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50年精神分裂症初发年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不同年代精神分裂症初发年龄的变化情况,调查了1950年初至1995年底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1000例。据首次发作的时间将病例依次归入五十至九十年代的5个组,用CCMD-2-R再诊断,每组随机抽满200例为止。结果各年代间平均初发年龄有极显差异[F(4.995)=4.459,P=0.0018]。八十、九十年代的平均初发年龄较五十、六十、七十年代明显提前。男性的初发年龄极明显地早于女性[F(1.988)=26.99,P=0.0001]。结果表明上海市住院精神分裂症的平均初发年龄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中有提前,男性的平均初发年龄较妇性低。作就引起上述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徐晓珍 《现代保健》2010,(10):69-70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及脑电图在小儿热性惊厥治疗和防治后遗症中的意义。方法对116例热性惊厥小儿初发年龄、初发体温、初发惊厥时间与热性惊厥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脑电图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热性惊厥初发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3岁者,初发年龄越小复发率越高;初发体温与热性惊厥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与复发率及脑电图异常率呈负相关;初发惊厥时间与脑电图异常率呈正相关。结论有效防治小儿热性惊厥,适时脑电图检查,对小儿热性惊厥的发展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初发心肌梗死(心梗)和再梗死危险因素,以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并积极干预,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146例诊断明确的急性心梗患者分为初发心梗组与再梗死组,比较两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糖、高血脂、吸烟,肥胖及精神紧张是急性心肌再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率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高血压、饮酒、高血黏、年龄及性别均是初发与再发心梗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初发急性心梗患者,在干预高血压,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黏、控制理想血糖水平,同时戒烟酒,控制体重,避免紧张才能进一步降低心肌再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糖尿病发病情况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园素.并观察体重、血糖的变化.[结果]在172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并发糖尿病者为21例(12.21%),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和阳性糖尿病家族史以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有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使用均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以1629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视力检查如有关近视的家长调查,来探讨遗传因素与学龄儿童近视形成的关系及对近视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高度近视或一般近视都有遗传基础,患者一级亲属近视率分别为16.8%和13.6%。一般近视的遗传度为43.3%,高度近视资料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度的群体调查特点。有家族史者初发近视的平均年龄为14岁3个月,无家族史者为14岁10个月。有家族史者近视程度较深者的比例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状况。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采用C肽改良HOMA公式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C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结果 (1)在A、B两组随机选择的患者中,初发糖尿病患者FPG较非初发患者的水平略高,初发与非初发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水平大体相当,但初发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较非初发患者严重。(2)但按照FPG分组后,我们发现,在A组与B1组FPG水平相当,而均高于B2组的情况下,三组β细胞功能:B2AB1;而胰岛素抵抗程度A≈B1B2。(3)相同血糖情况下,不同家族史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无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不同血糖状况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家族史对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儿热惊厥(简称 FC)能否引起脑损伤的问题尚有分歧.早期的资料倾向于FC预后差,易转为癫病、智力低下和行为障碍,近年来又有一些新看法,报道FC预后良好,很少转为癫痫或遗留智力低下等功能障碍.影响FC预后的因素很多,争议也较大,现对以下9个因素作一综述.①发作持续时间:国内外对发作持续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报道不一,多数认为发作时间越长,发生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但也有人调查单纯发作持续时间长短对预后并无显著差异.②复发次数:多数学者认为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而Freeman及Livinston认为FC再发次数不影响预后.③初发年龄:国内外学者多认为初发年龄低再发率高,预后差八岁前发作为发展为癫痫的危险因素.④围产期异常:高木等认为围产期异常对FC预后无影响,而多数学者认为围产期异常异常的FC预后差.⑤发作类型:有人认为短暂的半身惊厥并无特殊意义,多数研究表明复杂型预后差,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氮平(CLOZ)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患阴性症状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研究标准的51例患进行了为期6周的CLOZ治疗。结果:CLOZ起效较快,对阴性症状有效。对可能影响CLOZ疗效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下列因素依次对CLOZ疗效产生积极影响:治疗前阴性症状量表(SANS)的注意障碍因子分高而思维贫乏因子分低,本次治疗前的住院次数少,家族史阴性和首次住院年龄大。结论:提示CLOZ对精神分裂症难治性患的阴性症状是有效和相对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遗传因素在淮安地区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及食管癌的遗传模式.[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家系研究,收集97对淮安当地原发性食管癌患者及其对照的家系资料,调查这些家系所有一级亲属的肿瘤发病率;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估计食管癌家族史的发病风险,Li-Mantel-Gart法计算食管癌的分离比,Penrose法估计遗传模式,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淮安地区食管癌先证者与对照的食管癌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先证者家系的一级亲属食管癌患病风险显著高于对照家系,其同胞分离比为0.026(95%CI:0.0003~0.028),Ⅰ级亲属食管癌的遗传度为(24.769±7.038)%.[结论]淮安地区食管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淮安地区食管癌病因中占一定比重,其遗传模式呈现多基因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16岁中学生遗传因素与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阳市区11~16岁中学生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3所中学3266位符合条件的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贵阳市11~16岁中学生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5.40%,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儿童青少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青少年父亲和/或母亲有无家族史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高血压家族史与儿童青少年血压呈正相关。[结论]10~16岁男性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与女性。遗传因素影响儿童青少年血压值,应定期对具有高血压家族史儿童的血压监测,预防其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8-2010年恩施某医院精神分裂症病例218例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内基本情况、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情绪波动、婚姻、熬夜、治疗依从性、家庭关怀、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家庭经济状况、儿童期创伤史、饮酒史、社区精神分裂症家族史与复发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复发的危险因素有情绪波动、熬夜、治疗依从性、家庭关怀、精神卫生服务、家庭经济状况、儿童期创伤史、饮酒史、精神分裂症家族史,而已婚为保护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复发与多因素相关,缺乏家庭关系、缺少有效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差等是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研究湖北地区小儿川崎病(KD)再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治再发KD患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湖北地区的44例KD再发患儿,分析再发时与初发时实验室相关指标、临床特征等指标,另选择经随访5年未再发的KD患儿44例为对照组,分析再发KD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4例KD再发患儿中,再发间隔时间为(1.62±0.22)年,1年者占45.45%(20/44);初发时发热持续时间、指趾硬肿脱皮发生率高于再发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各项临床特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发时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初发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低于初发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发与再发时血小板(PLT)、血沉(ESR)、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发与再发时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急性期、亚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例再发与初发时均有CAL,其中1例初发时与再发时均伴有冠状动脉瘤(CAA)。对照组与KD再发组性别、热程、CRP、ESR、合并CAL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中年龄3岁比例低于KD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与KD再发无明确相关性(P0.05)。结论初发年龄3岁的患儿易出现再发,多发于1年内。KD再发时症状多为不典型,与初发时临床表现相似;再发时热程短于初发时,多伴有其他系统并发症。CAL总发生率在再发时并未升高,初发时合并CAL患儿再发时CAL发生率极高。  相似文献   

13.
2005年许昌市魏都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许昌市魏都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许昌市魏都区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的资料进行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查15岁以上常住居民4 870人,高血压1 066例,高血压患病率为21.90%,标化患病率为12.00%.其中,男性为12.10%,女性为12.30%.男性、女性和男女合计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史,OR值分别为2.334、1.594、1.469.[结论]许昌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年龄大、高血压家族史和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儿初发重症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了解初发先天性梅毒的发病影响因素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永康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3月至2017年11月确诊为初发先天性梅毒8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程度划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对患儿的临床信息进行分析,寻找重症组发病影响因素。根据预后情况将重症组患儿划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分析死亡危险因素。结果重症组患儿器官功能障碍中皮肤黏膜损害的发生率最高,为85.71%,其次是胃肠功能损害,为57.14%。年龄小(t=4.45,P<0.05)、早产儿(χ^2=4.90,P=0.03)、农村来源(χ^2=7.32,P=0.01)、发病时间较长(t=13.52,P<0.05)为重症组患儿发病的相关因素;重症组患儿病死率为17.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χ^2=6.62,P=0.01)、有机械通气史(χ^2=15.86,P<0.05)、器官功能障碍(χ^2=46.56,P<0.05)为重症组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但均非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婴儿初发重症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主要是皮肤黏膜损害和胃肠功能损害,临床上应关注年龄、早产儿、患儿来源、发病时间因素对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影响,减少误诊漏诊并早期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建德地区30~70岁女性乳腺癌发病影响因素,为女性乳腺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4月在该院就诊且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的166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正常健康女性166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包括乳腺癌家族史、生育史、既往月经状况、服药情况及乳腺疾病状况等。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生育史、初产年龄、哺乳史、流产史、初潮年龄、自然绝经年龄、行经时间、家族史、使用激素类药物、既往乳腺疾病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经调整年龄和绝经状态等因素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家族史、服用激素类药物、既往存在乳腺疾病史及初潮初产间隔时间长是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均P0. 05);而生育史、哺乳史及初潮年龄晚是女性发生乳腺癌的保护性因素(均P0. 05)。以绝经状态进行分析,绝经女性中,初潮年龄晚、有生育史及无流产史是女性发生乳腺癌的保护性因素(均P0. 05);未绝经女性中,初潮初产间隔时间超过17年是发生乳腺癌的高危因素(P0. 05)。结论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既往存在乳腺疾病史和初潮年龄等,生育史和哺乳史是有效保护女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加强宣教,鼓励女性尽早母乳喂养,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同时做好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为该类社区人群Ⅱ型糖尿病干预对策与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用 7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1 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 ]条件Logisitic回归模型显示 ,糖尿病家族史、父系遗传系数 (OR =3 831)和腰臀比 (OR =2 10 5 )为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对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特别是具有父系遗传史者与中心型肥胖者应加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初发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防治AC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2019—2020年收治的初发ACI患者308例,从医院病例系统统计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合并疾病、发病季节、首发症状等。收集同期气象资料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日较差(℃)、日平均气压(kPa)等,采用圆分布分析初发ACI发病的季节规律,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气象因素与初发ACI发病间的关系。结果 308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5∶1,年龄≥65岁占55.84%,居住地主要为城镇(77.27%);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24.03%),其次为高脂血症(24.03%);发病主要集中于冬季(30.84%)和春季(26.62%);首发症状以头痛、眩晕、说话不清为主,其次为恶性、耳鸣、呕吐、半身不遂、吞咽困难等;初发ACI发病例数以1月和12月发病例为最高,5月和6月最低,直线相关分析初发ACI发病例数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日较差均呈负相关(r=-0.362,-0.4...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某市郊609名12~16岁初中学童的视力不良调查,计算出学生的近视平均初发年龄为13岁8个月,其中94%在11岁2个月~16岁1个月之间开始形成近视。男女相同,有家族史者近视平均初发年龄(13岁5个月)比无家族史者(13岁11个月)提前6个月。对男女近视平均初发年龄与男女青春期生长发育突增期的对比分析以及正视和近视身高平均值的比较提示,近视发生与生长发育无直接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不良生活方式病” 前面我们说过,影响慢性病发生的因素,一个是生物遗传因素,另一个就是环境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与慢性病的发生肯定有关.但是,目前我们对遗传因素是既不能选择,也不能控制.那么,是不是说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谈高血压的预防,就没有意义呢?不是的.我们所说的预防慢性病,不是说让所有的人一辈子不得,而是说让不该得慢性病的人不得,或者不让这些病在不应该发生的年龄发生.因此,只有从生活方式中找出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无锡市社区人群糖代谢异常情况,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无锡市10059例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测,将研究对象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和新发现糖尿病组,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有序结果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糖代谢的因素。[结果]10059名调查对象中568人空腹血糖异常,总检出率为5.65%,对性别、年龄进行校正后,单因素分析显示8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BMI指数、高血压以及高血脂为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为保护因素。[结论]糖代谢异常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尽早确定糖尿病患病前的高危状态,改变不良生活习性,对控制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