至 12月胶原一直在增长 ,2月以前增长最快。结论 小鼠胶原纤维在心肌细胞之间互相编织成三维空间网络 ,其含量心室高于心房 ,并随月龄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不同时间点肝细胞再生与胶原纤维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分为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每组42只,分别在PH后12 h、1 d、3 d、5 d、7 d和14 d取材,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测肝再生指数、肝细胞核分裂相和肝组织胶原表达。结果(1)肝再生指数:对照组术后1~5 d迅速升高达峰值,并维持至14 d;肝纤维化组术后1~3 d迅速升高,5~7 d缓慢递增至峰值,术后14 d又略有下降;(2)肝细胞核分裂相:对照组肝细胞核分裂相先增多后减少,术后缓慢增加,术后1 d迅速升高,于术后3 d最高,此后逐步下降。肝纤维化组肝细胞核分裂相较少,肝部分切除后稍有增多,术后3 d最多,而后略有减少并维持到术后14 d;(3)肝组织胶原表达:对照组术后胶原表达缓慢增加,14 d到达峰值;肝纤维化组胶原纤维术后12 h~5 d维持高表达,在术后1 d达峰值,术后5 d迅速下降,14 d降至最低。肝纤维化组各时间点胶原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纤维化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术后1~7 d肝再生达到高峰,肝细胞再生能力较正常大鼠差,胶原表达术后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大鼠。  相似文献   

20.
DEN诱发大鼠肝癌变的病理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通过DEN诱发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病变细胞的形态进行测量,以PCNA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形态测量证实卵圆细胞是一大小仅为正常肝细胞的1/8、核浆比却大6倍、形态不规则的增生小细胞;增生灶/结节嗜碱性肝细胞形态参数与肝癌细胞相似;PCNA和BrdU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癌前增生灶及肝癌组织中;并且病变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与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