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10例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平均68岁(55~85岁)。本院感染5例,外院感染5例。10例患者均有患髋疼痛症状,4例有窦道,6例血沉增快,9例C-反应蛋白增高。术前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3例阳性,1例阴性。无窦道者术前行关节穿刺,细菌培养,3例阳性,3例阴性。4例细菌培养阴性者,术中取标本培养仍为阴性。所有患者X线片有骨溶解、假体松动及反应骨形成等表现。治疗包括:保留假体清创2例;一期翻修4例,其中普通骨水泥固定2例,抗生素骨水泥固定2例;二期翻修4例,取出假体,彻底清创,放置抗生素骨水泥团制备的临时假体间隔器,感染控制后,安放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的假体。结果2例保留假体清创者,术后感染复发,后改为取出假体旷置,二期翻修,术后未见感染复发。4例一期翻修者,其中2例抗生素骨水泥固定,术后未见感染复发,2例普通骨水泥固定,术后感染复发,后改为取出假体旷置,二期翻修,术后感染未见复发。4例二期翻修者,抗生素骨水泥固定,术后未见感染复发。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均未见感染复发。结论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均很困难,目前尚无特异性检查方法,需要对患者所有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二期翻修较为理想。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可以提高控制感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的假体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的假体选择.方法 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32例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的患者,男19例,女13例,平均56岁(32~80岁).髋臼侧Paprosky骨缺损分型:Ⅰ型13例,ⅡA型9例,ⅡC型5例,ⅢA型1例,ⅢB型4例;对Ⅰ~ⅡA型髋臼骨缺损(22例),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对ⅡC~ⅢB型髋臼骨缺损(10例),给予植骨、加强环和髋臼网等方法进行充分重建,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股骨侧Paprosky骨缺损分型:Ⅰ型11例,Ⅱ A型4例,ⅡB型1例,ⅡC型5例,ⅢA型6例,ⅢB型3例,ⅢC型2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8例(ⅡC型5例,ⅢB型3例),近端固定生物型假体5例(Ⅰ型),广泛涂层型假体11例(Ⅰ型6例,ⅡA型4例,ⅡB型1例),远端同定型假体8例(ⅢA型6例,ⅢC型2例).结果 术后随访1~10年,平均5年2个月.术后2例患者反复发生感染,因患者拒绝再次取出假体,仅行清创和保守治疗;末次随访时仍存在窦道;Harris评分分别为65和78分.其余30例患者效果满意,Harris评分由二期手术前的平均48分(31~7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5分(80~95分).末次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当时的X线片对比,30例患者的假体均无下沉、移位和松动.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关节再置换手术的成功率高,手术重点是确认感染已获得良好控制后,针对骨缺损类型选择相应的假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使用占位器的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09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对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未使用占位器的二期髋关节翻修治疗的21位既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5例,年龄28~78岁)进行随访观察。该组患者均采用一期手术取出髋关节假体旷置(未置放占位器),待临床表现及血液中相关炎性指标降至正常时再进行二期翻修,应用配对t检验以及Wilcoxon秩和检验分别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患肢缩短水平。 结果21例患者术后随访(4.0±2.8)年,术后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6±4)分,与翻修术前的(48±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 = 25.509,P< 0.01),术后患肢短缩为0.1 cm(-0.20, 0.35)cm(负值代表患侧肢体较健侧增加的长度),与术前4.3 cm(3.85,4.90) cm相比,有显著性差异(Z=-4.016, P < 0.01),术后1例出现再次感染。 结论不使用占位器的二期翻修术治疗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具有较高的感染控制率,同时也不会因为髋关节局部软组织挛缩而引起患肢的明显缩短,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男6例,女5例,平均63岁(54~71岁)。术前Harris评分25~40分,平均33分。术前血沉均有升高,平均61mm/h(34~80mm/h)。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均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11例中一期翻修6例,二期翻修5例,术后均置引流管引流并根据药敏试验应用抗生素。11例患者早期感染2例,晚期感染9例。术前穿刺及窦道脓液培养阳性8例,其中5例为表皮葡萄球菌,2例为大肠埃希氏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术后11例患者随访12~31个月,平均17个月,感染均未复发,血沉、血常规检查正常,术后Harris评分为79~92分,平均84.2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1.2分(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只要诊断明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生素骨水泥,一期翻修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非组配式广泛涂层股骨柄行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的33例(33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13例;年龄52~80岁,平均(66.1±7.2)岁。二期翻修方案包括一期取出关节假体,彻底清创,置入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抗感染治疗后行二期关节翻修术。抗感染治疗包括静脉抗感染治疗4周、口服抗生素6周。采用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分类法评估髋臼骨缺损,Paprosky分类法评估股骨骨缺损。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假体稳定性、移位、松动情况。根据DeLee和Charnley分区法记录髋臼假体周围透光线,根据Gruen分区法记录股骨柄周围透光线。采用Engh等标准评价股骨假体固定情况。再感染的标准与诊断关节感染的标准相同。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5~9年,平均(6.1±1.7)年。二期翻修术后无一例出现感染或假体松动。二期翻修术中所取标本微生物培养或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2.3±6.5)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89.1±8.5)分。股骨柄骨长入固定30例,纤维稳定固定3例。11例髋臼侧打压植骨和所有股骨髓腔内打压植骨均与宿主骨融合。股骨侧异体皮质骨板移植者10例,9例于二期翻修术后1年与宿主骨融合、1例于术后2年融合。结论 采用非组配式广泛涂层股骨假体行感染二期翻修结合髓腔内颗粒骨打压植骨能取得较好的假体中期生存率和感染清除率。  相似文献   

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17例(17髋)髋关节疾患,男7例,女10例;年龄43~75岁,平均58.5岁。1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11例阳性,6例阴性;术中所有患者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8例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15例血沉增快,15例C反应蛋白增高;17例X线片有骨融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表现。所有病例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Ⅰ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假体临时旷置,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4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待结果正常后再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39.3±5.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平均(84.4±10.3)分(t=15.86,P0.01)。结论: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二期翻修术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全髋关节置换的最严重并发症,给后期的进一步治疗造成许多困难。本文着重讨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二期翻修方法。方法自1998年9月~2000年3月,共治疗全髋术后感染病例7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42~68岁,平均51.5岁。早期感染2例,晚期感染4例和急性血源性感染1例。3例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产碱假单胞菌,3例细菌培养阴性。所有病例都采用清创、假体取出后二期翻修的治疗方法。结果7例病例在初次清创假体取出,含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抗生素的骨水泥间隔物置入后,伤口均Ⅰ期愈合。二期手术间隔时间平均11.7个月,翻修术后随访平均7.2个月,未出现感染征象。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具有安全系数高,感染容易控制的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经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ang Y  Hao LB  Zhou YG  Li JD  Wang JF  Tang PF  Huang P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13-1316
目的 总结人工髋关节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年5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43例44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26髋,女18例18髋;本院感染病例16例16髋,外院感染病例27例28髋,平均年龄为54岁(24~81岁)。平均随访时间3年3个月(5个月~16年)。治疗包括:I期翻修7例,其中2例失败后行切除成形术;Ⅱ期翻修15例16髋,切除成形13例;保留假体清创5例;抗生素治疗、髋关节融合和截肢各1例。43例患者中40例术前和术中培养阳性,共培养出59株细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结果术后随访36例,感染均无复发。29例进行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78.5分(45~98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治疗均很困难,细菌毒力高、耐药率高,治疗时应予以重视,治疗方法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Ⅱ期翻修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晖  武明霞  张美芹 《中国骨伤》2006,19(2):103-103
1992年至2004年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早期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45~76岁,平均63岁关节置换原因: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退行性髋关节炎1例,关节成形术后1例,骨巨细胞瘤1例。关节置换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全髋关节置换12例。并存症:糖尿病3例,高血压3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感染分期:急性术后感染7例,其中表浅感染5例,深度感染2例;亚急性感染7例;晚期深部感染3例。2治疗方法1例表浅感染、1例亚急性感染经静脉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水泥间隔物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及作用.方法 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假体取出时年龄34~80岁,平均52岁.置换术后至出现感染的时间为2周~19年.34例在一期手术中取出全部假体,2例分次取出假体.骨水泥间隔物内加入5%~10%的万古霉素.对有脓性分泌物者留置出入管进行灌洗,一般维持3~7 d,术后1周可下地活动,但患肢至少免负重2个月.术后常规静脉使用万古霉素,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 选用敏感抗生素,2周后改敏感抗生素或口服利福平巩固4~8周.结果 34例患者的感染在术后3~19个月内得到有效控制;其中2例间隔物折断(支架为髓内钉),1例间隔物脱位;2例患者(以斯氏针和原股骨假体为支架者各1例)在感染控制后拒绝翻修.2例感染持续存在,1例行间隔物取出、股骨上端旷置,术后感染获得控制;1例行间隔物取出、股骨上端旷置,术后因并发症死亡.使用间隔物后的感染治愈率为94.7%.结论 骨水泥间隔物可通过局部缓慢释放高浓度抗生素明显提高感染的治愈率,同时可维持关节的稳定性,限制瘢痕形成,避免下肢不等长,便于再次进行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技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深部感染的技术要点与初步经验。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接受二期翻修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深部感染患者21例(21膝),男8例,女13例;年龄56~83岁,平均64.4岁。一期手术中彻底清创,取出假体,植入含高浓度万古霉素的关节型骨水泥间隔体;术后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2~8周,感染控制后二期植入翻修假体。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54个月,平均32.2个月。无一例出现感染复发。终末随访时,KSS膝关节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伸膝迟滞程度无明显加重。两次手术间隔平均11.5周。间隔体取出前后骨缺损程度未见明显改变。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及伤口愈合不良、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间隔期内的膝关节功能、避免骨量丢失,相关并发症少。彻底清创、间隔期内使用敏感抗生素、准确判断翻修假体植入时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评价全髋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3例34髋。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21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3例24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5例5髋,感染4例4髋。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1年以内5髋,1~2年1髋,5~10年18髋,10~13年10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20髋,混合型假体7髋,骨水泥型假体7髋。结果平均随访3.5年。1例术后半年发生股骨柄松动进行再翻修,其余病例假体保留,优良率为82.4%。结论翻修的最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髋臼磨损也是翻修原因之一,对较年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评估Ⅰ期清创后采用自制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假体控制感染,Ⅱ期翻修重建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11例(12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Ⅱ期翻修。其中男7例8髋,女4例4髋。年龄29~80岁,平均60岁,术前Harris评分17~45分,平均(32±7.63)分。所有患者采用Ⅰ期取出假体,彻底清创,置入自制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假体,间隔4~20个月(平均12个月),待血沉、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伤口局部无感染表现后,行Ⅱ期翻修重建。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伤口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例在随访时感染均没有复发,感染控制率100%。。患者髋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时Harris评分65~96分,平均(87±7.72)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8.81,P〈0.01)。结论Ⅰ期清创后用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假体可有效控制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减少肢体短缩;Ⅱ期翻修重建手术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假体,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中,根据Harris窝及髋臼切迹的残存解剖标记,定位髋臼中心点,正确安装髋臼假体和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行28例髋关节翻修术.依据Paprosky分型:Ⅰ型3例,采用生物固定型髋臼假体;ⅡA和ⅡB型8例,采用打压颗粒骨植骨和大直径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固定;ⅡC、ⅢA和ⅢB型17例,采用打压颗粒骨植骨和髋臼加强杯固定,其中5例有髋臼内壁穿透者采用结构性和颗粒性植骨.手术中在髋臼切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方25~28mm、Harris窝窝内头侧接近原月状软骨面处,定位为原髋臼中心点,以该点为同心圆的圆心安装髋臼杯假体(Ⅰ型)或打压植骨造臼,按照俯倾角40°~45°、前倾角15°~20°安放髋臼加强杯(Ⅱ、Ⅲ型).手术前后摄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至两侧泪滴连线的垂直距离和至泪滴的水平距离.分别与术前和健侧比较,评价髋关节旋转中心的重建效果.结果 髋关节旋转中心至两侧泪滴连线的垂直距离:术前为(32.64±4.51)mm,术后为(14.22±3.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P<0.05).髋关节旋转中心至泪滴的水平距离:术前为(25.13±3.46)mm,术后为(32.87±4.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结论 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以残存的Harris窝和髋臼切迹为解剖标记,定位髋臼中心点,能够较准确地安装髋臼假体和有效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positioning the acetabular center,fixing acetabular implant correctly and reconstructing hip rotation center according to Harris fossa and the remaining anatomical markers of acetabular notch in revision hip arthroplasty.Methods Twenty-eight patients underwent revision hip arthroplasty from April 2007 to June 2009.Based on Paprosky type,3 cases with type Ⅰ were treated with biological fixed acetabular component;8 cases with ⅡA and ⅡB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using of morselized bone grafting and large diameter cemented acetabular prosthesis;17 cases with type ⅡC,ⅢA and ⅢB were treated with using of morselized bone grafting and fixation of acetabular reinforcement ring.Among them,5 patients with massive bone loss in acetabular wall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the use of the structural and morselized bone grafting.The center of the original acetabulum was believed to be in the lunate cartilage surface which was closed to Harris fossa.During the operation,the center was located in the site which was 25-28 mm above in line with perpendicular bisector of acetabular notch connecting line.The acetabular center was the point of positioning acetabular prosthesis (Ⅰ type) or making new acetabulum by impaction bone grafting.Acetabular reinforcement ring (Ⅱ,Ⅲ type) was fixed in accordance with proper transverse angle and anteversion angle.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hip rotation center to teardrop connection and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from hip rotation center to teardrop were measured o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adiograph.And the outcomes of reconstruction of rotation center were evaluated.Results The vertical distance was changed from (14.22±3.39) mm preoperatively to (32.64±4.51) mm postopera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65,P< 0.05).The horizontal distance was changed from (25.13±3.46)mm preoperatively to (32.87±4.73) mm postopera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72,P<0.05).Conclusion Using residual Harris fossa and acetabular notch as the anatomical markers in revision hip arthroplasty,the restoration of the anatomical hip center has shown to be favorable.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自1998年6月~2005年6月收治9例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骨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患者,患者均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柱和后壁骨折3例,横行骨折1例,后柱骨折2例,双柱骨折3例。骨折至关节置换术间隔12~92个月,平均31个月。骨不连2例,骨折畸形愈合5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完全取出内固定物3例,部分取出4例,未取出2例。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5例,骨水泥固定假体2例,杂合式固定2例。使用金属/聚乙烯匹配假体6例,陶瓷/聚乙烯匹配假体2例,陶瓷/陶瓷匹配假体1例。骨缺损采用结构性植骨3例,松质骨颗粒植骨5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发生异位骨化3例,髋关节感染1例。1例坐骨神经术前损伤者术后无明显恢复。无复发脱位、假体松动及骨溶解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对手术效果满意7例,较满意1例,不满意1例。Harris评分平均89分,同术前(平均4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骨性关节炎可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式,短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