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铬白口铸铁碳化物的团球化可以通过适当的球化热处理达到。本文研究了球化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对碳化物团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球化热处理的加热温度或延长其保温时间,均有利于碳化物的团球化;经球化热处理后的低铬白口铸铁,其组织中的碳化物由连续网状、粗大的板块状(莱氏体)转变为孤立细小的团、块、球状;冲击韧性提高117%;抗磨性提高10%~15%  相似文献   

2.
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白口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熔炼过程中通过对熔体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制备普通白口铸铁和含铬白口铸铁试样及其在相同铸造条件下的变质试样;对试样进行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碳化物定量分析和宏观硬度测量,研究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普通白口铸铁碳化物类型、形态、分布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铁铬含量较低时,碳化物类型为(Fe,Cr)3C或(Fe,Cr)3C+(Cr,Fe)7C3,呈粗大网状结构:经复合变质处理后,碳化物变得孤立、分散,网状结构被消除;随着铬含量增加,碳化物全部转变为(Cr,Fe),C3,共晶团中碳化物呈菊花状分布,并在共晶团心部附近出现近似六方形的块状(Cr,Fe)7C3碳化物;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共晶碳化物变的细小分散、分布均匀,菊花状形态消失,但六方形(Cr,Fe)7C,碳化物仍然存在;白口铸铁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其洛氏(HRC)硬度比变质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低铬白口铸铁时曾用不同钾盐与钠盐作变质剂,发现它们均能促使这种铸铁中的碳化物团球化。本文对这种铸铁在凝固与热处理阶段的球化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钨合金白口铸铁脆性大,使用范围窄,研究了碱金属元素K、Na对其组织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钨合金白口铸铁经K、Na变质处理后,共晶碳化物由网状分布变成团球状分布,碳化物明显细化和分布均匀分布,分析了碳化物团球化机理,碳化物形态的改善导致钨合金铸针的冲击韧工和抗击磨损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氮对铬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氮对含铬0.5-15%白口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向铁水中增氮能改善碳化物形态与分布,在低铬白口铸铁中,加氮能促使其共晶碳化物断网;在闹铬白口铸铁咖氮能促进其共晶碳化物由长条状向转告愉状转变在中铬白口铁中,加氮能促使其共晶碳化物由断网状分布向蠕虫状和团块状分布转化,且加氮还能强化铬白口铸铁基体,提高其冲击韧性和硬度,其韧性增幅最高可达5J/cm^2以上,从加氮对铬白口铁的强韧化效果来看  相似文献   

6.
研究正火温度对新型高铬铸铁组织、硬度(HRC)及冲击韧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铬铸铁在800~950℃正火时,其组织由珠光体+少量铁素体+网状共晶碳化物组成;在1 000~1 050℃正火时,碳化物溶解析出,珠光体球化,得到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的粒状碳化物+共晶碳化物+少量珠光体,硬度略有降低;在1 100~1 150℃正火时,共晶碳化物溶解得更多,冷却过程中奥氏体中析出弥散碳化物,冷却后得到马氏体(过饱和铁素体)基体上弥散碳化物+共晶碳化物,硬度明显升高,并在1 150℃时硬度达到最大值,在800~1 150℃正火加热温度范围内,冲击韧性在4.2~4.7 Jcm2之间波动,总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低铬白口铸铁中 M_3C 型碳化物的硬度具有方向性,在碳化物纤维横截面上硬度为 HV1425,纵截面上硬度为 HV935.利用较简易的方法制得含2.5%C,3.7%Cr低铬铸铁定向凝固的三体磨损和冲击疲劳试样。试验结果表明,M_3C 型碳化物定向排列以后,不论在硬磨料(石英砂)还是在软磨料(玻璃砂)条件下,相对于砂型铸造试样耐磨性均有提高。碳化物定向排列后,对试样冲击疲劳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稀土变质处理对普通白口铸铁、低铬白口铸铁和高铬白口铸铁凝固过程、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经稀土变质处理后的白口铸铁在凝固过程中的过冷度增大,细化了初生奥氏体枝晶和改善了碳化物的形态,同时白口铸铁性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15%Cr、3%M_0合金白口铸铁经高温球化热处理后,共晶碳化物由断网状转变成球状,冲击值由碳化物未球化时的 ak=0.5~0.6kg·m/am~2提高至球化后的α=1.02kg·m/cm~2。在一定条件下,球化后材料的抗磨性也有所提高。本文主要论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此外,还讨论了碳化物的球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验室不同工艺方案的试验,探讨了悬浮铸造对低铬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铸造能细化低铬白口铸铁组织,改善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特征,使冲击韧性提高87%。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验室不同工艺方案的试验,探讨了悬浮铸造对低铬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铸造能细化低铬白口铸铁组织,改善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特征,使冲击韧性提高87%。  相似文献   

12.
鉴于钨系合金白口铸铁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对各种成分的试样进行了金相、扫描电镜观察,并通过X光衍射、电子探针、显微硬度以及染色腐蚀等分析方法,对钨系铸铁的相组成,碳化物的结构类型及形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钨系合金白口铸铁在铸造条件下获得的组织为介稳定组织,其碳化物的相结构类型与钨碳比(W/C)有关。当W/C在2以下时,合金中碳化物为M_3C;W/C为2~6时,虽然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铸态及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高铬白口铸铁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高铬白口铸铁铸态组织中共晶碳化物呈宫续和断续网状分布,对材料的韧性损害较大,通过热处理后可改善共晶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同时使基体组织到强韧化配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Nb—Si复合变质剂对中钒白口铁(4.10~4.25% V、2.2~.4% C)进行变质处理,并施以五种热处理规范。分析了Nb在铸铁中的存在状态,变质强化机理,以及Nb对白口铸铁的组织形态、机械性能和抗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Nb(0.1%),可使含钒量降至4.2%左右,不仅碳化物形貌得到改善,而且中钒白口铸铁的韧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用HM-100型高温金相显微镜,通过模拟热疲劳的实验方法,动态观察了高铬镍合金白口铸铁热疲劳裂纹的萌生及扩展过程。实验表明:组织为奥氏体加M23C6型碳化物的高铬镍合金白口铸铁热疲劳裂纹主要沿晶界萌生扩展,热疲劳断口为混合型断口。增加含碳量则降低高铬镍合金白口铸铁的热疲劳抗力。  相似文献   

16.
白口铸铁的韧性与其组织中碳化物的数量,形貌和分布很有大关系。本文通过变质处理,使低铬白口铸铁中的碳化物由连续的网状及粗大的板状转变为断开的不规则块状,冲击韧性由6J/cm~2左右上升到10J/cm~2以上。本文还对变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现代铬系抗磨白口铸铁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现代铬系白口铸铁的应用和发展状况,介绍了其强韧化的主要方法,作者还就目前铬系白口铸铁生产及控制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研究,绘制出Cr12白口铸铁的CCT曲线及淬硬性图,并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白口铸铁热处理工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退火,阶梯升温退火,循环退火和沸水淬火加高温回火等热处理工艺对改善锰硼白口铸铁碳化物形态与分布及机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可改变锰硼白口铸铁碳化物的形态与分布,其效果与热处理工艺参数及碳化物形态等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研究,绘制出Cr12白口铸铁的CCT曲线及淬硬性图,并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白口铸铁热处理工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