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极破碎软岩巷道失稳机理与动态迭加耦合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赵庄矿极破碎软岩巷道长期矿压监测、围岩力学参数测试与矿物成分分析及松动圈测试等成果,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特点,揭示了极破碎软岩巷道变形失稳机理;针对该矿极破碎软岩巷道提出了由预留变形量、锚网索喷耦合支护、二次锚注加固组成的动态迭加耦合支护技术方案,并通过相似模型试验和井下工程实践对该技术方案的支护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通过预留变形量释放围岩中的变形能和高应力,顶板高预应力锚索、帮部高预应力锚杆和低预应力锚索实现“控顶卸压”,低压浅孔充填和高压深孔渗透注浆相结合形成积极有效的锚注支护结构和多层组合拱(梁)结构,底角和底板锚注有效控制巷道底鼓,从而实现对极破碎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大松动圈破碎围岩二次注浆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解决赵庄煤矿高地应力条件下松软破碎围岩巷道持续变形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试验模拟和现场观测的手段对二次注浆加固进行研究,基于松动圈理论,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深浅孔原位复注浆技术及锚注加固技术,在西翼南回风巷原有的锚网索支护基础上进行了全断面二次注浆加固试验。采用数值模拟以及巷道变形量观测的方法对支护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二次注浆加固提高了围岩的整体强度,塑性区大幅减小,形成了复合承载结构,实现了锚固体与破碎围岩共同承载和自承载,可有效解决破碎围岩的持续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小忠 《现代矿业》2018,34(11):215-218
基于现场调研与巷道围岩松动圈探测,分析了和睦山铁矿-300 m水平穿脉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确定了巷道围岩松动破碎范围较大为2.0~2.5 m;为保证软弱破碎围岩巷道快速施工,提出了“扩刷成型+锚网喷支护+深浅孔耦合注浆加固”相结合的巷道再造技术。现场监测结果表明,-300 m水平穿脉巷围岩变形量平均值仅为7.6~16.7 mm,表明再造技术保证了软弱破坏围岩巷道的掘进效率与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顶板破碎围岩巷道成型难,容易出现顶板镂空、离层及下沉等问题,对运输巷进行钻孔窥视,实测基本顶全破碎,顶板松动圈范围约5.0m;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为巷道围岩强度低、顶板破碎岩体范围大及不合理巷道支护参数;为改善巷道围岩结构,拟采用"锚护喷注"一体化支护技术,即超前注浆、巷道喷浆、加长锚索和滞后注浆相结合的围岩加固技术;通过数值模拟进行支护校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支护方案,其巷道塑性区范围和变形量都显著减小,"锚护喷注"为一体的巷道围岩加固技术具有可行性;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顶板和两帮的变形量及顶板离层量均较小,顶板破碎岩体得到了有效加固,围岩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深部软岩巷道变形的破坏特点及原因,提出了支护方案和对策,针对大松动圈不稳定围岩的535轨道运输石门,在考虑巷道足够的变形余量,一次支护采用锚网梁支护和全断面高强预应力锚索支护的基础上,选用合适时间进行二次注浆加固,成功地解决了深部软岩巷道支护难题,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深孔高强锚注加固技术在深井巷道修复中所发挥的作用,基于淮南潘一矿东区11-2采区轨道上山实际地质条件,辅助电子窥镜观测技术对该区域支护失效及围岩破坏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深孔高强注浆锚索进行巷道修复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多点位移计、电子窥镜等观测手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深孔高强锚注加固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充填破碎围岩;采用锚注支护后,巷道顶板及两肩窝变形量最大约为1~2mm,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深孔高强锚注加固技术对松动范围和松动程度都比较大的应力集中区巷道围岩具有良好的加固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战标  李建建  赵万里 《中州煤炭》2020,(2):156-160,167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本身强度低,自承能力差,具有易风化、遇水膨胀等特性,且应力水平高、来压快,导致巷道开挖后极易松动破碎,变形严重且持续时间长,难以实现巷道长期稳定。高强锚注支护技术采用高强锚注支护材料、高强抗缩性注浆材料、高压注浆模式对大范围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提高初期支护强度,采用最优化注浆参数和工艺实现浆液的全扩散和强固结,强化支护体系与围岩力学联系,在巷道周围形成不同深度和厚度的组合加固拱结构,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有效控制塑性区的发展和变形,保证了巷道长期稳定性。现场工程试验表明,采用高强锚注支护巷道围岩变形较小,帮部和顶部稳定性较好,对确保矿山的安全高效回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智超 《煤》2023,(12):58-60
31103运输巷在顶板破碎、松动破坏范围大、围岩承载能力差以及围岩支护参数不合理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呈现顶板离层量大、支护困难以及围岩变形严重等问题。结合31103运输巷现场条件,提出采用锚网索+注浆+喷浆方式支护,综合使用超前注浆、围岩喷浆、长锚索以及滞后注浆方式实现破碎顶板巷道围岩加固、支护。现场应用后,运输巷顶底板、巷帮变形量分别控制在89 mm、148 mm以内,围岩变形量较小,可满足巷道掘进及后续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深井煤矿软岩巷道支护变形破坏与支护结构失效问题,基于理论分析、试验模拟与围岩松动圈测试等技术手段,提出"锚网喷初次支护、预应力锚索二次支护、二次注浆、底板锚注"分步联合修复技术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分步联合修复技术方案的合理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支护强度的提高,围岩的整体强度有所提高,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塑性区的损伤扩展和围岩大变形。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破碎软岩巷道支护难题,以辛置煤矿布置在泥岩中的310轨道巷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调研、围岩松动圈探测以及围岩力学参数测试等方法,揭示了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锚网索喷注"联合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表明,新支护方案实现了对破碎软岩巷道变形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岳振  王猛 《煤炭科技》2023,(4):176-181
针对黑龙煤业12采区软岩巷道围岩破碎量大、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采用现场调研方法,测试了总回风巷顶板裂隙演化与变形破坏规律,揭示了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失稳机理,提出以注浆锚索加固为主的破碎围岩巷道修复技术,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合理确定了巷道支护参数。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加固后试验巷道围岩大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为类似条件巷道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某深部矿井典型极软岩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特点长期现场观测结果分析和室内岩石成分及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分析并揭示了该矿井典型巷道围岩变形失稳机理。结合现场松动圈测试结果,针对该深部矿井典型极软岩巷道提出了初期采用主动柔性支护对破碎围岩力学性能“固”、中期预留变形量对高应力“卸”、后期采用全断面高强度和高刚度支护对其流变变形强“抗”的刚柔耦合动态加固技术。通过在该矿区集中胶带巷进行工业性试验,验证了该加固技术对深部极软岩巷道大变形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沟煤矿15123工作面回风巷受断层影响,围岩变形严重,拟采用注浆锚索、高强锚注支护技术应对;注浆锚索、注浆加固后,大大改善围岩控制效果;现场监测表明,可有效控制断层破碎带区域围岩变形,巷道的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从而确保了回风巷的通畅与安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破碎顶板巷道顶板围岩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高,巷道更易于变形等问题,采取"锚网索+深浅孔注浆"联合支护法控制破碎顶板巷道。81011工作面回风巷支护试验表明,"锚网索+深浅孔注浆"可在提高围岩整体强度的基础上对围岩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大断面软岩巷道采用外锚内注技术,即利用锚杆兼作注浆管,在围岩深处注浆加固形成能承受较大压力的注浆加固圈,为锚杆提供可靠的锚固基础,提高锚杆对松软破碎岩石的锚固作用,形成锚杆加固圈,再铺网喷砼,形成网架喷加固圈,在三重加固的作用下,稳定围岩,防止巷道变形;介绍外锚内注式锚杆结构、锚注孔布置、技术参数与工艺流程;经超声波检测,松散破碎岩体得到充填黏结,巷道未见浆皮开裂、底鼓。  相似文献   

16.
《煤炭技术》2017,(2):12-14
针对深部地层力学环境条件下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难题,总结分析了深部巷道围岩控制的4种技术途径,提出了深井巷道高强全锚注支护控制理念,通过高强中空注浆锚杆、高强中空注浆锚索对围岩进行大范围高压注浆,实现围岩承载结构的延扩及自承能力的提升。试验表明:高强锚注支护能够充填围岩宏观裂隙、挤压楔固密实围岩孔裂隙,改善围岩力学性能,有效控制了离层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值模拟软件UDEC建立了离散元模型,对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采用锚喷支护和锚注加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锚注加固通过注浆将破碎围岩胶结成整体,改善了围岩的结构及其力学机制,提高了围岩的强度.通过对支护效果的现场监测,验证了锚注加固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是解决高应力破碎软岩支护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煤炭科技》2021,42(3)
针对木瓜煤矿9.5 m大跨度切巷顶板破碎软岩的支护问题,提出切巷分阶段施工和围岩超前预注浆加固技术,现场采用水泥—水玻璃注浆和顶板全锚索支护方案。现场钻孔窥视和锚索抗拉力试验表明注浆加固效果良好,硬化后的水泥石能够充填岩层裂隙和空洞,锚索锚固后能够达到设计承载载荷。巷道变形监测表明,二次扩刷后,巷道顶底板累计变形量小于75 mm,实现了切巷的安全施工,即注浆加固及支护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9.
龙口海域软岩巷道锚注支护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龙口海域软岩巷道支护困难的问题,探讨了锚注支护技术在海域软岩巷道中的应用.为了研究注浆加固效果,首先进行了室内岩石注浆加固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岩体强度比未注浆情况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后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海域软岩巷道锚注支护前后围岩变形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锚注支护能有效控制海域巷道的变形,并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了巷道的变形规律;最后进行了现场支护试验,并对锚注支护后的巷道围岩变形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锚注支护能显著提高围岩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有效控制海域软岩巷道的损伤变形.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三软"岩层巷道条件,利用注浆加固顶板的技术来支护破碎巷道的顶板,提高软岩巷道的围岩强度。通过实践证明,锚注联合加固施工技术在软岩巷道支护可减小巷修量,提高巷道稳定性,保证了安全,实现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