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胃切除间置空肠改良空肠代胃术6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减少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对60例患者行全胃切除并淋巴结扩清后行间置空肠代胃术。结果本术式优点为:(1)抗返流作用强;(2)有类似胃腔的储存功能;(3)保持消化道的连续性;(4)可保留部分运动及消化功能。结论本术式术后并发症少,胆汁返流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全胃切除后距屈氏韧带50cm处结肠后提起空肠,顶端与食管行端侧吻合(A),在A下方行空肠侧侧吻合(B),在B下方再行空肠侧侧吻合(C),在吻合口B、C降支空肠与十二指肠断端行端侧吻合(D),在D的下方降支空肠和B的下方升支空肠以7号丝线结扎.[结果]本术式有四个吻合口,借助管型吻合器吻合,不费时,手术时间平均3小时,不输血.全组3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患者均有食欲感,每日进餐4~6次,体重多恢复至术前水平或有增加,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均在正常范围,患者能从事家务及部分体力劳动,对术后生活质量感到满意.[结论]空肠间置代胃术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符合生理;有效防止了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无需切断空肠,手术省时、简捷安全,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3.
张锋  任书伟  余强 《陕西肿瘤医学》2013,(11):2534-2536
目的:探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施行全胃切除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随访12个月至24个月,部分病例出现轻度反流性食管炎,代胃容量300ml以上,排空时间30-100min.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保留幽门全胃切除间置空肠代胃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6例贲门胃底癌及胃体上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留幽门问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效果。选择5、6组淋巴结无转移,不影响根治效果的6例病人,行保留幽门全胃切除术后,将25cm空肠间置于食管与十二指肠之间。术后通过临床观察,上消化道锁餐X线摄片、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及食管、问五空肠活检等证明此术式有良好的抗返流作用,并延长了食物在“代胃”内停留时间,幽门录作用正常。术后3个月、半年、1年钡餐摄片观察代胃扩张,幽门开放功能良好,无返流现象;术后半年、1年、2年电子胃镜检查并活检,无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生存期与同期不保留幽门间置空肠代胃术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全胃切除、空肠翻转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加符合生理学要求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30例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翻转部分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结果30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和“无胃”综合征的发生。1年生存率为82.85(24/29),2年生 率为65.5%(19/29),3年生存率为52.6%(10/19)。82.8%(24/29)的患者术后6个月体重恢复或超过术前水平。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翻转部分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是1种简捷易行,安全可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根治性全胃切除后进行空肠间置代胃术与单纯Roux-en-Y吻合术对胃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进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90例,根据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空肠间置代胃术,对照组进行单纯Roux-en-Y吻合术.观察2组手术后血红蛋白浓度(Hb)、血浆前白蛋白(PA)、血浆总蛋白(TP)差异;采用Spitzer评分方法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2组患者Hb、PA、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Hb、PA、TP水平分别为(122.26±14.06)g/L、(325.48±11.62)mg/L、(64.05±3.54)g/L,对照组Hb、PA、TP水平分别为(133.65±18.26)g/L、(345.64±18.37)mg/L、(67.26±4.55)g/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Spitzer评分:研究组活动情况、健康状况、总分分别为(1.42±0.62)、(1.13±0.64)、(1.36±0.62),对照组分别为(0.85±0.65)、(0.71±0.66)、(1.14±0.59),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远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能够有效提高术后肠道吸收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端胃次全切除间置空肠移植架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常规术式多为残胃与食管吻合。本文报告间置空肠代胃术移植于残胃食管间,即成为残胃食管间间置空肠移植架桥术。自1996年至1998年收治5例,施以上述术式,术后得以良好的康复,现就其术式操作及优点予以探讨。1 手技与方法贲门侧胃次全切除后予以残胃食管间行间置空肠(interposition)移植重建架桥术(图1)。操作可使用吻合器。 A、B分别为空肠与胃、食管吻合处 C系空肠间侧侧吻合处 D、 E为丝线结扎处,AD长约 15cm,AE长约 30cm C点距离屈氏韧带为 15cm图1 残胃食管间行间置空肠移植重建架桥术2 术式优点1)输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BillrothI式手术优点,对23例胃癌患者行胃远端根治性切除胃十二指肠空肠“间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术式通过了8-12个月随这期效果满意,基本上维持正常生理通道,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和术后并发症,减少胆汁及小肠液的返流。符合胃癌根治术的原则,降低残胃癌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手术操作不太复杂,适用于A、AM、MA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在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间26例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随访12个月至25个月,平均17.4个月.其中钡餐检查11例,代胃容量均在300ml以上,排空时间为30min~120 mm.术后6个月、12个月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为6例和2例.与术前相比,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是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手术操作简便省时,可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993年8月到1997年8月,我科共做18例全胃切除,占同期胃癌根治术436例的4.1%,与国内报道的5.9%基本一致。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胃恶性肿瘤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36~72岁,平均51岁。胃上部癌(贲门胃底癌)7例,胃体癌4例,全胃癌3例,胃多发癌2例,胃恶性淋巴瘤2例。全部经病理证实。Ⅱ期6例,Ⅲ期9例,Ⅳ期3例。根治性切除11例,姑息性切除7例。1.2 手术方法 13例经上腹正中切口,5例经胸腹联合切口,经上腹正中切口组均选用悬吊式框架拉钩,全组均用…  相似文献   

11.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更符合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1985年1月-2002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行全胃切除术胃癌病例6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682例中,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FJI)163例;袢式吻合47例,改良袢式吻合Ⅰ型和Ⅱ型340例,‘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87例、‘P’型空肠间置代胃术45例。比较其术后并发症、体重变化。结果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在Roux—en—y综合征发生率、预后营养指数、进食量、体重减轻各个方面分别优于或等于袢式吻合、改良袢式吻合I型和Ⅱ型、‘P’型Roux—en—y空肠代胃术和‘P’型空肠间置代胃术。结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保持了重建消化道神经一肌肉功能的连续性,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于减少全胃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间置空肠代胃术在不同手术方法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5年8月间,本院实施间置空肠代胃术共202例,其中包括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p型间置空肠代胃术,胆总管间置空肠架桥引流术,改良间置空肠代胃术,近端胃次全间置空肠移植术等。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明显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发生,亦无明显吻合口瘘情况。结论:间置空肠代胃术操作简捷,易于掌握,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1994年10月以来,我们对6例贲门癌病人施行了保留幽门的全胃切除回结肠间置代胃术,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48~56岁,平均52岁,病程6~11个月。病变均已浸润胃小弯,浸润食管下段最长者4cm。术前胃镜检查及活检证实为腺癌5例、粘液性腺癌1例。术中同时行脾及胰尾切除2例。1.2 手术方法手术采用左胸腹联合切口,上腹斜切口过中线。先行腹腔探查,确定病变范围后,再将切口扩大到胸部,经第7肋间进胸。游离全胃,清除淋巴结。按根治要求,距肿瘤近端5cm切断食管,距幽门3cm左右切断胃窦,切除肿瘤标本。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术式的生理功能.方法回顾和分析1990年6月~2000年8月因胃癌手术31例.其中胃底贲门癌经胸腹联合切除8例,行间置空肠代胃(JI)SS型吻合3例,间置空肠代胃(JI)P型5例.胃体癌经腹切除者23例,其中SS型吻合13例,P型10例.两组随访6个月~5年,平均21个月.总结分析两种肖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SS型和P型术后两组病人观察指标钡剂排空时间30~60分钟和80~120分钟分别为62.5%、66.7%和37.5%,33.3%;Visick分级指数Ⅰ~Ⅱ级分别为87.7%和86.7%;血浆总蛋白(BLA)分别为73.6±1.1%和74.4±1.3%;血红蛋白(HB)分别为15±1.3和15±1.5;PNI指数分别为54.15和56.1;SS型术后并发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12.5%.结论全胃切除术采用SS型和P型间置空肠代胃,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降低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BillrothⅠ式手术优点,对23例胃癌患者行胃远端根治性切除胃十二指肠空肠“间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术式通过8~12个月随访,近期效果满意。基本上维持正常生理通道,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和术后并发症,减少胆汁及小肠液的返流。符合胃癌根治术的原则,降低残胃癌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手术操作不太复杂,适用于A、AM、MA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毛捷鸿 《浙江肿瘤》2000,6(4):254-254
对16例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术后胃排空时间接近正常,能有效地防止胆汁返流;1,3,5年内复发率分别为0,7.14%,21.4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面的优点,以减少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总结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7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传统的Roux-en-Y消化道重建及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并发症、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等。结果应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32例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与另外两组消化患者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1年的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较好。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连续空肠储袋代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20.
肿瘤患者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易出现的低体重、反流性食管炎和严重的倾倒综合征等情况,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探索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减轻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体质量、血液指标、代胃容量变化,探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在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3月间42例行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漏发生.随访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12个月患者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数较术前有所提高.其中钡餐检查11例,代胃容量均在300mL以上,胃排空时间为30~120min.术后6、12个月分别有11例和4例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全胃切除术采用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降低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