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富勒醇对基于悬滴培养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r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rADSCs通过悬滴培养3d形成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球,将细胞球用胰酶消化分散成单细胞,对获得的单细胞进行二维贴壁培养24h,然后更换为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其中未添加富勒醇组为对照组,添加1.0μmol/L富勒醇组为实验组,诱导分化14d及21d后利用茜素红染色和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干细胞球来源的单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 悬滴培养3d的rADSCs可形成大小均一的微球结构,经胰酶消化分散可获得细胞球来源的单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在成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0μmol/L富勒醇可使所获单细胞形成更多的矿化的钙结节,且相关成骨基因Runx2、OCN、Col I的表达增强.结论 富勒醇可以显著增强基于悬滴培养获得的rADSCs的成骨分化,有助于提高其成骨诱导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人脐带全层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化,为组织工程软骨和软骨损伤后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从脐带全层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表型,采用微团细胞培养在软骨诱导液中向软骨细胞分化,阿尔辛蓝及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细胞分化情况,RT-PCR法检测诱导后细胞表达聚集蛋白聚糖(ACAN)基因情况。结果人脐带全层来源的MSCs呈成纤维样形态漩涡状贴壁生长,细胞高表达HLA-I类分子、CD73、CD90、CD166及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4、CD31、CD80、CD86及HLA-DR。细胞诱导分化21d后,阿尔辛兰及甲苯胺蓝染色阳性;RT-PCR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达ACAN,而对照组无表达。结论人脐带全层为成体MSCs提供一种新而方便的来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培养能够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腺病毒载体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对小鼠永生化颅骨间充质祖细胞(iCAL)成骨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以iCAL为模型,设置绿色荧光蛋白( GFP)对照组和BMP-9诱导组,于诱导后的3、5、7 d对早期成骨分化指标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于诱导后的14 d通过茜素红染色检测骨钙结节形成;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印迹检测成骨细胞分化标志基因Runx2、OCN表达情况。结果 BMP-9诱导组细胞内ALP活性高于GFP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9诱导组形成较多的钙盐结节沉积;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诱导组中Runx2、OCN的mRNA表达量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检测3 d Runx2蛋白表达上调,5 d OCN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BMP-9促进小鼠永生化iCAL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糖皮质激素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DKK1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对BMSCs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人BMSCs,分为对照组[不含地塞米松(Dex)]、Dex8组(含10-8mol/L Dex)及Dex6组(含10-6mol/L Dex).分别用含0、10-8、10-6mol/L Dex培养液刺激BMSCs,采用Real-time PCR检测DKK1基因的表达量,并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分别用含0、10-8、10-6mol/L Dex的成骨诱导液及成脂诱导液刺激BMSCs,于3d后提取RNA,采用Real-time PCR检测DKK1基因、成骨基因(Runx2、OCN)及成脂基因(C/EBP、PPARγ)的表达量,并于3周后通过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检测其对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及Dex8组比较,Dex6组DKK1基因的表达最高,而对应的克隆形成能力最低.成骨诱导环境下,Dex8组Runx2、OCN的表达最高,而DKK1的表达最低,茜素红染色只有Dex8组出现钙化结节.成脂诱导环境下,Dex6组C/EBP、PPARγ及DKK1的表达最高,油红O染色Dex6组出现大量的脂滴.结论 高浓度糖皮质激素刺激下,DKK1表达上调,BMSCs增殖受抑.DKK1对BMSCs的骨向分化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脂向分化具有促进作用.糖皮质激素导致骨质疏松可能与其调控DKK1的表达、影响BMSCs的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鸢尾素(irisin)对炎症状态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BMSCs并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Vehicle),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诱导炎症组(LPS),Irisin干预组(LPS+irisin; Irisin)。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成骨诱导培养后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x)、ALP和骨钙素(OCN)的转录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蛋白ALP和OCN的表达,茜素红染色半定量分析检测矿化水平。结果 与Vehicle组相比,LPS显著促进BMSCs增殖(P<0.05);LPS下调Runx2、Osx、ALP和OCN的转录水平,降低ALP和OCN蛋白表达(P<0.05),而irisin干预显著上调Runx2、Osx和ALP转录表达,提高ALP和OCN蛋白表达,并提高矿化水平(P<0.05)。结论 Irisin可促进炎症微环境中小鼠BMSCs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1型糖尿病小鼠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方法 10只21~28日龄C57BL/6雄鼠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组小鼠(n=5)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STZ)诱导小鼠1型糖尿病(T1DM)模型,正常组小鼠(n=5)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作为对照,连续注射5 d,1周后监测小鼠随机血糖,连续测量3 d。分别提取两组小鼠腹股沟和性腺脂肪,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通过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体外多向诱导分化鉴定细胞特性。为进一步比较两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差异,取第3代(P3代)两组ADSC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分化,分别在诱导的第3、5、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成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表达。结果 T1DM组小鼠连续3 d随机血糖≥16.7 mmol/L,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增长缓慢的典型表现;两组小鼠脂肪组织来源的培养细胞均呈梭形纤维样、贴壁漩涡状生长;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两组细胞高表达CD29、CD90,低表达或不表达CD11b、CD34、CD45、MHC-Ⅱ;体外诱导分化结果显示,二者均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核心结合因子(Cbfa1/Runx2)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可高效感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并表达蛋白。方法:分离、扩增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并诱导其向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将Cbfa1/Runx2cDNA的全长序列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上,在BJ5183细菌内和pAdEasy1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命名为Ad-Cb-fa1/Runx2。经酶切、PCR鉴定,线性化后以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利用报告基因GFP对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进行监测。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d-Cbfa1/Runx2感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后Cbfa1/Runx2基因的表达。结果: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细胞数目两天增长一倍。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向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分化。酶切及PCR鉴定证实Cbfa1/Runx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Ad-Cbfa1/Runx2对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转染效率为81.39%。转染3天后,PC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中Cbfa1/Runx2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分离、培养了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构建了含有小鼠Cbfa1/Runx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证明了Ad-Cbfa1/Runx可高效感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并表达Cbfa1/Runx2蛋白。  相似文献   

8.
小鼠骨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并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分化,探讨其成脂成骨分化能力。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干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性,用流式细胞仪对其细胞表型CD29、CD90、CD34、CD44、CD31、CD45进行鉴定,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能力鉴定。结果原代分离的细胞培养24 h,干细胞开始贴壁,胞体呈圆形,其他血细胞悬浮。培养3 d,贴壁细胞逐渐变梭形;培养第4 d,细胞开始分裂;随着细胞数目的增加,逐渐形成漩涡状排列,细胞形态呈梭形、三角形、多边形、不规则形;培养第10 d,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按1∶2传代。选择第3代骨髓干细胞分析显示,CD29、CD44、CD90阳性表达,CD31、CD34、CD45阴性表达。细胞成脂成骨诱导后染色鉴定呈阳性。结论采用全骨髓法培养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9.
陈冲  闫俊灵  李梁  徐潇  丁红  汤苏阳 《武警医学》2015,26(2):170-174
 目的 研究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hADSCs)的制备及其质量检验方法 , 为临床研究提供安全合格的干细胞。方法 取50例人吸脂术抽取的脂肪, 剪碎, 用胰酶和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 并按照《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对其进行细胞形态、数量、活率、无菌、支原体、人源特定病毒及猪源病毒、内毒素、免疫抑制活性、分化能力、免疫表型等检测及染色体核型。结果 50例hADSCs;细菌、内毒素检测阴性, 无内外源致病菌;干细胞免疫表型检测CD90、CD105表达阳性, 阳性率>95%, CD34 、CD45和HLA-DR表达阴性, 阳性率<2%;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能抑制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冻存前≥92%, 冻存复苏后≥82%。结论 按照本工艺及标准制备的hADSCs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为同类干细胞制备及其检定过程标准化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确定其向脂肪、骨、软骨细胞的分化能力。方法取新鲜的脐带组织,剔除脐动静脉,剩余部分剪成极为细小的组织块,02%Ⅱ型胶原酶37℃静止消化17 h,用含10%胎牛血清的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Ham′s F12培养基终止消化,培养3~5 d后得到较为均一的贴壁细胞。取第3代细胞做流式检测,并定向诱导分化,14 d后成脂、成骨染色鉴定,21 d后取诱导分化的细胞团做冰冻切片,阿尔法蓝染色软骨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29、CD13、CD90、CD105、CD44等间充质细胞标志物,不表达CD34、CD45、人类白细胞抗原DR等造血细胞标志物;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冯库萨染色均为阳性,冰冻切片阿尔法蓝染色呈明显阳性。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能够培养并定向分化为脂肪、骨、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离培养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hADMSCs),探讨地黄低聚糖对其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废弃的脂肪组织用胶原蛋白酶Ⅰ消化后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其表面分子CD44、CD105、CD45、CD34的表达,鉴定细胞为hADMSCs后,应用不同浓度的地黄低聚糖IMDM(1、10、100、400mg·L^-1)体外培养hADMSCs,应用MTT比色法检测RGOs对AD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1、10mg·L^-1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100、400mg·L^-1组的地黄低聚糖培养基对hADMSCs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100mg·L^-1 RGOs的促hADMSCs增殖作用最强(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地黄低聚糖对hADMSCs的增殖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特性,建立一套简单、高效的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MTT法测定其增殖水平并绘制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第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结果 细胞培养第5d,镜下见细胞呈小集落生长,形态呈多边形;7~8 d小集落融合成大集落,10d左右可传代.第二代细胞镜下呈梭形成纤维样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生长曲线成S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CD 73、CD 90、CD 105、不表达CD 34、CD 45.结论 改良直接贴壁法可获得大量、纯化、稳定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3.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不同分离与培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贤华  仝青英  白晓东 《武警医学》2012,23(10):836-83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理想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人骨髓干细胞,并将其分别置于普通培养瓶6、0Co培养瓶中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和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结果人骨髓干细胞呈均一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成集落样生长。60Co培养瓶细胞贴壁情况明显好于普通培养瓶,且费用低;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显示CD34、CD45表达为阴性,CD29、CD44表达为阳性。60Co照射处理的培养瓶结合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法获得的骨髓干细胞活性高,增殖力强,克隆形成早,传代时间短。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均可获得高纯度贴壁生长的骨髓干细胞,其中60Co照射处理的培养瓶结合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简单易行,骨髓干细胞增殖快,活性好,传代力持久。可以收获大量、高纯度的MSCs;本实验为MSCs进一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方法及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锶(Sr)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索其最佳作用浓度。方法抽取健康成年志愿者骨髓6ml,体外分离、培养原代h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取第4代细胞进行实验,共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培养液中仅加入骨诱导剂(地塞米松10-8mol/L、抗坏血酸50μg/m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B、C、D、E组培养液在加入骨诱导剂后分别加入3.75×10-3、3.75×10-2、3.75×10-1、3.75mmol/L的SrCl2。定期测定各组hMSCs的增殖情况(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标法)和骨钙素(OCN)含量(放免法),并观察细胞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情况,分析各组钙结节数量及面积。结果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均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显示,第7天时的细胞增殖水平,第7、14天的ALP活性,第14、21天的OCN含量以及第21天的茜素红钙结节数量和面积测定结果,B-E组均明显优于A组(P<0.05);D、E组第7天时的细胞增殖水平及第14天的ALP活性均明显高于A、B、C组(P<0.05),而D组与E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striol,17β-E2)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幕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骨向分化过程中细胞骨架的变化。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体外培养大鼠BMSCs,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成骨细胞诱导液)和雌激素处理组(成骨细胞诱导液+10^-6。mol/L。17β-E2),使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I,P)试剂盒检测BMSCs的ALP活性,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BMSCs成骨分化初期的细胞骨架。结果BMSCs细胞ALP活性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雌激素处理组表达ALP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1);细胞骨架荧光强度定量分析显示,雌激素处理组(26.56%±9.87%)较阳性对照组(18.31%±5.76%)和阴性对照组(8.12%土4.42%)明显增强(P〈0.05)。结论17β—E2可能通过早期调节细胞骨架微丝聚合改变细胞形态,从而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真皮来源成体多能干细胞并研究其NOV基因表达。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NOV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中,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产物,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NOV基因表达。结果:新生大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86%处于G0/G1期,多向诱导后可分化为神经细胞及中胚层来源细胞。NOV重组质粒体外转染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后,转染细胞中检测到NOV基因。结论:大鼠真皮组织中存在着成体多能干细胞,具有多胚系分化潜能。该细胞可作为NOV基因表达的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观察双相接种法和静置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对种子细胞增殖、分化和成骨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志愿者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诱导分化,然后应用双相接种法和静置接种法与脱钙骨基质(DB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3周,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密度、形态及基质分泌情况,并在不同时相点测定组织块中DNA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含量变化。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双相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可见大量具有一定折光性的梭形细胞存在于胶原基质中。扫描电镜见双相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切面较平坦,孔隙较小,细胞包埋在胶原中,而静置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可见细胞、细胞外基质较少。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双相接种法组织块中细胞的DNA含量、ALP活性均高于静置接种法,钙含量在培养2周后高于静置接种法。结论 双相接种法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工程骨构建方法,有利于提高接种效率和促进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人脐带血(HUCB)中所含有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影响。方法:取脐带血,肝素抗凝,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低糖DMEM培养获得贴壁细胞层。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结果:脐带血的单个核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经体外培养贴壁后出现形似纤维状细胞形态并表达与MSCs相关的抗原(CD13,CD44,CD71,CD166)。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34,CD45),这与源于骨髓的MSCs一致。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共孵育,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有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