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抗炎1号注射液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对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抗炎1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30例急性湿疹,在观察疗效同时对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及IL-2、sIL-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30例患者中,痊愈6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73.33%。同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NK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中NK细胞有所提高;而治疗后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sLI-2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统计学检验有差异(P<0.05)。结论中药抗炎1号注射液治疗急性湿疹有显著疗效。急性湿疹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中药抗炎1号注射液有改善急性湿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脾养血祛风方对脾虚型湿疹豚鼠血清中Th细胞因子(IFN-γ及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豚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慢性湿疹组、脾虚慢性湿疹空白对照组、脾虚慢性湿疹中药治疗低剂量和高剂量组、脾虚慢性湿疹西药治疗组。中药组以健脾养血祛风方进行治疗,西药组以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检测各组外周血中的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脾虚慢性湿疹豚鼠模型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IFN-γ水平下降、IL-4水平上升,中药治疗高剂量组及西药治疗组能上调血清中IFN-γ水平、下调血清中IL-4水平,但中药治疗高剂量组及西药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养血祛风方对于脾虚湿疹豚鼠模型Th(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养血祛风方对脾虚型湿疹小鼠模型皮损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VCAM-1)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脾虚慢性湿疹模型组、脾虚慢性湿疹西药治疗组、脾虚慢性湿疹中药治疗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中药组以健脾养血祛风方进行治疗,西药组以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耳部病变组织ICAM-1及VCAM-1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耳部病变组织ICAM-1及VCAM-1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给药后,脾虚慢性湿疹中药治疗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小鼠耳部病变组织ICAM-1和VCAM-1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ICAM-1及VCAM-1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养血祛风方能够抑制脾虚型湿疹小鼠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皮损处ICAM-1及V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湿疹的皮肤试验及细胞免疫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湿疹可能的变应原,探讨细胞免疫在本病中的作用。方法:对70例湿疹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其中41例进行了吸入变应原皮内试验,25例进行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测定。结果:斑贴试验阳性反应者60例(85.71%),全部阳性10例(14.28%)。阳性率较高的为重铬酸钾、对苯二胺、硫酸镍等。皮内试验阳性反应32例(78.04%),阴性9例(21.95%),与荨麻疹组的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湿疹病人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结论:湿疹的发生与一些常见的接触、吸入等过敏原有关,可能还与T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 对急性湿疹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gE的变化,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急性湿疹治疗中的效用.方法 治疗组100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方选我院自制的湿疹方口服;对照组100例予抗组胺药物,两组均给予外用药治疗,共治疗2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作血清IgE含量测定.结果 有效率治疗组为85%,对照组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IgE治疗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明显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湿疹效果显著,并有可能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6.
复方酮康唑喷膜对豚鼠湿疹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方酮康唑喷膜对豚鼠湿疹模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健康雌性豚鼠25只,每只背部剃毛4处,应用卵清蛋白(OVA)为抗原,激发豚鼠皮肤变态反应制备湿疹模型。将制备的模型随机分为A,B,C,D和E五组(N=100,n=20)。激发后给药,其中A,B,C组给予含高、中、低浓度地塞米松的复方酮康唑喷膜,D组给予地塞米松止痒霜,E组空白对照。根据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豚鼠皮肤显示湿疹样皮损特点,组织病理呈湿疹样改变。药效学结果显示治疗1周时,A,B,C,D四组红斑、水肿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降低(P<0. 05),而E组无明显变化。复方酮康唑喷膜与地塞米松止痒霜疗效一致,但给药次数明显减少。四组抑制率均在50%左右,B组抑制率最高,表明该组处方比较优化。结论 复方酮康唑喷膜能快速地抑制真皮炎症反应和变态反应性湿疹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甘草酸苷对湿疹患者辅助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注射液100mL。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EASI评分、瘙痒评分、临床疗效、Th细胞、白介素(IL)因子I、gE和嗜酸粒细胞(EOS)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EASI评分、瘙痒评分、Th1、Th2I、L-5I、L-10I、gE和EOS计数都有明显降低,Th1/Th2和IL-2有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甘草酸苷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湿疹患者的Th细胞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对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各期患者服用阿维A胶囊治疗前后血清STCP-1和GM-CSF的水平并进行PASI评分。结果阿维A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后治愈11例(31.43%),有效率为82.85%。银屑病患者在治疗前血清STCP-1和GM-CSF的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同时发现治疗前进行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比静止期高(P(0.01);阿维A治疗后血清STCP-1和GM-CS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患者血清GM-CSF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21,P(0.05),STCP-1水平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r=0.244,P(0.05)。结论阿维A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血清STCP-1和GM-CSF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祛风止痒口服液对皮炎湿疹患者Th_1/Th_2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祛风止痒口服液对皮炎湿疹患者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0例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采用RI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皮炎湿疹患者上清液中IL-4和L-10含量均显著增高,而IFN-γ含量显著减少。治疗组经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后,上清液IL-4和IL-10含量均显著下降,而IFN-γ含量显著增高。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祛风止痒口服液能显著抑制皮炎湿疹患者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纠正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狼疮方3号(LCF-3)对BXSB狼疮小鼠血清白介素6(IL-6)以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探讨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BXSB狼疮模型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合用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IL-6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阳性率.结果 3个给药组均可显著降低IL-6的含量;各给药组对CD3 、CD4 、CD8 T细胞均有提升作用,但中药组对CD4 T细胞的提升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CD8 T细胞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作用(P<0.01).结论中药复方LCF-3与西药泼尼松均对BXSB狼疮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中西药合用组疗效优于中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除湿汤治疗慢性湿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除湿汤对豚鼠慢性湿疹动物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二硝基氯苯(DNCB)涂搽豚鼠耳背侧建立慢性湿疹模型,以除湿汤灌胃,连续15 d后,观察耳片重量,病理变化,测CD4、CD8及IL-2、IL-4水平.结果除湿汤对豚鼠慢性湿疹炎症反应的抑制无显著性差异(P>0.05),能明显升高CD4、IL-2,降低IL-4水平,而CD8变化不明显.除湿汤组病理改变与生理盐水组比有明显变化.结论除湿汤对豚鼠慢性湿疹的疗效可能与其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银屑病豚鼠模型观察电针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证实该法有效性。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造模后观察组、电针治疗组。给予5%普萘洛尔搽剂外涂耳部皮肤,建立豚鼠银屑病模型。其中,电针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空白对照组和造模后观察组均不予任何治疗,观察豚鼠局部皮损及病理变化。结果造模后观察组皮损及组织病理表现符合银屑病组织病理表现,且组织学Baker评分和炎症细胞浸润评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豚鼠银屑病的模型建立成功。而电针治疗组组织学Baker评分和炎症细胞浸润评分与造模后观察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豚鼠各主要脏器未发现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豚鼠银屑病模型造模成功,电针可改善豚鼠耳部银屑病样皮损症状及其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华佗外敷麻药神方加减方对小鼠慢性湿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皮炎-湿疹样模型,以丁酸氢化可的松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华佗外敷麻药神方加减方对小鼠耳肿胀度、炎性细胞数、耳组织病理、胸腺指数、脾指数的影响。结果华佗外敷麻药神方加减方能有效缓解小鼠耳肿胀度,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改善组织病理形态;使小鼠胸腺指数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指数变化不明显。结论华佗外敷麻药神方加减方对小鼠慢性湿疹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片联合中药养血活血止痒方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口服依巴斯汀10mg,1次/d,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养血活血止痒方汤剂(主要由当归、丹参、鸡血藤、白藓皮、荆芥、防风、蝉衣、生地、全虫和陈皮组成),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E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瘙痒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3.33%,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巴斯汀片联合中药养血活血止痒方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明显,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5.
常用治疗急性湿疹的中药抗Ⅳ型超敏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常用治疗急性湿疹的单味中药(防风、甘草、地肤子、薏苡仁、金银花)抗Ⅳ型超敏反应作用,探讨中药作用机理。方法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模型,观察中药对小鼠耳的肿胀度、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结果防风、甘草、地肤子、薏苡仁均可抑制DNCB引起的小鼠耳部超敏反应性肿胀所造成的重量改变(P<0.05)。5种中药均可降低DNCB引起的小鼠耳部肿胀所造成的厚度改变,防风作用较明显。5种中药均可降低DNCB引起的白细胞总数升高,薏苡仁的作用最弱。防风、地肤子、薏苡仁均可使ACD小鼠模型升高的IL-4水平下降,且与DNCB模型组相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甘草、金银花不能使IL-4下降。5味中药均显著提高下降的IFN-γ、sIL-2R的含量,防风、地肤子能明显提高IFN-γ的含量。结论中药抗Ⅳ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机理与抑制白细胞总数、调节细胞因子及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78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每晚8时给予阿托伐他汀1片(20mg)]。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取外周血,测定血浆Hs—CRP和Hcy的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常规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前Hs—CRP及Hcy水平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浆Hs—CRP及Hcy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而常规对照组Hs—CRP和Hcy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浆Hs—CRP和Hcy水平,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