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辫状河心滩砂体构型解剖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辫状河构型解剖注重在单井上识别心滩砂体,而在平面上刻画心滩砂体时则随意性较大,从而降低了解剖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在解剖露头剖面及现代辫状河沉积原型模型的基础上,对心滩内部落淤层发育位置、各构型单元的接触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该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X加密井区中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下亚段(以下简称盒8下亚段)辫状河砂体为例,利用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划分河道砂体构型单元、精确定位单井钻遇心滩的位置,进而形成了地下辫状河砂体构型解剖方法,并应用于气田开发钻井。结果表明:(1)落淤层的发育与心滩部位关系密切,心滩不同部位垂向微相叠置规律性强,可作为辫状河储层构型解剖的重要参考;(2)辫状河砂体构型单元包括心滩、辫流水道和泛滥平原3类,其中心滩砂体是主要的成藏单元;(3)苏X加密井区盒8下亚段平面上呈"滩道相间、宽滩窄道"的沉积格局,不同沉积类型的砂体规模存在差异,其中心滩砂体宽度介于250~300 m,长度介于500~900 m;(4)验证井SX-1井钻遇2个心滩砂体和1个辫流水道砂体,钻遇的心滩个数、规模及心滩与辫流水道位置关系和新方法识别成果相吻合。结论认为,以"测井响应特征、落淤层发育位置以及垂向微相叠置模式"为标志的心滩砂体空间定位的储层构型表征新方法,能够准确确定心滩砂体平面分布位置,有助于揭示辫状河心滩砂体空间展布规律,提高心滩砂体构型表征结果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2.
高精度储集层骨架模型是精细地质模型的重要基础,高分辨率是层序的层学方法。储集层定量模拟技术以及密井间区精细储集层地质知识库的建立,是提高所建立砂全骨架模型精度的重要保证。通过使用交差函数,将地质、露并没有、三维地震、测井等表态和生产动态等各种信息有机地综合在一起,提高了井间砂体预测的精度,对于预测模拟条件下的井间地区的储集层分布也有理论指示意义。图4参4  相似文献   

3.
提高辫状河流相砂体储集层骨架模型精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精度储集层骨架模型是精细地质模型的重要基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储集层定量模拟技术以及密井网区精细储集层地质知识库的建立,是提高所建立砂体骨架模型精度的重要保证.通过使用变差函数,将地质、露头、三维地震、测井等静态和生产动态等各种信息有机地综合在一起,提高了井间砂体预测的精度,对于预测相似条件下稀井网地区的储集层分布也有理论指导意义.图4参4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储集层骨架模型是精细地质模型的重要基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储集层定量模拟技术以及密井网区精细储集层地质知识库的建立,是提高所建立砂体骨架模型精度的重要保证。通过使用变差函数,将地质、露头、三维地震、测井等静态和生产动态等各种信息有机地综合在一起,提高了井间砂体预测的精度,对于预测相似条件下稀井网地区的储集层分布也有理论指导意义。图4参4  相似文献   

5.
在相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经验参数约束砂体的分布,对苏6井区的辨状河道沉积储层进行了模拟,再现了储层砂体沉积休系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山1段辨状河道出现泛滥平原上,侧向摆动很受限制,由于沉积物供给少,团而河道不甚发育.河道呈孤立、狭窄、带状分布。盒8段早期,由于沉积物供给增加,辫状河道变得宽大。河道之间侧向叠连程度高。在盒8段晚期,辨状河道分布又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6.
复合砂体中单一河道的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储层精细地质描述技术在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全面推广应用以来,解决了现阶段油田开发调整中的一些问题,但在北三西葡一组聚驱开采中发现,在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处在河道某些部位的注采井之间原属一类连通,但注入井注入状况不好,油井采出状况也不太好。经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这些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还存在单一河道砂体边界。针对这种情况,在北三西展开了单一河道砂体的追踪。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两点做法:一是根据砂体切割关系首次对复合砂体进行分类,从而有利于单一河道识别后对复合砂体内部连通关系的认识;二是提出了定量参数与定性参数相结合的单一河道识别方法,从而提高了单一河道识别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对花土沟油田上干柴沟组的砂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土沟油田三角洲前缘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边界具有5种识别标志:河间沉积、高程差异、厚度差异、侧向叠加、河道砂体的"厚–薄–厚"组合;单一河道砂体宽度80~200 m,厚度2~5 m。对三角洲前缘复合水下分流河道内部的单砂体进行定量识别,结果显示单砂体间主要有孤立型、对接型、叠加型三种接触关系;油田开发生产实践证实了单砂体划分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8.
砂质辫状河心滩、河道砂微相的识别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是陇东油区侏罗系油藏基础地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为此,以陇东油区中部Z304-5井区延10油层组为例,从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入手,在系统分析岩性、沉积构造和测井曲线形态的基础上,定性识别与区分心滩与河道砂微相;选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补偿密度、补偿中子、电阻率和自然电位等6类测井技术,提取测井参数,绘制沉积微相测井蛛网图。蛛网图分析结果表明:Z304-5井区心滩微相图形主要呈单峰“近似不规则的五边形”,而河道砂微相图形多为双峰“规则的六边形”;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发现,研究区主力层延102心滩微相呈孤立的不规则状自南向北展布,被河道砂微相包围。因此,以定性手段分析地质特征、蛛网图反映测井响应特征、沉积微相平面图研究宏观展布特征,三者相结合可为油藏的砂质辫状河控砂微相精细研究提供一种实用方法。研究方法对同类油藏沉积微相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沼泽沉积环境的辫状河道特征及其识别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砂岩岩性气藏属沼泽背景下的辫状河沉积。砂岩以粗砂岩、中粗砂岩和中砂岩为主。层理类型主要为块状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沉积序列总体上呈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心滩沉积微相是最主要的有效储层沉积单元,其内部结构较均匀,伽马曲线表现为较平滑的低值箱状曲线特征。河道地震反射外形呈透镜状或顶平下凸的丘状,属差连续性、中振幅、上超充填地震相。在开发前期井少且井距大的情况下,综合应用地震、地质,测井、钻井等资料,利用地震波形聚类分析和古构造恢复方法进行河道识别,得到盒8期辫状河道平面分布特征。据此优选建产区块和部署开发井位,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运用Miall的构型分析法,以库车河地表剖面三叠系黄山街组中部砂体三维构型为模式,将与之成因类型相似的塔北覆盖区三叠系辫状三角洲砂体划分出不同级别的界面和构型单元,并将其非均质性分为4个级别,A级为区域级非均质性,由六级界面控制,延伸范围十几到几十千米以上,宏观上控制了砂体的分布及规模;B级为亚区域级非均质性,多由五级界面控制,延伸范围几到十几千米,造成同一构造或构造带不同部位油气产能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石盒子组8段、山西组1段主体为河流相沉积,河道多期切割、叠置,形成了规模较大的“辫状河体系”。根据沉积条件和沉积特征的差异,可分为叠置带、过渡带和体系间3个辫状河体系带。研究深化并发展了辫状河体系带的概念及沉积内涵,建立了沉积相-辫状河体系-辫状河体系带的多级沉积格架,提出了辫状河体系带的多参数定量划分标准。综合分析岩心、测井、钻井等资料,认识到辫状河体系带对沉积微相展布和规模、砂体的叠置样式、有效砂体的类型和集中程度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是控制气田沉积、储层的关键地质因素。叠置带心滩发育频率高,规模大,砂体多期叠置,有效砂体富集,是气田开发的主力相带单元,过渡带河道充填发育,有效砂体以孤立型分布为主,辫状河体系间砂体零星发育,开发潜力较差。分别针对叠置带、过渡带建立了水平井地质目标优选标准,优化了井轨迹,为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提供了更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一带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期处于公卡汉古陆的南坡,形成了一套近物源的砂砾质辫状河沉积。河道砂体的物性与含气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河道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很强,造成含气性差异也大。对该区盒1段砂砾质辫状河砂体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其岩相特征和主要构型单元。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在盒1段划分出6种典型岩相,心滩和水道充填为主要构型单元。心滩砂体在纵向上一般具有Gm-Sgt-Sm、Gm-Sm-Sp、Sgt-Sm、Sm-Sp等4种岩相组合,水道充填砂体一般具有Gm-Sp、Gm-St、Sgt-Sp、Sgt-St等4种岩相组合,砂体内部这种岩相变化是形成强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利用直井、水平井和地震资料统计心滩长度为230~1 050 m,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心滩宽度为43~386 m。心滩砂体与水道充填砂体侧向共生,但其物性和含气性有明显差异。统计资料表明,心滩砂体的物性和含气性优于水道充填砂体。  相似文献   

13.
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类型和油气勘探目标。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本文认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在宽浅型拗陷湖盆背景下发育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台盆区总体处于沉积坡度较缓、水体较浅的沉积环境,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持续地由盆地周缘向盆地中央方向远距离推进,沉积了砂砾质的、具大型交错层理、粗粒间断正韵律和典型下切谷或前积地震反射特征的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且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砂体;文章还探讨了该类型三角洲亚相和微相沉积特征;最后划分并评价了塔里木盆地有利的岩性地层圈闭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8段河流相沉积露头的岩相特征进行描述,明确了其砂体构型要素类型、空间展布及组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识别出块状层理砂砾岩相(Gm),槽状交错层理含砾砂岩相(Gst),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t),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p),平行层理砂岩相(Sh),上攀波纹层理砂岩相(Sc),水平层理粉砂岩相(Fh)和块状层理泥岩相(M)等8种岩相。(2)研究区发育河道、心滩、废弃河道、边滩和漫溢沉积5种构型要素,垂向沉积序列差异明显,河道为Gm—Gst—St—M—St,心滩为Gm—Gst—St—Sp,边滩为St—Sp—Sc—Sh—M或St—Sp—Sc—M,废弃河道为Gm—St—Sp—M且与河道相似,但粒度更小、泥质含量更高,漫溢沉积为Sp—Fh—M。(3)研究区构型要素组合有河道-漫溢沉积、河道-废弃河道、河道-心滩(垂向、侧向)叠加、多期河道砂体(垂向、侧向)叠加、心滩-漫溢沉积、多期心滩砂体(垂向、侧向)叠加、多期边滩砂体侧向叠加、边滩-废弃河道、边滩-漫溢沉积等9种类型。(4)研究区砂体构型要素类型、组合样式及其分布都受物源距...  相似文献   

15.
喇嘛甸油田密井网砂质辫状河厚砂层单砂体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庆喇嘛甸油田葡I组23小层(PI23)厚砂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砂质辫状河单砂体分布模式,并相应探索了一套密井网区单砂体识别方法。辫状河厚砂层由多期辫状河叠加而成,发育心滩坝和辫状水道砂体,以心滩坝砂体为主。依据单井泛滥平原细粒夹层垂向上对厚砂层进行期次划分对比,然后分别对每期辩状河连片砂体采用“单井识别、侧向划界、平面组合”的方法识别出单砂体。  相似文献   

16.
分流平原相复合砂体单一河道识别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针对杏南地区三角洲分流平原相复合砂体的成因模式,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垂向上从识别沉积间断面入手确定出单期次的沉积单元,在平面上根据废弃河道、砂体层位差异、测井曲线形态、韵律特征变化及砂体在横向上的厚度变化趋势等确定出单一河道边界,从而识别出复合砂体内的单一河道,提高了对复合砂体的认识程度,在油田开发应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气田单井控制储量计算的流动单元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储层具有物性差、非均质性强, 存在天然微裂缝以及储层连通性各向异性等特点。因此进行单井控制储量计算时, 如果简单地采用通过划分单井控制面积这种传统的方法来计算, 计算结果将会出现与真实值不符的现象。本文结合流动单元的划分原理以及低渗透气田储层特征, 提出了流动单元法计算单井控制储量, 即先划分流动单元, 再以流动单元体为计算单元计算单井控制储量。最后与通过划分单井控制面积法计算得到的单井控制储量及通过动态储量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单井动储量进行对比分析, 其结果论证了流动单元法计算单井控制储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使流动单元的研究在低渗透气田油藏精细描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尚堡油田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洪泛期沉积的泥岩作为标志层,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南堡凹陷高尚堡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将辫状河地质露头及室内沉积模拟实验成果作为模式指导,通过辫状河单河道识别、地质统计学规律和生产监测资料分析,确定该区辫状河单河道宽140~560 m。根据岩相组合类型及其顶底界面特征,识别出河道充填、顺流增生、砂质底形、砂席和溢岸细粒等5类辫状河储集层构型单元。河道充填构型单元发育Se-St-Sh-Sm正韵律岩相组合,纵向渗透率级差大,油水黏度比高,在高采液强度下形成优势渗流通道。高采液强度和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河道充填构型单元形成底水水锥型水淹,剩余油分布在油井间且丰度高。顺流增生单元纵向渗透率级差小,水淹均匀,剩余油呈薄层状低丰度分布在油井间。图8表3参20  相似文献   

19.
下石盒子组8段下亚段(盒8下段)是苏里格地区主要的含气层段之一.为了认识苏里格地区盒8下段辫状河砂体发育特征及有效砂体叠合模式,厘清剩余油气制约因素,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沉积、露头、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在密井网区,开展了地下高能砂质辫状河沉积特征、界面约束条件下的河道发育模式及砂体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