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阿霉素白蛋白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伟  任军 《中国药学杂志》1992,27(11):656-658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栽体,制备了含阿霉素的微球,粒径15~100μm,大部分为50±10μm,含药量为9.485%。作为抗癌长效制剂,初步临床试用于肝癌患者4例,显示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醋酸乙酯为油相制备阿霉素白蛋白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阿霉素白蛋白微球的新型制备工艺,并对其形态与大小、载药量、包封率加以考察。方法以醋酸乙酯为油相,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白蛋白微球。结果所得微球扫描电镜观测呈球型,粒径分布范围为025~330μm,跨距为120,平均粒径为137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674±037)%,(851±327)%。结论本法工艺简便、重现性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单抗CD33导向的三氧化二砷免疫蛋白毫微球(CD33-As2O3-BSA-NP)并检测其特异性结合APL原代细胞的活性。方法通过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3-(2-吡基二硫)-丙酸酯(SPDP)交联的方法制备免疫蛋白毫微球。玻片凝集实验、免疫荧光法、光镜和电镜、CD33-As2O3-BSA-NP结合的CD33数量测定、检测As2O3免疫毫微球的共价连接与活性。结果CD33-As2O3-BSA-NP的玻片凝集反应,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光镜下可看见细胞周围结合微球,电镜下可看见细胞伸出伪足紧密地与免疫毫微球结合在一起;每1g CD33-As2O3-BSA-NP表面偶联的CD33抗体数量是14.5 mg。结论制备的CD33-As2O3-BSA-NP由共价键连接且特异性的结合APL原代细胞。  相似文献   

4.
两亲磁性高分子微球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将制备的聚苯乙烯/聚氧乙烯两亲磁性高分子微球用于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吸附作用研究。方法利用磁性微球在磁场作用下易于分离的特性和两亲微球在有机相和水相都易于分散的特点,考察吸附时间、pH值、温度等因素对两亲磁性高分子微球和H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随着pH的升高,微球对HSA的吸附量下降;延长时间有利于HSA的吸附,两亲磁性微球对HSA的吸附不具有温敏性。结论两亲磁性高分子微球可作为分离人血清白蛋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卡铂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和体外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制备可生物降解的卡铂白蛋白微球。方法:以白蛋白为载体,用乳化直接加热固化法制备了卡铂白蛋白微球。结果:微球外观呈米黄色,平均粒径58.2μm,药物含量(11.26±0.48)%,包封率(84.5±3.6)%。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的突释效应,2h后的药物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其释放曲线方程为:Q=21.90+8.50t(d),r=0.9958,t50=3d。微球在4℃和37℃贮存3个月,其外观、粒径及含药量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本法工艺简便,重现性好,所得微球稳定,药物包封率高,体外药物释放符合零级过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聚乳酸缓释微球,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影响制备工艺的因素,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对制备的青蒿琥酯微球的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等性质及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稳定,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适宜。优化工艺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101.7±0.37)μm,载药量为(30.8±0.84)%,包封率为(53.6±0.62)%,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ln(100-Q)=-0.0553t+4.5176(R2=0.9835)。结论:本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其体外释药特性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7.
制备工艺对卡铂白蛋白微球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制备因素对卡铂白蛋白微球的粒径、表面形态、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加热固化法制备卡铂白蛋白微球。结果:搅拌速度、乳化剂、白蛋白浓度影响微球的粒径大小。药物与白蛋白的投料比例直接影响微球的表面特征、载药量和包封率。微球的体外释药行为受微球含药量、粒径大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因素影响。结论:控制制备卡铂白蛋白微球的工艺条件,可以制备不同释药速率的微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制得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的理化特性。方法 采用乳化热固化法和高压电场法制备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通过均匀设计考察乳化热固化法制备工艺条件对微球粒径、释药速率、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以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微球的体外释放度。结果 搅拌速度和药物/蛋白浓度比可分别显著影响粒径大小和药物包封率。不同粒径大小微球的释放行为表明,随着微球粒径增大,其释放行为愈符合Higuchi方程,微球粒径愈小,愈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模式。高压电场法与乳化热固化法制备工艺相比,高压电场法制备微球的粒径分布集中,跨度由1.98缩小为0.52,包封率由原来的50.87%提高到91.62%。结论 高压电场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白蛋白微球制备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阿昔洛韦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优化阿昔洛韦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其形态学性质、载药量、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 用乳化热固化法制备微球,用动态透析法进行体外释药。结果 微球平均粒径为(0.94±0.15)μm,载药量为(16.07±1.04)%,体外释药方程1-Q=0.815 e-0.66402t+0.1625e-0.01657tt1/2α=1.044 h,t1/2β=41.82 h。结论 微球外观圆整、均匀,体外释药符合长效制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肺靶向明胶微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姜黄素肺靶向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以可生物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 80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姜黄素肺靶向明胶微球.结果:优选所制的姜黄素肺靶向明胶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载药量为6.15%,包封率为75.5%,5~30 μm占总数的86.6%.22 h体外释放50%,48 h释放达77%.结论: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姜黄素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木犀草素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犀草素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但因其水溶性差及生物利用度低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微粒给药系统、固体分散体、包合物、磷脂复合物、水凝胶等制剂技术的应用可提高木犀草素的生物利用度,综述了木犀草素制剂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旨在促进其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二氢杨梅素是植物显齿蛇葡萄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其药理作用和制剂工艺受到业界广泛的关注。二氢杨梅素药理作用确切,但其自身理化性质和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该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改善其理化性质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近年来二氢杨梅素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如脂质体、微囊、微乳、固体分散体、包合物、胃漂浮制剂等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吉非贝齐胶囊生物利用度及处方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吉非贝齐胶囊体外溶出度与 AUC的相关性,筛选出最佳处方工艺组成,提高产品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两个企业生产的吉非贝齐胶囊共5个批号的体外溶出度进行了测定;运用HPLC测定12只兔按54.5 mg·kg-1剂量口服两厂胶囊后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以不同时间的体外平均累积溶出百分率(%)与相应时间的体内平均累积 AUC 进行体内外相关性分析;采用均匀设计对吉非贝齐胶囊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 两厂吉非贝齐胶囊剂的体外溶出度 td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相对生物利用度为71.69%(P<0.05)。吉非贝齐胶囊的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与体内平均累积 AUC 之间具有相关性(P<0.01)。确定吉非贝齐胶囊的最佳处方组成为吉非贝齐、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结论 吉非贝齐胶囊溶出度与 AUC 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筛选后的处方工艺提高了该药的溶出度及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何首乌炮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英华  胡馨  王平  金金花 《中成药》2005,27(8):916-919
目的:优选何首乌的最佳炮制工艺;HPLC法检测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方法:以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研究,并以优选出的炮制方案做平行实验,HPLC法检测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蒸制时间48 h是最好条件.结论:本法可作为何首乌推荐标准.  相似文献   

15.
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制备及体外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阿苯达唑(albendazole)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以固体分散技术制备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albendazole soild dispersions),对其体外溶出度、平衡溶解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差示热分析法和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差示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阿苯达唑以非晶体状态存在;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体外溶出速率10min内达到原药15倍以上,明显比阿苯达唑体外溶出加快;不同比例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溶解度较阿苯达唑提高了12.72-21.84倍。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显著改善了药物的溶解特性。结论 制备阿苯达唑固体分散物可以提高其体外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肉桂醛微乳并考察其溶解量、稳定性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相转化法初步筛选出可行的表面活性剂,再采用伪三元相图法选择最佳的表面活性剂并制样,用UV法测定肉桂醛最大溶解量。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纳米粒度分析仪测量其粒径及分布。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观察变化以评价其稳定性。通过测定其对不同细菌及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价其抑菌活性。结果制备出澄清透明的肉桂醛微乳,最佳表面活性剂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40(RH40);肉桂醛的最大溶解量是(98.88±0.31)mg/mL;肉桂醛微乳的稳定性良好,在本实验的处理条件下均保持澄清透明;肉桂醛微乳对所选细菌的MIC集中在125μg/mL,对所选真菌的MIC介于16~62μg/mL。结论制备的肉桂醛微乳具有较大的载药量、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好抑菌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醋酸地塞米松静注乳剂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醋酸地塞米松静注乳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以国产注射用大豆磷脂、泊洛沙姆(poloxamer)为复合乳化剂,加入适量的稳定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用正交设计筛选出较优的处方及工艺,并经过中试放大制备出醋酸地塞米松静注乳剂。结果制备的乳剂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对静注乳剂的要求,与日本产品相比,粒度分布无明显差异,30℃下考察6个月,物理及化学性质稳定。结论筛选出的处方工艺经中试放大制备的静注乳剂性质稳定,为此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球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比较了一步、二步和三步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粒。采用均匀设计优化三步乳化聚合法(种子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球处方工艺,并考察了光照、冷冻和温湿条件下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三步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包封率为(82±6)%,载药量为(56±5)%,显著地优于一步法和二步法(P<0.01),且具有良好的抗光、寒和湿热性。结论三步乳化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球具有包封率和载药量高、质量稳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环孢素A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理化性质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以环孢素(cyclosporin A,CyA)为模型药物的多肽类药物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的制备并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以CyA为模型药物,选用甘油三硬脂酸酯,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甘油三酸酯纳米粒,测定其粒径分布、表面电位、药物包封率考察不同的制备工艺对SLN粒径及包封率的影响,并进行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以CyA为模型药物,用水性溶剂扩散法可以简便、快速制得甘油三硬脂酸酯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均粒径为(142.5±120.2)nm,包封率为58.42% 并且通过调节pH的方法,在高速离心(25000r·min-1)条件下,即可达到纳米粒与分散体系之间的有效分离甘油三硬脂酸酯纳米粒在最初的6 h有药物的突释现象,在随后的8 d内药物的释放明显减缓,每天释放约药物总量的5.7% 加入5%和10%聚乙二醇(PEG)的SLN能明显加快药物的释放。结论经溶剂扩散法制备并通过加入一定比例PEG,固体脂质纳米粒可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20.
冬凌草甲素硬脂酸固态类脂纳米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冬凌草甲素为模型药物,以硬脂酸为载体材料制备冬凌草甲素固态类脂纳米粒,并考察其质量和性质。方法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技术制得了冬凌草甲素固态类脂纳米粒,并对其形态、粒径、表面电位、包封率、结构和质量、体外释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得到的硬脂酸固态类脂纳米粒为类球形实体,粒径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dav=(22.22±15.5)nm;ξ电位-45.07mv;包封率为(44.83±1.504)%;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用DSC和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纳米粒确已形成。结论 冬凌草甲素可以制成硬脂酸纳米粒,各项物理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