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第二次经济普查是集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基本单位、能源等项内容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普查项目,普查数据质量直接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决策以及国际间的对比交流,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普查数据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普查的对象是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下面,本文就如何提高普查数据质量做深入的研究。一、抓好"两员"选调,强化业务培训,是保证普查数据质量的基础一是建立稳固的调查队伍。要根据实  相似文献   

3.
1月5日,青海省常务副省长、省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徐福顺来到西宁王府井百货有限责任公司、宝光金银首饰实业总公司检查指导经济普查填报登记进展情况,并慰问一线普查工作者。徐福顺副省长指出: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普查所取得的综合经济信息,是评估青海“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依据,搞好普查工作对于摸清青海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各类市场经济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普查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每个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希望统计部门和调查对象共同努力依法搞好普查,确保普查质量。并就如何做好经济普查工作提出三项要求:一是要高度认识开展经济普查的重大意义,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保普查工作有序进行;二是普查人员要牢固树立科学普查、依法普查的理念,严格执行普查方案,切实做到不漏、不错、不重,保证数据真实客观,同时做好保密工作,履行政府的承诺,切实保护好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让调查对象放心。三是各调查单位要理解和支持经济普查工作,依法如实申报企业经营状况,认真配合搞好经济普查工作,保证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徐福顺副省长同时强调,企业要做好节日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同时要主动采取措施,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  相似文献   

4.
普查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普查工作的成败,如何搞准各调查单位的普查数据是各级普查机构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所指的"三下"企业是指除规模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限额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外的其它各类企业.这一类企业单位数多、规模小,有账但核算基础比较薄弱,会计信息失真比较严重,上报的数据与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比明显偏小.普查调查取数时面临有账可依但不可信,数据评估又受调查制度制约的两难境地,本文就如何搞准"三下"企业普查数据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普查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经济普查基础性工作是保证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的关键。本文就一些经济普查基础性工作提出一些浅显意见,以便对今后的经济普查工作有所借鉴。1.改变传统宣传方式,为经济普查入户登记创造条件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它涵盖了我国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个体经营者基本情况和经营情况,是继人口普查之后的最大一次社会总动员。它的主要特点是:时间紧、范围广、质量高、难度大。  相似文献   

6.
陈军  白岳 《中国统计》2004,(8):15-16
经济普查是我国在新世纪进行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综合性普查,为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普查工作,必须精心组织、仔细谋划、加强协调、认真实施。经济普查有哪些特点呢?第一,与人口普查比较,普查对象不同,经济普查的对象是法人单位(含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而人口普查的普查对象是自然人。普查对象的数量,经普大大少于人普。第二,与工业普查和农业普查比较,经济普查范围更大。行业涉及全社会的20个门类,95个大类中的91个,396个中类中的382个,913个小类中的884个。第三,与农业普查和第三产业普查相比,经济普查专…  相似文献   

7.
严文杰 《四川统计》2013,(12):37-38
五年开展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家为全面详细了解我国二、三产业发展状况而统一组织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为摸清“家底”、掌握国情国力而采取的有效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各单位是如何看待经济普查呢?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省工商局、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管局、彭州市丽春镇人民政府、成都市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数据真实性是统计的生命线,如何最大限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直是统计工作永恒不变的话题。在经济普查中,个体户普查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经济普查的成败。相对于法人、产业活动单位而言  相似文献   

9.
经济普查应把住的关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经济普查数据——最终产品的使用效力,同时亦影响经济普查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笔者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必须对经济普查实行全面质量控制。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组织开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登记填报阶段、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数据评估和发布阶段、资料开发应用和工作总结及评比表彰阶段。经过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实践证明,在这五个阶段中,准备阶段为事前控制时期,是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登记填报阶段为事中控制时期,是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汇总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做好本次经济普查的总结,也为了能为下一次经济普查提供一些经验,我们通过对单位清查、个体经营户普查、有关专业普查、经济普查“大数”方面的难点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和极化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迁  潘建成  杜建国 《统计研究》2006,23(12):36-40
一、引言我国经济转型期间,中央政府的权利分散、财政和金融的改革促使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动机来发展本地经济,但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和地理环境以及地区的历史因素影响,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日渐凸显,并在近两年受到社会各界关注。Yao指出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未来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1],Xue强调不断扩大的不均衡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且落后地区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全局[2]。资料显示,1978~1990年期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呈收敛趋势,但从1991年起,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呈现发散趋势,特别是沿海与内陆,城市和乡村的差距更是受到了关…  相似文献   

12.
简泽 《统计研究》2005,7(11):73-6
一、引言最近,一些学者利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了技术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他们发现,技术冲击能够解释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部分。这意味着来自其他方面的冲击,比如需求冲击,对于我国经济波动的解释力有限(卜永翔和勒炎,2002;陈昆亭,龚六堂和邹恒甫2004;黄赜琳,2005)  相似文献   

13.
制度、最优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南  李军 《统计研究》2008,25(3):35-41
本文通过英属和西葡属殖民地41个国家1970-200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分析了制度、最优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验证了制度质量影响政府支出的产出效应和最优政府规模,从而导致经济增长差异;英属殖民地由于制度质量高于西葡属殖民地,使得其最优政府规模和经济增长均高于后者,这从制度和政府规模的角度解释了殖民历史国家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本文的研究考虑了影响最优政府规模的制度因素,并用实证结果支持了诺斯提出的宗主国制度影响殖民地政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两岸工业化进程经济结构变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国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中国大陆经历了高速工业化和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世人所钦佩,同属中国的台湾则已成为了一个举世公认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工业化的过程也是结构不断变动和调整的过程.经济结构作为以往工业化的结果和未来工业化的基础,已成为判断工业化成果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开放度的度量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妍  张立光 《统计研究》2004,21(4):26-5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开放度的度量 经济开放度综合反映一国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是进行诸如经济开放与经济增长等实证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变量.但经济开放度的度量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地区间经济增长的非均衡现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日益显现。本文试图立足于客观,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加系统、科学、全面地分析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等相关问题。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我  相似文献   

17.
刘平 《统计研究》2004,21(12):58-4
"十一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统计学科专家评审组于2004年9月11~12日在贵阳市召开了"统计学调研暨现代统计学研究"专家座谈会.会议总结了我国统计学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统计学科的发展趋势,基本明确了我国统计学科需要着重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民工荒”看未来若干年农村劳动力的供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初以来,我国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等地出现了“民工荒”,这是我国近二十年“民工潮”之后首次出现“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现象引起了政府、学术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争论,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①真假问题之争。有人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很充裕,目前有1.5亿农村劳动力准备向非农产业转移,不要将“用工荒”误传为“民工荒”,“民工荒”是一个假问题。②是“民工紧”,不是“民工荒”。③“民工荒”是局部还是全面?这些争论是有意义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给出了2006~2016年我国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政府统计改革千头万绪,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来,以调查队的整合为标志的统计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国家统计、地方统计、部门统计三位一体的格局愈见清晰。在此之时,如能将统计标准化建设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抓住这一统计制度的细微之处做好“文章”,则是通往“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快捷之路。一、统计标准和统计标准化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统计标准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用以衡量统计对象的准则。统计标准的内容其实十分广泛,不只是各种统计分类,统计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概念、范畴、目录、编码、表式,特别是统…  相似文献   

20.
R&D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同时考虑自身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了R&;D、R&;D溢出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R&;D投入的作用不显著;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提高都具有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作用都不显著;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国各地区还没有达到吸收能力的门槛,不能充分吸收R&;D国际溢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