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骶神经刺激疗法(SNS)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肛肠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SNS组和氨酚曲马多组,每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效果评分、止痛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 SNS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持续时间和止痛平均起效时间均显著低于氨酚曲马多组,疼痛VAS评分差值显著大于氨酚曲马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S对痔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实用性强,更适合于术后中、重度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控制以及护理小儿术后疼痛的具体方法。方法:随机将97例鼻内镜手术小儿分组:1术后组(49例)与2术后组(48例)。对1术后组与2术后组都予以药物疼痛控制,随后,对1术后组经基础术后疼痛护理。对2术后组经全面术后疼痛护理。比较1术后组与2术后组的护理效果。结果:2术后组的护理效果比1术后组好,P0.05。1术后组于护理后所评疼痛分值:3.54±0.81,2术后组于护理后所评疼痛分值:5.82±0.92,显然疼痛分值(护理后)于1术后组与2术后组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药物行术后疼痛控制的同时,给予全面的术后疼痛护理,能够使小儿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3.
王爱君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145-14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术后疼痛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名拟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干预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干预组术后24小时内进行疼痛教育,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术后48小时比较两组疼痛评估结果。结果干预组术后进行疼痛教育,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开展疼痛教育,可使患者增加对术后疼痛的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47-150
目的 探讨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于我院肝胆外科的92例肝胆外科胆道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6例,一组为常规的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对照组),另一组为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舒适度并分析差异。结果 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4.17±0.72)分、(3.24±0.61)分、(2.62±0.37)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舒适度评分(79.20±3.72)分高于对照组的(64.61±4.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可提高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是指因手术创伤所造成的刀口及创面疼痛,是临床上常见并需要紧急妥善处理的急性疼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趋化因子(chemokine)参与了术后疼痛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外趋化因子与术后疼痛关系的研究成果予以概述。1术后疼痛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通常持续时间≤7 d。手术产生的创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疼痛知识教育对创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认知度、疼痛控制措施及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宣教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创伤外科的16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前教育和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前疼痛相关知识教育、术后疼痛控制及镇痛药物相关知识教育,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3 d内疼痛控制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疼痛控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疼痛教育能转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显著改善创伤手术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方式后疼痛及角膜刺激症状的差异。方法按术式不同将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行PR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LASEK(乙醇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及Epi-LASIK(微型上皮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150例患者分别设为A、B、C3组,各50例(100眼﹚,对比三组角膜刺激症状及疼痛指数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天,A、B两组出现角膜刺激症状分为别有91眼、86眼,疼痛指数分别为2.95、2.7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出现角膜刺激症状有60眼、疼痛指数为1.01,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 d,A组出现角膜刺激症状有79眼、49眼,疼痛指数为2.04、0.91,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术后疼痛及角膜刺激症状具有一定的差异,术后疼痛是引起患者不适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KO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其疼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TKA治疗KOA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6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1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SS功能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有效改善TKA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疼痛健康教育对胸外科术后疼痛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40例拟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干预组(70例)与未给予疼痛教育对照组(70例).干预组于术前24小时内行疼痛教育,对照组予一般健康教育.术后48小时行疼痛评估.干预组术后对疼痛治疗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开展疼痛教育干预,使患者增加对术后疼痛的认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增加遵医行为,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现状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185例行手术治疗的CSOM患者,术前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评分.利用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FPS-R)评分分别于术后1、2、3、5、7 d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对术前的焦虑、术后疼痛评分进行统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术前SAS评分为(58.64±6.78)分.术后1 d FPS-R评分为(6.88±1.12)分,术后2 d为(6.28±1.54)分,术后3 d为(4.74±1.09)分,术后5 d为(2.38±1.45)分,术后7 d为(2.28±1.64)分;术前SAS评分与术后FPS-R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SOM患者存在焦虑状态,术后1 d内疼痛最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程度逐渐减轻,至术后5 d时疼痛明显减轻,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海痛尺评估疼痛的临床应用及对食管癌术后疼痛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7—12月该院胸外科108例食管中段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评估组和痛尺评估组,每组54例.传统评估组根据患者自述并配合护士主观判断来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痛尺评估组根据长海痛尺评分标准评估术后疼痛;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安静和活动时评分(0.56±0.88)分、(1.39±1.82)分均小于对照组(4.27±1.63)分、(5.17±1.59)分,疼痛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长海痛尺评估疼痛,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区锦燕  洪海  王文兰 《广东医学》2008,29(8):1268-1269
目的观测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瑞芬太尼麻醉后伤口急性疼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腰椎骨折择期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麻醉组(Ⅰ组,n=30)和对照组(Ⅱ组,n=30)。Ⅰ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采用韩氏刺激仪经皮肤电极刺激合谷、劳宫、内关、外关穴,然后接受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中采取间断穴位电刺激(刺激30min停止30min)至手术结束。Ⅱ组采用单纯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结果①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Ⅰ组术前、拔管前、拔管后与术中比较P<0.01,拔管后与拔管前比较P>0.01。Ⅱ组术前、拔管前、拔管后与术中比较P<0.01,拔管后与拔管前平均动脉压比较P<0.01,心率比较P<0.05。Ⅰ组与Ⅱ组组间平均动脉压比较;术前、术中P>0.01,拔管前、拔管后P<0.01,Ⅰ组与Ⅱ组组间心率比较;术前P>0.01,术中、拔管前、拔管后P<0.01。②意识恢复、拔管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VAS评分:Ⅰ组患者拔管苏醒后26例患者<4分,4例患者≥5分,Ⅱ组患者拔管苏醒后20例患者≥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急性疼痛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沈洁  张偌翠  芮琳  张转运 《安徽医学》2021,42(7):763-766
目的 探讨活动性疼痛评估在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168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疼痛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根据数字疼痛分级量表(NRS)实施疼痛管理,试验组根据NRS评分联合中文版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表(FAS)实施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疼痛控制效果、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0 d再入院率和并发症(切口感染、肠梗阻和肾盂肾炎)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疼痛控制效果和疼痛教育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身体和日常生活影响、情绪影响和疼痛经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余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 d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活动性疼痛评估为基础的术后疼痛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和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杨德红 《右江医学》2012,40(1):77-78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及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将剖宫产术后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常规止痛;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评估患者疼痛状况、心理护理、止痛护理、体位护理及评价护理质量,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24h、48h、72h进行VAS评分,并统计术后72h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患者出院前1天进行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SCQIPP)调查问卷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24h、48h、72hVAS评分及72h镇痛药使用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交流、行为、信任及环境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医学》2018,(3):269-271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手外伤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行带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5 d、7 d疼痛VAS评分较术后1 d逐渐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5 d、7 d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点对照组VAS评分(P<0.05)。观察组总主动活动度(TAM)优良率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02%(40/43)、90.70%(39/43),与对照组[67.44%(29/43)、69.77%(30/43)]相比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手外伤带蒂皮瓣术后疼痛程度,加快术后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对开胸术病人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行开胸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规范组和常规组,各34例.给予规范组患者术后疼痛规范护理管理,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疼痛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状况.结果 规范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3~6分,平均术后疼痛评分为(4.2±0.5)分,常规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4~8分,平均术后疼痛评分为(5.9±0.6)分,规范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患者中疼痛评分>3分次数为45次,常规组患者中疼痛评分>3分次数为55次.规范组患者重度疼痛、剧烈疼痛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组患者中度疼痛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规范护理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可在开胸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疼痛敏感性与腹腔镜胃肠肿瘤患者急性术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ASA分级Ⅰ~Ⅱ级,根据术前疼痛敏感性调查问卷(PSQ)评分结果分为2组:高敏感性组(PSQ≥5.0分,S组)和低敏感性组(PSQ<5.0分,C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24h内急性疼痛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前PSQ评分、外周静脉置管疼痛评分(VCP)、年龄、性别、ASA分级、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长、全麻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清醒即刻(T0)、1h(T1)、2h(T2)、3h(T3)、4h(T4)、5h(T5)、6h(T6)、8h(T7)、10h(T8)、12h(T9)、24h(T10)的VAS评分、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及恶心、呕吐、嗜睡、腹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SA分级、BMI、手术时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S组T0、T1、T2时间点的VAS评分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PSQ评分与VCP呈正相关(r=0.693,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术前PSQ评分与T0、T1、T2时间点的VAS评分呈正相关(P<0.05)。S组术后2h补救镇痛次数较C组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术前PSQ评分为检验变量,急性术后疼痛的发生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测得曲线下面积为0.909,提示采用PSQ问卷可显著预测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的发生。通过约登指数计算出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中PSQ≥4.85分者疼痛敏感性更高,其VCP≥2分的发生率为66.7%,而PSQ<4.85分的患者中VCP≥2分的发生率仅为24.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疼痛敏感性与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急性术后疼痛的发生有相关性,可能成为急性术后疼痛发生的预测指标。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中,PSQ≥4.85分者术后发生疼痛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对泌尿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已开展疼痛教育)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未开展疼痛教育)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3%(P0.05)。结论疼痛教育可有效降低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率,保障了手术效果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的疼痛状况,为术后进行有效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疼痛及麻醉性镇痛药信念量表及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26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术后四个阶段内疼痛状况。结果:患者整体疼痛信念平均得分(2.90±0.26)分,以"麻醉性止痛药只应该被使用在疼痛剧烈时"和"麻醉性止痛药会引起许多副作用"两项平均得分最高,分别为(3.14±0.38)、(2.96±0.24)分;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疼痛信念总分存在差异(F=4.45,P=0.02)。患者开始疼痛时间为术后(2.98±1.16)h,术后第一阶段疼痛程度最高,得分为(4.26±1.46)分,最严重时疼痛得分>4分者85例(67.46%),疼痛最严重时间为术后(4.81±2.22)h,主要为手术部位钝痛,该阶段47.62%的患者使用镇痛剂,开始使用镇痛剂的时间为术后(6.51±2.63)h;第二阶段至第四阶段疼痛评分依次为(2.39±1.21)、(2.08±1.02)、(1.86±0.32)分,疼痛依次为牵拉引流管造成的疼痛、拔除肾引流管造成的疼痛、患侧腰部疼痛。术后四个阶段疼痛程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P=0.04)。结论:经皮肾镜患者术后疼痛信念趋于负向,术后疼痛问题不容忽视,术后疼痛管理有待改善,应针对患者疼痛特点,实施有效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鼻腔术后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将我院收治并行鼻腔、鼻窦手术后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术后行鼻腔填塞,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采用描述性疼痛量表和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质、特点等进行评估。结果:(1)所有患者术后12h疼痛最重,24h后疼痛逐渐缓解。(2)术后12h研究组单侧鼻腔填塞患者表现为中度以上疼痛者占40%(8/16);双侧鼻腔填塞患者表现为中度以上疼痛者占72.7%(16/22)。术后12h对照组单侧鼻腔填塞患者表现为中度以上疼痛者占83.3%(15/18),77.8%伴头部疼痛;双侧鼻腔填塞患者表现为中度以上疼痛者占90.0%(18/2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患者术后1d平均睡眠时间为(6.4±0.6)h,对照组术后1d平均睡眠时间为(4.5±2.6)h,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术后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与休息,医护人员应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疼痛,以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