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癌及癌旁非癌肝组织中早期B细胞因子3(EBF3)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8例配对肝癌及癌旁非癌肝组织EBF3 mRNA水平,免疫印迹(WB)检测5例配对标本EBF3蛋白表达.结果 18例肝癌和配对癌旁肝组织中EBF3 mRNA与β2M mRNA的对数比值分别为0.52±0.17和0.2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011).5例肝癌组织EBF3 WB带平均灰度值为(26.35±14.06),与癌旁非癌肝组织(7.86±8.47)相比差异显著(t=2.52,P=0.036).结论 肝癌组织中EBF3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均上调,提示EBF3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何宏涛  徐卓  李杰  郭占军 《临床荟萃》2012,27(7):562-56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癌(HBV-HCC)组织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49例HBV-HCC患者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血液中的线粒体DNA,以3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正常肝组织及血液线粒体为对照,用测序法测定线粒体D-loop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和变异.结果 将489C定义为M亚型,HBV- HCC患者27例(55.1%)和对照组15例(39.5%)含有此亚型.结合M亚型和其他位点多态性可以预测肝癌的风险.489T/152T,489T/523A和489T/525C与HBV-HCC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均P<0.05).21例HBV-HCC患者D-loop中存在变异.结论 不同的线粒体亚型有不同的肝癌易感性,D-loop变异可能促进肝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一种新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行肝癌切除术的HBV感染相关的HCC患者95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HBcrAg水平,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分别对配对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cccDNA、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乙型肝炎e抗体(HBe Ab)-组、HBe Ag+/HBe Ab+组、HBe Ag-/HBe Ab+组HBcrAg水平分别为(6.41±1.18)、(5.80±0.50)和(5.16±0.94)lg U/m L,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C患者HBcr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癌旁组织HBV DNA具有相关性(r=0.359、0.440,P0.001),TNMⅠ期HCC患者HBcr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癌旁组织HBV DNA具有相关性(r=0.491、0.578,P0.01),TNMⅡ期HCC患者HBcr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癌旁组织HBV DNA具有相关性(r=0.339、0.402,P0.05),TNMⅢ期HCC患者HBcr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癌旁组织HBV DNA无相关性。结论 HBcrAg可以辅助区分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和未发生转换的患者;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CC患者中,HBcrAg与癌旁组织HBV DNA及癌旁组织cccDN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相关性未表现出比现有血清标志物(HBe Ag及HBV DNA)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制蛋白A1(RPA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0例肝细胞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PA1 mRNA及蛋白的半定量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肝细胞肝癌患者中RPA1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RPA1 mRNA在肝细胞肝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0.635±0.228 vs.0.448±0.186,P0.05)。RPA1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0.876±0.205 vs 0.727±0.153,P0.0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RPA1 mRNA的表达在临床分期Ⅰ+Ⅱ组低于Ⅲ+Ⅳ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71±0.190 vs.0.744±0.184,P0.0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RPA1蛋白的表达在临床分期为Ⅰ+Ⅱ组低于Ⅲ+Ⅳ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42±0.155 vs.0.965±0.188,P0.05)。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RP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肝癌组织分级、是否有乙肝表面抗原、淋巴转移、门脉癌栓等临床病理特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Ⅰ型钙黏蛋白(cadherin 1,CDH1)基因甲基化及其功能蛋白表达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提取基因组DNA、总RNA和总蛋白,用半定量荧光甲基化特异PCR(MSP)、巢式逆转录PCR(nRT-PCR)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30例肺癌患者的癌、癌旁和远癌肺组织及5例肺良性疾病对照肺组织中CDH1甲基化、mRNA相对表达和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表达情况,并对部分表达阴性标本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验证.结果 半定量荧光MSP检测CDH1启动子甲基化相对比值,癌组织为0.13%~450.67%、中位数33.61%,癌旁组织为0.00%~177.02%、中位数18.04%,远癌组织为0.00%~51.68%、中位数13.69%.经配对秩和检验分析癌与癌旁组织和远癌组织中CDH1甲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2.355和-3.527,P分别为<0.05和<0.01).nRT-PCR检测CDH1 mRNA表达的相对比值,癌组织为1.33±0.48,癌旁组织为1.61±0.55,远癌组织为1.93±0.45、肺良性疾病对照肺组织为2.09±0.09,经方差分析,癌与癌旁和远癌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81,P<0.01).WB结果显示,癌组织E-cad阳性率为36.7%(11/30)、癌旁组织为70.0%(21/30)、远癌组织为96.7%(29/30),经确切概率法分析癌与癌旁和远癌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70、24.30和7.68,P均<0.01).而肺良性疾病对照肺组织阳性率为100%(5/5).结论 肺癌患者癌组织CDH1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后,可抑制该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E-cad蛋白的表达,CDH1异常甲基化与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ED/PEA-15蛋白的表达.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PED/PEA-15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1±0.301、0.64±0.101和0.565±0.077,PED/PEA-15 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2.5%、32.5%和16.7%.肝癌组织中PED/PEA-15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且PED/PEA-15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外周血游离线粒体DNA(circulating cell free mitochondrial DNA, CCF mtDNA)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2例CR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30例原发性CRC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CCF mtD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CF mtDNA含量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ROC曲线分析其作为CRC筛查标志物的效能。结果 CRC患者癌组织中的CCF mtDNA含量(85.94±4.5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83.10±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P0.05)。低分化癌组织中的CCF mtDNA含量(57.75±5.26)明显低于中分化(92.64±5.68)及高分化(110.00±14.95)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P0.05)。CCF mtDNA含量高低与CRC患者的预后无关(χ~2=0.261,P=0.610)。CCF mtDNA筛查CRC的AUC~(ROC)为0.921,敏感性为0.833,特异性为0.933。结论 CCF mtDNA含量在癌组织中下降,但与预后无关,可能作为CRC的筛查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环芳烃(PAHs)在人类胰腺癌和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胰腺癌和肝癌 的癌组织、癌旁组织、非癌胰腺和肝组织中PAHs 分别经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结果在标本中共检出4 种PAHs,分别是崫、2-甲基蒽、芘和苯并(a)芘.4 种PAHs 在胰腺癌组织与癌旁胰 腺组织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甲基蒽、芘和苯并(a)芘在胰腺癌组织、癌旁胰腺组织中的含 量高于非癌胰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崫在胰腺组织三组标本中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 种PAHs 在肝组织的三组标本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人类胰腺组织和肝 组织中存在PAHs,人类胰腺组织和肝组织对PAHs 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PAHs 与人类胰腺癌的发生可能 有一定关系而与肝癌的发生可能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宫颈癌基因(human cervical cancer oncogene,HCCR)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PHC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及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HCCR 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HCCR mRNA 在PH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强度为0.83±0.10,癌旁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强度为0.12±0.07,肝硬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强度为0.57±0.12,三组均数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BMC中,肝癌患者HCCR mRNA的表达强度为0.55±0.06,肝硬化患者HCCR mRNA的表达强度为0.34±0.04,而正常人未检测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和肝硬化患者的组织和PBMC中HCCR表达明显增高,HCCR基因可能参与了PHC的发生与发展,其与PHC的恶变演进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神经纤雏瘤蛋白(NF1)mRNAⅠ型和Ⅱ型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RT-PCR检测神经纤维瘤蛋白mRNAⅠ型和Ⅱ型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有NF1 mRNAⅠ型和Ⅱ型的表达,癌旁正常组织中Ⅰ型表达水平为0.85±0.17,癌组织为0.16±0.0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NF1 mRNA表达水平未见降低,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Ⅱ型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NF1基因表达降低表明神经纤维瘤蛋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有相关性,提示NF1基因的表达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和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98(miR-198)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 检测miR-198 在HCC 组织及细胞(HepG2,Hep3G,MHCC97H,Huh7) 中的表达情况;采用脂质体2000 向Huh7 细胞中单独转染miR-198 mimics,共转染miR-198 mimics 和pcDNA3.1-ZEB2;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198 的潜在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E 盒结合锌指蛋白2(E-box binding zinc finger protein 2, ZEB2)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formation, EMT)相关蛋白表达;CCK-8 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Huh7 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 20 例HCC 组织中miR-198相对表达量(0.354±0.022)明显低于邻近正常组织(4.762±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65,P< 0.001)。HCC细胞系HepG2(0.589±0.103),Hep3G(0.495±0.086),MHCC97H(0.558±0.056)和Huh7(0.362±0.045)中miR-198 相对表达量较正常肝细胞LO2(1.823±0.125)显著降低(t=17.159,18.466,17.590,20.315,均P < 0.05)。miR-198 mimics 组细胞增殖(0.398±0.146 vs 0.691±0.213)和迁移能力(20.012±2.103 vs 84.032±6.51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1.965,52.459,均P < 0.001)。miR-198 mimics 组细胞中E-cadherin 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N-cadherin和Vimentin 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18.478,17.550,19.706,均P < 0.01)。ZEB2 是miR-198 的靶基因,miR-198负调控ZEB2。20 例HCC 组织中ZEB2 相对表达量(3.621±1.143)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 0.736±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84,P < 0.001),与miR-198 表达呈负相关(r=-0.702,P < 0.05)。共转染过表达ZEB2 逆转了miR-198 mimics 对HCC 细胞增殖、迁移和EMT 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198 在HCC 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miR-198 通过靶向负调控ZEB2 的表达抑制Huh7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88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56例肝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CD88的表达,比较CD88表达在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别,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CD88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056±0.014比0.003±0.0004,P〈0.001);癌组织中CD88mRNA表达在肿瘤直径大于5cm、有肉眼癌栓和TNM分期为Ⅲ~Ⅳ期的肝癌患者中明显上调,分别为0.1119±0.0339比0.0256±0.0094、0.0907±0.0271比0.0245±0.009、0.0876±0.02630比0.0253±0.0096(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肝癌CD88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5.3%比37.5%,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CD88表达高于癌旁组织(3.71±0.92比0.91±0.34,P〈0.01)。结论:CD88高表达与肿瘤的恶性表型密切相关,它可能在肝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儿童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ctive anti-retrovirus therapy,ART)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线粒体DNA含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96例ART的HIV感染患儿、30例未治疗的HIV感染患儿及55例正常对照儿童,检测PBMC线粒体DNA含量,结合儿童的临床信息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RT组患儿PBMC内线粒体DNA含量为(17.39±9.31),明显低于未治疗组患儿(26.35±11.74)及对照组儿童(28.37±12.14)PBMC内线粒体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ART后PBMC内线粒体DNA含量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病毒载量、性别、年龄及HIV感染途径均无相关性.结论 PBMC线粒体DNA含量可反映儿童抗病毒治疗后的线粒体损伤毒性,可能成为线粒体毒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肝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7例,其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37例,HBeAg阴性20例;肝组织炎症轻度33例,肝组织炎症中度2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同时定量检测其血清HBVDNA和cccDNA。结果HBeAg阳性组血清HBV cccDNA对数值和阳性率分别高于阴性组,8.1±1.3vs6.5±1.9,73.0%vs30.0%(均P〈0.01)。肝组织炎症轻度组(G1~G2)血清HBVcccDNA对数值低于中度组(G3),7.1±0.4vs8.5±0.4(P〈0.01)。血清cccDNA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呈正相关(r=0.612、0.632,均P〈0.05)。结论血清HBVcccDNA为病毒复制的标志物,与肝组织细胞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 GP73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52例健康者、45例非肝性疾病患者、4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 HCC 患者血清标本中 GP7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 HCC 患者血清 AFP 水平,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及 GP73和 AFP 对 HCC 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非肝性疾病组(58.57±35.64)ng/mL、乙型肝炎组(70.36±49.88)ng/mL 和肝硬化组(114.47±51.27)ng/mL 以及 HCC 组(251.37±95.6)ng/mL 患者血清中的 GP7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4.03±15.2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C 组血清 GP73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HCC 组血清 GP73的阳性检测率(76.7%)显著高于非 HCC 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 <0.05);GP73诊断 HCC 敏感度(75.1%)和特异性(94.9%)均高于 AFP 的敏感度(52.3%)和特异性(86.6%)。结论 GP73可能成为 HCC 诊断的一个更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庞新  蒋树林  王鹏 《临床荟萃》2010,25(7):579-583,F000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lR)在不同阶段慢性肝痛患者肝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转换酶抑制剂(ACEIs)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s)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性.通过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探讨HBV病毒栽量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因慢性HBV感染行肝组织穿刺术或手术切除的肝组织标本55例,正常肝组织12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病理分级.并根据慢性肝炎的纤维化分期标准,将入选病例分为:S0-1组、S2-4组、晚期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67例均在肝穿或手术前后2日内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并分离血清.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AT1R及AT1R mRNA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法对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AT1R及AT1R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只微弱表达或不表达,而随纤维化分期的加重其表达量逐渐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肝组织中AT1R的阳性表达均增多(平均秩为21.91,41.28,53.12 vs 15.25,H=34.005,P<0.01),S0-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T1RmRNA的表达正常对照组为0.173±0.036,S0-1组0.196±0.045,S2-4组0.394±0.098,晚期肝硬化组0.603±0.116.S0-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纤维化有加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AT1R及AT1R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只微弱表达或不表达,在纤维化及硬化肝组织中表达高度上调.且其表达强度与纤维化分期密切相关.从而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的AngⅡ及AT1R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的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GF-Ⅱ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GF-Ⅱ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F-Ⅱ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组织中IGF-Ⅱ表达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宫颈癌组和对照组血清IGF-Ⅱ浓度分别为(1.98±0.53)和(0.51±0.16)μg/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血清IGF-Ⅱ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淋巴结转移组血清IGF-Ⅱ浓度为(2.26±0.32)μg/L,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1.734-0.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宫颈癌、正常宫颈组织中IGF-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和10.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Ⅱ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呈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8.69,P〈0.01)。结论IGF-Ⅱ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检测IGF-Ⅱ能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观察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蒋丽华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00-1302
目的探讨Numb蛋白和β—catenin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检测40例HCC患者的组织、癌旁组织和40例非肝病患者的正常肝组织中Numb、β-catenin的表达,并对Numb、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及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Numb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中表达呈强阳性,在HCC组织中表达呈弱阳性;β—catenin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中表达正常,在HCC组织中表达阳性。Numb、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HCC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有关(P〈0.05);HCC组织中Numb、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0.587,P〈0.01)。结论Num、β—catenin在HCC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提示二者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Numb、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HCC门脉癌栓、临床分期有关,提示联合检测Numb、β—cateniu可作为HCC早期诊断,并对判断转移及临床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ar carcinoma,HCC)中c-Met、Fascin及CD44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186例HCC患者中HCC组织及癌旁组织c-Met、Fascin及CD44蛋白的表达, 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Me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2%(112/186)和32.8%(61/186),Fasc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105/186)和24.7%(46/186),CD4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1%(136/186)和50.5%(94/186),三种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χ2=28.1050,χ2=38.8041,χ2=20.0921,均P<0.01)。c-Met、Fascin及CD44蛋白的表达与脉管侵犯、低分化及术后复发有关(c-Met分别χ2= 5.4762,χ2=14.6101 ,χ2= 8.6439,Fascin分别χ2= 7.4015,χ2=28.3361,χ2=13.8529,CD44分别χ2=11.3806,χ2=21.2081,χ2= 15.5342,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Met与Fascin 、c-Met与CD44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495,0.2009,P均<0. 01) 。Fascin与CD44表达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679,P>0. 05)。单因素和Cox模型多因素结果显示c-Met、Fascin及CD44表达是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在HCC组织中,c-Met、Fascin及CD44蛋白的表达均增高,同时c-Met与Fascin、c-Met与CD44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且三者的高表达分别与癌组织分化、脉管癌栓及复发有关,通过IHC检测三者的表达具有判断HCC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的人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PIVKA-II)的浓度,并评价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IVKA-II和AFP检测试剂盒,分别对136例治疗前的肝癌患者(包括80例早期肝癌和56例中晚期肝癌),56例肝炎患者和136例健康者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PIVKA-II和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效能,并确定PIVKA-II检测肝癌的临界值。比较PIVKA-II和AFP检测肝癌的灵敏度和准确率。结果健康组、慢性肝炎组、早期肝癌组和中晚期肝癌组的血清PIVKA-II的中位浓度分别为18.0(15.0~20.0)mAU/ml、18.0(14.0~23.0)mAU/ml、345.0(31.8~3 787.0)mAU/ml和1 008.5(30.3~25 788.0)mAU/ml,早期肝癌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和慢性肝炎组(P0.001),低于中晚期肝癌组(P=0.375)。血清PIVKA-II检测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95%CI 0.908~0.964),显著优于AFP的检测能力[vs.0.848(95%CI 0.800~0.896),Z值=3.580,P0.001]。PIVKA-II检测肝癌的最佳临界值为25.5 mAU/ml,此时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90.6%。联合PIVKA-II和AFP检测,可增加肝癌诊断的灵敏度(vs.PIVKA-II,P=0.036;vs.AFP,P0.001)。结论血清PIVKA-II对于肝癌的诊断效能优于AFP,可作为肝癌早期筛查的血清标志物应用于临床,为肝癌的早诊早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