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文化旅游,随之而来的是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呼声。在富含历史文化资源的村镇、街区的规划设计中,既需要破旧立新,也需要历史传承。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街区改造的有机统一,是值得认真研究与慎重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广东省江门市沿江传统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项目为例,探讨在城市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过城中,强调地域文化战略,通过建立文化场所网络、保护历史建筑及营造特色的街区空间、规划混合功能的文化区、建设文化设施与文化产业以及强调政策引导与多种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以达到延续街区传统文脉,恢复传统街区活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城市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层次和关键,其街巷空间大多形成于小汽车使用之前,因此并不适于机动交通通行。在当前快速机动化的背景下,小汽车交通的增长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带来了冲击,机动交通组织成为街区保护必须正视的问题,但通用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或街区步行化都难以满足历史街区长效保护的要求。为此,借鉴欧洲城市交通安宁化的实践经验和并结合其最新进展,澄清我国在交通安宁化理念上的一些认识偏差,选取巴黎内城这一历史中心城区作为案例具体说明安宁化措施的运用。最后,探讨这一政策措施应用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可行性以及需要注意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浩腾  李晓琼 《山西建筑》2022,(5):38-40,65
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当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的问题,以九江市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保护-传承-再生"的思路,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姚海容 《规划师》2011,27(Z1):60-67
上海龙华历史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及城市设计通过现状调查、优劣势分析、调整背景、城市设计引导等方法,针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出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合理开发和适度发展、梳理交通和发挥区域优势、营造场所精神空间等规划理念,并对历史街区规划设计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其他传统历史街区更新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历史街区正面临着城市文化转型的挑战。城市化、全球化在带来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的同时,也给城市历史文脉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曾经繁荣的历史街区逐渐萧条。因此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不能单纯地保护其外在的形态,更多地应该通过对文脉的恢复与更新使其焕发出自身的活力。在对重庆市江北区寸滩历史街区的规划设计中,利用对原有文脉的恢复与更新,赋予当地新的活力和吸引点,通过街区自身的发展满足当地居民和政府对生活和经济的需求,同时也让历史街区得到长久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泉州市聚宝街、万寿路保护性整治规划设计与实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雄 《规划师》2001,17(6):74-77
泉州城南片区聚宝街。万寿路保护整治规划设计,通过对历史街区的现状深入调查和分析,追溯其历史文化渊源,采取保护原有街巷空间尺度,尊重街区历史变迁过程和居民自建意愿,以传统建筑工艺和材料,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整治,改善街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延续古城风貌,探索出对历史街区的实施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街市的传奇文脉的传承--商业街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云华 《山西建筑》2004,30(12):14-15
为了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化脉络,结合商业街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理念,就商业街的改造与城市文化的传承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商业街的改造和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演化过程和形成背景回顾入手,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其对名城保护的层次架构建立、理论方法突破、保护实效检验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对新时期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实问题和战略机遇的分析,从完善保护体系、弥补制度缺陷、示范保护经验、深化理论方法、推动精细管理5个方面,论述了建立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的目标和意义。提出在新形势下全面加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若干工作要务。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一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既需保护也要发展。以无锡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延续与活力再生的方式。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秩序.实现人们对街区传统文化的解读.通过适应现代生活的后续利用,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中应该正确认识保护与发展的辨证关系,积极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并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引入发展的观点,使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胡友斌  李皓晟 《规划师》2004,20(12):61-64
武汉市武昌昙华林历史街区具有古城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街巷文化、建筑文化5种文化要素。其保护规划包括建筑保护与利用模式、街巷保护与利用模式等内容。其利用规划包括确定不可开发地块和制定建设控制措施等内容。另外,用地结构调整与道路交通规划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也被加入其中,以完善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潮汕地区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阶段,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作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实践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文章以汕头市沟南村空间的生产为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村落空间的变化历程,探索居民、政府、市场在村庄空间再生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提出自下而上的规划技术路线,尊重村落文化与行为习惯,引导多元化的空间生产,进而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相似文献   

14.
节能环保与文化特色保护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题,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针对一些照明工程中忽视用电能耗和城市经济承载力,设计手法雷同造成城市特色危机,而绿色照明工程又缺乏对城市整体照明关注的现状,提出了城市照明规划的绿色观。指出只有综合考虑节能环保、经济可行性和文化特色的城市绿色照明规划设计才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几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性建筑。古城的保护及其利用作为对古城建筑及其文化传承的诉求越来越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和认可。在韩城古城风貌保护规划中,民俗博物馆的规划与建设,很好补充了古城保护后古城功能的完善以及对古城文化的宣扬。  相似文献   

16.
湄洲岛旅游区规划探索了如何在旅游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尊重地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并获得一些启发:保障体现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旅游区规划建设应以保护地域文化为前提;要找到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尊重地域文化,体现城市规划的生态保护观。  相似文献   

17.
高海潮 《山西建筑》2007,33(36):63-64
借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成功经验,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采取保护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静升古镇地区长远发展制定规划,实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以晋祠的历史文化价值概述为基础,对晋祠历史片区保护规划的历史及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其保护规划的一些建议,以达到完善保护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罗瑜斌 《华中建筑》2009,27(12):114-117
以肇庆市大屋村为例,探索了一套以居民需求为起点,针对古村落保护和发展,包括历史文化、人居环境、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四方面的主要矛盾而确定的规划目标、保护原则,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的新方法,使得规划既起到保护古村落的目的,又能满足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徐君华 《山西建筑》2008,34(11):62-63
探讨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介绍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的几个方面,分析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并阐述了城市规划对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作用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层次和基本要求,以促进城市的现代化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