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行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期间诊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抽取81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40)行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n=41)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辅以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护理满意度是97.50%(39/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0%,护理满意度是75.61%(31/4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行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配合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组(穴位贴敷配合、艾灸组)、西药组、中西医组(穴位贴敷配合、艾灸加药物西药组)各50例。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西医组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明显,且复发率低,有助于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结果: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用益肺健脾通窍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瑞  张茂  黄舒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636-637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确诊为过敏性鼻炎的患儿随机分为穴位敷贴配合中药治疗组与中药组,连续治疗3年;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穴位敷贴配合中药组较单用中药组疗效明显;其第2年、第3年较第1年治愈率明显提高。结论穴位敷贴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隔蒜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隔蒜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5例)、对照组(60例)进行观察。治疗组采用隔蒜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蒜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行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为单纯穴位埋线。分别治疗6次,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穴位埋线对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个中心的456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西药组各228例,穴位注射组采用中药穴位注射疗法,以患侧睛明、阳白、四白、瞳子髎、肝俞(双)为基础穴,复方当归注射液为主药,再据辨证分型配合相应的腧穴和注射药物;西药组常规西医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d,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眼球运动度、眼裂和瞳孔大小.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91.7%(209/228),西药组总有效率73.6% (168/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P<0.05),穴位注射组的降低值较西药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患眼眼球运动度、眼裂均有增加,瞳孔均缩小(均P<0.05),穴位注射组眼球运动度内直肌的改善优于西药组,眼裂大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中药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且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三伏天穴位敷贴配合益气健鼻汤治疗过敏性鼻炎10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敷贴配合益气健鼻汤综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7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敷贴组、中药组。治疗组102例,在初、中、末伏分别取不同的穴位药膏敷贴,同时服益气健鼻汤,连服30d,为1个疗程;敷贴组60例与中药组45例分别仅用药膏敷贴穴位和服用中药益气健鼻汤治疗,各组均治疗1~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敷贴组与中药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伏天穴位敷贴配合益气健鼻汤综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明 《河北中医》2005,27(1):38-39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过敏性鼻炎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4 0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玉屏风散加减治疗 ,对照组 30例服用酮替芬治疗。 2组均 6周为 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3.3%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药滴鼻液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临床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用中药滴鼻液(辛夷、牡丹皮、赤芍、川芎、白芷、藿香、苍耳子等),对照组用色甘酸钠滴鼻液.用相同的方法,经过4周连续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48%)明显高于对照组(28%)(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滴鼻液可有效缓解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任红  程风宽  邱超 《中国针灸》2008,28(1):41-43
目的:探索中药和针灸有机结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有效疗法。方法:将76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西药组,穴注组以患侧睛明、阳白、四白、瞳子醪,双侧肝俞为基础穴,复方当归注射液为主药,再据辨证分型配合相应的腧穴和注射药物。西药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36天统计疗效。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4.7%,西药组为76.3%,经统计学分析,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眼球运动度、外直肌的恢复2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后天性外展神经麻痹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6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更有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122例167耳,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穴注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穴注组采用翳风、风池和听会穴注射ATP、复方丹参和654-2药物的方法;西药组采用疗效肯定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前后用电测听检测听力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穴注组85耳,总有效耳数71耳,占83.5%;对照组82耳,总有效耳数58耳,占7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作用的药物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肝脓肿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对细菌性肝脓肿治疗情况,评价西医对照组与中西结合治疗组在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上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8例细菌性肝脓肿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24例,中西结合治疗组24例,分别予以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西医对照组病例住院时间32~43d,平均38d,总有效率87.5%;中西结合治疗组病例住院时间28~39d,平均33d,总有效率95.8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组。  相似文献   

14.
耳穴贴压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和西药组(56例)。西药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综合组在使用西药的同时给予耳穴贴压加穴位注射。耳穴贴压选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肝、胆、肺及相应病变部位所对应的耳穴,两耳交替贴穴,每日进行按压;穴位注射选足三里、内关、曲池、太冲,进针得气后注射VitB12注射液。定期记录患者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痛止时间。结果:综合组的平均疼痛缓解时间、止痛时间明显短于西药组(P<0.01)。综合组痊愈率为60.0%,愈显率为83.3%;西药组分别为28.6%、50.0%,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疗效。方法将78例RNS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1 a,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和85%,对照组分别为28%和64%,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NS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有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有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配合前列腺疗腔道介入等综合治疗:①前列腺腔道介入治疗,每次1 h,每次间隔2 d,共3~6次。②抗生素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两联药物静滴1周,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口服敏感抗生素2周。③盐酸曲唑酮片50 mg每晚睡前服,连服1个月。④中药辨证论治。疗程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CP NIH-CPS积分及IIEF-5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 48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后,CP NIH-CP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CP治愈28例(58%),显效10例(21%),有效8例(17%),无效2例(4%)。治疗后ED IIEF-5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ED勃起功能障碍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伴有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配合腔道介入等综合治疗后,能有效提高慢性前列腺炎伴有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同军  辛成广 《新中医》2003,35(9):34-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西比灵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比单用西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点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新华  宋曼萍  池华 《中国针灸》2004,24(2):101-102
目的:探求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臂丛神经损伤患儿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进行观察,以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电图改变为观察指标.治疗组采用毫针点刺配合穴位注射及功能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刺配合穴位注射是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应用护肝西药的基础上,以中药茵陈煎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46例(治疗组)与单纯用西药44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在退黄、降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升高白蛋白、改善血清、球蛋白比值倒置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李丹  周燕  许慧 《新中医》2021,53(4):36-38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咳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肺炎咳喘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37例。西药组根据病情给予抗菌、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4.59%,西药组为81.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西药组为2.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对肺炎咳喘,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