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乐峰 《中原医刊》2011,(24):79-80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黛力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方法对50例患者行常规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6例,治疗组口服黛力新及养血清脑颗粒,15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5d患者眩晕、头晕等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用药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黛力新应用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的66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1).两组治疗前后TCD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5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2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40mg静滴,观察组在给予尼莫地平同时口服养血清脑颗粒3次/d,1包/次;上述两组给药14d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上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该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中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加用西比灵治疗,治疗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2%,优于对照组的65.0%。[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椎-基底动脉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胞二磷胆碱0.75g,葛根素注射液400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两组均连用14d。结果:治疗组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P〈0.05),收缩期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1)。结论:葛根素联合胞二磷胆碱可有效控制椎-基底动脉性眩晕的急性发作,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和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杏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杏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川芎嗪注射液,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痰瘀交阻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清ET-1、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4例痰瘀交阻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疗效,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血清ET-1、CGRP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LVA、RVA、B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ET-1明显低于对照组,CGR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够显著减轻痰瘀交阻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调节机体ET-1、CGRP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自似清脑抑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中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基础上分别加用奥立保克(对照组19例)及清脑抑眩汤(治疗组20例)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复发率、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清脑抑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黏度可能是其治疗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6例VBI性眩晕患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通过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利多卡因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32例)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血流速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71.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CD血流速检测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增加(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丹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冻干),对照组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疗程均为15天,治疗前和治疗后做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组眩晕、呕吐、行走不稳等临床症状好转、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及血液黏度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总有效率达94.3%,对照组为8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府逐淤汤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口服血府逐淤汤和静脉滴注川芎嗪120 mg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川芎嗪120 mg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疗效、TCD、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府逐淤汤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分析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为本次的研究调查对象,分为血塞通组和丹参川芎嗪组,各75例.血塞通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丹参川芎嗪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1周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 丹参川芎嗪组的总有效率为88.00%;血塞组组为61.33%;丹参川芎嗪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血塞通组;并且丹参川芎嗪组在完全缓解和显效的患者中药效时间明显优于血塞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指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川芎嗪组和复方丹参组,分别静脉点滴,1次/天,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丹参川芎嗪组总有效率为95.6%,复方丹参组为7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而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疗效满意,而且安全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舒血宁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以20 mL舒血宁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88%,对照组73.33%,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变化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对照组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两组患者均每日1次,疗程为2周.结果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予长春西汀注射液20mg,/d,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20ml/d,分别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长春西汀对VBI的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中枢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中枢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长春西汀30 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温开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0%,治疗组的平均秩次为大于对照组的平均秩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治疗后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春西汀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丹参冻干粉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6 例用丹参冻干粉治疗;对照组 32 例采用血栓通(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甙)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80.5%与96.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6.25 %与90.63%,治疗组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 结论丹参冻干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c arterial ischemia,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VBI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