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的功能,运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对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进行研究,得出了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背景研究、永久避难硐室系统组成、永久避难硐室系统量化、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评价以及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协调研究等,并对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内容提出了设计要点,为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运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对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进行研究,得出了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建设的内容,并对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内容提出了设计要点,为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避难硐室与可移动式救生舱在煤炭行业已大范围推广与使用,而金属矿山与煤矿在开采方式和事故类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以广西大厂铜坑锌多金属矿避难硐室设计为范例,计算硐室避难区和缓冲区尺寸、供氧量和基本通风量,设计防火系统、气密缓冲系统、供氧系统等8个系统以及采用带天井式避难硐室,进而总结金属矿山与煤矿在避难硐室选址原则、结构和功能设计等方面的差异,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设计避难硐室尺寸和配备内部设备,可以使避难硐室在应急救援方面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积极推进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建设和应用,以某矿避难硐室的成功设计和应用为例,阐述了避难硐室的设计原则、硐室尺寸及支护方式、硐室系统组成及功能,对其他类似条件的矿井建设避难硐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孙青珠  刘和荣  王小兰 《煤》2014,(3):33-35,46
根据魏家地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采区划分、采煤方法等的特点,按照井下三级应急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目标,确定了魏家地煤矿永久避难硐室避险系统,针对矿井现在的开拓与生产布局,对硐室的位置、断面及支护方式进行具体设计,为避难硐室配备了相应的基本装备,另外对避难硐室的维护与管理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确保避难硐室在发生事故时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是矿井"六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避难硐室的结构、设备,着重阐述了该硐室"系统可靠、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的设计特点,通过井下真人试验,在额定防护时间内,具备满足避险人员各项生存技术指标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以超化煤矿22采区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为实例,论述了煤矿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原则及技术要求。根据开拓采区已有巷道的布置情况,将22采区永久避难硐室设置于副井井底车场附近,安全出口分别位于两条不同的巷道当中;采用类比计算法对永久避难硐室规格进行设计,详细描述了硐室功能、硐室结构及硐室系统等。  相似文献   

8.
李元 《煤》2012,21(7):47-49
井底车场是多数矿井出现灾变情况后紧急避险的必经之所,文章据此提出井底车场必须设置永久避难硐室,并分析了几种典型井底车场,对永久避难硐室在其位置进行了探讨,形成新建矿井设计"主排水泵房+主变电所+永久避难硐室"联合布置和"下井人员等候室+永久避难硐室"联合布置的形式。本文可以作为新建矿井设计阶段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晟楠 《煤炭工程》2012,(Z2):40-41,46
基于国家对井下避难硐室的强制推行,文章以某矿井永久性避难硐室的具体应用为例,根据避难硐室电气方面的基本要求,对避难硐室的配电、接地保护装置、照明、环境监测、通信、人员定位、工业电视几个方面进行设计,使井下避难硐室的电气设计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也为突发事故时增加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煤矿采区永久和临时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姣丽 《山西煤炭》2010,30(7):71-72,82
煤矿应急避难峒室对减少事故伤亡具有重要的价值,作者对煤矿应急避难硐室与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论述。对固定式和临时式避难硐室的施工要求和技术指标进行了详细设计。临时固定式避难硐室和永久固定式避难硐室在不同的矿井环境中会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可以共同为减少煤矿事故伤亡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塔西河煤矿实际情况为例,详细介绍了特殊地理位置情况下紧急避险系统布置方法,在分析矿井实际情况和人员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专用管路相结合的紧急避险设施布置方案,并介绍了避难硐室和专用管路设计细节和具体布置方式,为类似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梗阳煤业矿井为工程实例,提出了避难硐室建设的布置原则。通过设计煤矿的永久式避难硐室,论述了在设计硐室时需满足的基本条件,可采用的防护方法及矿难发生时的生命保障装置。  相似文献   

13.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系统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磊  赵毅鑫  姜耀东  宋宜猛 《煤矿安全》2011,42(11):144-147
提出了建设由永久性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移动式救生舱组成的相互独立却紧密结合井下避难硐室系统,辐射全部采矿活动区域以帮助井下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出了避难硐室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阐述了3种类型避难所在实际矿井条件下的布置原则和结构形式,煤炭企业的避难硐室建设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煤炭技术》2017,(10):165-168
为防止煤矿井下火灾、爆炸、突出等灾害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对井下进行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十分必要。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整体分析、优化,并结合矿井避灾路线,设计出合理的避难硐室以及避难硐室内的基础设施。结果表明:避难硐室的建设能够保证井下工作人员在受到灾害时给予充分安全的避灾场所。紧急避难硐室的建设在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上值得进一步探讨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矿井避难硐室的气密性直接关系到它的安全使用。通过对避难硐室气密性的论述及影响气密性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避难硐室气密性的技术措施,并论述了避难硐室气密性检验方法和密闭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  相似文献   

16.
赵明 《煤矿开采》2013,(3):25-29
提出了建立井下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并根据避难硐室的功能需求,提出了避难硐室的分类与对应性能。根据国内外建立避难硐室的先例,确定永久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由防水防爆密闭、气幕喷淋、供氧、降温除温(净化)、监测监控、动力以及其他辅助分系统组成。结合兰兴煤业实际案例,论述了避难硐室的建设流程,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分系统功能的参数,为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可靠数据,为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矿井的安全防护水平,减少因矿难事故造成的损失,笔者以某矿山现场为研究背景,分析了该矿某采区以间距为基准设置避难硐室,及以硐室数目为基准设置避难硐室的试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井下人员疏散完成所需最短时间与避难硐室的分布和数量均有关系。采区的避难硐室并不是设置得越多越有利于人员疏散;若以间距为基准设置避难硐室,避难硐室设置的最佳间距为180 m;若以硐室数目为基准设置避难硐室,则按等间距设置避难硐室比以硐室间距为基准设置的疏散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葛泉矿煤层易自燃,煤尘有爆炸性,易导致矿井发生重大灾害的问题,设计在南翼三采区、北翼三采区各布置1个额定100人的采区永久避难硐室和1个30人的采区临时避难硐室。避难方式采用副立井提升避难和避难硐室避难。井底车场附近作业人员由副立井提升避难,井底车场不设永久避难硐室。避难硐室采用专用管路供风,专用供风管路一部分利用副井井筒的压风管路作为供风管,另一部分采用聚乙烯管敷设新管路。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井下避难硐室在矿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鉴国外避难硐室的应用经验,探讨建立井下永久(固定)和临时(移动)避难硐室的构建原则和基本要求;在结合我国矿井生产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井下避难硐室的分布特点,从而为我国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任家庄煤矿建设矿井救灾避难硐室经验进行总结。通过对建设过程中硐室位置的选择、硐室防水处理、管线布置、电器设备布置、地面钻孔布置、噪音处理及排水系统建设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分析及研究,总结建设救灾功能较为完善,各个系统运行良好,满足人员避灾生存需求的救灾避难硐室所需考虑因素。对再建矿井救灾避难硐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