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与正式的行政管理组织机制截然不同的非正式、开放性组织形态,在推动新时期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首先梳理了实践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及教师共同体的概念,以教育部2018和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为例,研究和总结了实践共同体本土实施在“问题导向-机制创新-模式探索-资源建设-教师成长-均衡发展”六个方面取得的系统成效;深入分析了实践共同体项目在“工作机制、运行机制、协同机制和参与机制”四个方面的机制创新;提出了实践共同体项目深入发展需要解决的两个薄弱机制:教师激励机制和优质资源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需要扎根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的实际,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分享与反思并不断改进,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教师共同体的构建作为中小学教师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梳理已有研究,发现教师共同体在一线学校如何构建,如何有效开展活动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基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实践,尝试在一线学校已有正式组织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学校层面的教师共同体构建方式,讨论了共同体构建及活动开展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型学校建设中,教师专业共同体是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重要平台.实践证明,建立共同愿景,营造良好氛围是共同体构建的必要举措:同时在培育共同体向心力、健全其知识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开展非正式学习,引导教师撰写教育叙事,提倡教学反思等一系列支持策略,可以让教师专业共同体更加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测绘学科教师学术共同体的概念,讨论了测绘学科教师学术共同体的组织与构建模式,并对其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活动形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正式的测绘学科学术共同体应以项目为主、专题讨论会为辅开展活动,非正式的测绘学科校本教师共同体、师生共同体等适合采取学术讨论会的形式开展活动,而在线的测绘学科教师学术共同体则可以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同时建议教育部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应以最全面、最权威的在线测绘学科教师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为己任,抓紧构建全国性的测绘学科教师在线系统。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基模及其本土化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PLC)是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共同构建的事业型共同体、实践型共同体与学习型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发展具有双驱动力和双主体特性,其核心机制是差异互动,其学习对象是学习型课程,其目标是创构实践性理论。要培育出本土化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必须抓住三个重要链环:成长需要的激发、实践问题的关注与良性互动文化的巩固。  相似文献   

6.
校本研修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重视发挥学校非正式教师组织的作用,以有效弥补学校行政管理安排下的教师教学研修的不足,更好地固化活动平台,淡化行政色彩,强化研修意识,优化社团策略。在校本研修中,要让学校非正式教师组织与正式教师组织同工同谋同等待遇,使之成为学校正式教师组织的延伸和补充,实现协调发展,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强化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学校提高管理效益,奠定长远发展的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校本研修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要重视发挥学校非正式教师组织的作用,以有效弥补学校行政管理安排下的教师教学研修的不足,更好地固化活动平台,淡化行政色彩,强化研修意识,优化社团策略。在校本研修中,要让学校非正式教师组织与正式教师组织同工同谋同等待遇,使之成为学校正式教师组织的延伸和补充,实现协调发展,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强化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学校提高管理效益,奠定长远发展的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师专业学习是其专业发展的具体手段,其主要途径是外力推动的正式专业学习和内力激发的非正式专业学习,比较常见的类型有向自己学、向他人学、常规教研活动、专业引领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乡村教师的专业学习及教师成长现状堪忧,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问题突出,对此提出四条对策:保障乡村教师专业学习权益、建设适合且有用的学习资源、推进共同体学习与实践性学习、学校及教师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并逐条讨论了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自觉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使命。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中存在“限制性规定与尝试性行动”“社会惰化现象与教师科研热情”“学校群体思维与教师个体创新”等诸多组织行为冲突。推动“跨校非正式教师科研共同体”建设是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应有超越。在组织属性上,跨校非正式教师科研共同体强调个体目标优先、教师专业归属感、成员构成多元化、专业权力分散、成员间相互信任、知识分享上的集体作用等;在知识特征上,跨校非正式教师科研共同体追求个人经验与思考的互补性,研究过程表现为深度学习与创新行动,科研输出力求个性化、实验性与启发性;在文化品质上,跨校非正式教师科研共同体依靠友谊哲学,具有学习型组织型态、灵动风格、积极氛围和自然生态。区域构建跨校非正式教师科研共同体的政策支持包括:以筑巢孵化、共融网站、成果推广为内容的平台支持,以规定导引、榜样示范、学会联结为形式的组织支持,以研训辅助、项目支持、经费激励为路径的资源支持,以督评带入、晋升参照、专项评优为方法的评价支持。  相似文献   

10.
唐乐 《文教资料》2013,(30):153-154
本研究先从服装导购的日常实际出发,引出非正式学习在导购的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实践共同体这个组织形式虽说在虚拟的网上学习中有很大的影响,但在现实的工作学习中很少被验证对非正式学习有正相关性。作者从学习角度和实践共同体的评估角度设计出评估非正式学习与实践共同体关系的三类维度.并通过对服装公司的问卷调查来验证两者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组织中,往往存在两类群体,一类是正式群体,一类是非正式群体。学校中的教研组、年级组是学校中的正式群体,它是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管理的不同工作任务、不同工作重点,而由学校组织的教师群体。学校由教师自发组成的教师社团,学校中部分教师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小圈子",则是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能不能整合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所长,避其所短,形成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新的路径呢?我们南  相似文献   

12.
“准”的意思是预备或者非正式,本文所述准教师指有教师资格,但还未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的非正式教师。准教师“再实习”,专指大学毕业生与学校签订了就业协议书之后,在正式工作之前的一段时间,用人学校安排准教师“再实习”,帮助准教师进一步跨越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间的鸿沟,为准教师顺利走向课堂教学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3.
"同伴互助"可分为正式指导与非正式指导两种活动形式,其中非正式指导活动又包括同伴观察和专业对话两大类。大学英语的学科特性使得在大学英语教师中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具有可行性,它能够解决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中普遍存在团队感召力弱、成员获得感低、教改实践学术性浅的问题。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建设以共同塑造愿景、同僚协作成长、教改实践探索为行动路径,构建教师专业学习的精神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和教学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现代学校的应有之义.本文提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在实践中探索出区域推进学校学习共同体的策略与途径,在共同体建设中使学校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16.
<正>8年前,8位平均年龄30岁的教师因渴望成长而聚在一起,在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前的草地上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读书活动,宣告了一个自发性、草根性教师成长团队—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成立。8年后,原本8个人的成长共同体已经发展出十几个类似的共同体分体,越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从如今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寻找一个视点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存在的与教师有关的问题出发,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探索教师共同体的构建与成长过程,并提出了以若干教师共同体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进而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学术研究或者学习活动的组织。溧阳市实验小学为具有不同发展愿景的教师个体,搭建不同类型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主要有网络学习共同体、专业技能发展共同体、课题研究共同体、教学竞赛共同体、课程研发共同体等等。  相似文献   

19.
顾静 《考试周刊》2010,(42):175-177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以自身经验和社会生活为基础.通过亲身的实践来学习成长。其过程不是单纯的认知行为与封闭的个体行为,而是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共同实践学习与交流.相互影响创生的学习体。基于此,本文作者利用信息科技学科优势,搭建一个活动平台,并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探索学习共同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挥共同体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20.
卞光绪 《江苏教育》2010,(12):54-54
人是社会中人,需要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共识。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教师管理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正式群体.如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群体,却忽视了教师中的非正式群体中的少数人。实际上.一个学科组真正强大起来.既要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又要促进团结,这就要求加强对教师中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协调好组织内部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正式群体内的凝聚力,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