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绿色溶剂碳酸二甲酯(DMC)代替传统溶剂丙酮,在120℃、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为9:1及氮气环境下,以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R-SMA),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化学滴定等表征方法确证产物为R-SMA,并研究了两种溶剂及其用量对R-SMA组成、结构、分子量、转化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DMC作溶剂时,R-SMA以苯乙烯作为分子主链,其中SSM、MSS、MSM三种结构在分子链中随机分布,呈无规排列;随着DMC用量的增加,R-SMA的分子量降低,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马来酸酐含量变化不大;与丙酮作溶剂相比,DMC作溶剂时,产物的分子量及马来酸酐含量均较低,耐热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张洪利  郝海涛  党民团  闫晓杰  范立明 《应用化工》2011,(9):1569-1571,1574
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自由基引发共聚反应,生成共聚物SMA,是典型的交替共聚。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下,以丙酮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用收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反应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0℃,BPO的质量分数x(BPO)=0.3%,n(苯乙烯)∶n(马来酸酐)=1∶1,w(单体)=30%,反应2 h的条件下,聚合物的收率可达到98.5%。利用化学滴定法测得聚合物中马来酸酐摩尔分数为49.91%,结合理论,证明了合成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交替共聚物。一种低温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工艺得到开发。  相似文献   

3.
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下,以丁酮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研究了温度、引发剂用量、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单体(苯乙烯与马来酸酐)质量分数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度80℃,x(BPO)=0.6%(相对于苯乙烯与马来酸酐),n(苯乙烯)∶n(马来酸酐)=1∶1,w(单体)=15%(相对于混合溶液),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聚合物收率可达99%。采用13CNMR、IR、GPC、元素分析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TG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结合共聚物的元素分析与13CNMR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交替共聚物。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甲苯(汽油或石油醚)为溶剂,合成了水溶性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苯乙烯三种共聚物。通过室内和油田矿化水试验证明,制得的共聚物有良好的阻垢效果,低分子量的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的阻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林宁宁 《天津化工》2009,23(5):29-31
以衣康酸、苯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衣康酸-苯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共聚物.静态试验条件下探讨了共聚物投加量、钙离子质量浓度对共聚物阻垢率的影响;利用电视显微电泳仪和透射电镜对阻垢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衣康酸-苯乙烯磺酸钠-马来酸酐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阻垢分散性能,其主要通过螯合增溶作用、静电斥力作用和晶格畸变三方面的作用来实现其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先酯化,后聚合"的方法,以马来酸酐、苯乙烯、十六醇、二十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低温流动性改进剂马来酸酐混合酯-苯乙烯共聚物,最佳制备条件为:①酯化:n(马来酸酐)∶n(混合醇)=0.5∶1,w(催化剂)=1.8%、w(溶剂)=90%,酯化时间2.5 h;②聚合:n(苯乙烯)∶n(马来酸酐混合酯)=1∶1,w(引发剂)=1.25%,聚合温度为75℃,聚合时间4 h,溶剂用量为55%。将合成的产物按1.0‰的剂量加入到俄罗斯原油提炼的俄柴油中,冷滤点可降低12℃。  相似文献   

7.
聚(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接枝马来酸酐,采用的制备方法是溶液法,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FTIR分析表明马来酸酐基团接到SEBS分子链上,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了SEBS-g-MAH产物的接枝率,并实验验证了接枝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苯乙烯,α-蒎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苯乙烯/α-蒎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STMA).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对共聚物产率和软化点的影响,并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75℃,反应时间为10h,投料比(摩尔比)α-蒎烯:马来酸酐:苯乙烯=1:1: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5%.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研究表明:α-蒎烯、马来酸酐与苯乙烯(St)交替共聚倾向较大.用该共聚物与环氧树脂(E-12)进行反应,研究了共聚物用量、固化温度对凝胶时间的影响,实验证明凝胶时间随共聚物用量的减少而延长、随固化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同时研究了其含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空微球对尼龙6的轻量化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空微球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失重分析仪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空微球进行了热分析。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空微球以不同比例与尼龙6熔融共混制备轻量化共混料,测定其成型样品的减重效果和拉伸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纤维镜表征共混物中中空微球的结构与形态。结果表明,中空微球具有良好的刚性和耐热性,与尼龙6相容性良好。当中空微球添加量为5%时,尼龙6/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空微球共混物的实际质量减轻10%,拉伸强度为40 MPa。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聚苯醚(PPO)/聚酰胺(PA)合金在近期取得的研究成果。将PPO和PA共混,可以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但是这两种材料热力学不相容,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为了达到增容效果,一方面可以添加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马来酸酐接枝聚苯醚(PPO-g-MAH)和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H)等都具有增容作用;另一方面采用合适的加工工艺,也可以有效增加两者的相容性,改善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马来酸酐(MAH)为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接枝物AS-g-MAH以及AS-g-(MAH-St).利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MAH已经成功接枝在AS链上.并用反式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率,讨论了引发剂用量、马来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和共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接枝率先增大,然后趋于平稳;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接枝率先增大后下降;共单体苯乙烯的加入对接枝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原位插层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蒙脱土(SMA/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配比、蒙脱土用量、引发剂浓度、溶剂类型、聚合温度等因素对插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MT的用量为3%(质量分数+下同)时,可制得剥离型的SMA/MMT纳米复合材料;当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1,MMT用量为15%、引发剂用量为1%、以丁酮为溶剂、聚合温度为90℃时,可制备出部分剥离型的SMA/MMT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
用十六醇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进行改性,合成得到了苯乙烯-马来酸十六醇酯共聚物。由实验结论可知:苯乙烯-马来酸十六醇酯共聚物的耐热性及耐水性较优良,并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但生物降解性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核壳结构的叔丙乳液,考察了环保型阴离子和非离子乳化剂的种类、用量、配比以及甲基丙烯酸(MAA)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铵盐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仪(DLS)、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透射电镜(TEM)等对乳液进行了测试及表征。结果表明:乳胶粒子呈现明显的核壳结构;选用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PCA078)和非离子乳化剂伯醇聚氧乙烯醚(EH-40),且两者质量比为1∶3,复合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2%,MAA的用量为单体总量的3%,保护胶体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铵盐用量为单体总量的4%时,乳液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增容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四种制备方法: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以及本体-悬浮聚合法,讨论了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摩尔分子质量及其马来酸酐含量、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用量以及共混顺序等因素对其增容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自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与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双组份接枝马来酸酐的新型相容剂(ABS/EMA-g-MAH),并与国内外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g-MAH)、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进行比较,研究了相容剂种类、相容剂含量及挤出机螺杆转速对尼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A/ABS)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ABS/EMA-g-MAH为PA/ABS合金的最佳相容剂;在添加量为12%时ABS/EMA--g-MAH表现出最佳的增容增韧效果;降低挤出机螺杆转速可使PA6/ABS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由于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是良好的分散剂。介绍了合成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的3种方法,并叙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对这种分散剂的分散机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g-MAH)、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相容剂,研究了相容剂种类、相容剂含量、增韧剂含量及挤出机螺杆转速对尼龙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A6/ABS)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ABS-g-MAH为PA6/ABS合金的最佳相容剂,且质量分数为20%时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最高;采用ABS-g-MAH和POE-g-MAH复合增容增韧可得到力学性能优越的PA6/ABS合金;降低挤出机螺杆转速可使PA6/ABS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马来酸酐-α-烯烃共聚物,然后通过十八胺与马来酸酐共聚物分子中的酸酐基团发生酰胺化反应得到侧链胺化的马来酸酐-α-烯烃共聚物,研究了马来酸酐共聚物对高蜡油品低温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明显降低高蜡油品的屈服应力和凝点,有效改善蜡晶形态并提高其在油品中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PP -g - MAH)、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 MAH)以及新型改性剂苯乙烯-共轭二烯烃嵌段共聚物选择加氢物(SEPS)作为增容剂,考察了不同增容剂对动态硫化氯化丁基橡胶/尼龙12热塑性弹性体(PA 12/CIIR TPV)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并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