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指征中,以头盆不称居首位,以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薛翠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524-3525
目的分析我院剖宫产率上升与手术指征的关系,以期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1 22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社会因素在剖宫产指征中占相当大比例,同时母体和胎儿方面手术指征的无限制放宽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结论降低社会因素及产科医生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在降低剖宫产率中可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2264例产妇的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结果近5年间我院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剖宫产指征由胎儿窘迫占第一位,变化为瘢痕子宫及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占第一位。结论提倡阴道分娩,控制好第一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近十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0午至2010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剖官产指征中,社会因素逐年上升,并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结论 剖宫产增高的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改变服务模式,以期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王丽华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35-136
目的总结我市10年来剖宫产率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分布并分析原因,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分析10年来的剖宫产率及指征。结果10年剖宫产率平均为28.79%,5446例剖宫产指征顺位为:头盆不称、羊水过少、社会因素、疤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缠绕、过期妊娠、臀位、巨大儿。结论剖宫产率增高由多种因素所致,非难产性因素使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医患双方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扶沟县妇幼保健院6 a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该院自2004年~200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疤痕子宫、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上升;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剖宫产率下降;产程异常、相对头盆不称、巨大儿、羊水过少剖宫产率变化不大。剖宫产指征普遍放宽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控制因社会因素造成不必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7.
双艳平 《中原医刊》2007,34(1):57-58
目的 分析我院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统计2001—2005年我院产科住院分娩总数及剖宫产数,就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的指征掌握的宽松,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5年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占第一位,社会因素由第三位上升为第二位,二次剖宫产率上升.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2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近5年剖宫产率38.6%~41.2%。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缓慢增加,居影响因素第1位;头盆因素逐年下降,但仍居第2位;母亲因素呈缓慢下降趋势;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珍贵儿指征增加显著。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06~2012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现状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统计我院2006~2012年所有住院分娩产妇数和剖宫产数,剖宫产指征均以第一个指征为统计指标,分析7年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7年间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增加了两倍之多,前次剖宫产、胎儿窘迫、头盆不称所占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特别是无指征剖宫产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原因与剖宫产指征变化。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剖宫产孕妇1518例,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剖宫产指征中,以难产为手术指征行剖宫产率下降,以胎儿窘迫及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不单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通过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孕妇及家属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3371例剖宫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每年剖宫产率及各剖宫产指征的比例。结果:剖宫产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剖宫产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难产、胎儿窘迫、其他等,其中社会因素占首位。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处理难产的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3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并提高产科质量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2月年间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2014年剖宫产率31.18%,较前两年剖宫产率有下降趋势;其中以头盆不称、产程异常、胎儿窘迫、巨大儿剖宫产率下降明显,疤痕子宫及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李志敏 《河北医学》2013,(6):941-942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第一位,胎儿因素占第二位,瘢痕子宫占第三位。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近10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研究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10年来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小幅升高,2005年前剖宫产指征主要为母体因素及胎儿因素,2005年后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增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近5年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占第一位,社会因素由第三位上升为第二位,二次剖宫产率上升.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初产妇无手术指征实施剖宫产术的相关因素,提出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措施,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及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2月本区的孕妇临床资料,分析无手术指征实施剖宫产术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结果:2009年1月-2016年12月本区共有孕妇30 322例,其中剖宫产18 691例,剖宫产率为61.64%;在各种剖宫产因素中,以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最高;18 691例剖宫产孕妇中,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孕妇共12 279例,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孕妇共6412例,初产妇的剖宫产率及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均高于经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因素,临床应当严格遵循剖宫产指征,开展分娩镇痛、陪伴镇痛等分娩方式,促进产妇选择自然分娩,并严格控制因社会因素所致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我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我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0、2005年3年剖宫产率的上升情况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在剖宫产指征中,以胎儿窘迫、瘢痕子宫、臀位、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呈增长趋势。结论:医护工作者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采取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789例剖宫产指征分析及降低剖宫产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小玲  钱向东 《中外医疗》2009,28(32):171-171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及剖宫产指征变迁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4年、2008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4年剖宫产率为53.14%,2008年为37.89%,有显著差异(P〈0.01)。剖宫产指征中疤痕子宫上升,社会因素下降。结论加强产前宣教、重视医患沟通、提高产科质量,努力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近8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对2000~2007年来10 377例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0年为29.4%,2007年升至60.1%。剖宫产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难产、妊娠并发症,其中社会因素上升最快。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处理难产,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