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河下游泥沙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针对黄河下游来沙特性和河道冲淤演变的特点,建立了复式断面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洪水演进,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特性,断面上的冲淤分布,悬沙和床沙级配的变化调整及其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黄河下游1974-1988年实测水沙系列验证计算表明,模型在冲淤总量,沿程分布等方面均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小浪底水库对黄河游河道冲淤影响的计算结果与有关献的结论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特性和河道冲淤演变的特点,建立了复式断面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洪水演进,不同粒径的泥沙的冲淤特性,断面上的冲淤分布,悬沙和床沙级配的变化调整及其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断面形态调整的计算模式,较好地反映了黄河下游河道比较复杂的河床条件的冲淤规律,黄河下游花园口-利津1974-1987年实测水沙系列验证计算表明,在冲淤总量,沿程分布及其过程等方面,均与断面法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河道水文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水文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规律的认识,结合水动力学理论,进一步建立了流量演进、河道输沙能力、主槽糙率调整、分组沙冲淤和复式断面形态调整等复杂问题的计算方法,开发研制了黄河下游河道水文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经大量的实测资料验证,模型可以适应不同的水沙条件和河道边界条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氏水库调度运用等生产研究提供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河道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以往黄河河道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成果,再以水流运动方程及经过作者修正的泥沙运动方程为基础,同时引入与实测资料相符合的水流挟沙力、动床阻力、泥沙级配等计算公式作为补充方程,构造出黄河下游河道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然后,采用1986年11月-1996年10月这10年长系列实测资料,开展了验证计算。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计算黄河下游河道一般洪水引起的河床冲淤变形,还能成功地模拟出大沙年下游处于强烈淤积时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多沙的特点给分滞洪工程的调度运用带来了很大困难。分洪闸门前后的流态复,杂,泥沙中淤变化幅度较大,具有典型的二维流动特征。闸前流态受大河流势的影响,又与分洪闸的操作方式及闸前围堰,周转地势有关,涉及因素多,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是制定上游防洪规划措施的一项重要依据,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数学模型是研究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的重要手段。利用多个泥沙数学模型对不同水沙系列以及小浪底水库不同运用方式条件下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预测了2020年以前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持续淤积原因地质历史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师长兴 《人民黄河》1997,19(2):57-60
本文依据全新世以来影响黄河下游纵剖面发育的河口延伸、构造运动和来水来沙因素的变化事实,分析认为黄河下游持续淤积是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华北平原不断的地壳下沉及河口延伸,在过去的来水来沙条件下塑的黄河下游地势面不能适应现代恶劣的来水来沙条件而产生的淤积。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输沙水量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节水减淤的高含沙水流输沙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是河道输沙能力不足,目前着眼于发掘河道输沙能力的各种“调水调沙”减淤措施,包括通过河道输送高含沙水流入海的设想,排1t泥沙用水量为40 ̄100m^3,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减淤效果并不明显。本提出通过明渠高含沙水流将大量泥沙在进入下游河道之前自水库输送到两岸洼地及低滩,既可使下游减淤,又能使水沙得到充分利用。中分析了高含沙输沙明渠的不淤流速、水力坡降、断面尺寸等设计计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河道平衡输沙的沙量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黄河未来可能的水资源条件,以及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多目标对水量年内过程分布需求,根据黄河下游水沙资料、河道冲淤资料,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公式计算、数学模型模拟等多种方法研究了有利于黄河下游河流生态良性维持的平衡输沙的沙量阈值。未来进入黄河下游的年来水量为250亿m3左右,实测资料分析和公式计算表明,未来较小的平衡输沙阈值为2.0~2.2亿t。数学模型计算在小浪底水库等现有工程联合调控作用下黄河下游平衡输沙的临界沙量为2.5亿t。中游古贤水库建成后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汛期的输沙效率,平衡输沙的沙量阈值可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对黄河下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黄河泥沙处置措施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渠道不同粒径组泥沙的输移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以灌区实测水沙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悬沙垂线分布,提出泥沙输送的条件,进一步分析不同粒径组泥沙的输移特性及对渠道泥沙淤积的影响。指出粗沙是造成泥沙淤积的关键.阐述不同粒径组泥沙都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但其变化规律有所差异。通过比较多十挟沙能力公式.最后给出适应簸箕李灌区挟沙能力的具体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河口水沙运动的二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针对黄河河口河道水沙潮波的特点,从水流连续方程、运动方程,泥沙运动方程出发,补充了潮流挟沙能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黄河河道河口二维数学模型。以1982年实测资料,从潮位过程、流速大小和方向及海底冲淤变形等方面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典型水沙条件下黄河河口泥沙运动规律的模拟研究。其结果揭示了黄河河口清水沟所处海域的潮流潮汐特性和泥沙输移规律。这些成果与实测资料以及卫星遥感分析结果一致,进一步表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小开河灌区渠道的输水输沙特性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小开河灌区运行10 a来的资料,总结灌区引水引沙条件和渠道断面特性,研究干渠不同渠段的引水分布特征和泥沙长距离输送、淤积特性。根据断面实测流量资料,给出输沙渠不同渠段的河宽、水深、流速、水力半径等水力参数与流量关系的水力几何形态指标,进而得出小开河灌区不同渠段的水流挟沙力与流量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设计流量下小开河灌区输沙渠沿程输沙能力变化不大,输沙渠中段由于渠道宽度较大,相同流量条件下的输沙能力较上、下段偏小约2 kg/m3。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输沙量的沿程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1950-2002年实测输沙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和排沙比变化特点,参照能够反映黄河特点的考虑上站含沙量的输沙率公式,建立了黄河下游逐河段的输沙量和排沙比计算公式。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输沙量和排沙比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精度,可以作为分析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泥沙输移规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复式断面渠道的输水输沙特性,比较了梯形断面与复式断面的输水输沙能力,典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复式断面形态具有小水过小断面、大水过大断面的特点:小流量引水时复式断面水流归槽,提高了水流挟沙力,能够减轻渠道泥沙淤积;同时也能够满足大流量的要求。结合黄河下游灌区实际情况,对于长期引水流量达不到设计流量的灌区,考虑采用复式断面。  相似文献   

16.
引黄渠系一般比较复杂.渠系的泥沙淤积详细模拟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建立引黄灌区渠网泥沙数学模型,对引黄渠系的泥沙淤积问题进行了模拟研究.渠系分水分沙与泥沙淤积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符合良好。利用该模型就引水流量和引水含沙量对渠系泥沙淤积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相关曲线,增加了对渠系泥沙淤积影响因素的认识。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可以作为研究引黄渠道的泥沙淤积规律的有效手段,可以应用于沉沙措施、调度运行方式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泥沙问题是制约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渠的规划设计阶段和日常的运行管理中都需要掌握渠道的泥沙冲淤情况。本文根据一维水流非均匀沙运动方程,结合灌区灌溉特点和测量资料情况作了概化处理,建立了适合于灌区的非均匀沙冲淤计算的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渠系沿程的分水分沙和冲淤交换,将断面流量按渠段划分并计算,悬移质泥沙按粒径分组计算,根据分组水流挟沙力和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公式计算泥沙含沙量。模型采用山东簸箕李灌区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表明模型可用于预测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非均匀沙在渠道内的运动淤积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地下滴灌条件下水热运移数学模型与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土壤水、热运动基本方程,结合地下滴灌水分运动特点,建立了地下滴灌水热运移数学模型。利用HYDRUS-2D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用田间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模拟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地下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运移变化动态的模拟效果较好,该水热运移数学模型可以用来监测和调控作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热环境条件。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结果对比表明,上层土壤的水分和温度的模拟值较下层土壤值差异较明显,且数值波动大,主要原因是上层土壤易受到土壤蒸发和大气温度剧烈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冲积河流系统中,水流在不规则床面上产生的漩涡对泥沙悬浮效率影响很大.基于漩涡流的运动特征及床面形态控制数m,本文研究了水流阻力与床面形态运动之间的关系.同时,在Bagnold泥沙悬浮效率(η_(sl))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床沙质输沙能力公式,对其中的η_(sl)C_*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的η_(sl)C_*与1/m的关系,能够反映床面形态由低能态到高能态区的发展过程.研究提出的输沙公式,经黄河下游调水调沙试验等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特别是相对平衡条件下的实测值吻合较好.在输沙能力公式研究中引入反映床面形态控制参数是一种新的尝试,该方法在研究中显示出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