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24例(继发青光眼组)及眼压正常行硅油取出术患者50例(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房水中IL-2、IL-6、MCP-1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及对术后继发青光眼的预测价值。结果 继发青光眼组患者房水中IL-2、IL-6和MCP-1水平分别为(0.28±0.04)μg·L-1、(18.21±2.17)ng·L-1、(3.96±0.46)μg·L-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0.19±0.03)μg·L-1、(10.49±2.32)ng·L-1、(3.07±0.44)μg·L-1](均为P<0.05);继发青光眼组患者房水中IL-2与IL-6呈正相关(r=0.616,P=0.000);IL-2与MCP-1呈正相关(r=0.594,P=0.000);IL-6与MCP-1呈正相关(r=0.608,P=0.000)。房水中IL-2预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45,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0.0%;房水中IL-6预测术后继发青光眼AUC为0.896,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95.9%;房水中MCP-1预测术后继发青光眼AUC为0.872,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0.0%;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78,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96.0%。结论 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房水中IL-2、IL-6、MCP-1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术后继发青光眼预测价值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对术后筛查青光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 9例 ( 72眼 )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均采用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维持眼内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其中硅油填充眼 2 1眼联合行经瞳孔硅油取出术 ,术后观察术眼视力、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三月 ,72眼中共 6 6眼术后视力提高 ,其中单纯性玻璃体切除术并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 0 3共 2 7眼 ,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 /硅油填充术并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 0 1共 2 5眼 ,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术前眼底疾病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是目前最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硅油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7-11/2011-11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白内障患者102例102眼,距离玻璃体手术时间3~9(平均6.1)mo,采用玻璃体腔灌注,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房注入黏弹剂,行硅油置换,然后人工晶状体植入,环形后囊切开,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等。 结果:术后 4wk,102例102眼中,97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5眼术后视力无改善;后囊破裂2例,无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无脉络膜脱离。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硅油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同时避免二次手术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并比较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的TNF-α的含量,并探讨其在硅油眼继发青光眼中的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切人点.方法 选取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及术后无眼压升高、行硅油取出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单纯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所有病例行手术时抽取未稀释的房水约0.1~0.2 ml,-70℃深低温冰箱冻存备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房水标本中的TNF-α的含量.用SAS V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Ⅰ组14例,房水中TNF-α含量平均(1.0404±0.2449) ng/ml,第Ⅱ组16例,房水中TNF-α含量平均(0.6894±0.3152) ng/ml,第Ⅲ组17例,房水中TNF-α含量平均(0.7099±0.1992) ng/ml.经统计学分析,房水标本中的TNF-α含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65,P=0.0007,P<0.05),第Ⅰ组与第Ⅱ组、第Ⅲ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水标本中TNF-α的含量在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的患眼中明显升高,TNF-α可能是硅油眼继发青光眼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h17、Th1和调节性T细胞相关促炎细胞因子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白内障术 后眼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7月至2018年3月于内蒙古自 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32例JIA患儿(JIA组)和35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先天性白内障组)在白内 障手术前及术后1、7、30、90 d的血清以及手术开始时的房水。采用多组别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 和房水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IL-23、IL-27、IL-17和干扰素-γ(IFN-γ)的蛋白水 平。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用于定量眼内炎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 Spearman相关系数法计算JIA患者血清IL-6、IL-23和IFN-γ水平与房水闪辉值和细胞计数之间的相 关性。结果:JIA组术后1 d血清IL-23 [(612±190)pg/ml]、IL-6 [(305±82)pg/ml]、IFN-γ [(172± 43)pg/ml]、IL-10 [(202±114)pg/ml]、IL-27 [(110±43)pg/ml]和IL-1β [(106±27)pg/ml]均明显升 高,术后90 d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JIA组术前及术后1、7、30、90 d血清IL-1β、IL-6、IL-23、IL- 27、IL-10和IFN-γ均明显高于先天性白内障组。JIA患者血清的IL-6水平(r=0.085,P=0.002)、IFN-γ 水平(r=0.741,P=0.021)、IL-23水平(r=0.622,P=0.028)与房水闪辉值均有相关性,IL-6水平(r=0.729, P=0.006)、IFN-γ水平(r=0.669,P=0.019)与前房细胞数均有相关性,IL-23水平与前房细胞数无明显 相关性(r=0.646,P=0.051)。结论:Th17、Th1和调节性T细胞相关促炎细胞因子IL-6和IFN-γ在JIA 患儿血清中水平的升高可反映患者眼内炎症活动情况,血清IL-23、IL-10、IL-27和IL-1β的变化也可 以用于评估JIA患者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陈曦  谢平  陈雪娟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63-2066
目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75眼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分成三组,A组采取经瞳孔区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IOL植入术,B组采取23G玻璃体切除系统经睫状体扁平部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IOL植入术,C组采取20G玻璃体切除系统经睫状体扁平部切口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IOL植入术。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前术后眼压和最佳矫正视力、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三组术眼术后眼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并发症三组也没有差异;但是A组和B组较C组所需手术时间更短;在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时间上,A组较B组和C组更短。结论:三组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对于术前明确眼底情况恢复良好的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经瞳孔区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IOL植入术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联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11例(11眼)。其中10眼行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和眼内视网膜光凝,另1眼未做巩膜扣带。6眼手术中采用全氟化碳液(重水)-硅油置换,硅油眼内填充;5眼为气体-液体交换,硅油填充。结果 11眼手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随访观察中视网膜复位良好,2眼已取出硅油。但其中1眼取出油后又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并出现新裂孔,又做了硅油填充术。2眼发生继发性青光眼,2眼发生了并发性白内障,其中1眼已做了白内障手术。未发生全氟化碳液(重水)眼内残留或角膜变性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扣带、硅油眼内填充、视网膜激光光凝能有效治疗有巨大裂孔的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的情况变化。方法:选用Dutch Bbelted兔63只,随机分为3组,玻璃体切割联合平衡盐填充(平衡盐组);玻璃体切割联合200mL/LC3F8填充(气体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硅油组)。观察3mo晶状体混浊变化情况及术后不同时间眼压变化情况。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腔内填充200mL/LC3F8气体,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85.7%;填充硅油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19.1%;填充平衡盐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14.3%,各组术后眼压较术前变化稳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气体注入组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最高,术后尽早取出硅油可以降低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手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11只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IOL植入联合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术后BCVA较术前BCVA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4.55%(6/11)提高明显。所有患者均无视网膜脱离再发、IOL移位等特殊并发症发生;余留晶状体前后囊膜均有不同程度混浊,中央部因无囊膜组织而透明。结论 该联合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病例,以及具备相当成熟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02我院收治的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23例23眼临床资料,排除伴有球内异物的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闭合三通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其中6眼(并发外伤性白内障)联合Ⅰ期晶状体摘除+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眼(并发外伤性白内障)联合Ⅰ期晶状体切除+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4眼(硅油填充期间并发白内障)联合Ⅱ期晶状体摘除+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眼(4眼外伤性眼内炎及1眼青光眼滤过泡漏致眼内炎)保留晶状体,1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取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4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保留人工晶状体。

结果:随访6~24mo,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患者23例23眼眼内炎均得到有效控制,21眼(91%)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有2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30mmHg,1眼行硅油取出术后眼压恢复正常,另1眼取硅油术后眼压仍高,需应用降眼压药物控制。

结论: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及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眼内炎,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1 3例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213只眼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1、3个月时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其中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78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135只眼;硅油填充34只眼,C3F8填充53只眼,无眼内填充物者126只眼。 结果 单纯玻璃体切割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后囊完整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均>0.05);无后囊且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组手术后较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且晶状体后囊不完整者,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01-103)  相似文献   

12.
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眼内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临床特点及特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5-01/2008-06视网膜脱离硅油注入术后并发白内障病例共47例47眼。硅油注入术后6~35(平均16.2)mo。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经过随访,视力提高41眼(87%);视力达到视网膜脱离术后白内障发生前的最佳视力的有32眼(68%)。最高矫正视力0.4;脱盲率为62%。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提高硅油注入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房水病毒载量和细胞因子检测在急性视网膜坏死(ARN)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地坛医院眼科就诊ARN患者10例(13只眼)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8例(10只眼),女性2例(3只眼);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35.1±10.2)岁。采集所有患者的房水,明确病毒种类。将患者治疗前房水中病毒载量高于105拷贝/ml定义为高载量组,低于者定义为低载量组。对所有患者均行静脉和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对视网膜脱离者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或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检查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前节及眼底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每次随访时房水的病毒载量;采用流式细胞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和随访时房水白细胞介素(IL)-6及IL-8的含量。房水病毒载量的下降速度以log(病毒载量)拷贝/ml表示。最佳矫正视力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注射次数、房水病毒载量、IL-6及IL-8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 结果ARN患者10例(13只眼)均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导致,治疗后视网膜病变均得到有效控制,玻璃体腔注射次数为2~9次,平均中位数和四分位数6(5,9)次。继发视网膜脱离者4例(5只眼),占38.46%(5/13)。其中,行玻璃体切除术者3例(3只眼),占60.00%(3/5);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1例(2只眼),占40.00%(2/5)。患者治疗前房水VZV平均载量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为2.69×105(4.27×104,9.26×107)拷贝/ml;治疗2周后病毒载量开始下降,logVZV平均每周下降(0.67±0.30)拷贝/ml;治疗6周后升高者3例(5只眼),占38.46%(5/13)。患者治疗前房水IL-6和IL-8平均含量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2993.3(1655.9,18751.3)pg/ml和253.6(195.8,1682.2)pg/ml;治疗2周后分别为398.1(251.2,2511.8)pg/ml和63.1(15.8,125.9)pg/m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患者的病程分别为(14.00±4.47)d和(11.33±8.26)d,前者时间长于后者19.07%。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患者平均注射次数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7(6,9)和6.5(4,9)。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患者终末最佳矫正视力≥0.1者分别为2例(2只眼)和4例(4只眼),分别占15.38%(2/13)和30.77%(4/13);<0.1者分别为4例(5只眼)和2例(2只眼),分别占38.46%(5/13)和15.38%(2/13)。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继发视网膜脱离者分别为4例(4只眼)和1例(1只眼),分别占30.77%(4/13)和7.69%(1/13)。 结论ARN患眼房水的病毒载量在治疗后,经历平台期和对数下降期,并最终低至可检测阈值以下。房水IL-6和及IL-8含量可以评估眼内炎的严重程度。房水检测可以明确病毒种类,监测炎症反应和治疗效果,对于ARN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及单纯老年性白内障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49例患者(49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27例(27只眼),平均年龄(64.4±9.7)岁。依据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其中,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14例(14只眼)为实验1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5例(35只眼)为实验2组。所有患者白内障术中收集房水。采用细胞因子微球技术检测患者血清及房水中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B(VEGF-B)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浓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两组房水中各细胞因子浓度与晶状体皮质混浊、核性混浊及后囊下混浊的相关性。 结果实验1组和2组患者房水中IL-8、IL-10、VEGF、BFGF、VCAM-1、PLGF、VEGF-B浓度分别为(31.69±27)pg/ml、(5.2±0.41)pg/ml、(47.27±20.58)pg/ml、(17.28±4.11)pg/ml、(416.5±310.66)pg/ml、(17.85±6.70)pg/ml、(65.54±26.89)pg/ml、(12.38±6.52)pg/ml、(3.7±2.13)pg/ml、(36.54±14.97)pg/ml、(17.43±4.33)pg/ml、(331.39±205.80)pg/ml、(22.21±17.47)pg/ml及(74.36±26.75)pg/ml。实验1组房水中VCAM-1浓度与晶状体核性混浊呈负相关(r=-0.61,P<0.05)。实验1组和2组患者血清中各细胞因子与晶状体核性混浊无相关性(r=-0.03,-0.10,0.26,0.04,-0.32,-0.19;P均>0.05)、(r=-0.15,0.13,-0.15,-0.11,0.11,-0.18;P均>0.05)、(r=0.21,0.53,0.20,0.13,-0.12,0.16;P均>0.05)、(r=-0.06,0.03,-0.01,-0.20,0.09,0.20;P均>0.05)、(r=0.39,0.02,-0.11,-0.20,-0.13,0.03;P均>0.05)及(r=0.13,0.09,0.32,0.25,0.11,-0.10;P均>0.05)。 结论两组房水中细胞因子与白内障之间规律不同。糖尿病患者房水中VCAM-1的浓度与晶状体的核性混浊呈负相关,VCAM-1可能是核性白内障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白内障手术方式对兔眼房水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影响。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均分3组,I组空白对照组;II组超声乳化摘除术组;Ⅲ组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7、14、28 d对术眼进行临床检查,并抽取房水于-30℃中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术后兔房水中的TNF-、IL-1β和IL-6含量进行测定。结果Ⅲ组后囊混浊程度较II组轻;兔房水TNF-α、IL-1β和IL-6含量于术后3、7、14 d和28 d明显升高,术后7~14 d达最高值;Ⅲ组房水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较II组的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优于单纯的超声乳化摘除术,在一定程度阻止后发障的发生。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后的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较单纯的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低,TNF-α、IL-1β和IL-6可能参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cataract surgery in eyes after silicone oil removal and comparison of surgical technics. MATERIAL AND METHODS: Eighty-four eyes of 80 patients underwent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IOL implantation after vitrectomy with silicone oil, after its removal. In 50 eyes of group A cataract surgery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ECCE procedure, in 20 eyes of group B-phacoemulsification was done and in 14 eyes of group C cataract surgery was performed simultaneously with silicone oil removal. Ten eyes of the control group K underwent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out IOL implantation. The follow-up was 15.5 +/- 11.2 months. RESULTS: Visual acuity of 6/60 or better was achieved in 65% of ey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visual acuity was observed after cataract surgery,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after vitrectomy in the study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st frequent complication was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which occurred in 47 eyes (54.6%). CONCLUSIONS: Cataract surgery and IOL implantation in eyes after vitrectomy with silicone oil is safe and achieved visual acuity is similar or better, than before cataract formation. The usefulness of combined cataract surgery and silicone oil removal requires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在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7-12于我院就诊因PDR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233例237眼)的临床资料,分为NVG组和非NVG组,分析患者术后发生NVG的相关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中,未发生NVG组217眼。发生NVG者共20例20眼,12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其中6眼晶状体后囊膜缺失或不完整; 14眼合并有高血压; 16眼合并有高血脂症; 6眼再次行PPV术; 2眼为硅油填充眼或者已行硅油移除眼。玻璃体切除术中联合白内障手术合并晶状体后囊膜不完整与PDR手术后发生 NVG有相关性; 玻璃体腔硅油填充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发生NVG起到抑制作用。高血压、高血脂、再次PPV术与PDR术后发生 NVG无相关性。

结论:正确把握晶状体手术时机、恰当选择玻璃体腔填充物对预防PDR术后发生 NVG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Ⅰ/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5-03/2017-04于我院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7例76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Ⅰ期玻璃体切割+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硅油填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硅油取出术)和B组(Ⅰ期玻璃体切割+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硅油填充,Ⅱ期硅油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眼压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3mo,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无差异(P>0.05)。术前和术后3mo,两组患者眼压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玻璃体出血(3% vs 5%)、脉络膜出血(0% vs 2%)、视网膜脱落(6% vs 2%)、视网膜裂孔(6% vs 10%)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Ⅰ/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