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X线诊断(附40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提高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0例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和X线检查资料.结果食管15例,其中平滑肌瘤14例,平滑肌肉瘤1例.主要X线表现管腔内充盈缺损、粘膜皱襞展平、管腔增宽、管旁肿块.胃肠25例,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母细胞瘤7例,平滑肌肉瘤12例.X线表现取决于肿瘤的生长方式.可分为腔内型,腔外型,腔内外型及肌间型.前三者主要表现①腔内充盈缺损或软组织块影;②肿瘤中央龛影;③肿瘤坏死囊变;④胃肠本身及邻近器官受压移位;⑤偶见肿瘤钙化.肌间型病变较小,X线检查不易发现.结论依照上述X线表现,术前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邹卫龙  杨镇  沈中阳 《武警医学》2006,17(4):255-257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家兔门静脉平滑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的表达,并探讨与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家兔,构建10只门静脉高压家兔模型.Western blot方法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家兔门静脉平滑肌PDGF-B表达水平以及中膜层平均厚度,透射电镜观察平滑肌细胞活化情况.结果健康对照家兔门静脉内PDGF-B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血吸虫病家兔门静脉高压形成,中膜层增厚(P<O.01),平滑肌细胞活化,PDGF-B水平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家兔门静脉平滑肌细胞活化.PDGF-B表达增强可能参与门静脉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和纤维化,在门静脉高压血管病变及细胞表型转化过程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是少见的肝脏间叶性肿瘤,肿瘤由厚壁血管、平滑肌和脂肪三种成分以HMB45组成103平滑肌细胞成分对于诊断有AML,虽然其有多种形态HAML细胞黑色素瘤相关单克隆抗体HMB45和A 10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对于确定AML的诊断有重要意义.HAML的影像特征与其不同的组织成分构成相关,血管、平滑肌和脂肪三种成分构成的比例不同,其影像表现不同.尽管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表现多样,但在动态增强成像表现为富血供且显示病灶内点条状血管影以及脂肪成分的存在是其重要的影像特征.一旦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就应该予以积极随访或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的病因、组织学特性、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例原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的诊疗经过,并结合近10年来国内外的文献资料,总结原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的诊治经验.结果 本组3例原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均发生于>50岁的女性,发病原因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情进展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烫伤早期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骨架含量的动态改变,初步探讨烧伤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大白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烫伤组60只.烫伤组动物按烫伤后1、3、6、12、24、48小时等不同时相点又分为6组,每组10只;烫伤组动物制备烫伤模型,所有动物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后取结肠平滑肌组织,经急性酶分离法获得结肠带平滑肌细胞悬液,加FITC标记的抗体,结合平滑肌细胞内actin蛋白,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平滑肌细胞内荧光强度.结果:实验中发现,烫伤后大鼠肠道平滑肌细胞骨架含量先明显升高,约1小时后逐渐降低,3小时后已明显低于正常值,并继续下降,大约6小时~12小时开始渐回升,在12小时~24小时达正常水平,但仍呈上升趋势,该趋势可延伸至48小时.结论:1.烫伤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肠道平滑肌细胞骨架含量的改变,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机体的修复与损伤力量抗衡的动态变化;2.推测肠道平滑肌细胞骨架的变化是导致烫伤后肠道平滑肌细胞动力功能出现异常,进而肠道功能发生紊乱、肠壁结构受到破坏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电离辐射致血管细胞及心肌细胞凋亡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证实,电离辐射不仅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分裂增殖,而且能诱导机体多种组织细胞,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的凋亡[1,2].因此,利用电离辐射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以达到抑制细胞过度增殖,有望成为预防再狭窄的新途径[3].但血管内放射治疗属非选择性,β或γ射线射程内的所有组织细胞均受到电离辐射.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所涉及的细胞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等.其中,放射治疗的靶细胞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而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则是无辜者.本文作者旨在观察电离辐射对血管细胞及心肌细胞的影响,以便为临床放射治疗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及MRI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吴俊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90-229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本组19例中,CT检查发现含脂肪成分者16例,其中常规层厚扫描发现脂肪成分12例,薄层扫描发现(常规扫描不能确定的)脂肪成分4例;CT检查无明显脂肪成分者3例.结论: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的关键是在肿瘤中测得脂肪密度影,对于含脂肪成分较多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明确定性诊断,对于少脂或无脂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薄层CT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是罕见的沿静脉血管生长的平滑肌瘤,起源于子宫静脉壁内的平滑肌细胞或子宫壁内的平滑肌瘤细胞,一般通过盆腔静脉或卵巢静脉向下腔静脉生长,并向右心房腔内延伸.  相似文献   

10.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亦称肾错构瘤,系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中相对较多的一种.本文搜集我院经CT检查并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根据以往的认识,气道平滑肌完全是受胆硷能和肾上腺素能两种神经的支配.胆硷能神经兴奋时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硷使气道平滑肌收缩,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时则释放肾上腺素类物质作用于气道平滑肌β受体使其舒张.正常生理情况下,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以保持适度的肌张力.近年由于气道内第三神经系统(即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硷能神经,Non-adrenergic,non-cholinergic,简称NANC神经)的发现,对上述观点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就气道平滑肌内NANC神经的发现、NANC神经的递质、NANC神经的生理学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贾惠惠  刘坤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89-2290
目的: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GISMT)的X线、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GISMT的X线和CT征象.结果:胃肠道平滑肌肿瘤21例,平滑肌肉瘤18例,肿瘤大小3~7.5 cm不等,腔内型21例,腔外型18例,有溃疡者18例.结论:GISMT的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生长方式有关,影像学检查对GISMT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平滑肌肉瘤多发生于胃肠道及子宫,偶见于腹膜后、肠系膜、大网膜及皮下软组织.原发于肾脏的平滑肌肉瘤非常少见,国内自孟敏珍[1]报道首例以来,虽陆续有文献报道,但仍不足百例,且多以临床和病理研究为主[1-7].笔者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肾脏平滑肌肉瘤7例,结合文献资料讨论其影像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膀胱平滑肌瘤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但平滑肌瘤是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文献报道中多为个案报道且检查方法多是B超和 CT,MRI对该病的报道罕见.本文收集了1999-2009年曾在本院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膀胱平滑肌瘤,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其MRI征象,以提高膀胱平滑肌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既往研究认为,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增殖是内膜增生和再狭窄的主要原因.近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外基质比平滑肌细胞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现综述细胞外基质在正常血管壁的分布、在血管成形术后的变化及其在再狭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510.6nm激光照射对兔在体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510.6 am激光照射兔在体腹主动脉壁24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与激光剂量的关系.方法 新西兰白兔12只,由股动脉导入柱状光纤至腹主动脉,在血管腔内进行分段激光照射,根据光照剂量分为6组.1~5组的光剂量分别为100mW/cm2×500 s、100mW/cm2×1000 s、150mW/cm2×l 000 s、200mW/cm2×500 s、200 mW/cm2×1000s;第6组为对照组,不照射激光.照光后24 h处死动物,取照射段血管组织,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兔腹主动脉经功率密度为100 mW/cm2或150 mW/cm2的激光照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以细胞凋亡为主要特征的形态结构改变,其损伤部位以线粒体为主.功率密度为200 mW/cm2的激光照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坏死为主.激光照射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上述形态变化主要与激光功率密度和照射时间有关.结论 功率密度为100 mW/cm2或150 mW/cm2的510.6 nm激光照射后24 h在体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凋亡.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中膜的细胞成分是平滑肌细胞 (SMC)。在缺氧肺动脉高压等多种病理条件下 ,肺动脉内膜不同程度受损 ,受直接或间接因素的影响 ,中膜的SMC可以向膜迁移并大量增值。近年来研究发现低浓度一氧化碳 (CO)处理后SMC增殖可明显被抑制 ,为了探讨外源性CO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作者体外培养了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外源性CO处理 2 4h、4 8h、72h ,检测平滑肌细胞迁移情况。结果显示 :2 4h、4 8h和 72h后未处理的对照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距离分别为 ( 3 3 2 .1 6± 4 9.94 )nm、( 44 2 .82± 5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周脂肪肉瘤的CT征象及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20例肾周脂肪肉瘤的CT表现,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者间的CT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肿瘤与肾脏交界面的肾皮质缺陷("杯口征")20例,瘤内血管扩张18例,肿瘤血管延伸至肾实质(肾实质血管蒂)20例,肿瘤血供来自肾动脉分支20例,合并瘤内或(和)周围出血6例,合并其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以上这6种征象,多见于或仅见于外生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均<0.05).20例肾周脂肪肉瘤中:肿瘤内乏脂肪软组织结节20例,伴有肾位移19例,这2种征象多见于或仅见于肾周脂肪肉瘤(P均<0.05).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大小通常小于肾周脂肪肉瘤(P<0.05).两者之间的性别分布以及钙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特异性的CT表现有助于鉴别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周脂肪肉瘤,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是一种少见病,特点是平滑肌细胞在终末细支气管、淋巴管、小血管周围异常增生[1],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因和病理机制不明.国内见个案报告[2~1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从黄芪提取物黄芪甲苷Ⅳ对异常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测定黄芪甲苷Ⅳ作用前后异常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一氧化氮(NO)和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用WS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细胞凋亡通过annexin Ⅴ标记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NO和钙离子用荧光素DAF-2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