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制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十二烷基脂肪醇(arginine-glycine-aspartate-phenylalanine-dodecyl alcohols,RGDFOC12)介导的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TX)脂肪乳简称RGDFOC12-DTX脂肪乳,并考察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抗肿瘤药物DTX为模型药物,以海豹油为油相,卵磷脂为乳化剂,两亲性RGDFOC12为新型膜材,通过高压乳匀法制备RGDFOC12-DTX脂肪乳。并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渗透压、离心率(Ke)、p H、包封率、体外释药行为和抗肿瘤作用效果。结果 RGDFOC12-DTX脂肪乳粒径在190~250 nm,Zeta电位在-30~-40 m V,渗透压在280~320 m Osm·L-1,0.50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作载体的多西紫杉醇载药纳米微球(Doc-np),检测其各项特征,并考察其体内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Doc-np?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Doc-np的形态,并用动态光散射仪测定纳米微球的粒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得出Doc-np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再测定该微球的体外释放曲线?在体外及体内考察Doc-np对人卵巢肿瘤SKOV3细胞系的杀伤效果?结果:Doc-np为不规则的圆形,表面光滑,其包封率在90%以上?体外释放曲线显示了Doc-np良好的缓释特性,由细胞实验结果看出Doc-np在体外的抑瘤效果更强?体内实验显示通过肿瘤局部的针对性给药,Doc-np与Doc相比明显延缓肿瘤的生长,显示出优于裸药的抗肿瘤效果?结论:Doc-np与Doc相比可以明显抑制人卵巢肿瘤的生长?肿瘤局部给药增强了Doc-np的抗肿瘤效果,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给药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抗肿瘤药物藤黄酸(G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GA-NLC),考察其理化性质,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其理化性质,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验证。采用CCK-8法测定GA-NLC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作用。[结果]制备的GA-NLC粒径分布在20 nm左右,Zeta电位为-(5.86±0.64)mV、包封率为(99.46±0.23)%。DSC结果表明GA以无定型的形式存在于藤黄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结论]通过乳化-固化法制备出的GA-NLC,粒径较小、分布均匀,包封率高,与GA溶液相比,GA-NLC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叶酸(FA)修饰的载新藤黄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FA-GNA-NLC),提高新藤黄酸(GNA)的生物利用度,增强其在肿瘤部位的蓄积,降低全身毒副作用,并对该制剂进行理化表征和体内外药效学评价。[方法]通过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构建包载GNA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GNA-NLC),通过聚乙二醇(PEG)链将FA连接到NLC表面,对制剂的粒径、Zeta电位和外观形貌进行初步表征。以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和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体外模型评价其对FA-NLC的摄取能力,以4T1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评价FA-GNA-NLC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构建乳腺癌小鼠模型,进行组织分布和体内抗肿瘤药效实验。[结果]制备得到形貌圆整、粒度均一、粒径为(16.01±0.03)nm、电位为(-6.8±0.59)mV、包封率为99%的FA-GNA-NLC。细胞毒性实验及体内抗肿瘤实验表明FA-GNA-NLC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细胞摄取实验及组织分布实验表明FA-NLC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增强了药物在靶细胞、靶组织的蓄积。[结论]构建的FA-GNA-NLC增强了GNA的抗肿瘤活性,提高了GNA在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一种有长循环效果的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和体外抗肿瘤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通过超速离心法检测包封率;通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等对制剂进行表征。采用CCK-8法考察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性,以香豆素-6和Hoechst 33342为荧光探针定量考察细胞摄取行为。[结果] 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为(19.68±1.25)nm,多分散指数为(0.28±0.68),Zeta电位为[-(20.27±1.27)]mV。平均包封率为98%,制剂外观圆整,分布均匀。紫草素以无定型物包载于制剂中。紫草素的抗肿瘤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中、高剂量的PEG修饰制剂组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未修饰制剂组和溶液组。细胞摄取实验结果与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一致。[结论] 实验制备的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体系稳定,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和细胞摄取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丹参酮ⅡA为模型药物,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进行处方优化,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丹参酮ⅡA–NLC,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丹参酮ⅡA-NLC的最优处方。通过测定丹参酮ⅡA -NLC的形态与粒径、包封率、载药量、Zeta电位对其进行体外评价。结果最优处方为模型药物用量0.5mg、脂质浓度为3%、乳化剂比为1:1、固液脂质比为1:4。制备的丹参酮ⅡA–NLC包封率为(76.83±1.701)%、载药量为(0.5564±1.113)%、粒径分布均匀、Zeta电位为-(26.6±0.87)mV。结论通过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出的丹参酮ⅡA–NLC,粒径分布均匀,多分布在100~200nm之间,包封率和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并对其配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溶剂扩散-低温固化法制备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并进行质量评价,以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试验从硬脂酸与卵磷脂的质量比、固液脂质比、药脂比、乳化剂浓度4个方面优化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结果:硬脂酸与卵磷脂比例为7∶5、固液脂质比为1∶3、药脂比为1∶10、乳化剂浓度为450 g/L可获得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优化配方,即:每10 ml脂质载体需添加米诺地尔50 mg、硬脂酸70 mg、油酸50 mg、十八烷酰胺30 mg、卵磷脂50 mg、苄泽450 mg.用上述配方制备的纳米脂质载体,平均粒径(58.2±16.5)nm,包封率为(86.89±6.26)%.结论:上述方法及处方配比能获得粒径、包封率比较理想的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  相似文献   

8.
制备和优化木犀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Lut-NLCs),并考察其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热熔乳化-超声波制备LutNLCs,以固体脂质质量浓度(X1)、液体脂质质量浓度(X2)、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X3)作为自变量,以粒径大小(Y1)和包封率(Y2)作为因变量,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得到Lut-NLCs最佳处方,通过透射电镜观察Lut-NLCs的微观结构;并考察了Lut-NLCs的体外释药特性,比较了木犀草素原料药和Lut-NLCs的体外抗菌活性。经实验优化得到Lut-NLCs的最佳处方组成为:固体脂质质量浓度为18.0 mg/mL,液体脂质质量浓度为13.0 mg/mL,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5.0 mg/mL;制备3批Lut-NLCs的平均粒径为(210.4±17.3)nm,包封率为(88.4±1.2)%;在透射电镜可观察到Lut-NLCs为类球状,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体外释放结果显示,Lut-NLCs在前期药物释放较快,后期药物释放较为平稳,12 h药物释放可以达到95%;抗菌圈实验结果显示,Lut-NL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均高于木犀草素原料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载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将含有叶酸的PEG链配体修饰于制剂表面获得叶酸修饰载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FA-TanⅡA-NLC),使其具有肿瘤靶向作用,并对制剂进行理化表征。[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制剂,以粒径、电位和包封率等为指标对制剂进行初步评价,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制剂进行进一步的表征。[结果]制备的叶酸修饰载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FA-TanⅡA-NLC)粒径为(19.14±0.43)nm,PDI为0.424±0.01,电位为(-11.67±0.25)mV,DSC以及XRD结果均表明丹参酮ⅡA以无定型形式被包载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结论]本研究制得的FA-TanⅡA-NLC粒径分布均一,体系稳定,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10.
超滤离心法测定银杏内酯B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超滤离心法测定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NLC)包封率的方法,以便对GB-NLC处方进行优化。方法 利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GB-NLC,在电镜下观察其微观形态,用纳米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建立超滤离心测定包封率方法,分离载药NLC与游离GB,采用LC-MS/MS测定包载GB或游离GB含量,并计算包封率。结果 制得GB-NLC外观圆整,平均粒径和电位分别为(173.10±5.84)nm和(-27.47±0.40)mV;超滤离心法测得包封率为(61.97±1.03)%。结论 超滤离心法准确、快捷,适合作为GB-NLC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醋酸曲安奈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醋酸曲安奈德(TA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考察醋酸曲安奈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AA-NLC)对离体猪耳皮肤的透皮吸收行为。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了TAA-NLC,并对其微观形态、药物和脂质材料的物理状态、粒径及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等进行研究,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TAA-NLC的透皮吸收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AA含量。结果:TAA-NLC的微观形貌呈类球形粒子,NLC中液态脂质的加入使固体脂质的结晶度降低,药物在NLC中可能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存在。NLC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6.47±4.65)nm,多分散指数(PI)为0.176±0.035,Zeta电位为-(45.18±2.73)mV,包封率为(93.06±3.52)%,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1.762t1/2+0.9383,r=0.9804),24h药物累计透皮量明显低于对照制剂(市售TAA溶液剂),皮肤滞留量达对照制剂的6.82倍。结论:所制备的TAA-NLC可以降低TAA皮肤透过量,显著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成为TAA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2.
用于全肠外营养的海豹油脂肪乳的处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用于全肠外营养的海豹油脂肪乳的处方和工艺,并考察其性质.方法 通过高速剪切法制备初乳,再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脂肪乳;以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离心稳定性常数等为评价指标,通过归一化多项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剂处方,同时考察影响其质量的工艺因素;将根据优化处方和工艺制得的制剂分别置4、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新藤黄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表征其药剂学性质。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新藤黄酸纳米脂质载体(GNA-NLC),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工艺处方,并对其包封率、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等性质进行考察。结果 优化后处方制备的GNA-NLC多为圆整、实体的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44.07±1.44)nm,多分散系数为0.24±0.01,Zeta电位为(?28.03±0.29)mV,包封率为(84.65±0.98)%,载药量为(4.21±0.05)%;DSC显示GNA纳米粒确已形成,并且GNA以非晶态分布在基质中。结论 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能成功制备GNA-NLC,工艺简单,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4.
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并考察大鼠尾静脉给药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组和多西他赛注射液组,尾静脉给药剂量均为6 mg/kg,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中多西他赛的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多西他赛药代动力学参数。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平均粒径为(221.6±13.4)nm,聚合物分散指数(PDI)为0.092±0.003,Zeta电位为-30.3 mV。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和多西他赛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t1/2(α)分别为(0.072±0.014)和(0.066±0.015)h;t1/2(β)分别为(0.573±0.253)和(0.432±0.184)h;AUC0-12 h分别为(7.98±1.25)和(6.26±1.83)μg·h/mL。多西他赛脂肪乳注射液与市售多西他赛注射液相比,在大鼠体内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洛伐他汀(LT)为模型药物,用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质组分制备洛伐他汀纳米脂质体(LT-NLC),考察了LT-NLC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以及结晶行为。将LT-NLC体外和HDL孵育获得载脂蛋白(apo)制备LT-NLC-apo(代表NLC体内起主要作用的组分),评价其体外逃避巨噬细胞吞噬和靶向到泡沫细胞的能力,并对其进行了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LT-NLC为球形或者椭圆形的粒子,粒径(14.6±2.0)nm,Zeta电位(-32.3±0.4)mV,包封率(96.2±1.3)%。体外研究显示内源性的LT-NLC-apo能逃避巨噬细胞的吞噬并靶向到泡沫细胞,药代动力学数据进一步证明LT-NLC可有效逃避吞噬,延长体内循环时间。不含蛋白的仿HDL组分的NLC有望成为传递亲脂性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到泡沫细胞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利用特色化的中心复合设计,以香豆素-6为模型药物,通过控制特定的因素和指标,制备粒径不同而其他性质相同的纳米脂质载体(NLCs),并对其形态、Zeta电位和包封率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通过体外稳定性实验考察NLCs在K-R液和PBS缓冲液中的稳定性,同时以透析法研究制剂的体外释药行为特性。采用MTT法研究空白NLCs和载药NLCs的细胞毒性,活体成像技术考察NLCs在小鼠胃肠道中的滞留时间。结果显示:制备所得的粒径分别为100,200及300 nm的香豆素-6纳米脂质载体,分散性良好,在K-R液和PBS缓冲液中可以稳定存在,并且体外24 h香豆素-6的累积释放量均不超过总量的7%。MTT实验表明:空白NLCs和载药NLCs对Caco-2毒性较小。小鼠肠内滞留试验显示:NLCs在灌胃给药6 h后仍然能够在胃肠道中检测到。因此,制备得到的不同粒径NLCs可以作为模型制剂,用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上研究NLCs粒径对口服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