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虽早已展开,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如流于形式、合作层次较低、合作范围有限、合作进程缓慢等问题。基于此,须加快推进思想观念、规划、项目、人力资源、信息、校企文化、政策等"七个对接"进程,以着力深化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职业学校与企业工业文化的对接是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要坚持以促进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并采取如下实践途径:以学生为本,通过校企合作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设置工业文化基础课加强价值观教育,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渗透工业文化,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接受工业文化;以育人为本,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工业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各供活动。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来源于企业,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高校需要就业安置,企业急需专门人才,学生更需要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的竞争力。通过成功的校企合作例子,探讨合理的办学模式。利用政府导向作用,通过利益驱动,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会迎来更加美好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来临,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一方面是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优秀毕业生,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现象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目前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应用能力与企业现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差距。以黑龙江工业学院为例,介绍了学校与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双河煤矿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解决了大学生培养只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和科学性,缺少现场应用性解决问题的培养,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探索出了一条独特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5.
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方式,实施订单培养,使学生、学校、企业多方共赢,随着产业结构优化的不断升级,订单培养的内涵建设上也要不断提升。从订单培养内涵建设需要的角度,分析了五个对接的实现,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外在体现是高技能,其内核则是文化的传承,如何使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办学中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的对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多年办学实践提供了恰切的案例.在“大树型”文化育人目标的引领下,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进行了与行业企业文化的对接实验,主要采取了四种对接方式:渗透式、嵌入式、全息式、全真式,使校企文化对接实现了由浅入深,做到渐进式逐步渗透,柔性温和式无缝对接,最终达到育人目的,培养出高质量的工程类人才.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是其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为适应新时期行业需求,职业院校应慎重选择相关企业,积极寻求与其开展企业文化对接的合作,共同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以更好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操作脱节的缺陷,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强化办学特色,实现"五个对接"。文章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指出做好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最重要工作———课程建设改革,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全面推动"五个对接"。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就是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实践,强化技能训练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校企人才对接".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是中国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创新的根本方向。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实践表明,校企结合制度化建设,需要顶层设计,即在国家层面提供政策机制保障。即将出台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提出,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  相似文献   

11.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要促进产业发展,必须加强与本地产业、行业、企业的合作,为其提供优质的专业人才,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要保障校企合作的深度,需要保障制度、约束制度。激励制度等方面的对接制度,并提高对接制度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2.
"引企入校"是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办好汽车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引进4S店入驻校园,校企共同开发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教师业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了校企双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但是在校企对接过程中也还存在4S店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员工担任"教师"角色的意识欠缺、学生实习管理有漏洞等问题,在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内涵提升的迫切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实现高职教育与产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增强学生产业文化素养,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应在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更新、学校文化及毕业生就业共六个方面与企业对接。  相似文献   

15.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溯源文化,文是根本,化是关键,化代表行动和实践,化代表创造和承担。因此,文化育人,缘于根本,重在行动。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实践视角下的校企文化对接路径创新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校企文化对接的理论梳理与现状反思,指出校企文化对接需要突破的问题是两种文化对接的理论视角创新和路径选择优化,进而从企业实践视角出发,尝试性提出了校企文化对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实践,总结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四个对接"的成功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要把工业园区推向“质量型”的快车道,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的本地化配置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双重需求主体特征,成功实现职业教育与园区经济的人才对接,是实现园区产业结构优化最为现实有力的途径.是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院校应根据工业园区的产业特点,切实提高社会化水平。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与园区经济交构与融合的“双螺旋”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雷敏 《广西教育》2014,(26):8-9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中职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和特点,提出构建具有较强针对性、为订单培养模式服务的"文化套餐",实现中职校企文化对接。  相似文献   

20.
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对接”是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的有效手段,也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境界。怎样使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做好校企合作文化对接文章,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