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长贵 《求医问药》2014,(21):49-50
目的:对比分析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和NIHSS评分法评价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一致性。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3年8-2014年5月临床诊断为脑梗死住院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其脑代谢产物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及乳酸(Lac)的变化及其与临床NIHSS评分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氢质子磁共振检测脑梗死治疗前后脑代谢产物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IHSS量表对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的评分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NAA/Cr和Lac/Cr变化与NIHSS显著相关(r<0.03,P<0.01)。结论氢质子磁共振检测脑梗死治疗前后脑代谢产物的变化与临床NIHSS评分高度一致,因此MRS技术可用于评价脑梗死的病情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 H-MRS)变化与临床评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其评价急性脑梗死疗效的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5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均给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1 H-MRS的检查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1 H-MRS图像特征及代谢产物变化,并分析代谢产物变化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患者治疗后的N-乙酰天门氡氨酸(NAA)/血肌酐(Cr)比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治疗后的乳酸(Lac)/Cr比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差值与Lac差值呈正相关,与NAA差值呈负相关。结论^1 H-MRS与临床评分呈一致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判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活体实验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及乳酸(Lac)等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对缺血、缺血再灌注组及神经节苷脂治疗组鼠脑组织NAA及Lac等代谢产物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缺血60min再灌注1、3、6h,神经节苷脂均能有效减少,脑缺血后Lac/磷酸肌酸和肌酸(PCr Cr)比值的上升和NAA/(PCr Cr)比值的下降,与缺血再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具有显著的缺血后脑保护作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可为神经保护剂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的测定值进行比较。方法: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进行MRS检查,测定治疗前梗死病灶部位(患侧1)的NAA值,与治疗前对称健侧部位(健侧)及治疗后梗死病灶部位(患侧2)的NAA值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变化特点,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测定。结果:治疗前梗死病灶部位(患侧1)的NAA值低于治疗前健侧部位(健侧)的NA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NAA无相关性,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IHSS值明显下降(P〈0.001),但治疗后梗死病灶部位(患侧2)的NAA值与治疗前梗死病灶部位(患侧1)的NA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技术可无创检测急性脑梗死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的动态变化,从而可以了解脑梗死病灶部位的组织代谢动态变化,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波谱成像是目前惟一无创的可以在分子水平对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对很多颅脑疾病能做到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控。本文主要对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在颞叶癫痫的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5):92-94
目的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对脑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0例脑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我院正常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研究对象脑部代谢产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浓度比、胆碱/肌酸浓度比肌酸浓度值等参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脑部代谢产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浓度值、胆碱/肌酸浓度值分别为(139±0.44)/(11.98±0.83),正常对照组脑部代谢产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浓度值、胆碱/肌酸浓度值分别为(1.90±0.50)、(1.47±0.35),实验组脑部代谢产物氮乙酰天门冬氪酸/肌酸浓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胆碱/肌酸浓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对脑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柳瑞  闫东  袁曙光 《医学综述》2008,14(13):2057-2061
磁共振波谱成像已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以外多个组织、器官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对阿片依赖者行磁共振波谱成像可测定其脑内代谢产物和神经递质的含量。本文就磁共振波谱成像原理及其在阿片依赖中的应用予以综述,并简述阿片依赖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1 H-MRS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质子波谱(MRS)是磁共振(MR)成像的新技术,它能够测定许多代谢产物的浓度。磁共振波谱和波谱成像的特点为无创、准确。作者对MRS在脑肿瘤术前诊断、鉴别诊断、肿瘤分级、评估肿瘤治疗和放射治疗损伤的脑变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磁共振波谱特征,探讨尤瑞克林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发病在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数余数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并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入院时(治疗前)、治疗15 d后脑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和乳酸(Lac)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15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磁共振波谱分析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局部Lac含量低于对照组,NAA含量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预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加速梗死区Lac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探讨超急性脑梗死时梗死区主要代谢物变化特点.方法 经临床及常规磁共振诊断的31例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6h内行病变及周边区1H-MRS检查,回顾性分析MRS资料,观察脑梗死区内及周边脑代谢产化合物产变化.结果 梗死中心区.边缘区及对照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肌酸(Creatine,Cr)无显著性差异,中心及边缘区胆碱(Choline,Cho)相对升高,Cho/Cr增高,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29例梗死中心出现倒置乳酸(Lactine,lac)峰,8例边缘区出现lac峰,两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脑梗死中1H-MRS能无创性的反应梗死区脑代谢产物的改变,Lac出现是反应脑梗死的敏感指标,病灶边缘的波谱变化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在临床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例前列腺正常患者作为波谱对照组,选取前列腺增生患者14例,前列腺癌可疑患者48例,进行MRS波谱检查,分析波谱曲线特征,计算CC/C值,对照病理结果,评价磁共振波谱曲线变化、CC/C值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与正常波谱曲线比较,对于前列腺癌患者病灶区域波谱将出现Cit峰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Cho峰显示不同程度的升高,CC/C值也不同程度升高,其峰值变化范围、以及CC/C值与前列腺肿瘤恶性程度成正比。结论磁共振波谱分析检出代谢物的变化,通过观察波谱变化,以及计算CC/C值,对于临床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成像(MRI DWI)对急性脑梗塞(发病后6h内)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到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的磁共振弥散成像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对照分析,分析比较了早期的MRI DWI和常规MRI。结果:MRI DWI提示脑梗塞的15例患最终临床均诊断为急性脑梗塞,急性、超急性期脑梗塞(15例)在DWI上显示率达100%,而此时传统MR扫描均不能显示,对慢性期(10例)DWI不能显示,而传统MR扫描可以显示。在信号强度方面,急性、超急性期脑梗塞DWI信号最强。结论:DWI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明显高于传统M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脑肿瘤患者行MRI检查与病理检查,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对脑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分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头颅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及病理检查明确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并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全部脑肿瘤患者的肿瘤实质区均表现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与肌酸(Cr)降低,而胆碱(Cho)峰升高。各种脑肿瘤之间代谢产物的峰值有差异,颅内肿瘤患者MR增强检查配合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对肿瘤的检出率为95.38%,特别是对额颞叶肿瘤的诊断更为准确。结论 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对颅内肿瘤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以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资料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我院研究资料显示,脑出血患者迟发性水肿区的磁共振波谱区乳酸(Lac)峰数值发生改变,N-乙酰天门冬氨酸与肌酸的比值(NAA/Cr)出现下降,说明此区域严重缺血且神经元已受到损伤;以大鼠作为实验对象的脑梗死研究结果表明NAA数值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下降至消失;帕金森患者诊断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黑质区中的海马NAA/Cr明显高于实验组;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能够较早地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改变情况;多发性硬化疾病诊断结果表明患者的NAA值降低, NAA/Cr呈下降趋势。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可以对脑血管疾病患者与中枢神经变性疾病患者的病情做出及时诊断,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双侧海马区磁共振波谱特点。方法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6例为病例组,另选同期匹配的健康者16例为对照组,分别给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阿尔茨海默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评估和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结果 MMSE评分和ADAS-cog评分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NAA/Cr和m I/Cr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SE评分和ADAS-cog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磁共振波谱分析中双侧海马的NAA/Cr和m I/Cr可作为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不同类型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从2012年~2017年4月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均进行常规的磁共振成像以及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心源性脑栓塞组以及腔隙性脑梗塞死组患者的CMBs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短暂性缺血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对脑微出血敏感性较高,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的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胆碱峰值代谢特征,探讨其对PCa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7例临床高度疑似PCa的患者进行前列腺常规MR扫描并同时MRS扫描分析,测定Cho峰峰值,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测代谢产物包括枸橼酸盐(Cit)、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Cre)的峰值[1]。结果 37例检测者均接受了多体素波谱扫描,其中前列腺癌13例、前列腺增生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各组病例在MRS中分别测量感兴趣区胆碱峰值的检查结果。前列腺增生症组Cho峰峰值1.25土0.44与前列腺癌组Cho峰峰值3.22士0.72,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S前列腺胆碱峰值越高,PCa的越大,MRS对P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8.
临床磁共振波谱分析定位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波谱分析是临床检测在体生理及生化代谢的无创方法之一,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活体生化分析方法,正确定位技术是测量准确性的关键.随着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波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临床在体磁共振波谱分析定位技术的操作日趋简单、定位准确性及敏感性不断提高、扫描速度不断加快.无论是单体素还是多体素定位技术都是利用高性能梯度磁场对采样体进行定位,并在信号采集阶段关闭梯度.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在体磁共振波谱定位技术有:深部分辨表面线圈波谱分析法、在体成像选择波谱分析法、激励回波探测法、点分辨波谱法和化学位移成像定位方法,我们对这些定位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医学》2017,(1):61-62
目的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方法选取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治时间在2015-03—2016-04间,对50例患者均进行同一治疗方案,并采用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定量测量脑血流量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双侧放射冠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双侧顶叶灰质8~24 h与48 h脑血流量(CBF)值显著优于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有效救治时间短、起病急等特点,采用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能够了解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与明确缺血部位,对患者预后判定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利于后期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陈若伟  张海都  孔令梅 《医学综述》2013,(22):4165-4167
目的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代谢物绝对浓度的变化及其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波谱检查,采用LCModel频谱定量软件完成代谢物绝对浓度的定量分析,脑梗死3个月时的临床预后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急性脑梗死区NAA、肌酸、胆碱复合物、肌醇浓度显著下降,与对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脑梗死区乳酸浓度显著升高.与临床预后BI评分密切相关。结论磁共振波谱结合绝对定量技术,能直观、准确地显示急性脑梗死代谢物的变化;乳酸浓度对脑梗死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