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口腔念珠菌分离株的细胞外磷脂酶活性、分泌型酸性蛋白酶活性及溶血活性。方法采用含漱法收集25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漱口液标本,运用念珠菌分离鉴定方法,了解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口腔念珠菌的检出及分布情况;并将分离鉴定的念珠菌分别接种在蛋黄培养基、BSA-琼脂培养基及羊血琼脂培养基,检测这些口腔分离株的胞外磷脂酶活性、蛋白酶活性以及溶血活性。结果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口腔念珠菌检出率为38.4%。99株分离鉴定的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67株,近平滑念珠菌16株,热带念珠菌5株,克柔念珠菌5株,光滑念珠菌3株,葡萄牙念珠菌3株。在99株念珠菌中细胞外磷脂酶、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及溶血性,检出率分别为74.7%、87.9%、86.9%。这三种毒力因子在白色念珠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2.5%、100%、98.5%,在非白色念珠菌中分别为37.5%、62.5%、6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67株白色念珠菌分离株中,92.5%的菌株同时产生了蛋白酶和磷脂酶,且半数以上为蛋白酶高活力。在非白色念珠菌中,62.5%(10/16)的近平滑念珠菌检出磷脂酶、蛋白酶、溶血性,具有最高的检出率;而5株克柔念珠菌均未产生胞外磷脂酶、蛋白酶、溶血性。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的毒力因子比较中,白色念珠菌的磷脂酶活性(PZ=0.74±0.12)、蛋白酶活性(PA=0.37±0.33)、溶血指数(HI=0.36±0.10)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PZ=0.92±0.13、PA=0.73±0.24、HI=0.65±0.29)(P<0.001)。结论细胞外磷脂酶、分泌型酸性蛋白酶、溶血性是白色念珠菌的重要毒力因子。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口腔念珠菌分离株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 随着恶性肿瘤化疗等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临床中发现念珠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非白色念珠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与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有关.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毒力最强,念珠菌的致病力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一组因素决定,包括二相性转换、疏水性、粘附性、磷脂酶活性、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溶血性等.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非常复杂,对这些致病菌的致病性的了解,必将有助于对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白色念珠菌致病株和携带株菌丝相和酵母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以及与其毒力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牛奶平板和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白色念珠菌致病株和携带株200株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分别将致病产酶株的菌丝相和孢子相菌悬液(5×10^6CFU/ral)注射小鼠尾静脉,1个月内观察小鼠死亡率及平均存活时间,以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菌株毒力。结果白色念珠菌致病株和携带株分泌型酸性蛋白酶检出率分别为83.3%和35.7%(P〈0.01);细胞外磷脂酶阳性率分别为87.5%和39.3%(P〈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致病株菌丝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P〈0.01,P〈0.005);注射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1),且平均存活期短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1)。结论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毒力因子,致病株毒力高于携带株,菌丝相毒力高于酵母相。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健康人和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的口腔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及分离株的磷脂酶活性.方法:采用含漱液浓缩培养法及白色念珠菌微生物学鉴定法,考察健康对照组、糜烂型和非糜烂型OLP患者的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应用蛋黄培养基沉淀环面积测量法,比较来自于健康人(26株)、糜烂型OLP患者(62株)以及非糜烂型OLP患者(24株)共112株白色念珠菌的磷脂酶活性大小.结果:糜烂型OLP患者组的口腔白色念珠菌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组;糜烂型和非糜烂型OLP患者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磷脂酶活性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两种类型的OLP患者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不同的毒性特征,白色念珠菌与OLP(尤其是糜烂型)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乳杆菌DM8909菌株及自阴道分离的肠杆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结果显示,在正常阴道酸性条件(pH3.5—4.5)下,DM8909菌株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高于肠杆菌(P<0.01)、葡萄球菌(P<0.01)、白色念珠菌(P<0.01);随pH增加,DM8909粘附能力降低,肠杆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粘附能力增强;DM8909菌株能较强地抑制肠杆菌、葡萄球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本文提示,乳杆菌粘附形成的空间占位是防止其他菌对阴道组织附着的一个重要的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6.
尖吻蝮蛇毒碱性磷脂酶A2的表达及其生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尖吻蝮蛇毒碱性磷脂酶A2 (A .aBPLA2 )基因克隆至温敏表达载体 pBLMVL2 ,在大肠杆菌RR1中成功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A .aBPLA2 约占细菌蛋白质总量的 2 0 % ,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纯化包涵体后 ,将产物变性、复性 ,然后用FPLCSuperoseTM12纯化 ,产物经过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只有单一条带 .对纯化后的表达A .aBPLA2 进行了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和溶血活性的测定 .结果显示 ,表达A .aBPLA2的酶活性与变性后复性江浙蝮蛇酸性磷脂酶A2 酶活性相近 ,具有类似变性后复性江浙蝮蛇碱性磷脂酶A2 的溶血活性 ,没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 .最后对磷脂酶A2 的结构与这些活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脱氧胆酸钠体外对致病株白色念珠菌菌丝相胞外磷脂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在37℃下,用蛋黄平板法培养并测量菌株产生沉淀圈的大小,用沉淀圈比值(PZ值)比较磷脂酶活力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脱氧胆酸钠不同浓度组(依次为0.1%、0.2%、0.3%和0.4%)的PZ值分别为0.389±0.049、0.778±0.098、0.882±0.077、0.912±0.049和0.888±0.093;脱氧胆酸钠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脱氧胆酸钠不同浓度组间PZ值比较,0.1%和0.2%、0.1%和0.3%、0.1%和0.4%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脱氧胆酸钠体外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相胞外磷脂酶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杨  陈菲  谢明杰 《微生物学报》2018,58(10):1817-1825
【目的】研究紫草素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紫草素对菌体形态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卵黄平板培养基法检测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的细胞膜磷脂酶活性的影响;RT-PCR检测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PLB1和PLB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和MFC分别为16μg/m L和32μg/mL。紫草素能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DNA和RNA等大分子物质的泄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失。其中MIC的紫草素作用菌体16 h后,上清液中的DNA和RNA等大分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17.32%(P0.01);细胞内的[Ca~(2+)]降低了72.02%(P0.01)。扫描电镜结果也证明了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破坏作用。紫草素也能抑制白色念珠菌分泌磷脂酶,且呈浓度剂量依赖。其中,与对照组相比,MIC的紫草素能使白色念珠菌分泌磷脂酶的量下降56.3%(P0.01)。RT-PCR结果显示,紫草素能抑制编码磷脂酶B的基因PLB1和PLB2的表达量,其中1/2 MIC的紫草素作用白色念珠菌16 h后,与对照组相比,PLB1和PLB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降低了56.4%和61.4%(P0.01)。【结论】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DNA和RNA等大分子的泄漏和细胞内[Ca~(2+)]的流失,最终引起菌体的死亡。而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磷脂酶分泌的抑制作用,致使其不能及时维护和修复由紫草素造成的细胞膜的破坏和损伤,也是导致菌体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背景】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可引起严重的黏膜真菌感染及全身系统性真菌感染,是导致患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菌群之一。【目的】探究百里香精油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及抑制机理。【方法】测定5种百里香精油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分析具有高抑菌活性的精油成分。在此基础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精油对白色念珠菌菌体细胞形态的影响。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含量、胞外溶液电导率并进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分析,探究精油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与黏附及磷脂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与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凝集素样序列基因ALS4,从酵母型向菌丝型细胞的形态转变基因HWP1、磷脂酶基因PLB1)的表达水平,探究该精油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机制。【结果】筛选出了对白色念珠菌高度敏感的有机栽培龙脑百里香精油(Thymus vulgaris CT borneol essential oil, T...  相似文献   

10.
将84株呼吸道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分为致病组和非致病组,采用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用牛血清白蛋白琼脂培养基法检法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力,并用RT-PCR的方法检测这2种酶相关基因PLB1和SAP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组间差别,结果表明致病组菌株的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活力要高于非致病组(P=0.034<0.05),细胞外磷脂酶活力二组未见差别,致病组的PLB1和SAP2基因的表达均高于非致病组(P<0.05),PLB1和SAP2的表达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r=0.776,P<0.01),提示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是呼吸道白假丝酵母菌重要的毒力因子,PLB1和SAP2的表达上调可能影响菌株的毒力,这2个基因的表达量有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