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和非含气性肝脓肿采用超声介入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和非含气性肝脓肿的临床症状、医学检查、医学影像结果及超声介入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临床症状、医学检查、医学影像结果方面,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化脓性肝脓肿相对更严重,也具有更大的脓腔(P0.05)。相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非含气性肝脓肿,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置管引流治疗方法在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化脓性肝脓肿更为普遍,也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P0.05)。结论采用超声介入治疗方法,经皮置管引流,与抗生素治疗方法相配合是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化脓性肝脓肿的一种常用且效果明显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6~2010 年经超声诊断为肝脓肿的病例共2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主要总结了肝脓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和类型,肝脓肿可见三种类型:类囊型、类实型和混合型.B超检查不仅具有无痛性、简便、快速、经济和有效等优点,而且超声影像在肝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脓肿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就诊的100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通过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其进行诊断,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于肝脓肿和肝脏恶性肿瘤声像图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肝脓肿常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腔内散在见大量密集中点状回声,且呈不均匀,内部回声较低或无回声,脓肿壁较厚,内壁粗糙呈"虫蚀状"结构。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为:动脉期快速环状,即脓腔壁明显强化呈环形,整体弥漫性非均匀性增强,增强后呈蜂窝状结构,且肝脏实质伴不规则的高回声,环边界清楚,病灶中心呈无回声液化、坏死。100例病人常规二维超声术前诊断为肝脓肿者89例,诊断准确率89.00%,其中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22%、88.57%、95.74%。超声造影术前诊断为肝脓肿者97例,诊断准确率97.00%,其中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脓肿形成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97.14%、100.00%。结论超声造影具有安全性、简单方便、实惠等优点,能够直观、动态的观察肝脏化脓性病变的血流灌注和结构特征,对于常规超声无法鉴别的肝脓肿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必要时结合临床表现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一步综合评估,可对肝脓肿良恶性作出明确诊断,能够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率的发生,可为临床肝脓肿患者的诊治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肝脓肿患者超声造影(CEUS)检查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脓肿患者,行常规二维超声和CEUS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以穿刺治疗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EUS和常规二维超声诊断肝脓肿病灶的一致性。结果 在120例患者中,脓肿炎性期22例,脓肿形成初期42例和脓肿形成期56例;常规二维超声检出107例(89.2%),其中脓肿炎性期和脓肿形成初期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或规则病灶,病灶边界不清晰或清晰,病灶内未见液性暗区,可见血流信号,脓肿形成期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或规则病灶,病灶边界不清晰或清晰,病灶内见液性暗区,无血流信号;CEUS检出肝脓肿117例(95.0%),其中脓肿炎性期和脓肿形成初期影像学表现为病灶动脉期高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低增强,显示范围较常规超声明显增大,脓肿形成期影像学表现为病灶动脉期高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低增强现象减少,显示范围较常规超声明显增大;CEUS诊断肝脓肿病灶的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76.9%,阳性预测值为89.7%,阴性预测值为33.3%,Kappa值为0.88。结论 不同病程的肝脓肿CEUS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其诊断肝脓肿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较高,在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可以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并发肝脓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于该院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先行二维彩超及彩色多普勒检查,以获得脓肿相关情况。再经静脉团注射声诺维2.4 mL,行超声造影,观察脓肿数目、结构特征、血流灌注状态等,判断能否进行穿刺抽吸,根据造影结果进行超声下穿刺活检和介入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及穿刺抽液均确诊为肝脓肿,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氏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经皮穿刺治疗后,痊愈12例(60%),有效8例(40%),有效率100%。平均治疗3.2次,未发生腹腔扩散感染及出血等症状。结论超声造影能快速明确脓肿脓腔情况,使肝脓肿穿刺抽吸更具准确性,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测诊断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超声检测法进行比较。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门诊收治50例肝脓肿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患者病灶诊断的准确率及声像图差异。结果:超声造影对肝脓肿诊断准确率为94%,明显高于常规超声的76%(P0.05);脓肿炎性期、脓肿形成初期及脓肿形成期的影像学表现在超声造影检测时变化明显,与常规超声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测对不同分期肝脓肿患者的诊断准确性高,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术已逐渐被临床接受和认可,介入超声在老年肝脓肿治疗的报道较少[1].本文通过对39例老年肝脓肿诊断与治疗结果的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介入治疗老年肝脓肿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B超下肝穿治疗阿米巴肝脓肿61例沈伟明许钅监清赵云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医院224001主题词超声检查肝脓肿,阿米巴/治疗穿刺术Subjectheadingsultrasonographyliverabsces,amebic/therapypunctu...  相似文献   

9.
尽管过去四十年中检查技术和抗生素治疗有所发展,过去对化脓性肝脓肿的处理多采用外科引流,但引流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仍很高。经皮穿刺吸引方法已被普遍用于治疗阿米巴肝脓肿,但对化脓性肝脓肿则未被接受。作者等报道15例化脓性肝脓肿病人在超声下行穿刺吸引和抗生素治疗的结果。共15例病人,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1~76岁,平均47岁。10例为单发性肝脓肿(右叶9例,左叶1例)5例为多发性肝脓肿。形成脓肿的病因:外科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艾滋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本科室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的艾滋病合并肝脓肿患者17例(31个肝脓肿)的治疗情况。结果全部17例患者中,单发脓肿9例,多发脓肿8例,脓肿总数31个。穿刺抽吸16个脓肿,置管引流15个脓肿,成功率100%,引流时间6~30天。手术未出现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全部患者均治愈。1例患者肝脓肿治愈3个月后出现肝内新发脓肿,再次经皮穿刺抽吸后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AIDS合并肝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亦是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治及转归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6例阿米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86.1%)、发热(86.1%)、肝肿大伴触痛(83.3%)和右肋间压痛(58.3%).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升高(61.1%)、血沉增快(88.5%)等.92.6%的患者血阿米巴抗体阳性.超声检查示75%为单个脓肿、75%为右叶肝脓肿.所有患者均者用甲硝唑治疗,其中27例患者还同时进行肝脓肿穿刺引流.经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97.2%.有1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单用药物治疗对于小肝脓肿疗效好,如肝脓肿较大可同时行脓肿穿刺引流.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检查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随着超声造影剂及其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成熟,为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新手段.目的:分析各种不同的肝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检查中的表现,探讨其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SonoVue造影剂对22例不同类型的肝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同时以视频影像同步记录造影剂进入肝内血管、肝实质和肝占位性病变的时间和形态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的肝占位性病变在超声造影检查中显示出不同的动脉相、门静脉相和延迟相的变化.原发性肝癌以造影剂"快进快出"为主要表现;转移性肝癌以延迟相造影剂充盈缺损为主要表现;肝血管瘤以延迟相有显著的造影剂摄取为主要表现;肝脓肿以快速增强持续整个门静脉相和延迟相为主要表现;肝硬化结节则以与肝实质无法区分的同步强化为主要表现.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肝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明显优于普通超声检查,在显示肿瘤数目,尤其是发现微小病灶方面优于增强CT,提高了超声检查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技术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抗感染、控制血糖治疗,同时所有患者经术前超声检查后,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脓腔置管引流术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所有患者的血糖值,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糖值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运用超声造影技术行介入治疗的总体效果。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糖值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体现在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在一次性穿刺成功,对肝脓肿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到95.0%,并发症发生率为3.0%。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脓腔置管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可获得理想效果,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可对患者的肝脓肿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从而提高穿刺抽吸成功率,更好控制血糖波动,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CT临床表现,提高肝脓肿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例肝脓肿病人的CT打描表现,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诊断肝脓肿增强扫描后通过正常肝组织对比有利于早期发现化脓灶。结论对于不典型肝脓肿,如能密切结合病史、临床、化验和其他影像学检查,CT扫描特别是动态CT增强扫描征象对肝脓肿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阿米巴肝脓肿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和内外科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分析 1982年 9月~ 1997年 3月在我院确诊的 36例阿米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和转归情况。 [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 (86 1% )、发热 (86 1% )、肝肿大伴触痛 (83 3% )和右肋间压痛(5 8 3 %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6 1 1% )及血沉增快 (88 5 % )等。 92 6 %的患者血阿米巴抗体阳性。B超声检查 ,单个脓肿及右叶肝脓肿均为 75 %。全部病例均用甲硝唑治疗 ,其中 ,2 7例患者同时行肝脓肿穿刺抽脓。治疗后 ,痊愈 10例 ,显效 2 5例 ,总有效率为 97 2 %。 1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 [结论 ]单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对于小肝脓肿疗效好 ,如肝脓肿较大应同时行肝脓肿穿刺引流  相似文献   

16.
背景类鼻疽伯克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是类鼻疽病(Melioidosis)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感染后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困难,多数伴有多处化脓性病灶,超声造影检查在脓肿的评估中可起重要作用.病例简介本例患者来自海南省,为该病菌流行地区,患有糖尿病,因发热半月就诊,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肝脾内多发分隔囊性占位,团块内分隔较多,呈放射状排列;造影后动脉期周边呈厚环状高增强,分隔可见强化,门脉及实质期呈稍低增强,内可见片状无增强区,通过血培养诊断为类鼻疽伯克尔德菌感染.根据药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结论本文报道了一例经血培养证实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引起肝脾脓肿的病例,其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肝、脾多发分隔囊性占位,动脉期周边厚环状高增强,内部分隔呈高增强,门脉期、实质期呈稍低增强,且其内部分隔呈放射状排列,这一特征符合该病的CT表现“项链征”.此外,超声造影可明确脓肿内坏死范围.超声造影检查可作为类鼻疽病肝、脾脓肿的筛查手段,有助于辅助非流行地区的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并发肝脓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RFA治疗后消融病灶出现肝脓肿患者14例。观察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肝脓肿穿刺液或引流液细菌培养和血培养及患者的治疗和转归等。结果 14例肝脓肿患者均出现发热、寒战,化验感染指标(血WBC、PCT、CRP等)升高,腹部B超、CT或MRI检查显示消融病灶区域出现坏死液化、积气或液气平,肝脓肿穿刺证实肝脓肿,8例脓液培养出细菌。14例肝脓肿均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和脓肿穿刺或置管引流冲洗治愈。结论 RFA术后肝脓肿的及时诊断、有效的抗生素使用和充分引流,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7~1972年,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5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仪器和操作:仪器为ALOKa—256型B超显像仪,普通探头频率3.5MHz。针具为9号带芯穿刺针。病人取仰卧位,根据超声检查确定肝脓肿的位置和液腔大小选择穿刺点,皮肤常规消毒后,以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7~1992年,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5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仪器和操作:仪器为Aloka—256型B超显像仪,普通探头频率3.5MHz。针具为9号带芯穿刺针。病人取仰卧位,根据超声检查确定肝脓肿的位置和液腔大小选择穿刺点,皮肤常规消毒后,以  相似文献   

20.
《肝脏》2017,(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院就诊的269例成年肝脓肿患者分成糖尿病肝脓肿患者和非糖尿病肝脓肿患者两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原学检查,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糖尿病肝脓肿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更容易产生低蛋白血症、低胆固醇血症,脓肿内更易见气体,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率高,右上腹痛率低。结论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临床特征多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可将B超、CRP作为辅助检查,以帮助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