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西榆社盆地中的麂类化石已見記載的有3属10种(P.Teihard de Chardin;M. Trassaert,1937;Zdansky 1925),过去描写的材料比較零碎,多牛仅限于头骨上“角”的部分。 195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陶瓷冶金研究所所长周仁先生贈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批产自山西榆社的化石,其中有一个麂化石的头骨是过去麂化石材料中最完整的。它代表古麂属中一个新种,对于我們了解古麂属的系統关系和头骨上的特性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一) 在分布很广的二迭紀、三迭紀地层中,最早的脊椎动物遺跡,見于1929年。化石发見于大宁西南,去吉县的路上,在所謂三迭紀地层,一种含砾石的砂貭石灰岩中。化石可能为一肱骨,长10厘米,寬4厘米,但化石本身不能詳作鑑定(可能是两棲类)。这个发見的意义証明三迭紀是有脊椎动物化石的。  相似文献   

3.
自从1951年四川資阳人类头骨化石发現以来,科学家先后对于这个資阳人的年龄和性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裴文中先生曾推断它可能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吳汝康、賈兰坡先生曾以为它可能是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馮汉驥先生曾推測它至少是一个成年的女子。 195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裴文中、吳汝康著的“資阳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甲种专刊第1号)中,吳汝康先生在“四川資阳人类头骨化石的研究”一文中,比較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部第三纪几种爪蹄兽化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所采集的和由各地貭队寄来囑鑑定的哺乳动物化石中,有几种很有意义的爪蹄兽类化石。这几种化石产自山西、河南、河北和河套地区。化石虽然比較零星和破碎,但却代表着这一类动物不同地貭时代和不同类型的种类。因此,研究  相似文献   

5.
1956年夏季,湖北省通山县大地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員們,在距大地村半华里的山洞里发現了熊和羚羊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得悉后,就派遣了一个野外工作队前往化石产地进行了調查和試掘。現将这个化石产地的洞穴及化石观察情况,簡略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1958年10月,鄂尔多斯石油普查大队在山西保德林(蔗辶)峪“延长統”地层中找到了一小块带有三个牙齿的上顎骨碎块。这块标本和其他材料一起送到了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当时由于标本的破碎和牙齿的磨蝕程度較深,一时辨认不出是何类动物。最近經过对化石的修理,  相似文献   

7.
《化石》2015,(3)
<正>2014年4月12至2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自贡恐龙博物馆组织实施了西南地区中生代地层及古脊椎动物的踏勘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调查,回想此行,有感而发。此行以自贡和禄丰为起终点,寻找中间可能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点。众所周知,四川自贡和云南禄丰发育良好的侏罗纪地层,地层连续性好、层序清楚,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恐龙化石和其他古脊椎动物化石,特别是两地大规模恐龙化石埋藏  相似文献   

8.
云南广南早泥盆世多鳃鱼类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的多鳃鱼类标本,是1976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二分队在广南一带地质填图时采集的。多鳃鱼类是至今还只发现于中国的一类化石无颌脊椎动物,自1965年刘玉海初次发现于曲靖地区以来,产地和新的属种不断增加,不仅广泛分布于云南东部及东北部,而且四川、广西也陆续有所发现。就其地质时代来说,迄今所知,还只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三紀的河狸化石自1942年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P.)研究了山西榆社的材料后,二十年来从未有过任何新的发現或报导。1960年夏,河北省煤管局地貭队于河北省张北县瓦房营子附近的汉諾坝玄武岩的粘土夹层中采到一批标本,經由地貭部地貭科学研究院古生物室轉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化石多破碎,其中有一河狸类的下牙床較为完整,与其共生的还有一兔形类的上前臼齿,河狸类的一左胫骨及魚的鳃  相似文献   

10.
《化石》2018,(4)
正八十年前,"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在云南禄丰被发现,随后的十余年间杨钟健杨老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对禄丰发现的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进行了大量研究,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禄丰蜥龙动物群"。云南禄丰及其周边地区的下侏罗统红层也成为了世界上保存同期古脊椎动物化石最好的产地之一,为研究恐龙,尤其是基干蜥脚型类  相似文献   

11.
四川宜宾的一种新蜥脚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绪言1952年四川川南区宜塘公路民工巩路指挥部在修巩公路的时候,于宜宾县马门溪附近的侏羅纪地层中,发现了大批脊椎动物化石。这个发见很快的就反映到宜宾人民文化馆,得到有关人的注意,并且很正确的认为可能是恐龙化石,有学术上的价值。宜宾人民文化馆把这发现通知地质部,经过联(?)之后,先寄来一个爪骨,经作者断定为恐龙的骨骼,于是就决定把全部材料运京研究。宜宾人民文化馆很小心的把全部材料予以包装,运到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经过好几月之久,这批材料已修理完毕,有可能加以研究。这就是这篇报告所根据的材料。全部材料都是零散的,也没有其他任何记录。但由于化石保存得相当的好,所以大部材料修理得很好,证明为一蜥脚类骨骼之一部分。计能够辨别的为14个  相似文献   

12.
新疆库车-肉食龙牙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记述的一个爬行类的牙齿,是迄今在南疆库车盆地所产脊椎动物化石中唯一可以肯定为恐龙的材料。化石是新疆石油局库车区域地质调查队雍天寿同志于1956年采自库车克孜努尔沟。化石保存在灰绿色细粒砂岩块上(图1),化石本身黑色,牙齿保存完整,全长45毫米,呈典型的巨齿龙科(Megalosauridae)的特征;侧扁,微向后弯,前后缘有栅状的小锯齿。该牙齿特征较接近于四川的剑阁龙(Chienkosaurus)。材料过少,无法进一步比较。库车标本的地层时代,根据雍天寿同志的意见为中或晚侏罗世。化石的特征也支持这一见解。标本保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室:编号 V.3103,化石的野外编号993。  相似文献   

13.
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有多大?最小的动物又是什么?小到什么程度呢?这是很有趣的問題。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介紹动物的大小的資料常能看到。但遺憾的是这些材料都比較零散,各家数据不一,甚至相差很大,个別的还有錯誤。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本文就想較为系統地提出一些較新的可靠资料,以供同志們参考。 (一)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单細胞的生物。一般的原生动物象鞭毛虫等,只有几十个微米大(一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不用显微鏡是无法看得見的。但是在海产根足虫綱(Rhizopoda)中,却发現过长达5厘米的原生动物。化石的货币石(Nummulina)的甲壳直径有6厘米。法国地理学家梅尔謝1953年在叙利亚发現了一种更大的货币石的化石,直径有16厘米。  相似文献   

14.
<正> 早期脊椎动物研究及与其有关的进化问题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12—2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还将参观我国著名的云南曲靖和武定地区的志留一泥盆系鱼化石产地和地层剖面.这是一次专业性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届时将有来自10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志留—泥盆系脊椎动物是古脊椎动物学研究中的热门之一.因为有关早期脊椎动物的知识,几乎全部来自这个时期的化石,所以对于研究脊椎动物的起源和陆生  相似文献   

15.
1959年中国猿人化石产地的发掘工作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的,第1阶段由6月19日起至9月24日止,第2阶段由10月14日至11月17日止。参加发掘的,除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组织的发掘队外,还先后有中国科学院义务劳动队和复旦大学生物系人类学专业师生协助我们共同完成这一工作。在贾兰坡先生指导之下以及全体工作人  相似文献   

16.
山西榆社一蛙化石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内所记述的材料系1955—195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野外队在山西武乡榆社一带进行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发掘时采集的,在同层位中还有大量的鱼化石,已由刘宪亭、苏德造研究。这部分两栖类化石保存得相当完整,经笔者观察系属于蛙属(Rana)一新种,这不但代表蛙化石在山西省的初次发现,而在地史分布上也很有意义,故记述于此。本文在完成过程中,承刘宪亭先生给予多方面的指导;成都医学院刘承钊教授惠赠有  相似文献   

17.
在欧亚大陆中新統和下上新統发見的几种安琪馬类化石,一般都认为是从北美进入这一大陆的这一馬亚科的旁枝。Anchitherium是这类旁枝中最有名的代表。这是一种齿冠較低、結构簡单、以嫩叶为食的馬类。早期中新世的Anchitherium个体較小,晚期的类型变得稍大,但齿冠的基本結构并无多大变化。齿冠保持簡单結构,而个体逐漸增大是晚期安琪馬类旁枝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征。典型的安琪馬化石过去都只在中新統內发現。在上新統內发現的安琪馬类,性貭都巳相当特化,个体变得很大。欧洲上新世的安琪馬化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記述的化石是近年来甘肃省有关地貭队及文化部門寄給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的材料中的一部分。个別地点的材料已由翟人杰(1959,1961),周明鎮、张玉萍(1961)及张玉萍、童永生(1961)分別給予报导。文中记述的化石大都有一定的地点記录,但多数沒有詳細确切产出的层位及剖面。但根据化石的特性及附着在化石上的岩性以及和其他地区相当的动物羣对比,大致可以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前后都安排有地质考察,这是了解经典化石产地的难得机会,也是我决定是否参加会议的一个因素。美国上三叠统的钦利(Chinle)组因为产出2.2亿年前的早期恐龙腔骨龙以及波斯特鳄、植龙类、鹰龙类(aetosaur)等众多的主龙类而闻名于世;英国广播公司著名的电视系列片《与恐龙同行》中第1集《新鲜血液》就主要基于此地层中产出的化石为原型而创作。这个组最著名的化石产地是新  相似文献   

20.
贵州桐梓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冬,贵州省112地质队于桐梓县岩灰洞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等材料。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后即派张森水、吴茂霖二同志随同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同志前往考察。在112地质队淮子水地质组的同志们密切配合下,勘察了化石产地和邻近的洞穴,对岩灰洞作了短期的试掘,次年冬,由张振标、王令红、张银运和吴茂霖等四人组成的野外队在岩灰洞进行了较系统的发掘工作,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化石一枚、旧石器数件和用火痕迹以及相当多的哺乳动物化石。此外,在洞穴中已被人翻乱的部位得到了几枚石化程度极浅的人牙齿,它们很可能包含在地层的上层,所以本报告不对此进行研究。此外,我们在整理标本过程中,还发现了一枚古人类前臼齿化石。这是贵州省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地点,也是该省继黔西观音洞之后的第二个旧石器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