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3次追踪调查的比较,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实施对江西省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江西省三个样本县(婺源县、芦溪县、修水县),每县随机各抽取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各取70户左右进行入户调查,将连续4年的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本次调查两周患病率为89.08‰;两周就诊率为106.30‰;患者未就诊率为29.83%;年住院率为66.25‰,呈逐年上升趋势;需住院未住院率为17.57%.呈逐年下降趋势;本次未就诊的主要原因变为自我医疗,占28.44%,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仅占16.97%;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为78.72%;提前出院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提前出院的主要原因仍为经济困难,占54.16%.结论:新农合对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不大,但促进了农民对住院服务的利用;经济困难仍是影响农民住院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但影响门诊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已转变为自我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4次追踪调查的比较,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实施后,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约70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两周患病率为80.14‰,高于2005年和2006年的调查结果;两周就诊率为88.32‰,5年来呈下降趋势;年住院率为59.89‰,5年来呈上升趋势;患者未就诊率为36.02%,高于前4次调查结果,需住院未住院率为11.97%,5年来呈下降趋势;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为41.79%,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为70.59%,均高于2004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提前出院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困难,占62.50%。结论:新农合对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不大.但促进了农民对住院服务的利用;经济困难仍然是影响农民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5次追踪调查的比较,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影响,并探索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各取70户进行人户调查,将6次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本次调查两周患病率为73.28‰,较2007年有所下降但高于2005年和2006年的调查结果;两周就诊率为102.asho、6年来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患者未就诊率为24.57%,较2007年有所下降;年住院率为84.59‰,6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需住院未住院率为6.47%,6年来呈明显下降趋势;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本次仅占9.30%,为历年最低,未就诊主要原因本次调查为自我医疗.占34.88%;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为81.82%,高于以往5次调查结果。提前出院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困难,占66.70%。结论:新农合对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不大,但促进了农民对住院服务的利用,经济困难仍是影响农民住院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但已不再是影响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两次追踪调查的比较,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为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人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70户,对农村居民家庭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与前两年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与前两次调查相比.因病致贫比例由们.62%降至21.05%,呈下降趋势;两周患病率、两周就诊率均有所下降.两周患者未就诊率为25.93%,低于2003年但高于2004年;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为38.78%,3年未见明显变化;年住院率为45.77‰,略呈上升趋势;需住院未住院率由38.56%降为11.02%,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由78.00%降至57.14%,均呈下降趋势。2005年门诊患者选择在村卫生室就诊的人数最多,占82.59%,住院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县级医院,占58.82%。2005年住院患者中提前出院的比例为15.93%。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缴不起住院费,占61.11%。结论:婺源县在实施新农合制度两年后,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状况。实施方案对农民门诊服务的影响不大,但对住院服务利用产生了一定影响,改善了贫困农民无法利用住院服务的现状,起到了引导病人就医流向的作用。但造成农民未就诊与未住院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经济困难,仍有一部分农民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充分利用住院服务。需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增加筹资力度,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及建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农合试点县门诊服务的利用情况,为新农合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试点县中选取部分长期居住农民,并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表进行入户调查,获得调查数据. [结果]被调查农户的平均两周就诊率为7.5%,平均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23.8%,被调查农民患病未就诊的首要原因为经济困难. [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提高了农民对门诊服务的利用水平.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补助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费用,对门诊费用的补偿相对较低,与新农合配套的医疗救助制度应重点针对园经济困难而未就诊的人群.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广大农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泸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于2003年4月和2006年1月先后在叙永县、纳溪区正式启动,截止2008年底,新农合制度已在全市四县三区全面实施,覆盖全市404.万多农民群众,平均参合率达90.31%.该文从泸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出发,找出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以期为对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和完善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宣威市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为制定合理的新农合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2个乡镇1221户农户,共计4540人。调查农民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结果两周患病率8.0%,就诊率11.7%,未就诊比例22.0%;住院率5.8%,未住院率8.4%。两个乡镇的就诊率、未就诊率和未住院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经济发展好的卫生服务利用较高。不同收入农民住院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农合应关注公平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与利用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实施1年后跟踪调查的比较,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为正确认识和科学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70户农户,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居民家庭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基线调查和1年后的跟踪调查。结果:两次调查农民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本次调查两周患病率、年住院率和半年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135 .86‰、4 7.70‰、10 6 .0 4‰,与基线调查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而就诊率、应就诊未就诊率和应住院未住院率分别为112 .2 9‰、16 .93%、2 4 .0 6 % ,两周卧床率及休工(学)率分别为4 .6 9‰和8.0 9‰,与基线调查相比两周就诊率显著提高,应就诊未就诊率、应住院未住院率、两周卧床率及休工(学)率显著下降( P<0 .0 5 )。因病致贫比例由4 7.6 2 %下降到2 7.78%。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由4 7.9%下降到35 .2 % ,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由78.0 %下降到6 8.8%。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1年后,卫生服务需要无显著变化,农民的就诊意识有所提高,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有所增加,健康状况有所好转,因病致贫比例下降,但造成农民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农合制度对贫困农民医疗卫生需求及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为深层次探讨和完善针对对贫困农民的医保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西婺源县3个乡镇中9个行政村作为样本,对样本村所有低保对象进行前后两年两次问卷调查并比较分析。[结果]2008年调查两周患病率为10.32%,两周患病未就诊率15.63%,需住院而未住院率40.54%,明显低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住院率7.10%,略高于2007年;提前出院率13.64%,均略低于2007年;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未就诊及提前出院的的主要原因仍是经济困难,缴费不起,分别占60.00%和100.00%,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为100.00%。低保农民主要致贫原因仍为因病致贫,占34.40%,较2007年有所下降。[结论]新农合制度一定程度地促进了贫困农民对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的利用,提高了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利用度。然而当前新农合制度的补偿方式和力度尚不能完全保障贫困农民的合理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不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伦市(县级)作为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2003年开始实施试点工作。通过两年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保障农民健康、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等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农民参合的积极性没有设想中那么高,参合率并不理想。依照国家规定,试点县参加新农合的人数不能低于农村人口的60%,而海伦市新农合参合率仅为48%。与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直接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农民对其认知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1年后,农民对其认知的情况,为正确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经济水平不同的3个乡(镇)作为样本乡(镇),在每个样本乡(镇)中用同样方法各抽取3个样本行政村,每村各取70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1年以来,有64.2%的农户报销过门诊费用,有54.0%的农民知道怎样报销住院费用,46.9%的农户知道国家为其参加合作医疗出资,但只有16.1%的农户知道国家为每人出多少钱,有16.6%的人或其家人报销过住院费用,并有43.5%的人知道周围有人报销过住院费用;有65.7%的农民认为合作医疗住院费用报销方便,有51.0%的农民认为报销时服务人员的态度很好,有54.7%的人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有50.5%的农民知道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情况定期张榜公布,有81.5%的人表示愿意继续参加今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能带来的好处的认识,前3位分别是“生大病有一定保障”、“医药费可报销一些”、“政府会补贴一些”。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和担心中,“报销比例低”,“报销手续繁琐”和“不看病也得交钱”占前三位。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一年以来,在婺源县广大农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项制度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但还有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和顾虑,应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江西省低保户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及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婺源县、芦溪县和修水县低保农户375户,入户调查。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慢性病影响低保户农民健康状况仍然比较突出,但对两周门诊医疗服务需求变化有所下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导向,有利于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完全解决低保户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可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健康卡制度,保障低保户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以政府出资和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赠相结合方式成立低保户救助基金,从根源上解决低保户农民健康问题和经济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知程度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省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的知识、态度以及参加情况,为正确评价新农合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8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东省7个市抽取20个行政村,对部分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923人,50.6%参加了新农合,9.2%对新农合“很清楚”,大部分通过“电视传媒宣传”、“宣传单”、“村干部上门动员”的途径了解新农合;11.6%对新农合“很信任”,74.2%对新农合“一般信任”,33.6%认为新农合能解决住院需要的高额费用,54.3%愿意继续参加明年的新农合;对市、县政府信任的分别占61.0%、15.4%,对市级以上和县级医院信任的分别占71.3%、11.8%;认为新农合可能带来的好处主要是“医药费可报销一些”、“生大病有一定保障”、“生病可以及时看”的分别占37.6%、30.1%、12.4%;认为新农合“报销比例太低”、“报销手续太繁琐”、“不看病也要交钱”的分别占40.4%、21.1%、16.8%。[结论]新农合在广东省农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民对新农合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安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工作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阳市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试点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但是,在新农合门诊补偿、住院补偿和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监管等方面还存在着缺陷,导致了参合农民住院比率增长过快、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过高和新农合基金存在透支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制定相应政策,从而保证新农合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青岛市崂山区不同经济收入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程度.方法 采用分层与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出12个村(居委会)的2176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愿参加率为64.20%,不同经济状况农户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076,P=0.0173).当把门诊慢性病治疗费用纳入补偿范围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自愿参加率上升至89.66%,不同经济状况农户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9103,P=0.1407).有67.69%农户对目前以大病统筹为主的补偿方式满意.结论 不同经济收入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度不同,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型合作医疗对农村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2002年和2004年东营市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医药费支出较高;②97.2%的老年人享受新型合作医疗,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仅覆盖2.3%的老年人;③两周就诊率为20.4%。两周患病未就诊率平均为24.5%;④患病未就诊前三位原因是自感病情、经济困难和无有效治疗措施;⑤影响老年人就诊率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状况、就诊距离及健康状况。因此,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应争取多方筹资,建立老年医疗救助制度,增加卫生服务公平性,提高农村基层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湖南省5个地区20个乡2500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新农合近三年普及的基本情况,分析制约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新农合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以及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湖南省5个地区20个乡2500名农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抽出样本中男性1457名,女性1043名。调查内容有2500名农民2007~2009年的参合率,对新农合制度以及对新农合实施过程的满意度,农民常见多发病的分布,农民普遍反映的问题。结果2007~2009年新农合的参合率依次为88.9%,94.3%,94.7%,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度达94.9%,对新农合实施过程满意度达57.5%,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新农合补偿水平和范围偏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结论湖南新农合制度运行几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促进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加强药价管理,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云南省三个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试点一年以来的实施情况,分析了新农合对医疗服务的供给以及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影响,提出由新农合而引发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与基层财政困难之间的矛盾,总结了新农合要获得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