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双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应用小双切口作腕管切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掌长肌腱尺侧,平行远侧腕横纹作1.5cm长的横切口,腕横纹以远2.5cm为中心沿鱼际肌纹作1cm长的纵切口,分别显露腕横韧带远近缘及指屈肌腱及正中神经,直视下将腕横韧带完全切开,正中神经外膜松解3例,鱼际肌支松解1例。结果 术后2周,15例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年随访,术前大鱼际肌萎缩5例,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全部病例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疼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小双切口行腕管松解术,可操作窄间大,并发症少,术后美观。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应用新型掌部小切口行腕管松解术。方法对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68例(89侧)患者采用新型掌部小切口行腕管松解术,该切口为纵行、位于鱼际纹尺侧2~3mm、长约2.0~2.5cm,近端不超过远侧腕横纹。结果经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拇短展肌肌力、握力、捏力、皮肤感觉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差异在统计学极具显著意义(P<0.001)。本组无任何神经血管并发症,无1例出现腕掌部瘢痕疼痛。结论本切口具有安全、损伤小、直视下松解腕管并同时可行正中神经内松解和尺管松解、手术瘢痕小等诸多优点,是腕管松解术的一种新型、可靠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腕部小横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及应用小横切口作腕管松解术,并分析其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掌长肌腱尺侧,远侧腕横纹作2 cm长的横切口,显露腕横韧带近缘及指屈肌腱,切除水肿的屈肌腱滑膜,在直视下将腕横韧带部分切除。结果术后随访2周,32例的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 a随访,19例术前大鱼际肌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腕部小切口直视下行腕管松解术,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告使用手掌近侧小切口的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的疗效。方法 自大、小鱼际纹交界处向远侧腕横纹做纵行切口,长2~2.5cm,直视下切开屈肌支持带,解除正中神经卡压。术后随访并与同期采用传统长切口的病例比较,观察小切口的疗效。结果 随访病例19例30腕,其中小切口6例11腕,长切口13例19腕,它们在手指麻木、腕痛、握力及两点辨别觉改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时间以及术后瘢痕触痛、墩柱部疼痛等方面,前者优于后者。结论 经手掌近侧小切口实施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较传统方法有更多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腕管综合征常规手术是将皮肤与腕管横韧带之间的组织完全切断,直视下切开腕横韧带,然后行神经松解。开放性手术的缺点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期较长,手的握力和捏力明显下降;手掌部的皮肤切开易损伤正中神经的掌皮支,形成神经瘤而产生疼痛;切口持续性疼痛,活动时加重;易发生弓弦状屈肌腱、神经与皮肤和肌腱粘连、外形不够美观等并发症。尽管开放手术的手术切口不断改良,但最终难免在手掌部残留有痛性或肥厚性瘢痕。日本Okutsu1986年首先应用内镜治疗腕管综合征,通过前臂1cm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3岁。因左前臂远端及手掌部包块伴食、中、环、小指麻木10个月入院。查体:全身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左前臂远端掌侧可触及一个约3.5cm×3cm 大小的包块,质软、边界清、有活动性,掌心部稍隆起,左食、中、环、小指麻木,大鱼际略有萎缩,对掌功能尚可,各指伸屈稍受限。胸部及左腕部 X 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经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后行左前臂、腕及手掌部切开,肿物切除,腕管切开减压,神经、肌腱探查松解术。手术方法:沿掌近侧横纹近端经腕横纹至尺侧,然后向前臂桡侧做弧形切开,见前臂远端有约3cm×3cm 的肿物,质软、有包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微型钩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在掌长肌腱尺侧,距腕横纹近侧1cm作1cm长的横切口,分离到深筋膜并切开,插入槽型扩张导管,在槽的导引下插入微型钩刀,从远至近把腕横韧带完全钩割开。结果 术后4周随访,12例中1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改善;术后随访1年,3例术前大鱼际肌肉明显萎缩,都有明显好转。结论 微型钩刀治疗腕管综合征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介绍在关节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治疗腕管综合的方法。方法 1999年3月以来,对15例(18侧)腕管综合征采用Chow两点法在关节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腕管入口位于腕横纹近端2-3cm,掌长肌腱尺侧缘。腕关节背伸位时,将带槽套管自腕管入口处对准第3指蹼方向插入,从腕管远端穿出。在关节镜监控下用钩刀切开腕横韧带。结果 术后随访2-16上月,平均7个月。术后桡侧3指半的感觉已恢复正常。3例有拇指对掌功能和大鱼际肌萎缩者,术后3-6个月均恢复正常。无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镜视下切开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使用一种新型光刀结合掌侧小切口微创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的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对34例(39侧)腕管综合征,采用新型光刀结合掌侧小切口技术行微创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其中16例左手(41%),23例右手(59%).术后随访通过美国密歇根州手功能评价问卷调查(MHQ)评估手功能,并分别在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包括握力、捏力和手的灵巧度在内的定量测量的后续评估.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能立即正常使用患手.部分患者在术后2周出现轻至中度的瘢痕压痛及切口疼痛,均在术后6个月内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随访期间,通过MHQ量表对患者的调查显示,在疼痛缓解、患者满意度、手功能、日常活动以及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此外,手术后6个月观察到患者的握力和捏力有显著改善. 结论 使用新型光刀掌侧小切口微创腕管切开松解术取得了良好的术后功能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手术时间短、简单、经济、有效,治疗不需要进行神经外膜松解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创双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35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20例大鱼际肌萎缩、捏力下降伴对掌功能障碍,均采用微创双切口治疗,术后评价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患者均无血管、肌腱及神经损伤,无血肿、弓弦状畸形等发生,平均随访2年,20例大鱼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腕管松解加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晚期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2例晚期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腕管切开减压同时,采用环指指屈浅肌腱进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均有明显恢复,拇指对掌功能均恢复,优8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 对大鱼际肌肉萎缩、消失的晚期腕管综合征患者,在腕管松解同时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能够较好恢复拇指的对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老年人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7月,对收治的28例老年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掌部纵形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正中神经松解、减压,术后辅以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症状完全消失24例,占全部随访病例的85.7%;仍有部分症状残留2例,占全部随访病例的7.1%;症状无明显缓解2例,占全部随访病例的7.1%;原13例大鱼际肌肉萎缩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捏、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顾玉东推荐的腕管综合征的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治疗效果:优18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老年人腕管综合征简便易行,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操作可彻底有效的松解受压神经,避免神经的副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掌部小切口手术治疗中重度腕管综合征(CTS)的体会。方法收集2016-01—2018-01间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接受掌部小切口手术的58例中重度C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的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均获12~24个月随访。夜间麻木感均完全缓解。末次随访10例患者仍有指端麻木感。大鱼际肌萎缩恢复较慢,均于12~18个月内逐渐恢复。根据腕管综合征运动、感觉评定标准判定疗效:本组优20例,良32例,可6例。优良率为79.4%。结论掌部小切口手术治疗中重度CTS,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效果可靠等优点,对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是一个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性 ,5 4岁。因左拇指无力 ,对掌、对指功能逐渐受限 ,拇、示指对捏功能障碍 1年来本院就诊。局部检查 :左手大鱼际肌萎缩 ( ) ,1~ 5指及手掌感觉正常 ,拇指对掌功能受限。拇指和示指或中指对指时 ,不能成“O”形。拇内收功能正常。左腕X线片、颈椎X线片 ,均未发现异常。拟诊为左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 ,于 2 0 0 0年 3月 6日收住院。择期在臂丛麻醉下手术 ,自腕掌侧横纹起 ,沿掌长肌腱尺侧向大鱼际纹远端作S形切口 ,长约 3 .5~ 4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分离正中神经 ,见正中神经出腕管后 ,其桡侧及返支被增厚的掌腱膜和拇…  相似文献   

15.
腕管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腕管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术中在显微镜下神经外膜松解,彻底松解腕管部分的正中神经,并在神经周围放置醋酸泼尼松龙,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147例症状完全消失,15例大部分症状缓解,拇、食、中指术后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大鱼际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痛及正中神经、掌浅弓、正中神经返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显微外科神经松解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Chow法内窥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腕管综合征内窥镜Chow法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5例30腕腕管综合征,在内窥镜指导下切开腕管。结果:术后随访1月~12月。18例20腕术后4周~6周桡侧三指半感觉恢复正常。7例lO腕大鱼际肌萎缩、拇对掌功能障碍术后8周~12周恢复正常。无并发症。结论:Chow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皮肤切口小,组织创伤轻,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神经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小切口显微神经松解与传统手术神经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把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分为小切口组及传统组,每组各25例,术前及术后2年对所有病例症状严重程度进行GSS评分(GlobalSymptomScore)。并观察两组腕掌部瘢痕痛发生率。结果小切口组及传统组术前、术后评分差值分别为19.1±5.7、13.3±6.3,小切口组术后症状改善优于传统组(P<0.05)。小切口组无1例发生腕掌部瘢痕痛,传统组发生15例(60%)。结论小切口直视下显微神经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优于传统神经松解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透明外导管双入口Chow法施行腕横韧带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透明外导管行双入口Chow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27例患者38个腕关节。其中男4例,女23例;年龄25~66岁,平均52.81岁;右腕12例,左腕4例,双腕11例。根据术前症状按滨田分类法分级,Ⅰ级9腕,Ⅱ级6腕,Ⅲ级23腕。手术采用局麻、止血带,腕部小切口引入透明导管,在透明外导管内可分辨出肌腱、韧带、神经的情况下切开腕横韧带,松解正中神经。结果术后随访2~47个月,平均17.67个月。失访6例,共随访32个腕关节。单腕平均手术时间15 min,出血0 mL。术后1例出现疼痛、麻木加重,无正中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及神经黏连等并发症,无二次手术者。无皮肤深浅感觉障碍、无切口瘢痕疼痛者。握力及捏力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Kelly分级评定,优18腕,良9腕,一般4腕,差1腕,优良率为84.3%。分级为一般及差的5例均出现在术前滨田分类Ⅲ级的患者中。结论关节镜下用可视的透明外套管行"双孔道"Chow法腕横韧带松解术结合了Chow法与Okutsu法的优点,皮肤切口小,组织创伤轻,手术时间短,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不残留大的手术瘢痕。此方法是一种有效且操作安全性高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征常规手术后柱状痛的原因.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10月,对27例(30侧)腕管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常规腕管切开正中神经松解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测量柱状痛的面积及发生柱状痛患腕的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10~30个月,11侧出现手术切口周围柱状感觉麻木区,8侧出现切口周围单侧或双侧柱状痛.结论 在出现柱状痛或柱状感觉麻木的患者中,柱状痛的面积和切口长度呈正相关;有无柱状痛不是评价腕管切开减压术(OCTR)疗效的标准;切口的类型与柱状痛的发生无相关.  相似文献   

20.
腕管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尔滨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骨科陈庆贺来稿: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17例腕管综合征,取腕掌侧S形切口,“Z”形切开腕横韧带,在显微镜下松解其下方的神经和肌腱,小心切除腕管内的软组织增生物,满意后用5-0无损伤线延长缝合韧带,术后获得良好疗效。腕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