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四川省卫生应急救援及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卫生主管部门立即组建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在短时间内建立部省间:部门间、军地间协调机制,迅速开展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通过水陆空三进,“黄金72小时”内实现3.58万名医疗救援人员大集结和重灾县医疗救援全覆盖,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灾后两周实现乡、村和灾民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确保灾后无疫情发生;全力组织灾区医疗物资保障供应,科学快捷、透明公开,一个月的药品器械调配量就相当于以前全省一年总用量;适时调整工作重点,接连完成了紧急医疗救援、重症伤员救治、跨省大转运、应急免疫接种、传染病防控和对口支援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舟曲泥石流发生后,省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参与了灾害的现场紧急医疗救援和伤员的长途转运工作。泥石流伤员的救援有其特点及原则,由于灾区的医疗资源有限及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大多伤员要及时长途转送到设备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救治,这也是灾害医疗救援的重点之一。而伤员转运的组织实施与协调,转运方式的选择,医疗人员及设备,转运途中患者病情的观察及处理,到达目的地后患者的交接等都是伤员安全成功转运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紧急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建设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紧急医疗救援机制是社会危机处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急医疗救援应建立在短期内出现大量伤患者时,多部门参与的、以降低伤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为目的的社会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应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急救网络、急救通讯、急救装备,急救队伍,还应建立相关法律体系以提高应急能力。应在紧急医疗救援的各个环节及有效衔接上提高应急能力,并通过培训与演练予以强化、提高。急救组织和应急人员在紧急医疗救援的各个环节及有效衔接上应急能力是急救网络应急系统医疗救援能力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7·5”事件,大批伤员短时间内被送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救中心。我院随即按预案组织开展院内救治工作。调集医院医疗、护理等重点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家、科主任来医院集结待命。应急腾空近200张病床用于收治伤员。选调医院普外科、骨伤科、神经外科等知名外科专家成立了院内急救专家组,参与救治危重伤病员。在接诊伤员时,按伤情和受伤部位进行检伤分类、伤情评估、腕带标识和院内分类、分科(组)救治。在救治程序上,医院迅速开通了急救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绿色通道,并针对在门诊就诊的受伤群众,医院从简、从快,开展免费紧急医疗救助。对重伤危重患者各科室协作,尽快紧急手术;对于遇难不幸死亡的伤员,医院给予尸体处理后,并由党办工作人员拍照留像后交由保卫科负责妥善集中保管;轻伤患者在急诊外科、内科进行及时处理后紧急收治和疏散。参与救治的护理人员与医师之比为1.6:1,充分发挥应急护理的独特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干预。我院累计接诊216例,248人次(其中门诊104人次,入院144人次),门诊死亡8例,病情好转或痊愈出院99人次。暴力事件伤员医疗救治的组织与管理有其独特的特点,要增强危机意识和应急观念;及时制定相应的反恐应急医疗预案,常备不懈,适时演练,按规范分级负责,以增强应急医疗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迅速接受救援任务,在短时间内先后派出5批16支医疗队奔赴重灾区执行救援任务。面对震后通讯不畅、应急卫勤保障信息化装备缺乏、信息情报收集不全等不利局面,紧急启动《卫勤保障信息化处理预案》,依托卫生信息网络系统构建抗震救援信息化保障模式。通过“军字一号”、“军字二号”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对灾区情况进行现场报道,随时发布各类急救、防疫、心理干预等专题信息,使官兵了解和掌握了应急救治、疾病预防及地震灾区自我保护知识。为地震后开展医疗救援、疾病防治、伤员救治、灾区防疫等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分析青岛市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的成效与不足,为青岛市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提出建议。方法 通过对青岛市各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进行实地调研,掌握并分析青岛市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的现状及问题。通过文献调研等方式,了解全国先进城市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的经验。结果 经调研发现青岛市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应急救援队伍反应较慢等问题,需对标全国先进城市建设经验进一步提升与完善。结论 青岛市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应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应急培训和演练机制,建立紧急医学救援基本物资装备标准化管理机制,推进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构建陆海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加强资金保障机制,进而推动青岛市医疗应急能力向着高质量、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存在人口居住分散、交通条件差、医疗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农村发生危重伤病及突发事件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已逐步完善,如何构建一套城乡医疗紧急救援体系,使"120"急救网络覆盖到农村医疗的最基层,实现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联动与共享,是我国"120"紧急救援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1,2].2009年~2010年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研制了柳州市"120"城乡医疗紧急救援一体化系统,建立了一套基于3G、EDGE的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视频数据的采集、传输、接收和大屏即时显示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GH)在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中的异同,探讨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从“汶川”到“芦山”的转变,旨在为今后的灾难医学救援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对比分析GH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收治伤员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构成、伤员流、来院时间分布、伤情分类、转归及医疗费用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两次地震救援中一线和二线医院收治方案、上级专家巡诊会诊模式、二级职能科室在医学救援中的职能转变、公共信息平台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伤员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构成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伤情分类、医疗费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芦山地震“伤员流”峰值时间较汶川地震时显著提前,伤员转归较汶川地震好。国家级、院级专家会诊巡诊模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伤员的救治效率,另外,二级职能科室参与医学救援过程的模式使应急救援过程更加有序、合法。结论在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芦山地震医学救援中,GH从地震伤员的分类救治、空中转运、各级专家检诊模式以及医院二级职能部门的管理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提出应急救援遵循“变应急为常态、变无序为有序”的基本原则,极大地提高了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河南省3次重大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经验。方法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紧急救援中心,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人员共同参加现场急救,保持通讯和道路通畅,维持现场秩序,现场急救后,迅速将伤员顺利转运到医院。河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牧治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和救治伤员的陕院,指导急诊手术和重症峪护治疗。结果3次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共死亡217例,95例伤员被送入院治疗,其中危重伤员22例。仅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93例康复出院。结论河南省的急救站均依托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从而构成一个急救站网,可伞天候、全方位、高效率地应对突发事件,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从事应急工作的专业人员,笔者参加了汶川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根据在灾区工作的经验提出一些意见。一止匕地区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指挥机构和/或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核心专家组,缺乏具有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性医疗卫生应急专家。许多公民的依法应急意识不强。震后早期只能rN育关领导人提供平面地图,3天后才拿得出遥感立体图象,这时抢救的黄金时段己过。多数来自外省的医疗救援队也是在黄金时段后到达四川。许多地方的卫生应急办事机构未能进入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前线指挥部。一些卫生行政部门信息报告内容过粗。缺少院外医疗急救现代通讯、信息系统和急救车辆。现场医疗急救力量明显不足。缺少国家空中医疗救援组织、人员和标准化装备。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院外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模式,包括应急管理机制,以协调各机构的活动。建立外援医疗队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建立现代紧急医学救援服务链,包括移动医院、急救车、中转站、帐篷医院等,应促进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应在绵阳建立医疗服务站和一所传染病医院。考虑到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笔者认为可从震区的工作中获取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在现有市区“120”急救网络的基础上,在短时间内建立城乡医疗紧急救援一体化体系,2009年至2011年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通过建立县、乡(镇)基层医疗急救组织网络,配备先进医疗急救设备,应用3G、GPS、CTI、移动数据处理服务(视频技术)及相关信息系统研发,构造共享、互动式平台,同时探索和改进快速提高基层医疗急救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的培训方法,建立柳州市城乡医疗紧急救援一体化体系;完成了《柳州市城乡医疗紧急救援一体化技术研究的应用》.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实现了在市、县、乡(镇)急救联动和资源共享,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与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对接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在急救现场的即时调用;在救护车上安装的车载智能终端,采集和传输现场信息,为突发事件统一指挥调度、现场医疗提供技术支撑;系统的人员培训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给县、乡(镇)基层和事故现场急救工作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研究得出结论为,通过有效的整合和开发,把现有的城市医疗救援体系延伸到县、乡(镇),将优质的城市医疗资源服务于边远地区民众及对边远地区突发事件,开展高效优质的生命救援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作为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德阳唯一的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地震一发生即投入医疗紧急救援,并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首先应评估医疗机构的现实情况,外援机构的多方协作、加强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尤其是对那些有厌世自杀倾向的人。应建立“县乡级-地市级-省部级”三级医疗救援体系,针对伤员多、救治场所紧张的现状,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应整合所有医院,开辟学校、体育场馆等场所,集中对伤员进行治疗。可动员房地产公司免费为医院搭建彩钢的临时病区。联合转运伤员机制可缓解三级医疗救援体系的压力。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有利于医疗救援工作的运行。  相似文献   

13.
特大地震灾害医疗应急救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阳地区作为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在地震发生后,医疗救援快速反应、措施得当、效果明显,截至2008年7月31日,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收治伤员59276人,收治住院28000余人。但同时也暴露了目前医疗应急救援法制、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必要把灾害医疗应急救援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索,尽快实现医疗卫生应急救治法制化,尽快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尽快建立立体分级救援模式,尽快完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以使科学、有序、有力、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4.
随着自然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医疗救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相比过去的医疗救援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医疗救援信息报告工作的重要性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本文试图从我国自然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信息报告的现状入手,探讨解决目前医疗救援信息报告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而更好地为我国自然灾害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启动一级救灾响应预案,利用自身组织的国际性、社会性、专业性、灵活性的优势,向国内外发出紧急救助呼吁,派出紧急救援队开展医疗救援和心理救援,接待并安排境外医疗救援队和红十字会国际联合会援助的ERU应急队参与救援。引进国际联合会救灾装备,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总会和各级红十字会先后共派出107批紧急救援队,37批心理救援队,为灾区近23万群众提供了紧急医疗救援服务。总结此次地震救援经验教训:救援队伍的派遣及灾害现场的协调;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调配机制;灾区医疗需求的评估问题等方面拯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医学救援"是现代灾害救援中的核心,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重任的具体实施[1].2011年3月10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里氏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于县城所在地平原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省、州、县、乡各级卫生部门迅速行动,及时、有序、有效地开展抗震救灾卫生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员死亡,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在体现分级处置原则、整合卫生应急资源、航空紧急转运、物资应急采购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背景2013年中国四川省芦山地震的应急救援动员效率相比汶川地震有着较大提升,然而,面对同样的道路受阻和地震次生灾害频发的困难,仍未建立起统一的伤员转运管理中心,空运后送的优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方法通过“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调取地震伤病员诊疗信息,采用SPSS16.0进行平均住院日的非参检验,比较陆路后送和直升机后送伤员的预后转归情况,评价后送方式对地震伤病员的影响。结果两种后送方式对伤员总就诊天数的影响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在检验水平上下降较为明显,表明了后运方式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应急救援中发挥出直升机空运后送的优越性,提高获得医院专科治疗的及时性,这对于伤病员的后续医疗救援是至关重要的。结论在目前中国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完善空中救护体系的人员、设备和指挥协调机制,应尽快建立日常运行的伤员转运管理中心,有效的协调各方救援力量,这是下一步应急救援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海峡西岸的福建省与海峡东岸的台湾省均为"自然灾害高发区".军队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在海峡西岸重大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灾害救援中,军队应急机动卫勤分队被派遣参与医疗救治,转运伤员、转运伤员,开展疫病防治,维修或保持医疗器械的应用,开展心理咨询等援助.和地方医疗部门相比,军事医疗救援队有明显优势,表现在快速反应、独立保障、环境适应和现场救治能力上.最先进的二代应急机动野战方舱,可以建立一个县级规模具有自我保障能力的野战医院,能够昼夜处理300名患者,同时开展4台手术.福建省的许多医疗机构都有必备的先进器械和实践经验,应加强地方和军队部门的相互协作,建立军地联合卫勤救援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地震造成的人、畜、财产和环境等巨大破坏无法估量.对于伤员的救治来说,通过了解灾区可使用的医疗资源、不断更新灾情信息、及时制定院外和院内应急预案等措施,最有效地利用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医疗救援.同时,还要分析地震的疾病谱,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将大大提高救治效率.另外,在灾难医学体系中,筹建灾难医学救援队,是地震后医疗力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军队医务人员要经常面对突发事件的挑战,“5·12”汶川地震,武警总医院派出三支医疗救援队作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医疗队执行震后搜救、现场救护、医疗巡诊、伤员后送、灾后心理疏导等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