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考虑到实际的图结构往往是有噪的,可能包含实际不存在的边或者遗漏节点间实际存在的部分边,提出可微分相似度模型(DSM).通过挖掘节点间隐藏关系增强节点嵌入,以提高节点分类的准确度. DSM基于普通图神经网络方法(GNN)得到各节点的基础表征,根据节点表征相似度为目标节点选出相似节点集合,结合相似节点集合的基础表征对目标节点进行嵌入表征增强.在数学上,DSM是可微分的,可以将DSM作为插件与任意GNN相结合,以端到端的方式进行训练. DSM具有挖掘隐藏连接关系的能力,能促使GNNs学习到更具辨识性和鲁棒性的节点表征.基于最常用的多个公开的节点分类数据集,开展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将已有GNNs与DSM结合能显著提升分类准确度,其中GAT-DSM相对GAT在数据集Cora和Citeseer上分别取得了2.9%、3.5%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物联网感知层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和用户的匿名数据访问,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属性的访问控制机制,并利用双线性映射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实现.该方案中,用户以其属性证书为依据向传感器节点发起数据访问请求,传感器节点根据门限原则决定是否允许用户访问.该方案可以实现灵活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和匿名的数据访问,用户和传感器节点的信息交互次数达到了最少,节点运算量少,只需要进行一次公钥加密.与现有的传感器网络访问控制方案相比,该方案传感器节点开销较小,可扩展性良好,可以适应物联网感知层的访问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3.
结合主动网络的机制和IntServ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主动网络支持的基于代理-管理者的策略控制机制,可以简化中间节点策略控制复杂性,保证在一个管理域中的策略一致性,并且可以实现控制策略代理的动态部署、更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发送用户的策略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片上系统SOC程序引导方法,该实现方法主要策略是在SOC系统上电复位后,开始执行固化在SOC系统中ROM模块中的程序,由ROM中的程序来决定如何将用户系统程序导入SOC中的SRAM,然后执行SRAM中的程序。该实现方法对SOC系统设计的系统程序引导具有普遍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动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可编程分组交换网络,用户可以直接向网络节点插入用户定制的程序,也可以通过在报文中包含可执行的程度代码段,这些程序代码段由网络节点激活执行来修改或扩展网络的基础配置,主动网络极大地促进了分组交换网络的发展,使其从传统分组交换网的“存储-转发”向支支持动态控制或改变网络行为的“存在-计算-转发”机制转变,主动网络的潜在优点是快速动态定制、配置网络中服务,提高网络的性能,使网络系统人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以往从同时触发的多个业务中选择一个优先级最高的业务解决共享触发类冲突的方法,首先将共享触发的业务划分为相容性业务集合和互斥性业务集合,根据用户定制业务的意愿和系统策略将相容性业务排序并顺序触发执行; 然后再从互斥性业务集合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业务执行. 大量实例的研究显示,该方法简单有效,可以最大限度地执行较多的业务.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第一代主动网在数据包处理中存在的不足,引入新的主动节点数据流调度模型A-Flow,给出了该模型在主动节点传输系统ANTS中的实现方案。新模型基于主动网封装协议ANEP,通过分解调度输入主动节点的数据流,可以实现不同的执行环境在同一节点共存。该模型拥有数据包缓存、认证及净荷调度等功能,提高了主动节点的性能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协作通信系统中放大转发方案的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选择中继的混合协作方案.中继节点根据正确解码与否被分为两个集合P和Q,系统分别从两个集合中挑选在目的节点处具有最高信噪比的中继节点进行放大转发.推导出了新方案信道容量的闭式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案的误码率性能和信道容量均优于传统的基于选择中继的放大转发方案.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满足协同虚拟环境系统协同操作要求的一致性控制技术.给出协同虚拟环境系统的一致性定义,分析了传统网络虚拟环境系统所采用一致性控制方法不能用于协同虚拟环境系统的原因.对系统同步所有节点物理时钟,通过本地滞后技术进行一致性控制,当由于过大的网络传输延迟产生不一致状态时,通过时间扭曲机制进行状态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网络负载下,该技术均能支持多个用户同时对一个对象进行协同操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事件驱动程序运行时的故障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FSM)的感知节点软件故障检测方法. 用户通过撰写FSM规范,并在程序中添加与FSM执行相关的宏标记,对程序期望行为进行描述. 在节点运行时通过比较FSM规范和收集的FSM执行信息,实现节点软件故障检测. 针对2类典型节点硬件平台,研究了3种故障检测机制的存储和计算开销,最后通过2个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地选取网络流量检测点,根据流守恒假设,提出一种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算法.该算法将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问题抽象为图的弱顶点覆盖问题,使用三元组信息标记网络节点,通过比较和替换节点的三元组信息并根据最后的三元组信息,完成网络流量检测点的选取.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不需要了解网络拓扑的全局信息,能动态地排除无法部署的网络节点,有效地解决了网络流量检测点的选取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区分任务类型的资源负载平衡算法--TDS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区分任务类型的负载平衡算法。在该算法中,按照占用的系统资源状况,任务被划分成若干类型。调度时,各节点的负载依照待调度任务的任务类型和当前系统资源的负载动态计算,并依照计算结果在系统的一个子集范围内寻找适合解。该算法可以避免因为信息延迟造成的群聚效应,并可以满足少量对响应时间有特殊规定的任务的需求,已经用于自主设计的分布式操作系统DPOS,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一个基于3COM 3plus网络系统硬件环境的分布式文件系(3DFS)的设计和实现。3DFS提供了各自治计算机间文件共享,并且支持文件位置对用户的透明性。文章着重讨论了文件目录和管理,并发控制机构以及为保证多付本数据一致性的两步提交协议。  相似文献   

14.
资源预留协议(RSVP)是网络层的信令协议,用来为传输的数据流预留网络资源。动态资源预留协议(DRSVP)是对RSVP的一种扩展。DRSVP可以根据不同的节点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不同的资源预留,提供了一个可以在节点进行预留资源动态调整的灵活机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结合RSVP的工作机制,阐述了DRSVP原理,并对DRSVP和RSVP处理过程相比较,重点分析了DRSVP资源动态调整的方法;并讨论了DRSVP在光网络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高效视频编码(HEVC)标准中引入的不对称分割模式导致运动估计算法中绝对差值和(SAD)运算量成倍增加.为了提高运动估计算法的执行效率,方便用户进行自主选择,设计了同时支持不对称分割模式开启和关闭2种执行模式以及执行模式间自由切换的可重构阵列结构.为了满足用户要求编码速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可重构阵列处理器的资源,在阵列结构为16×16个处理元中通过加载16×8、16×4以及16×2个处理元的指令来进行阵列规模的动态重构,采用指令下发的方式将不同的指令发送到对应处理元进行相应配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可重构实现方式在硬件资源占用量接近条件下,相较于流水化实现处理时间减少了约35%,吞吐量提高了约0.4倍.该实现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能够进行执行模式与阵列规模的切换,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协同设计过程中的数据一致性问题,分析了已有的并发冲突避免策略,结合CATIA的特殊性提出了一套可变粒度锁的冲突避免策略,设计了总体框架及核心算法.以节点间关联性作为判断依据进行节点仲裁选择,并提出节点关联集的维护算法.在协同设计平台中,利用XML实现并发控制机制,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了用户可互斥地访问对象,并保证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迁移工作流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制容错方法的动态阶段构建模型,模型通过优化迁移实例任务执行,减少对工作位置的不必要重访,缩短迁移实例的执行周期;提出了一种工作位置优先级的计算方法——动态优先级,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工作位置作为迁移实例运行时环境的适合程度;还提出了一种阶段工作位置的选取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工作位置的任务执行能力、运行环境以及可靠性等各个因素。性能分析及仿真试验表明,动态阶段构建模型可以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有效提高容错执行过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提出运用无线传感网络的方法实现人体运动传感数据的采集.该系统包含传感节点、簇首节点和汇聚节点.采用分层分簇的组网形式,传感节点通过无线的形式自适应地连接到某个簇首节点.每个簇首节点采用分时的形式组织各自的传感节点,并进行数据融合,转发到汇聚节点,汇聚节点通过USB接口把数据传到上位PC机.针对该方案的特点,对传感节点和簇首节点之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了一套协议,主要包含节点间的时间同步机制和节点申请入网竞争的时延退避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数据通信可靠性高、丢包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服务查找成功率以及降低服务中断率,提出了在泛在末梢环境下基于可靠性预测的服务发现与选择协议(RPD&S). 通过建立节点移动模型,预测节点的移动性及节点有效时间,计算服务提供节点及路径的可靠性,选取可靠性最高的服务提供节点及路径,同时采用双路径机制增强路径可靠性. 仿真结果表明,RPD&S的服务查找失败率比跨层的服务发现协议低,服务执行中断率比基于时延的服务选择协议低. RPD&S能有效解决服务发现与选择中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0.
合作博弈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动态变化的信道和干扰环境工作时,为获得较高的信干噪比,节点会提高发射功率,致使节点间的干扰不断增大,为抵消其带来的消极影响,节点将继续增加发射功率,这将导致网络环境逐渐恶化,同时过多浪费节点能量.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合作博弈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策略,为使节点能够更加精准的根据周围环境信息动态调节发射功率,算法引入节点间距离作为干扰权重因子以修正有效干扰模型,进而改进信干噪比模型;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将节点信息传输速率和自身剩余能量整合,建立合作博弈下的效用函数,在对不同效用权重因子下的归一化信息传输速率、发射功率方差值、信干噪比和网络效用4种结果进行综合权衡后,得出适当的效用权重因子值,并证明效用函数存在纳什均衡解,通过算法多次迭代后得出使网络效用达到最高时的节点最优发射功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得出的最优发射功率方差小,算法收敛速度快,网络在节点较低发射功率时即可获得较高的信干噪比,网络生存周期得以延长,实现更高的网络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