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对某钒冶炼厂周边土壤和植被进行现场采样,共采集到高等植物20科29种,土壤样品7个,采用ICP- MS和ICP-OES分析本土植物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冶炼厂周边土壤普遍存在V、Cr和Cd污染现象,重金属V和Cr的污染问题突出.29种植物体内均检测到V、Cr、Cd和Pb,其中V含量相对较高.本土植物蜈蚣草体内重金属V含量最高,其地上部分V积累量为86.51 mg·kg-1,地下部分为814.25 mg·kg-1;野胡萝卜对Cd的富集和转运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Cd含量分别为18.56 mg·kg-1和5.66 mg·kg-1.两种植物表现出对钒冶炼导致周边复合重金属污染极高的耐性,可作为钒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璧山区两个典型的城市人工湿地(观音塘湿地公园、秀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体、沉积物、优势植物样品中Cd,Cu,Zn,Pb,Cr 5种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对水体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污染评价,并分析了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能力.结果表明,两湿地水体中重金属质量浓度从大到小为:Zn,Cr,Pb,Cd,Cu,两湿地均未出现明显重金属污染情况.两湿地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为:Zn,Pb,Cu,Cr,Cd,观音塘湿地中Cd为中等生态危害,秀湖湿地中Cd为强生态危害,其他重金属元素均为轻微生态危害,观音塘湿地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80.74,属于轻微生态危害;秀湖湿地(RI)值为99.96,属于中等生态危害.两湿地中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为:Zn,Pb,Cu,Cr,Cd,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从高到低为:根、茎、叶,植物综合转移能力从大到小顺序为:梭鱼草、睡莲、再力花、黄菖蒲,梭鱼草和睡莲具有较强的重金属转移能力,在修复人工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31种园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的土壤和31种园林植物,分析了Cd、Cr、Cu、Pb和Zn在土壤和植物中的含量,计算了31种园林植物不同器官的重金属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南京市各功能区均不同程度的有重金属累积现象,表现为复合污染。在研究的31种园林植物中,黑松、国槐和杜鹃对Cd、Cu和Zn污染土壤有较强的修复能力;雪松和南天竹对Cd和Zn污染土壤有较强修复能力;栾树和宽叶十大功劳对Cd和Zn污染土壤有较强修复能力。另外,南天竹、桂花、红花继木、侧柏、法国冬青和杜鹃对Pb污染土壤有较强的修复能力;桂花、侧柏、梧桐、马褂木、法国冬青和宽叶十大功劳对Cu污染土壤有较强的修复能力;黄杨对Cr污染土壤等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对Zn污染土壤修复的园林植物较多,有水杉、香樟、龙柏、悬铃木、女贞、夹竹桃、黄杨、紫叶李、侧柏、柳杉、马褂木、法国冬青、垂柳、加拿大杨和栾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宽叶十大功劳的根、茎、叶对Zn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04、0.84和1.73,同时对土壤Cd也有较强富集能力,是理想的修复城市Cd、Zn复合污染土壤的园林植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尾矿区优势植物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在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分析法,从湘南学院后山尾矿区采集优势种五节芒和土壤样品,分别测定与分析五节芒和土壤样品中Zn,Ni,Cr,Cu,Mn和Hg 6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五节芒对6种重金属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对Zn,Cr,Ni的富集是正常植物的3.2倍,5 652倍,17倍,对Hg吸收值达到16.44mg/kg,属于高富汞植物;重金属中生物富集系数中最大的是Zn,高达5.96,而对Mn的转运能力是最强的。结论五节芒虽不是典型的超富集植物,但作为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植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水体底泥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环境问题.为了研究养殖水体底泥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以及植物修复,通过测定养蟹塘底泥中Cr、Cu、Zn、As、Cd、Pb的含量,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养殖水体底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养殖螃蟹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另外,通过冬麦草对底泥中的重金属进行植物修复,研究冬麦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研究发现养殖塘底泥中Cd的生态风险最高,其它重金属均显示具有轻微的生态风险.底泥中6种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按照不同的参照标准显示为轻微或中等程度.螃蟹体内的Cr、As含量较高,且冬麦草对底泥中Cr、As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杂草中具重金属超积累特征植物的筛选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针对目前植物修复中Cd单一污染和Cd-Pb-Cu-Zn复合污染的超富集植物缺乏研究,采用田间盆栽模拟试验方法,对东北沈阳地区20科54种田间杂草植物进行其重金属耐性及积累能力的初步系统研究.结果发现: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龙葵(Solanum nigrum)和小白酒花(Conyza canadensis)对Cd单一及Cd-Pb-Cu-Zn复合污染耐性均较强,对Cd有较高的积累能力,具有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很大.重金属元素间存在着协同和拮抗效应,在进行超富集植物筛选时,单一元素试验应与复合元素试验相结合,同时建议在利用某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进行修复实践之前,也应该进行类似的评估,以确保修复效果.田间盆栽模拟试验具有方法简单,接近植物生长环境条件,便于植物种识别鉴定等优点,是筛选重金属富集植物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7.
韩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1):4793-4799
为了有效修复和美化污染的土壤环境,降低重金属的污染,将培养重金属生物菌剂与2种富集植物联合修复铅(Pb)污染的土壤,通过微生物培养、高效液相色谱、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土壤中重金属残留、酶活性、叶绿素含量、重金属抗性菌、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多样性研究。Pb污染浓度为400mg·Kg-1,分别经过联合修复30天和60天,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分别下降了19.61%、19.48%,60天比30天吸附率分别提高了16.82%、17.83%。过氧化氢酶由对照组的5.6mg·kg-1增加到11.4mg·kg-1、15.9mg·kg-1;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由45.6mg·kg-1增加到88.4mg·kg-1、93.4mg·kg-1;蔗糖酶的活性由4.2mg·kg-1增加到9.6mg·kg-1、9.9mg·kg-1;脲酶的活性由32·6mg.kg-1增加到66·3mg·kg-1、71.2mg·kg-1。叶绿素的含量分别增加9.16%、9.18%。重金属抗性菌检出数量分别减少21.31%和20.27%。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最高增加了97.68%、67.63%、210.09%。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也相应增加2.7%、2.9%。检测结果表明污染土壤经过微生物菌剂与植物联系修复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加快重金属的吸附和转运,提高酶活性,提升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重金属抗性菌数量显著降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增多;生态多样性增加,阐明微生物菌剂强化修复机制,为高效治理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南某矿区土壤植物体系中重金属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已受到Cu、Pb、Ni、Zn和Cd的重污染,Cr为安全级,其综合污染指数为Cd>Pb>Cu>Ni>Zn>Cr。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系数为:Zn>Cu>Cd>Pb>Ni>Cr。重金属在蒿(Cr、Cd元素除外)和臭蒿不同器官的富集系数为:叶>根>茎。植物对重金属的转运能力为:臭蒿>肾蕨>蒿>紫苏,臭蒿和蒿叶部的转运系数大于1。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生物富集因子和重金属污染指数等方法研究乐安河-鄱阳湖段水土或底泥环境中Cu、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及不同生境中自然生长的18种水生植物植株内的富集积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受害症状,一些植物的根区土壤Cu、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3级标准,18种水生植物对Cu、Pb、Cd等3种重金属污染物中的1种或2种表现出超富集能力,其富集系数均大于l,其中苦草、青葙、金鱼藻对重金属Pb、Cd具有共富集特征,箭叶蓼对Cu、Cd具有共富集特征.植株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水土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及其根区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呈现出显著性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重金属污染指数(MPI)结果表明:以旱苗蓼的MPI值最高,达到2 102.25,反映出旱苗蓼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最高,MPI值能综合反映植物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18种水生植物对鄱阳湖湿地在Cu、Pb和Zn等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市某典型黑臭城市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 利用 6 种典型草本植物对 Cd-Zn-Cu 复合污染河道底泥进行了修复实验研究, 并考察了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披碱草、籽粒苋以及紫花苜蓿对底泥中重金属的耐受性、 富集转运特征和修复效果. 结果表明: 除白三叶外, 其余 5 种实验植物对底泥中的重金属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黑麦草对 Cd 和 Zn 的吸收能力较强, 其体内 Zn 含量高达 707.69 mg/kg; 披碱草对 Cu 的吸收能力较强; 除紫花苜蓿对 Zn 的积累外, 其余 5 种实验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主要在地下部分; 高羊茅和黑麦草对 Cd 与 Zn 的富集系数均大于 1, 且对 Cd、Zn 及 Cu 的提取效率分别在 7%、6% 及 2% 以上, 说明这 2 种实验植物对 Cd-Zn-Cu 复合污染河道底泥具有较大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11.
底播经济贝类对重金属的高富集能力与食品安全问题密切相关,本研究对北部湾重要经济贝类弓獭蛤(Lutraria arcuata)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富集系数以及弓獭蛤对镉的生理响应进行探讨,为弓獭蛤的安全食用和底播经济贝类的安全养殖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测定北海市3处海域12个站位的海水和弓獭蛤中7种常见重金属Hg、As、Zn、Cd、Pb、Cu、Cr的含量,计算富集系数;对弓獭蛤进行不同浓度的Cd胁迫,检测弓獭蛤体内对Cd富集的组织-时间-剂量效应,同时检测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随胁迫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弓獭蛤对Cd的富集系数在7种重金属中最高,个别站位的弓獭蛤Cd污染指数达到轻度污染水平。弓獭蛤不同组织中的Cd含量均和胁迫浓度、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内脏团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SOD、GPx、CAT酶活力及MDA的含量整体上呈现前期上升后期下降的趋势,但4种指标受应激影响的变化并不强烈,各浓度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弓獭蛤对环境中的重金属Cd吸收能力极强,若海水中的Cd浓度增加,则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应引起警醒。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充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口区和相对清洁对照区(西华师大新校区)不同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Pb、Cu、Cd、Zn)含量分析,研究了植物大气环境污染指数,探讨了重金属含量与城市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叶片中的重金属元素富积量和大气中污染指数正相关.植物叶片的重金属元素富积量可较好和客观地指示市区大气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该研究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0月对水东港及其近岸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体进行采样,测定海水中重金属(A s、Hg、Pb、Cd和Cu)和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Cu、Pb、Cd、Hg、C r、Zn和N i)含量,其中海水重金属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法进行评价,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采用生物质量指数法进行评价,海洋生物的无公害评价按照国家农业行业标准进行评价,海洋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状况通过生物体对某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来评价。结果表明:水东港及其近岸海域海水中A s、Hg、Pb、Cd和Cu的含量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和海水水质标准,总体质量为优质;水东港及其近岸海水中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但是各类生物体内的Pb和Cd的含量均超过国家无公害标准;各类海洋生物对于Cd比其它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江西南丰蜜桔土壤环境条件,通过Excel、Arcgis软件、单因子污染、Nemerow综合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分别对南丰蜜桔表层土壤中Cd、Cr、Hg、Pb、As、Cu、Zn、Ni等重金属的含量统计、空间分布、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重金属Cd、Hg、Pb、Cu和Zn均值含量高于江西省土壤背景值.所有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控制标准的筛选值.频率直方图显示Cd、Cu和Hg的分布呈右偏,而Cr、As、Hg、Pb、Zn和Ni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土壤污染特征评价结果表明,Cr和Ni的单因子污染评价为安全范围;Cd、Hg、Pb、As、Cu和Zn均有不同程度的单因子污染,但总体污染程度较低.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显示,重度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区工业园区附近以及研究区的东北部和中南部.Cr、Pb、As、Cu、Zn和Ni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属于轻微生态风险,而Cd和Hg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强风险和极强风险主要分布在城区工业园附近和中南部.Cd、Hg、As和Cu的空间分布相似,含量高值出现在城区工业园区附近;Pb、Zn和Ni的空间分布相似,含量高值出现在东南部,Cr的含量高值出现在东北部和东南部.根据Pearson相关矩阵、主成分分析和主成分-绝对主成分得分受体模型分析表明,Cr和Ni主要来自自然源,Cd、Hg、As和Cu主要来自工业活动,Pb和Zn主要来自农业活动,部分Pb来自交通源,南丰蜜桔表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5.
就杭州市和睦湿地农田土壤不同蔬菜中Cu、Zn、Ph、Cd、Cr和Ni污染状况及富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检6种蔬菜的茎叶和根系中平均含Cu量、含zn量以及含Cd量均未超标,而Pb含量远远超过了限量标准.从单项污染指数看,各蔬菜(雪菜、芥菜、大白菜、小白菜、蚕豆、萝卜茎叶中Cu、Zn、Cd、Cr、Ni均达清洁水平.但是,6种蔬菜的茎叶及根系中Pb污染均达重度污染程度.从综合污染指数看,6种蔬菜茎叶及根系重金属污染程度均属于重度污染,且各蔬菜茎叶的综合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蚕豆〉萝卜〉芥菜〉小白菜〉大白菜〉雪菜.不同蔬菜茎叶及根系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均为Pb、Zn、Cu、Ni、Cr、Cd,各蔬菜茎叶对重金属Cu、Zn、Ni、Cr、Cd多为轻度富集,而对Pb则多为中度富集和高度富集,且不同蔬菜茎叶Pb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蚕豆〉萝卜〉芥菜〉小白菜〉大白菜〉雪菜,故和睦湿地农田土壤及蔬菜中的Pb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土壤-玉米重金属富集迁移特征及秸秆还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重金属的富集与迁移特征的研究多集中在受污染的土壤区域,对未被污染区域重金属富集与迁移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未被污染区域重金属富集与迁移特征,选取青州市南张楼村为研究区域,研究区是典型的平原村落,区域内无地表水系,以种植玉米、小麦、胡萝卜等农产品为主,远离城区与工业园区,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场所.通过采集南张楼村根系土-玉米系统(根、下茎、中茎、上茎、叶、籽实)配套样品32套,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测定配套样品各部分中的重金属元素As、Cd、Cr、Hg、Pb、Zn、Cu、Ni的含量,结合统计学方法与生物系数法,研究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玉米中的富集与迁移特征.分析研究发现,重金属在玉米植株各部位中的含量存在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根、茎、叶、籽实;Cu、Zn、Cd在玉米茎中的富集表现出了明显的顶端聚集,而Pb、Cr、Ni、As的富集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底端聚集;玉米植株根中Pb、Cr、Ni、As聚集明显,茎中Cu、Cd聚集明显,叶中Hg的聚集明显,籽实中Zn聚集明显,说明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玉米成长过程中的迁移存在差异;由于重金属元素在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富集程度不同,因此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可以考虑部分还田方案.  相似文献   

17.
公路旁侧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国道公路旁侧土壤与植物中重金属(Cd、Hg、Pb、Cu、Zn、Ni、Cr、As和Se)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Cu、Zn、Pb、Ni、Cr)形态进行测定,分析了公路旁侧土壤和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分析该区域土壤的重金属分布状况以及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Pb、Cr、Ni、Cu、Zn、Hg、As、Se的含量随距公路垂直距离的分布并不是简单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及污染程度以Cd为最高,土壤中Cd、Pb含量偏高可能因为机动车辆运行导致向公路两旁释放Cd、Pb元素。并在土壤中沉积所致。重金属在植物体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植物的根部和茎叶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表现出“N”字形变动趋势。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占总量百分比的大小序列与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序列基本相同,5种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占总量百分比的大小序列为:c(Zn)〉c(Pb)〉c(Ni)、c(Cr)〉c(Cu),与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序列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