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铅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铅是常见的工业和环境毒物。自从Muro和Goyer(1969年)第一次报道铅可能具有遗传毒性,至今已有不少学者开展了铅对遗传过程影响的研究,结果提示铅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1-3〕。本文就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供对铅远期危害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乙二醛具有遗传毒性,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乙二醛的致突变性、致癌性等遗传毒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氢醌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对氢醌的毒理学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氢醌在体内的代谢,对实验运物的急慢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畸性、致癌性以及对职业接触人群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3—丁二烯的生物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1,3-丁二烯生物标志物(包括接触标志物和效应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Taxol)是从紫杉树皮中分离提取的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1971年Wani等人发表了它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6.
野巴旦杏是一种富含苦杏仁甙和蛋白质的野生植物。人们仅利用野巴旦杏提取苦杏仁甙和苦杏仁油,为开发利用野巴旦杏蛋白,我们进行了毒理学和营养学研究。本文是该项研究的第一部分,包括杏仁粉的有害物质分析 (CN~-、Cu、Zn、Cd、Pd和As)、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微核试验、Ames试验和显性致死突变试验。在这些试验中,未发现杏仁粉有经口致死毒性和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7.
毒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之一 ,它用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疾病 (中毒 )的生物学变化过程 ,特别是观察毒效应的生物标志。检测生物标志物方法学的更新 ,必将对毒效应产生新认识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也随之带来新变革。回顾上个世纪 60年代以来 ,由于基因突变、染色体损伤和DNA损伤检测在毒理学的广泛应用 ,致突变作用作为一种特殊毒效应已列入毒理学的篇章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近年来又有新的进展 ,由于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 ,有可能快速检出产生毒效应的一些易感基因 ,成为可供检测的易感生物标志 (sus…  相似文献   

8.
八氯二丙醚及其蚊香烟雾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八氯二丙醚(S_2)原液及其所制蚊香进行毒性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S_2属低毒物质,致突变试验阴性。S_2蚊香亦为低毒物质,但在Ames试验中,TA_(100)-S_9的2.0和4.0mg/L两个浓度出现阳性反应;小鼠DNA合成抑制试验,2.73mg/L浓度组对肺和睾丸的DNA合成有影响;蓄积系数K>8,为弱蓄积物质;亚急性毒性试验,各项指标无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9.
角燕胶囊的毒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海洋生物提取物角燕胶囊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30d喂养试验以及致突变试验对角燕胶囊进行毒性评价。[结果](1)角燕胶囊的急性毒性试验LD50大于每公斤体重10.0g,表明属无毒级样品;(2)Ames试验、骨髓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结果;(3)30d喂养试验显示角燕胶囊无毒性,无体内蓄积中毒。[结论]角燕胶囊属无毒级产品,无致突作用,无遗传毒性,无明显体内蓄积中毒。  相似文献   

10.
巯基乙酸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巯基乙酸(Thioglycolic acid或Mereaploacetic acid,TGA)又称硫代乙醇酸、硫醇代乙酸、氢硫基乙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该产品出现于1862年,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得到发展[1].自1941年Harris、Mc Doneugh等使用巯基乙酸盐制成冷卷发液(主要为TGA、氨水、碳酸钠等组成的水性溶液[2],俗称冷烫精)以来,TGA成为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卷发剂的有效主成分[3].  相似文献   

11.
汽油车尾气排出物的致突变和致癌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概述了目前汽油车尾气的致突变及致癌性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汽油车尾气提物具有很强的致突变效应,可引起实验动物染毒部位发生肿瘤,然而吸入致癌实验未能得到肯定的结果,有限的人群调查结果尚不能证明汽油车尾气是使接触人群发生肺癌肿瘤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氧化型染发剂致突变性及致癌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3.
钒及其化合物致突变,致癌及生殖毒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钒及其化合物广泛地用于工业生产中,它们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对钒及其无机化合物的代谢、一般毒性已进行了较广泛地研究。但有关致突变、生殖毒性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80年代后才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14.
镍毒性的临床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镍毒性的临床表现,从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及发育和生殖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1,3-丁二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致癌物1,3-丁二烯对职业接触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生物标志物常被用来监测接触水平、评价损伤效应及预测可能的作用机制.寻找1,3-丁二烯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揭示1,3-丁二烯暴露与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生物学事件,提高危险度评价的精度.本文回顾了1,3-丁二烯3种生物标志物近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好地保护职业接触者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丁二烯生殖危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接触丁二烯的899名工人(男:506,女:393)和对照工人1027人(男:500,女:527)的生殖危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丁二烯接触女工妊娠合并恶阻、早产和新生儿出生缺陷,以及男工妻子的死胎死产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并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铝是地壳中最常见的一种金属元素。自然界中,铝以铝矾土、冰晶石、尖晶石、正长石、白云母、霞石、明矾石和其它复合铝硅酸盐或膨润土形式存在,从不以金属形式存在。1985年,全世界铝矾土开采量为7630万吨,铝金属产量为1500万吨。由于铝耐腐蚀、质轻、导热性能好等优点,故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炊具、颜料、涂料、火箭燃  相似文献   

18.
烹调油烟对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烹调油烟是食用油和食物高温加热后产生的油烟 ,广泛存在于居民家庭和餐饮业厨房内。近些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饮业的发展 ,食用油消耗量不断增加 ,烹调油烟已成为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80年代中期以后 ,国内对烹调油烟的毒性、主要成分以及监测方法等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1 烹调油烟的形成和主要成分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条件下 ,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产生大量的热氧化分解产物 ,其中部分分解产物以烟雾形式散发到空气中 ,形成油烟气。它的形成途径主要是 :( 1)油脂和食物本身所含脂质…  相似文献   

19.
颜冬英  李厚勇  王蕊  郭启明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56-1957
目的探讨氰菌胺原药的致突变作用。方法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分别以1000、500、250mg/kg剂量经口给药2d,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分别以2000、1000、500mg/kg剂量经口给药5d,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鼠伤寒沙门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选用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试验剂量为5000、1000、200、40μg/皿,观察各菌株的回变菌落数。结果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es试验,氰菌胺原药各剂量组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未见剂量-反应关系,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上述致突变试验结果表明氰菌胺原药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事丁二烯抽提装置作业工人生殖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丁二烯抽提装置中二甲基甲酰胺、丁二烯对作业工人的生殖危害,对丁二烯抽提装置的作业工人168人和对照组17人进行了生殖危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接触女工妊娠合并恶阻,自然流产、早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接触组男工妻子自然流产,死胎死产发生率高于对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二甲基酰胺、丁二烯地作业工人具有生殖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