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谱忠 《中国民族》2013,(10):52-53
在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青歌赛)这一平台上,原生态民歌手最早是归属于"民族唱法"组的。2002年民族唱法组的冠军是唱藏族山歌的索朗旺姆。随着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组对民歌采集的深入,真正来自乡野的民歌及其演唱者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原生态民歌唱法与学院派民族唱法的差异也凸显出来。最终,2006年青歌赛上增设了"原生态唱法"组。但在今年3月的2013年第十五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却取消了"原生态组"和"合唱组"。这意味着,曾经影响广泛的"原生态唱法"将在青歌赛上消失……  相似文献   

2.
伍迪·格思里和王洛宾之后的事 在英语里,民谣和民歌是一个词,folk.可民谣似乎只属于那些抱着木吉他唱歌的"通俗歌手",至少"民族唱法"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唱的是民谣.那么,"民族唱法"到底是唱什么的?3月14日,为什么不是"民族唱法"而是很多抱木吉他的人在纪念王洛宾?  相似文献   

3.
评剧张派小生的演唱艺术,从音色、演唱位置、板式处理都是一个大课题,张派小生演唱,是张先生研究出了男女因为性别的差异,所以声音也有差异,虽然有差异,但还是要讲究对称,因此他研究出了"男女同度不同音"的唱法,也就是"你唱你的腔,我唱我的曲",这样男女演员就不存在互相比声音大小的问题,而是能踏踏实实演戏,刻划人物更加和谐。这也是评剧张派小生演唱艺术最精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一个秋日的下午,游船满载着来京参观的满族和畲族代表荡漾在平静如镜的昆明湖上.欢乐的人声、笑声经常压倒了那船头的破水的声音."欢迎那位同志唱个歌!"一位满族代表不止一次提议着.有的人还轻轻地鼓了几声掌.一个站起来唱的也没有,但吵嚷声逐渐安静下来.这时才发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早已有谁在轻轻地唱了.声音不太高,可是很清晰:  相似文献   

5.
是谁怀抱着猎枪当琴弹? 是谁围绕着篝火唱欢歌? 哦,是鄂伦春人在欢庆, 在用歌声把深情来寄托。改革开放给咱生活注满了甜蜜, 红彤彤的篝火越烧越旺, 心中歌儿越唱越多越快活! ——鄂伦春民歌 1980年,一位来自日本东京的民族问题专家在对我国境内的鄂伦春民族考察后断言:“三十年后,世界上将不再有鄂伦春民族。”  相似文献   

6.
"纲举目张",这是大家都很熟习的一句成语."纲"是鱼网的大绳.意思是说,拉住鱼网的大绳,鱼网就可以张开.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比喻我们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善于抓住关鍵,因为抓住关鍵,就可以把有关的工作带动起来.比如说,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工作中,抓住粮食这条"纲",就能带动林、牧、副、渔等事业的发展.农业工作是这样,民族工作也是这样.那么,民族工作的"纲"是什么呢?我认为,"阶级斗争"就是民族工作的"纲".我们常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这是因为民族问题是从阶级的存在而来的.在阶级  相似文献   

7.
焦书记离开俺们快两年了.俺只要一看到那些已经改造好了的地,就想起俺队贫下中农的团结,想起了俺们的焦书记.记得那是一九六三年了.有一次他来到俺队,指着村边那三千亩茅草地说:"小杨,这片地多好呀,为啥不把它翻出来,都让它长庄稼?"我告诉他,这地都是稀糊涂,踩下去就陷到腰杆,翻不动,犁不起,不大好种.他说:"只要党员和贫下中农拧成一股绳,这样的地一定能够种好!"咋样  相似文献   

8.
样貌清秀可人甚至有些文弱,性格略显内敛甚至与见面不多的人讲话时有些腼腆,但却十二分的真诚——我个人的印象中,这大概就是小马了。她于2000年自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铁路文工团担任独唱演员,至今已参加过近百场大大小小的演出,这对于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刚认识小马时,听人介绍她是唱“民族”的,谁都知道如今是流行歌曲独步天下的时代,以“美声”和“民族”唱法安身立命的歌手,大致只适合于晚会演出,而在音像市场上无不处境尴尬,业绩平平;另外,目前演艺舞台对于唱  相似文献   

9.
听桑植民歌     
我的家乡溆浦虽然也属大湘西,本土民歌却并不兴盛.我只会唱一首溆浦民歌:"这边(那个)坳,那边(那个)坳,那边坳上黄牛叫.黄牛黄牛哟你莫叫,三亩旱地要你犁呀."这调子只能用溆浦方言唱,粗犷而苍凉.我有时兴来,糙着喉咙吼几声,也是蛮有兴味的.  相似文献   

10.
三种“唱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声乐舞台上,有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之分,这三种“唱法”又被每两年一度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予以首肯,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这些年来不断有人对此提法提出异议或是修正。我这里不准备对此进行深  相似文献   

11.
小序 费孝通作为杰出的学者,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那就是不喜欢书本上的死道理,总愿意从生活当中看出问题.这种学术的作业方式,可以当得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费先生充满传统士人的忧患情怀,但又是一个现代型的知识分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牵引着费孝通的心思.可贵的是,费孝通并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行动者".所以,尽管费孝通参加过政治,包括1949年以前的"民盟",20世纪50年代的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80年代以后当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为"首长",但这都不是费孝通对自己的定位,外物于我何有哉!费孝通可以说也是一个多元一体的统一体,貌似不可解的背后,其实有费孝通内在的逻辑和心情.  相似文献   

12.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歌唱形式,这两种唱法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各自的差异.本文简单地介绍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起源和概念,并对二者差异进行了比较.最后针对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举了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13.
国内不少城市耗巨资兴建模仿式民族、民俗文化景观,对此,我向来心存疑虑:花一大堆钱造出个“假玩艺”来,能否令人向往,“热”得门庭若市呢?会不会劳民伤财不讨好?然而深圳锦绣中华公司民俗文化村以他们出色的表现,让我疑虑顿消。民俗文化移居城市可以变为旅游业的大支柱,关键是如何把这本戏唱精彩。步人深圳民俗文化村,只见游人如织,笑语喧喧,鼓乐歌星,热闹非凡,20多万平方米的民族村落处处绿叶似波,繁花似锦;24个各具特色的民族山寨,茂树掩映,天工巧夺,此起彼落的民族节目将56个民族风土人情艺术化地展示得淋漓尽致,惟…  相似文献   

14.
啪嗒!有石子丢在花房那面木板上的声音,把我从迷糊状态中惊醒。我急忙叫醒纳尔吉。这时,我们听见花房里的姑娘唱起了一支歌,声音不怎么响亮,却很入耳。可惜她用摩梭语唱,我不知意思是什么。 “那是人家阿夏来了。”被我叫醒的纳尔吉揉揉眼,不高兴地说。 “告诉我,她唱了些什么?”我兴致很浓地问。 纳尔吉说:“她唱的是支古老的走婚歌,内容是现代的。歌词大意是:妈妈她已经睡着了很长的时间,这时候你才来,你不怕别人听见吗?还不快点儿进来。” 歌声一落,走廊木板上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什么时候留传下来的这奇特而又神秘的阿夏走婚制,使这片土地显得这样神奇?随着花房里的响动逐渐消失,夜又悄悄恢复了平静。  相似文献   

15.
伤痛的草原     
每个蒙古人,不管生长在哪里,心中总有一片草原,那是物质填不进的空旷。正是这块心灵的空旷,塑造了蒙古人独有的精神境界和鲜明的民族性…… 近些年,总能听到或看到草原遭破坏的消息,让我这个不是蒙古人的人也感到了失落和伤痛。我不是蒙古人,但我热爱这个民族,他们自由豪放又悲悯的气质打动着我。想象中的草原神奇瑰丽又苍凉悲苦,是诗境也是禅境。 当然,面对衰败的草原,最痛心疾首的还是蒙古人。草原不光是他们世代生活的场所,也是他们精神的家园。我曾经在想,是什么让蒙古人有那么深的民族情结呢?我的答案最终锁定草原──是…  相似文献   

16.
在这里我要谈谈,史诗演唱家葛德胜.谈什么通常要有一个题目,我就以"史诗绝唱"为题目吧.有了题目,我就想到这么几句话……史诗,绝了!绝了!笔头早把口头替代.史诗歌手,绝了!绝了!已经传到最后一代.不!不!绝唱不绝!不是还有录相,还有录音带?形象呵,千古恒在,恒在.……回声呵,万载澎湃,澎湃……这几句话聊当小序,聊当题解."史诗绝唱"从绝字说——史诗绝了!"我们通常所谓史诗,是指一个民族在它的幼年阶段,即从野蛮进入文明阶段,用诗歌体裁所记录下来的古代神话传说的长篇创作.——有些古老的民族的史诗,是在早期奴隶社会阶段开始形成的."(杨宪益《奥德冬记·译本序》)赫哲史诗反映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社会生活.这个社会不再回来了,也就没有再产生史诗的土壤了.史诗歌手绝了!  相似文献   

17.
2012年5月6日,刚刚参加完2012年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的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王松带队返回学校.2012年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五月的鲜花——心中的歌儿唱给党”五四大型文艺晚会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主办,由中央电视台承办,全国80余所高校,近3000名大学生参加会演.在这次会演中,湖北民族学院的60名大学生,用他们独特的民族风情,精湛的歌舞技巧赢得了同龄人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社具出工过山沟社员出工过山沟,歌儿飞出口:谈有将她英雄的爹辜彭她锐我爹为解放献出了生命,可我比他还才民不够。“九山九岭不算宽,种遏五谷夺丰收!在合作社的土地上,今天人来了阿尔妞妞;猪儿在坡上寻食,禾地里歌声悠悠。山山岭岭都在听,社员搏眼到山头。在我们合作社里书记扶犁在前面,社员搔姗后面走。在我们合作社里,阿普日夜摆古;①不讲支呷阿龙的故事,①也不摆瓦西娘娘怎样在高山落户。①云头翻起千层浪,银姗落处缘油油。只听歌儿还在唱,布谷声声报丰收。一条条血路从阿普的括里展开,一串串泪水从大家的眼里流出,一扇扇r,窗从阿普的眼…  相似文献   

19.
被篡改的民族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2年秋的一天,被称为陕西民歌歌王的栓柱被邀请到众多歌星、影星所神往的中央电视台演播厅,向上万名观众演唱陕西民歌。当这个20来岁的“歌王”唱完数曲民歌之后,那礼节性的稀疏掌声很快被叽喳一片的纷纷议论掩盖,观众们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因为他们听到的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陕西民歌,而是美声不像美声,民歌不像民歌的民歌变调。歌王自己也对这次演唱非常失望,演唱会结束之后,他悄然离开北京,回到生他养他的土地,希望重新回到那四顾苍茫、粗犷西北风呼啸而过的高高土塬上,放开自己原初的歌喉,把那仅仅属于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  相似文献   

20.
石林寻美     
云南石林,素有盛名,明代已成为名胜.然而,石林一游,身临其境后,才觉得名不虚传. 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套一句,我要说“云南石林天下奇”.游石林,足之所至,目之所睹,手之所指,真正是有石皆灵,无石不奇.那峭壁,那危岩,那壮观,那险胜,真可谓造化神奇,尽是未凿.奇哉!美哉! 置身石林佳境,不难发现石林中石,有的如芽、如笋,有的如剑、如碑,有的如椽、如笔,有的如竖琴、如石钟……或刀削独秀,或对峙相觑,或群立竞拔.这奇,这绝,淋漓酣畅地展示了石林质朴的气势美. 盘桓于石林间,景随步移,情随景生.当一石石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