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下行肿瘤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25例分为全身麻醉组(n=13)和椎管内麻醉组(n=12),比较两组患者HSS膝关节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检测术前(T0)、手术结束时(T1)及术后1 d(T2)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水平。结果 全身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T2时点CRP和IL-8的表达均高于T0时点(P<0.05);两组患者术后HSS膝关节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90.2±15.3) 分  vs (91.2±16.3) 分,P=0.88;(25.1±6.2) 分 vs (23.2±5.3) 分,P=0.40;23.1% vs  25.0%,P>0.05]。结论 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下行肿瘤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全身炎性反应、膝关节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RP/Alb)对P-Gemox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12年至2017年收治的83例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Tile软件计算CRP/Alb的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CRP/Alb组(CRP/Alb<0.4,n=64)和高CRP/Alb组(CRP/Alb≥0.4,n=19),采用Cox回归分析CRP/Alb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低CRP/Alb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高CRP/Alb组(77.1% vs 30.7%,χ2=20.954,P<0.001),3年总生存率亦高于高CRP/Alb组(87.4% vs 36.1%,χ2=22.55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P/Alb≥0.4是影响ENKT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HR=4.163,95%CI:1.899~9.128,P<0.001)和总生存期(HR=4.424,95%CI:2.026~9.662,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危ENKTL患者和中高危ENKTL患者中,低CRP/Alb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均高于高CRP/Alb组(P<0.05)。结论 高CRP/Alb的早期ENKTL患者接受P-Gemox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何首乌有效成分对大鼠骨癌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36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为正常空白对照(n=6),B组大鼠注射无菌生理盐水(n=6),C组大鼠左后腿胫骨注射乳腺癌细胞walker256建立骨癌痛模型(n=24)。建立骨癌痛模型的C组SD大鼠按灌胃药物随机分成C1、C2、C3、C4 4组,每组6只。建模成功后14 d、15 d、16 d连续对C1~C4组大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2 mL)、二苯乙烯苷(60 mg/mL,2 mL)、大黄素(60 mg/mL,2 mL)和儿茶素(60 mg/mL,2 mL)。每次灌胃前、灌胃后30 min、灌胃后1.0 h测量大鼠左脚掌的机械痛阈值。结果 癌痛模型喂养第5天起,与A、B两组比较,C组大鼠机械痛阈值降低(P<0.05),骨质明显破坏;A、B两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无明显差异,骨质结构正常。C2组大鼠各时点的机械性痛阈值均较C1组、C3组、C4组明显增加(P<0.05)。与灌胃前比较,C2组大鼠模型灌胃30 min和灌胃后1 h后机械性痛阈值明显升高(P<0.05),但灌胃30 min和灌胃后1 h后的机械性痛阈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何首乌可有效降低大鼠的骨癌痛,其有效单体成分是二苯乙烯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盐霉素(salinomycin,Sal)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筛选ALDH高表达乳腺癌细胞系;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al(1~32 μ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al对细胞凋亡以及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ALDH表达的影响;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Bax、Bcl-2、PARP mRNA和蛋白表达;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下载乳腺癌患者数据集(n=1 218),采用Pearson法分析ALDH与凋亡相关分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al在24 h、48 h、72 h均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均P<0.001);Sal作用MDA-MB-231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2 μmol/L组、4 μmol/L组、8 μmol/L组的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均P<0.05);Bcl-2、PARP、Caspase-3 mRNA表达下降(均P<0.05),Bax mRNA表达升高(均P<0.05);Bcl-2、Caspase-3 蛋白表达下降(均P<0.05),PARP、Bax 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ALDH表达下降(均P<0.05)。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ALDH与抗凋亡分子Bcl-2、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9,P=0.007;r=0.235,P=0.002),与Bax、PARP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6,P<0.001;r=-0.453,P<0.001)。结论 Sal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可能通过下调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ALDH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腔菌群失调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C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4例初治E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鼻拭子培养结果,根据是否存在鼻腔菌群失调将患者分为菌群正常组(n=114)和菌群失调组(n=130),并分析菌群失调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菌群失调组患者共培养出409株优势菌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菌群失调组患者的乳酸脱氢酶升高比例高于菌群正常组(P=0.044),预后评分PINK≥1的中危或高危患者比例亦高于菌群正常组(P=0.003)。治疗结束时,菌群失调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显著低于菌群正常组(45.5% vs 61.4%,P<0.05),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亦低于菌群正常组(48.4% vs 63.9%,P=0.048)。亚组分析显示,早期及PINK低危患者中,菌群失调与否与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有关(P=0.022, 0.011)。结论 鼻腔菌群失调与ENKTCL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针对鼻腔菌群失调的措施可能进一步改善ENKTCL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引导融合虚拟CT导航下射频消融治疗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实时超声引导融合虚拟CT导航下射频消融治疗组(观察组,n=42)和单纯超声引导治疗组(对照组,n=38),比较两组患者的定位率、消融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进展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定位成功率和两次消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复发进展率低于对照组(2.38% vs 21.05%,P=0.01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 vs 5.26%,P=0.602)。结论 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超声引导融合虚拟CT导航下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超声引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umin/globulin ratio,AGR)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喉癌手术治疗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Tile软件计算AGR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AGR组(AGR>1.31,n=98)和低AGR组(AGR≤1.31,n=4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部位分型、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AGR组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5%、82.4%,低AGR组分别为70.1%、56.4%,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39,P<0.001)。单因素Cox回归显示,吸烟、肿瘤部位分型、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AGR与患者总生存期有关(P<0.05);校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显示AGR≤1.31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98,95%CI:1.142~3.856,P=0.017)。结论 低AGR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较差,AGR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53β异构体在rmhTNF联合顺铂干预人胃癌细胞MKN45和SGC7901生长实验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不同浓度rmhTNF单独或联合顺铂作用于人胃癌细胞MKN45和SGC7901,应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抑制率;巢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53β和bcl-2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rmhTNF单独或联合顺铂(4 μg/ml)作用MKN45细胞24 h,联合组抑制率大于单独组,且随rmhTN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GC7901细胞中,联合组抑制率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hTNF单独使用对MKN45细胞中p53β和bcl-2表达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6,P>0.05;F=1.179, P>0.05),而与顺铂联合作用可明显上调p53β和下调bcl-2的表达,并且随rmhTNF浓度的增加,p53β逐渐增加,bcl-2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77,P<0.01;F=169.309, P<0.01)。在SGC7901细胞中未见p53β表达,但bcl-2高表达。rmhTNF和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时bcl-2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0, P>0.05)。p53β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r=-0.897, P<0.01),细胞抑制率与bcl-2的表达呈负相关(r=-0.906, P<0.01)。结论 rmhTNF和顺铂对p53β阳性的胃癌细胞MKN45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且rmhTNF和顺铂联合作用时可表现出协同抗肿瘤作用,其协同抗肿瘤效应可能是通过p53β调节下游分子bcl-2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单次腰方肌阻滞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康复及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手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经彩超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注射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单纯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血清CD4+CD25+ T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和24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D4+CD25+ T细胞含量差值高于对照组(2.0±0.8 vs 1.1±0.6,t=5.248,P<0.001);观察组麻醉后发生恶心呕吐比例(5.9% vs 26.5%)、眩晕比例(2.9% vs 20.6%)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单次腰方肌阻滞可减少胃癌根治术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疼痛满意度,且T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更快,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行胰腺切除术的PDAC患者的临床资料。新辅助化疗后检测SII,依据ROC曲线确定SII最佳临界值(885)分为SII>885组(n=37)和SII≤885组(n=58),采用Cox回归评估SII与PDAC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SII与肿瘤大小、胆道引流、术前CA19-9水平有关(P<0.05)。SII≤885组的3年生存率高于SII>885(43.1% vs 18.9%,P=0.01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肿瘤大小>3 cm(HR=1.367,95%CI:1.227~2.215,P=0.031)、CA19-9>37 IU/mL(HR=1.292,95%CI:1.132~1.931,P=0.011)及SII>885(HR=1.451,95%CI:1.327~2.431,P=0.021)是影响PDA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SII高的PDAC患者预后较差且SII>885提示PDAC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癌灶切除时及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丙泊酚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呼之睁眼时间、拔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以及术后2 h、12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次数亦低于对照组(P<0.001),但镇痛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0% vs 82.0%,χ2=5.005,P=0.0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14.0%,χ2=0.379,P=0.538)。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可有效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全麻用药量,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盐酸曲马多用于肺癌患者开胸术后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肺癌开胸手术后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联合盐酸曲马多组(观察组)40例:术后镇痛给予地佐辛25 mg+盐酸曲马多1 g+托烷司琼10 mg;舒芬太尼联合盐酸曲马多组(对照组)40例:给予舒芬太尼50 μg+盐酸曲马多1 g+托烷司琼10 mg。两组静脉镇痛泵设置为背景剂量2 ml/h,自控给药量1 ml每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两组术后6、12、24、48 h的生命体征、镇痛、镇静评分、按压次数、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6 h时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与实际按压次数之比在6和12 h,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段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盐酸曲马多用于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与舒芬太尼联合盐酸曲马多相同,但是镇静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BIS指导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及TCI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70岁以上老年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和s组,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均采用分步丙泊酚靶控输注方式进行。B组当BIS达到45—55,进行麻醉插管。S组当OAA/S评分小于3分时,给予肌松药而后插管,记录两组麻醉诱导过程中入室后静卧15min(T0),意识消失(T1),气管插管(T2),气管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各观察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IS值,并记录插管时预测的效应室靶控浓度(Ce)、丙泊酚总量。结果:两组SBP、DBP、HR在T1、T2时降低,T3、T4升高。组内比较:SBP、DBP在T2与T0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3、T4与T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B组变化不明显,S组T3、T4与T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T3、T4时SBP、DBP、HR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BIS值45—55作为控制变量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能够降低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的幅度及气管插管后的心血管反应,比临床评估的靶控输注更能精确控制麻醉深度,指导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在妇科丙泊酚喉罩全静脉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对置入喉罩时机和患者意识恢复的预测效果.方法 选择30例按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的行丙白酚静脉麻醉喉罩插管的妇科手术患者,采用Graseby3500-TCI模式,NT监测麻醉深度,用ZEUS麻醉机的自动控制模式控制呼吸,观察患者在入睡、置入喉罩、停药、自主呼吸、睁眼时的NT值(NTI)、NT分级(NTS)、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随访有无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患者插入喉罩时与入睡时相比,NTI(77±23比30±9)(Z=5.561,P=0.001)、Ce[(1.1 ±0.4)μg/ml比(2.2±0.4) μg/ml](Z=6.38,P=0.006)、平均动脉压(MAP)[(92±14) mm Hg(1 mm Hg=0.133 kPa)比(83±14)mm Hg](t=2.490,P=0.016)、心率(HR)[(74±l5)次/min比(65±10)次/min](t=2.688,P=0.00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与停药时相比,NTI(37±7比7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4,P=0.005).患者睁眼时与停药时相比,NTI(37±7比83±13)(Z=6.668,P=0.003)、Ce [(3.1 ±0.4)μg/ml比(1.6±0.2) μg/ml](Z=6.414,P=0.002)、HR[(59±7)次/min比(64±8)次/min](t=-2.825,P=0.00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患者无术中知晓.结论 NT麻醉深度监测仪能有效地指导妇科全静脉麻醉手术中喉罩的置入和拔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CD3+、CD4+、CD8+、CD4+/CD8+细胞和NK细胞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ES)评估认知功能,VAS评分法及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疼痛和镇静状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 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CD8+细胞水平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 和7 d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CD8+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术后1 d(P<0.05),CD8+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后1 d(P<0.05);观察组术后7 d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E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手术麻醉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确诊并收治的6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30例,七氟醚麻醉组30例,比较二者麻醉中的效果差异和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丙泊酚麻醉组与七氟醚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麻醉组麻醉效果优于七氟醚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麻醉组和七氟醚麻醉组对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满意度为93.3%,七氟醚组为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醚均能用于胃肠道间质瘤手术麻醉,但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良性乳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60例良性乳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n=30),分别为依托咪酯组(E组),丙泊酚组(P组),两组均静注咪达唑仑2 mg~3 mg,E组患者静脉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设定的效应室浓度为0.3 μg/mL;P组患者静脉靶控输注异丙酚,设定效应室浓度为3 μg/mL,两组在输注依托咪酯或丙泊酚同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1 ng/m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呼吸抑制、肌震颤及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与P组相比,E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平稳(P<0.05);呼吸抑制情况明显减轻(P<0.05);两组病人肌震颤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E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P组高(P<0.05)。结论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或异丙酚均可安全应用于乳腺良性肿瘤麻醉,依托咪酯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较丙泊酚小,但其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听觉诱发电位指导下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维持与恢复质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A组),通过监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调节丙泊酚输注速率,维持AAI〈30;对照组(B组),根据血压及心率调节丙泊酚输注速率(收缩压或心率上升及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时),每5min增减丙泊酚0.01mg/(kg·min)。诱导时两组均以5ng/ml血浆靶浓度TCI瑞芬太尼开始,术中瑞芬太尼血药靶浓度均维持不变。记录基础值(T1)、插入喉罩时(1、2)、切皮(1、3)、分离深部组织(T4)、术毕(T5)、睁眼(T6)6个时间点的MAP、HR、AAI值及T2~T5时间点的丙泊酚给药速率和均值。记录患者睁眼的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出手术室时间。结果:两组各时间点A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输注丙?白酚速率以及总用量减少(P〈0.05)。在睁眼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方面,B组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24h随访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结论:AAI指导全凭静脉麻醉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可较好的控制麻醉深度,指导合理用药,有助于患者较快地恢复,避免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9例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化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1年、2年生存率及生存期。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9.52%,对照组为37.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部分缓解率为4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32%(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40.28%,高于对照组的16.22%(P<0.05);观察组患者贫血、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但对患者血液系统影响较为明显,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